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1238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docx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

《文化生活》主观题套路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

一、课本框架

 

二、知识框架

 

三、重要观点

(一)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特点(个别考)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生活体验培养出来的。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整合考)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发挥重要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集中考)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决定文化的内容,为文化提供物质条件。

(根据材料选用)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起着重大的反作用。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根据材料选用)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用得少)

一是用于分析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存在。

二是用于分析只抓经济建设(物质文明)而忽视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现象。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以下根据材料选用,并融入材料分析)

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日益突出。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以下根据材料选用,并融入材料分析)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②提高文化软实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提示:

作为一点时,可只答“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另外,②可用于说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二)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集中考)

1.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提示:

作为一点时,合并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3.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以下根据材料选用)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再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潜移默化不等于消极被动地接受,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提示:

作为一点时,合并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的作用:

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

提示:

上述楷体字都融入材料分析。

作为一点时,合并为“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套路整合:

(三)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1.为什么要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

①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增强本国的文化竞争力。

②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国外敌对势力通过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文化安全日益重要。

 

2.怎样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怎样提高文化软实力)?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③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汲取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④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⑧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人类文化的发展)

一、课本框架

 

二、知识框架

 

三、重要观点及整合套路

(一)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感受文化多样性(个别考)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民族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文化的韵味。

(融入材料分析)(和传统习俗交叉;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融入材料分析)(和传统建筑交叉;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透视文化多样性

(1)重要原因(个别考)

①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体现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体现了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重要作用(整合考)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整合考)

(1)正确态度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2)重要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首要前提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4)重要准则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平等交流。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日益丰富(个别考,以下融入材料分析)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育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交叉)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媒介和手段多种多样(个别考,以下融入材料分析)

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交叉)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整合考,以下融入材料分析)

既要热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整合套路: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促进文化发展与创新。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其实是③的表现)

⑤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其实是③的表现)

2.怎样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相互尊重)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尊重自己)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平等交流。

(尊重他人)

④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请进来)

⑤既要热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请进来的同时要走出去)

⑥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反对的错误倾向)

(二)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感受文化继承性——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有交叉)(个别考)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和民族节日有交叉)

(2)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和文化遗产有交叉)

(3)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交叉)

(4)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交叉)

2、传统文化在今天——文化继承性的影响(个别考;整合考)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

(和文化继承与发展有交叉)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和民族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作用有交叉)

(3)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根据材料选答)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整合考)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根据材料选答,融入材料分析)

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整合考;集中考——辨析题)

(1)区别:

文化继承是指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有所淘汰,又要有所发扬。

文化发展是指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联系: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个别考)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和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有交叉)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和大众传媒的作用有交叉)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交叉)

整合套路:

1.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

(原因)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的作用)

③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的作用)

④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

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

2.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对传统文化,要立足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把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结合起来。

既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把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结合起来。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意思同②)

④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三)第六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整合考)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①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艺创作必须投身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文化创新的途径(整合考)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基本途径。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还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①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文化创新,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整合套路:

1.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原因)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意义)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意义)

④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意义)

⑤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意义)

⑥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意义)

⑦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意义)

⑧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意义)

2.怎样推动文化创新?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人民群众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作必须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⑤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⑥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根据材料,可能还会用到以下观点:

①文化创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文化创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文化创新,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课本框架

 

二、知识框架

 

提示:

本单元承上启下,从第一、二单元的文化一般过渡中华文化(共性→个性),又为第四单元讲述中国当代文化做好铺垫(整体→部分)。

三、重要观点及整合套路

(一)第六课:

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个别考,根据材料答“1+

(1)或

(2)或(3)”)

(1)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辉煌、近代衰微、再创辉煌的历程。

(历史悠久)

(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史书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个别考,根据材料答“2+

(1)或

(2)或(3)”)

(1)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以下根据材料选用,融入材料分析)

①中华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华科学技术,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

(2)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以下根据材料选用,融入材料分析)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民族性。

(以下根据材料选用,融入材料分析)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个别考,根据材料答“3+①或②”)

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第七课:

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与作用(整合考)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集中考,个别考)

①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无论在国家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团结统一精神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是任何政府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根据材料选用)

③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之路。

(根据材料选用)

④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中国共产党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是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

(根据材料选用)

⑤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称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融入材料分析)

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各个方面。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根据材料选用)

⑧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坚持爱国主义,表现在公民的具体行动中。

(根据材料选用)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个别考,很少考)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不懈奋斗中,一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提示:

可以整合为一点“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并结合材料分析。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整合套路: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发挥重要作用。

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使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2.怎么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二是党的优良传统。

④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和文化,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中国精神。

⑥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提示:

第(四)点可转述为为什么(怎么样)弘扬中国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课本框架

 

二、知识框架

 

三、重要观点及整合套路

(一)走进文化生活

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个别考)

①现代科学技术(或大众传媒)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多种选择。

(前因)

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后果——有利)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

(后果——不利)

(2)怎样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整合套路)

①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⑥总之,只有反映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个别考)

①当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正在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②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③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提示:

作为一点时,先写①,再把②或③融入材料分析——……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影响+对策。

(2)为什么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个别考)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体现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身传承性)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既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加剧了西方腐朽文化对我们的冲击。

(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发展起双重作用)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文化生活有双重影响)

(3)怎样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整合套路)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加强管理,对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

③奏响主旋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大力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