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41407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_3篇(共21页)13700字.docx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

(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们现在游览的就是世界闻名的网师园。

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

曾被德国政府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的德国着名园艺家、鉴赏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女士在其《中国园林》一书中指出:

&;我觉得网师园是苏州最体面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建于宋朝时期的网师园,当时建房和建园耗资150万贯(1贯为XXXX年枚铜币)。

8XX年后的今天,曾有一位日本游客气壮如牛,开价12亿美元购买此园,见园方无意商榷,连声说&;这是你们的国宝!

无价之宝!

&;由此可见,网师园的殿春簃作为第一件出口海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作品蓝本绝不是偶然的。

苏东坡说: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要说:

&;到苏州园林不游网师园,乃憾事也&;。

  朋友,也许你的心早已飞进了网师团,且慢,请跟我走进苏州古城东南带城桥路,拐弯进人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脚踩石子路,往东行。

这样曲曲折折5分钟走到小巷深处,才见到网师园。

这长长的羊肠小巷,犹如抒情诗中的一串含蕴丰富的省略号,它表示富者我不攀,贵者我不顾,它显示了主人卑视利禄,清高雅逸的情操。

  那么,主人是谁?

为何取名网师园呢?

  南宋淳熙年间(XXXX年~XXXX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XXXX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

  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人换了又换,到清代乾隆中(XXXX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

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

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

传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

双喜从小聪明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

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从此,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了。

实际上,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网师园位于阔家头巷11号,座北朝南,前有照壁,壁间设栓马环成行,左右各植盘槐一株,设有东西巷门,东侧还设便门,大门为两扇对开,下面是二尺五寸高闸板,均为黑色油漆,大门两旁置抱鼓石,上面是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装阀阅。

阀阅,俗称门档,又称门簪,是封建社会中门第高贵的标志,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的左右柱,常用来榜贴功状,在左称阀,在右称阅。

唐宋以后,官宦人家就在大门外特做两柱,称为乌头阀阅,这种装饰,表现了园主地位的显赫。

  网师园住宅前后三进,规模并不大,入门厅,首先要经过可装可拔的门槛,遥想8XX年前这门槛有多忙碌--贵宾来了,仆人们忙忙碌碌地拔下门槛,贵宾走了,又忙忙碌碌地装上。

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

进门后厅内左右安放着两条长长的赖凳,也有用长椅的,这种作对称式陈放两旁的凳,一进门就给人一种整齐端庄的视觉效果。

轿厅旧时是宾客主人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

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匾额,这是苏州现代着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的。

&;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

在该厅的东侧,有一座轿子,它是由红木和竹子做成的,轿子上有很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幸福快乐。

轿厅正面设隔扇门,棕色油漆,厅后顶部有砖砌家堂,供奉祖先牌位,砖雕已有7XX年历史。

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

  大厅又称积善堂,厅正中高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万卷堂&;匾额,这无声语言告诉人们,主人不愧是书香门第,不仅家藏万卷书,而且两旁挂张辛稼的对联&;紫苒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雪&;。

大厅面阔五间,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

若三代同堂,正中位置为祖父、祖母,东边为父母,两边为儿女;若来客,根据东为贵的习惯,客人坐东边,主人坐西边。

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

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

在天然几上陈列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情趣。

你看该正厅是方梁弯椽,梁上雕有花卉装饰图案。

前廊为鹅颈长椽,廊下一排18扇落地长窗。

厅堂正面设一排18扇白漆门,这白色屏板不仅与墙面色调统一,增加了室内的明度,对大厅陈设的家具和物品也能起到衬托作用,而大厅前面两根立柱的白底隶书联牌更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总之整个大厅平面广阔,立面高大,整体形象雄伟庄严。

该大厅的陈设在手法上仍保持了左右完全对称的格局,突出大厅中央正面的天然几、供桌和方桌、太师椅,正面居中的匾额、堂对、楹联也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加上空间悬挂宫灯、壁画,系挂云石镶嵌条屏,形体方正,工艺考究的红木仿明家具,使大厅的氛围更加安详、静穆、庄重。

  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

春天,堂前玉兰花开,冰清玉洁,意味深远。

玉兰,早春便开花,又名望春花,它是中国送给欧洲的植物中最着名、最受欢迎的花卉。

  厅南的对景是一座雕镂精致、巧夺天工的砖刻门楼,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3.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的。

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不愧为&;江南第一门楼&;。

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伸,蔓延不断,人们寄予它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

门楼中间为字碑。

刻有&;藻耀高翔&;四字。

藻是水草,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

两侧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

你看,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祥可亲;八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

郭子仪活了八十四岁,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是朝中命官,可谓大贤大德,所以这幅郭子仪上寿砖刻表示&;福寿双全&;之意。

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

你看,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这里是描写周文王访姜子牙的场景。

文王以大德着称,姜子牙以大贤着名,所以文王访贤比喻德贤齐备。

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

  墙为粉本,叠放了一座造型奇特的湖石假山,险峻秀丽。

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主人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

游人又把这山看为云岗余脉,给人以美的联想。

五峰书屋室内宽敞明亮,南面仅设矮墙,上半部分为大窗,一是增加室内采光,二是为了更好地观赏峰石。

庭前假山旁有一株高大的玉兰树,春来花满庭,特别珍贵的是,花坛中还有一株山茶绝品名叫&;十三太保&;。

这棵山茶盛开时,同时绽放13种不同颜色的花朵,有红、粉、白等,这在苏州园林中是一绝。

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它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稍稍偏向西北,这一偏大有讲究,它把彩霞池北的建筑和东部住宅区过渡性地连接起来。

五峰书屋为两层楼宇,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杆,两处门户都很小,一是使人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二是维护了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杆的整体封闭性,不使这两处景点产生&;漏气&;。

  五峰书屋西边紧挨着的便是三开间的楼堂,取名集虚斋,这里是园主修心养性读书的场所。

集虚极富道家思想色彩,&;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

&;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指心中澄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

也就是说必须心志统一,排除杂念,对外界的事不用耳听,而用心听,甚至用&;气&;听,庄子用此宣扬他虚无、顺物的处世哲学。

这里园主借来标榜自己与世无涉的清高。

表现其向往渔樵隐居之乐的意境。

集虚斋室内陈设雅致,以竹为题的书画满楹,与竹外一枝杆相呼应,站在天井中间,用月洞门套住竹外一枝杆,可出现一幅外圆内方的云岗立体画,集虚斋其上有楼,登楼眺望,园中景色历历在目。

难怪,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从XXXX年4月15日至XXXX年2月21日的近10次谈判都在网师园集虚斋小姐楼上进行。

李光耀携夫人来过两次。

一位作家写道:

网师园对谈判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巨大或是微妙,无人得知。

当时的市长在谈判的间隙说过:

&;网师园为工业园区谈判顺利进行作出了贡献。

&;

  从集虚斋朝南看,彩霞池明朗,竹外一枝杆略暗;小天井明朗,集虚斋本身略暗,这种忽明忽暗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园景的层次感。

  走出集虚斋,穿过小天井,便来到了临水而筑的竹外一枝轩和半亭射鸭廊。

竹外一枝轩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在此读书,白天可见飘渺云彩,夜间则是秀美的月亮。

竹外一枝轩额取自宋代苏轼&;红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一枝&;指梅花,&;暗&;指枝叶茂盛。

这座小轩原是封闭式的斜轩,XXXX年何亚农买此园后,对庭园进行整修,才改为敞轩,宽三间,玲珑剔透,外似船厅。

竹外一枝轩与南岸小山丛桂轩遥相呼应,一临水,一离岸,也成一条主轴线,从彩霞池南岸望来,轩像轻巧的船舫,与高大的二层楼集虚斋,一前一后,造成参差错落,富有变化。

西面墙上有一空窗,构成大框景,窗下垂丝海棠婆娑起舞,稍远处石板曲桥,一波三折,白皮古松探身飞亭游廊,你若不留意,还误以为一幅山水画。

这种有空窗(又称月洞)的墙面,使内外景物既有分割,又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

轩前斜出水上的那株黑松,宛如黄山迎客松,倒映池中,若隐若现,生动而有气魄,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竹外一枝轩和处于西南对角线上的濯缨水阁也组成了一组对景,濯缨水阁架空水上;竹外一枝轩濒临水边,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濯缨水阁三面墙体,一面木栏,为实;竹外一枝轩空间开敞,不设门户,为虚。

两者虚实对比,互相转换,美不胜收。

另外,因五峰书屋和集虚斋等楼房体量较大,玲珑剔透的竹外一枝轩和射鸭廊与楼房形成一组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组群,这一轩一廊不但造型简洁明快,大小高低亲切宜人,而且构成中景增加了景物的层次,使人感到楼房后退了,并增加彩霞池的开阔感。

竹外一枝轩安装吴王靠鹅项形短栏,这是从栏杆坐凳变化出来的坐椅,呈现出姿态优美的曲线,形无定制的造型和具有流动美、动态美、舒展自如的线条,都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美感。

  竹外一枝轩旁是水阁式建筑半亭射鸭廊,南临空亭,东倚山墙,西凌绿波。

它源自唐代诗人王建&;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诗意。

斗鸭、射鸭是古代宫苑中的嬉戏之事,盛行上千年。

这里借指射鸭取乐之廊,是旧时园主品茗雅集之处。

这条短短5米多的小廊,北接竹外一枝轩,南连空亭,与曲折长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内部看,亭、廊、轩如一整体,从外面看,亭则亭,廊则廊,轩则轩,各具特色,极为分明,这是园林建筑中参差曲折,错落疏密的多变艺术效果。

射鸭廊对着月到风来亭是一条东西向的副轴线,轴线两边的布局,是极成功的不对称均衡构图。

射鸭廊池边假山盘紫藤,南壁墙面攀木香,是欣赏春景之处。

从竹外一枝轩右拐,步行数步便来到了看松读画轩。

此轩面宽四间,三面雕花半窗,向南一面仅以数根廊柱支持,故采光特佳。

此轩建筑利用了良好的朝向,多留空地,留出了更多的观赏活动空间,因此轩体量较重,故与彩霞池隔以庭院,树木、花台,既增加园景层次和深度,又不使轩逼压水面。

此轩与濯缨水阁遥遥相对,一离岸,一临水;一轻巧,一厚重,是一条轴线上的对景,冬季在此赏雪,最为合适。

看松读画轩在网师园众多亭榭轩阁中有其独特品位和意趣。

其特征是雅古,先说雅,你看,看松读画轩内的家具一律为明式风格,红木制成,造型简洁大方,色泽素雅。

正中为一圆桌,东西各两把椅子,椅子间放桌几,桌椅几凳造型大方、流畅,落地罩,窗格裙板上刻摆十景花蓝图案,半窗夹堂板刻《三国志》人物。

因此,你一踏进轩来,便有一种古雅恬静的韵味。

再看该轩和庭柱有一幅叠字抱柱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联顺读、反读都合韵律,字通意顺,自然流利,文字用十四对叠字组成,声声悦耳,极富音乐感。

上联意思是风吹落叶,雨打芭蕉,春暖冬寒之际皆有无限之景,可让人去寻幽觅芳;下联意思是,在此尽可男欢女爱,卿卿我我。

全联描绘出了看松读画轩前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更有趣的是此联语所用叠字,是从人们熟悉的诗文中出来的,很容易让人想起这些诗文与有关的韵事,如&;寻寻觅觅&;出自李清照《声声慢》词,&;莺莺燕燕&;出自杜牧《为人题赠》,&;卿卿&;是晋王戎妻对王戎的爱称,&;暮暮朝朝&;出自宋玉的《高唐赋》。

再说说看松读画轩的&;古&;字。

你看轩前两棵古木,一为白皮松,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它干枝横斜,好象一位迟暮美人,正临水照鬟。

二为古柏,相传是南宋万卷堂国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高达十余米,是全园最高的景物,虽然顶梢已枯,但三个侧枝仍活,似飞龙在空中翱翔。

松柏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

园中的亭榭轩阁,毁而复原,已非旧物,惟有古树,不能仿建,这是悠久历史的见证。

当我们抚摸着这棵阅尽同师园苍桑变迁的苍老古柏,怎能不油然产生思古之幽情呢?

轩东边天井内,还有一棵上百年树龄的木瓜树,树身虽有枯朽之感,但每年春天,仍绽出新绿。

深秋时,枝上结出颗颗木瓜形如葫芦,不过要说真正的古木还得算轩内的硅化木了。

轩内圆桌之北为一高几,几上是一灵壁石,形状靖瘦,若以金属物叩之,有回声,灵壁石两旁的几案上有两段高约二尺,直径一尺多的灰色柱形圆石,形状酷似树干,仔细观察,可见一圈圈的年轮,一个个结节,一条条纤维纵纹。

用手一摸。

质地坚硬,与顽石没有区别,这就是典型的硅化木。

这是一种一亿五千万年以前,陆地上广泛分布的常绿乔木的化石,这种历经亿万年的硅化木化石,成为时代永久的象征,所以封建统治者把它看作政权万世稳固的象征,人民群众把它视为坚贞不屈精神的化身。

据《本草纲目》记载:

硅化木石还是一种医治男女相思病的灵丹妙药,我想,这是外形与内质的综合了,人们赋予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形体本身的特征,从而产生的无穷的内在魅力。

看松读画轩南太湖石花台内,植古柏、黑松、白皮松、罗汉松、海棠、牡丹、桂花等,因此,坐轩内可四季尽情品赏静观的妙处,春赏牡丹,夏听蝉赏水,秋闻桂香,冬赏雪。

一年四季皆是画,尤其是冬天,松竹之青碧衬于一片粉妆玉砌的雪景,真可谓画意满园了,这便是轩名中读画二字所指。

  从主园曲桥朝西走,有一小门,上有砖额&;潭西渔隐&;。

&;潭西&;即地西,&;渔隐&;是史

  正志万卷堂的旧号。

穿过小门顿觉别有洞天,此处是一处书房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外,名殿春簃又称内园。

&;殿春&;出自苏东坡&;尚留芍药殿春风&;句意。

&;殿春&;指春末,&;簃&;指阁楼旁的小屋。

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和、雅谈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

园中有精雅书房两间,为旧时书斋。

小院曾是芍药圃,清嘉定年间,网师园以种植芍药闻名于世。

现在芍药圃中植芍药八株,都是名贵品种,芍药花其形多变,其色艳丽,《诗经》中作为男女赠别之花。

小院西南为涵碧泉,泉名取自宋朝朱熹诗&;一水方涵碧&;之意。

据考证,此地旧有根树井,在古柏根下后来古柏枯死。

井也被埋没,XXXX年整修时,挖出一块湖石,上镌&;涵碧泉&;三字,深挖其下,果然冒泉,殿春簃一院无水,有了这眼清泉和全园水脉贯通,真是绝处逢生,再次呼应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泉北有半亭,因旁边有涵碧泉而得名,此亭建于XXXX年,此亭倚墙而筑,体量小,与小院格局很相似,其飞檐翘角非常轻巧,将人的视线引向上空,扩大了空间,丰富了景观。

亭中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因颜色乌灰,像展翅欲飞的苍鹰,俗称&;鹰石&;,相传此石原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遗物。

殿春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间,仿明式结构,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

正门四扇落地长窗,左右设半窗,北墙用红木精巧镶边而成的长方形窗景,奇峰湖石与傲雪腊梅、苍翠青竹、阔叶芭蕉、天竹红果相掩映,那静中有动的图案,仿佛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人在室内似在室外,富有诗情画意。

宋苏轼《与潜僧绿筠轩》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所以竹成为隐者名士的代名词。

居必有竹,竹子四季常青,因为竹叶的取向各异,能把声波的反射相互抵消,因此竹子有一定的隔音保静功能,竹可使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凝有清光,雪停有清气,竹子潇酒挺拔,宁折不弯,虚心有节,与士大夫文人追求的高尚品德相契合。

梅花玉洁冰清,象征着纯洁、坚韧和气节,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梅花为报春花,梅花之香,浓而不艳,冷而不淡,清幽宜人,这正是中国文人不同于西方人重色不重香的独特艺术心态。

  殿春簃室内陈设的家具,大多为明式。

明式家具具有简、线、精、雅的风格特征。

简,就是造型简练,轮廓舒展;线,就是线条流畅,挺拔取胜;精,就是做工精细,结构合理稳固;雅,就是整体和谐,气韵雅清。

殿春簃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

为了少占庭院活动面积,又与墙身结合。

得到墙面衬托,采用周边假山布局,取得余脉连绵的情趣,东墙的峰洞假山沿边围成凹凸多变的弧形花台,南面曲折的花台处庭院主轴线上,穿插几快有观赏价值的峰石与白皮松,青枫相互衬托,并与殿春簃对景观赏。

花台两侧设磴道而上,为近观林可自由漫步,花台西南为幽泉,不落俗套,并增添无限联想。

自冷泉亭沿西墙至西北角假山中间的较低峰石,种桂花、青枫,富有花木假山小品观赏意趣。

殿春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为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

南部为一个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

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十分精致。

本着主园利用水池为中心的原则,在内园余地全部铺砌与周围山石花木色泽和谐一致的花街铺地,平洁的整片花街铺地与中部主园的浩深淼水成水陆对比,一是以水点石,二是以石点水,使网师园处处有水可依,特别是用河卵石组成的鱼网图案使人与渔夫联想与该园&;渔隐&;主题合拍。

  XXXX年,国画大师张善子、张大千寓居殿春簃,张善子养乳虎作临本,名虎儿。

可惜后来虎儿病死,葬于园中,张善子于XXXX年死于重庆。

张大千未去世前,曾亲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寄来内地。

现在网师园勒碑留念。

XXXX年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友好人士来苏州参观,他们对网师园的殿春簃赞叹不已,决定仿照殿春簃建造一座古典庭院。

由于是按明代建筑艺术特色设计建成,因此定名为明轩。

明轩于XXXX年10月下旬动工,XXXX年4月竣工。

明轩全长30米,宽13.5米,四周是7米高的封闭山墙。

明轩开创了中国园林艺术走出国门的先河。

  走出潭西渔隐右拐,便来到了月到风来亭,此亭六角攒尖型,三面临水。

底部以黄石堆砌了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两米,石墩之间临空,好象深潭,亭内设鹅顶靠,供人休息,内为朱色裙板,外贴水磨砖细。

亭内天花板中悬一红木宫灯,亭内悬挂&;月到风来亭&;篆体匾额,取自宋人邵雍诗句: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月到风来亭座西向东,亭背后曲廊透迤,向南北两翼伸展开,仿佛亭子张开两臂迎接游人。

月到风来亭中一面大镜,将明波若镜的水面,天光山色以及对景射鸭廊、空亭等秀美景色映入镜中,大有人在画中之感。

在亭中凭栏静观,池南濯缨水阁与池北看松读画轩相呼应,俯视池南岸高低起伏,低处出水留矶,井有自然式踏步下达水面,更增添游人浮水之感。

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是中秋赏月最佳处,届时,你可以看到五个月亮:

天上、池中、镜中、月饼和月亮桌(圆桌),月到风来亭把人与自然界的风、月、水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十分亲切。

亭周池边到石矶,缩短了人与水的距离,蹲石矶可以掬水,可以玩月,亭子挑出水面,可以与秋风相邀与明月对酌,人与清风、明月相伴,彼此亲密无间,这样就赋予这一处景观以人格灵性,构成自然与人生无限广阔的意境。

连接月到风来亭,南北有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廊,它与彩霞池东边的射鸭廊呼应、对比,射鸭廊笔直,爬山廊婉蜒、射鸭廊南面无廊,爬山廊则是完整的南北长廊,射鸭廊西面彩霞池,东临白墙,爬山廊东临彩霞池,西面则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真迹,供游人观赏。

爬山廊壁间嵌砖镌刻&;樵风径&;额,樵风即采薪归来乘着顺风,径名寓隐居之意。

廊壁嵌有十块书条石。

  从爬山廊南丘拐便来到濯缨水阁,水阁以&;濯缨&;命名,突出&;渔隐&;主题,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濯指洗涤,缨是系冠的丝带。

意思是洁净的水,可用来洗涤帽子,污浊的水只能洗脚了,后人用&;濯缨&;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

濯缨水阁轻巧,云岗浑厚,富有对比,该阁坐南朝北,面阔一间,基部用石梁柱架空,水自阁下而入,屋顶用线条柔软的单檐卷棚歇山,粉墙青砖黛瓦,配以花边滴水,古色古香的戗角起翘,有一呼欲飞之态,阁内四周有窗,凉爽通透,盛夏,在临水一面的长脚寿字扶手栏杆前数鱼,水面凉风习习而来。

阁前一座落地屏风,两面分刻八骏马图、三国志人物及花篮博古等图案,阁左右两面配置和合窗,南墙巧借窗外天竹、桂树为景、透窗南望蹈和馆,窗景遥遥相对,窗中见窗,景中见景,北见较低的看松读画轩隐现于树丛,东北向的楼房前后参差,高耸的古柏与贴水的曲桥、石矶亘列于中,而临水的竹外一枝轩看似神似的舫。

濯缨水阁内有两副对联,其一为郑板桥书写:

&;禹寸陶分,曾三颜四&;八个字,引自四个典故,耐人寻味。

大意是说古代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勤奋谦逊的学习态度,曾子每天自我反省精神,颜子不听不为不符合法制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言论。

  从濯缨水阁往东走,便是黄石叠砌的云岗,它环山有石径,后山有蹬道可供登高。

山上有青枫、玉兰。

云岗山体高俊、古朴、自然,造园家借鉴国画山水画中云岗山体的趣味,刻意表现其矗立于天池之畔,云雾缭绕的情趣,运用岩横为迭的手法,将黄石块体依断层岩体层状结构的节理错综迭置,再现高岸巨石形成的断岩地貌。

石,含茹着太古的历史意蕴,具有&;古&;的文化品格,中国文人对石的崇拜,实际反映了文人对史前文化的一种恋旧心理,奇石是大自然的精灵,具有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崇拜石头也是对自然的崇拜,中国文人们对石头的尊崇表现为文人和自然的融合,赋石以灵性、以人格。

园林假山的气势和风格与所用石料有关。

黄石属细砂岩,有纵横交错的节理,石面平直,梭角分明,这些特征使黄石山刚硬平直,浑厚沉实,层次丰富,轮廓清晰,而湖石属石灰岩,石质软,表面凹凸不平,

  多孔隙小涡和裂缝,故湖石山外形轮廓飞舞跌宕,极富变化,石峰评判标准可用透、瘦、皱、漏、丑、顽、拙来概括,透指玲珑多孔穴,前后能透过光线;瘦指外形苗条,婀娜多姿;皱指石身起伏不平,有节奏的明暗变化,漏指石头中有孔穴相通,纹理清晰,这四字是从形象特征来评定。

清指阴柔秀丽之美,丑指奇特的滑稽之美,顽指坚实的阳刚之美,拙指浑朴、敦厚之美,这是从石峰整体气势上来鉴赏。

  从云岗向东走便来到了引静桥。

这是苏州最小据说也是全国最小的石拱桥,名引静桥,俗称小拱桥,誉称袖珍小桥。

游人过桥三步便成,所以又叫三步桥。

桥长2.45米.宽0.92米,用花岩石砌筑,两侧配有石栏,东西各5个台阶,桥面中心有牡丹图案,架于池东南水涧之上,下设东台阶,是一个一平方米大小的篆体&;寿&;字,寓意走过小桥,健康长寿。

此桥是南宋遗物,闸门上方有一块立石,上刻&;待潮&;篆字,暗喻只要小闸门一开,潮水便会汹涌入洞。

水洞两侧嵌有宋代石刻&;磐涧&;二字,叠石不多,却造成源头深远,余意不尽的印象。

园林中架桥以梁板式石桥为多平面自一二折至三四折不等贴水而过,既便于观赏睡莲又便于小中见大。

网师园引静桥,由于拱桥与小涧、小水闸配合得体,当你立于桥头望小涧时,因桥小而不觉涧之小,于小涧望小桥时,又因涧小而同样不觉桥小。

小拱桥架在水面边角,设置在河口上,是应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学原理,把它作为遥远的背景,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