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1548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4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docx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

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

课次

第1次

班级

体育系2007级

人数

任课教师

课题

绪论、机能实验的内容、方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课的

任务

1.了解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学的基本内容。

2.掌握运动人体机能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3.了解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实验课程安排及考试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难点是学生做研究时相关运动模型选择不易掌握。

 

 

绪论(25分钟)

一、运动生物学科的性质:

实验学科

二、运动生物学科研究的内容:

(一)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应激与适应)

1、形态;2、机能(生理、生化);3、身体素质。

(二)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特征

1、特征;2、影响因素;3、改善措施。

(三)运动选材:

不同项目的特点

(四)运动处方:

(五)运动效果的评价:

1、指标体系;2、测试方案;3、评价标准。

三、介绍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实验课程安排及考试要求

第一章机能实验的内容与方法(60分钟)

第一节机能实验的基本内容(20分钟)

一、按学科:

生理、生化、力学、测量评价。

二、按人体结构系统: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

三、按人体机能系统:

运动系统、代谢系统、调节系统。

四、按人体机能状态:

定量负荷状态、疲劳状态、恢复状态。

五、按身体素质:

力量素质、速度素质。

六、按研究领域:

群体、竞体。

第二节机能实验的基本方法(30分钟)

一、实验的分类

(一)研究对象:

人体实验;动物实验。

 

(二)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慢性实验。

(三)研究水平:

整体、器官—系统、细胞、分子。

(四)实验场所:

现场、实验室。

二、运动人体机能实验的特点

(一)运动负荷(大小、模式),包括:

一次性定量负荷运动(定时、力竭);间歇性负荷运动;递增负荷运动(连续性、间断性);一次性最大负荷运动等。

(二)实验对象:

项目、运动年限、年龄等

三、机能实验与训练周期结合

不同训练周期训练任务不同,因此,测试指标及其的认识应有所不同。

四、机能实验与研究目的结合

(一)理论探讨:

一组实验对象。

(二)适应性变化:

设立对照组。

(三)训练方法探讨;可分为同一方法和不同方法。

设立多个实验组(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

(四)其它

第三节实验报告的撰写(15分钟)

一、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1、实验序数和题目

2、实验目的、原理

3、实验器材和药品

4、实验方法或步骤

5、实验结果

6、分析讨论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5分钟)让学生充分了解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学的学科特点、性质以及学习方法。

重点强调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

课次

第2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课题

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试

课的

任务

1、学习心率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2、了解心率及人体动脉血压测量方法的原理。

3、了解心脏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评定心脏机能的基本指标。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心率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难点是运用心率及动脉血压进行机能评定。

 

 

 

 

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试

一、心率测试(共45分钟)

(一)实验目的(5分钟)

1、学习和掌握心率常见的几种测量方法;

2、了解心率测量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意义。

(二)实验材料(5分钟)

秒表、听诊器、心率表或心率遥测仪。

(三)实验步骤(15分钟)

1、扪诊法:

安静状态下,手指(仪器)测量以下部位,:

(1)桡动脉—多用于安静脉搏的测量。

(2)颞浅部动脉—位于耳前部略上,多用于水上项目或运动后心率的测量。

(3)心前区—位于左心前区心尖部,多用于运动后心率的测量。

(4)颈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下颌角下部的下颌三角区,多用于戴头盔或帽子的项目。

可用两指在颈部一侧触摸,用力不宜过重。

2、听诊法:

令受试者坐于测试人员对面,将听诊器胸端置于心前去听诊,记录1分钟的脉搏次数。

3、心率表法:

事先将程序输好,系好心率发射带。

可较准确的记录安静时、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4、心率遥测法:

心率遥测系统可准确的记录安静时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并可实时监测训练瞬间心率变化,教练员可随时现场指导训练,也可通过网络远程指导训练。

并通过相关软件作出快速统计分析,调整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运动员的训练。

现有多种心率遥测系统可供选择,使用时根据不同系统的要求将电极贴在相应的部位(一般方在胸前左侧第五肋间心尖部),打开接收器即可。

(四)结果评定(15分钟)

健康成年人心率分为:

1、基础心率:

是清晨、起床前、空腹、卧位的心率,较为稳定。

2、安静时心率:

安静时心率变化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一般新生儿的心率较快,可达130次/分。

正常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

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一般较低,正常值范围为45-80次/分。

3、运动时心率:

分为极限负荷心率(心率达180以上)、次极限负荷心率(170左右)和一般负荷心率(140左右)。

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一般用220减去年龄估算最大心率。

4、运动后心率:

正常情况下脉搏和心率是一致的。

二、血压测试(共45分钟)

(一)实验目的(5分钟)

1、学习和掌握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2、了解动脉血压测量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意义。

(二)实验材料(5分钟)

水银血压计、听诊器。

(三)实验步骤(15分钟)

1、将脉压带绑在受试者上臂上,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厘米,松紧应适宜。

2、以手指扪寻肘窝处的肱动脉,然后把听诊器的听头放在肱动脉上。

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毫米汞柱,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

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当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的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音(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舒张压。

6、记录所得结果,例如收缩压为11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毫米汞柱,可表示为110/60mmHg。

(四)结果评定(15分钟)

健康成年人安静动脉血压为:

(1)收缩压:

90-140mmHg;

(2)舒张压:

60-90mmHg。

本次课主要学习心率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心率及人体动脉血压测量方法和原理,重点掌握心脏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评定心脏机能的基本指标。

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

课次

第3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课题

肺功能的测试

课的

任务

1.学习和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

2.了解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

难点在于肺通气功能测试指标的分析。

 

 

肺功能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2分钟)

学习和掌握用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来评定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3分钟)

用先进的微电脑处理系统,通过呼吸流量传感器,测量出人体的呼气功能和吸气功能,再经过分析、处理,由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和图形打印机打印结果。

三、实验材料(10分钟)

意大利MIRSpirolabⅡ彩色便携式肺功能仪,一次性吹嘴。

四、实验步骤(50分钟)

将全班学生分为6小组,每5-6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

1、准备:

1.1将仪器取出,放置于平稳台面上。

1.2检查打印纸是否安装。

1.3连接涡流传感器与转换口(多人操作时可安装细菌过滤器),并安装一次性吹嘴。

2、打开电源:

2.1使用交流电源时,请将交流电源插入仪器后方插孔内,打开仪器,按下电源键,进入工作状态。

操作结束后,关闭电源。

2.2使用充电电池时,请打开仪器,按下电源键,进入工作状态。

操作结束后,关闭电源。

3.操作:

3.1按下ID键,正确输入受试者信息。

 

 

3.2测量快速肺活量时,按下FVC键,先正常呼吸3-4次,随后尽力吸气并全力快速呼气,摒住呼吸,当屏幕右上方出现OK3Second时,深吸气,使呼吸曲线呈环状。

3.3测量肺活量时,按下VC键,先正常呼吸3-4次,随后尽力吸气并全力呼气,摒住呼吸,当屏幕右上方出现VC/IVC时,吸气。

3.4测量最大通气量时,按下MVV键,力竭呼吸10秒钟。

显示屏自动显示数据。

3.5按MENU键,回到主菜单,此时,按下打印键,既可打印图形及结果。

四、结果评定(25分钟)

1、肺活量大小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胸围以及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我国正常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为2500-3500毫升。

2、时间肺活量,成年人第一秒钟为83%,第二秒钟为96%,第三秒钟为99%。

其中第一秒值最有生理意义。

3、最大通气量反映机体通气储备能力的指标。

我国健康成年男子约为100-110升/分,成年女子约为70-80升/分。

 

本次课主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了解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在机能评定中的意义。

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

课次

第4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课题

心电图的测试

课的

任务

1.学习心电图波形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2.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范围。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人体心电图的测试方法及测量,难点是心电图分析及其生理意义。

 

 

 

心电图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10分钟)

1、实验目的:

(1)理解心电记录的基本原理;

(2)认识心电图主要成分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分析各波的时间、电压、形态以及主要的间期;

(3)掌握人体心电图的测试方法。

2、实验原理:

心肌在发生兴奋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电位变化,这些电位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导到全身。

在体表,按一定的引导方法,把这些电位变化记录下来,就能得到心电图形。

二、实验仪器(10分钟)

北京福田FCP全自动心电图分析仪,导电膏(生理盐水),消毒棉球。

三、实验步骤(50分钟)

将全组学生分为3小组,每6-7人一组,分别进行实验。

1、心电图记录的操作步骤

(1)接好心电图机的电源线、地线和导联线。

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5分钟。

(2)让受试者静卧检查床上,放松肌肉。

在手腕、足踝和胸前安好引导电极接上导联线。

为了保证导电良好,可在放置引导电极部位涂搽生理盐水或少许导电膏。

导联线的连接方法是:

黄色—左手,红色—右手,绿色—左足,黑色—右足(接地),白色—心前导联线。

(3)校准:

通电后,调节记录笔尖至中线,然后输入1毫伏标准电压,观察记录笔尖是否恰好移动1厘米(记录纸上为10小格)否则用校准旋钮调节之。

(4)记录:

旋转导联选择器至所需各导联,此时即见记录笔随心跳波动,开动记录纸走动开关,记录笔即在均匀走动的记录纸上画出心动电流曲线(心电图),依次记录Ⅰ、Ⅱ、Ⅲ、aVR、aVL、aVF、V1、V3、V5导联的心电图,剪下心电图记录纸进行分析。

2、心电图测量与分析

(1)波幅和时间的测量

①波幅:

当1毫伏的标准电压使基线上移10毫米时,纵坐标每一小格(1毫米)代表0.1毫伏。

测量波幅时,凡向上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上缘测量至波峰的顶点;凡向下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下缘测量至波谷的底点。

②时间:

心电图纸的走速由心电图机固定转速的马达所控制,一般分为25毫米/秒和50毫米/秒两种。

常用的是25毫米/秒,这时心电图纸上横坐标的每一小格(1毫米)代表0.04秒。

(2)在心电图记录纸上辨认出P波、QRS波群、T波和P—R间期、Q—T间期,进行下列项目的分析。

①心率的测定:

测量相邻的两个心动周期中的P波与P波的间隔时间或R波与R波的间隔时间,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求出心率。

如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间距显著不等时,可将五个心动周期的P—P间隔时间或R—R间隔时间加以平均,取得平均值,代入公式:

心率=60/P—P或R—R间隔时间(秒)

通常不必计算,可以“自R—R间期推算心率表”直接查得。

②心律的分析:

心律的分析包括:

Ⅰ主导节律的判断,Ⅱ心律是否规

 

 

则整齐。

③有期前收缩或异位节律出现。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是:

P波在Ⅱ导联中直立,aVR导联中倒置;P—R间期在0.12以上。

如果心电图中最大的P—P间隔和最小的P—P

间隔时间相差在0.12秒以上,称为心律不整齐或心律不齐。

成年人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率为60~100次/分。

④心电图各波段的分析:

测量Ⅱ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时间和电压,并测定P—R间期和Q—T间期的时间。

四、结果评定(20分钟)

1、对比表格比较自己各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时间、电压、形态。

2、测量有无窦性心律不齐现象,并分析原因。

3、依公式测量心率。

 

本节课重点学习心电图波形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使学生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范围。

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

课次

第5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课题

血型的测定

课的

任务

1.掌握血型的测定方法;

2.掌握血型的测试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血型的测定方法,难点在于血型测试原理的掌握。

 

 

 

血型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30分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血型的测定方法;

2、血型的测试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凝集原与其相对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将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

所谓凝集反应是指红细胞彼此聚集粘合在一起,形成一簇簇不规则细胞团的现象。

A型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相遇或B型红细胞与A型血的血清相遇均可发生凝集现象。

通常是用已知的标准血清,分别鉴定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类型。

如果红细胞与抗A标准血清发生凝集,表明红细胞膜上具有A凝集原,与抗B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则具有B凝集原,然后再根据凝集原类型确定血型。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红细胞上凝集原

血清中凝集素

A

A

抗B

B

B

抗A

AB

A和B

O

抗A和抗B

二、实验材料(5分钟)

采血器具、玻片、玻棒、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

三、实验步骤(30分钟)

平板法或玻片法

1、在白纸上分别注明“抗A”“抗B”字样,并放上玻片,在标有“抗A”“抗B”字样的两边分别滴1-2滴血型定型试剂,注意不要混合;

2、取末梢血20微升,用玻棒两端各蘸取1-2滴血分别与抗A抗B血型

定型剂搅匀,静置2分钟。

3、观察是否有凝块并判断血型。

四、结果评定(25分钟)

血型的鉴定

受检者血型

鉴定试剂

抗A血型定型试剂

抗B血型定型试剂

A

B

AB

O

注:

+表示有凝集;-表示无凝集。

 

本节课重点学习血型的测定方法,使学生掌握血型测试的原理。

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

课次

第6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课题

血尿素氮的测定

课的

任务

1、学习和掌握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

2.了解血尿素氮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与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

 

 

血尿素氮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10分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

2、了解血尿素氮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与意义。

(二)实验原理

尿素在强酸条件下与二乙酰一月亏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其显色程度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与经同样处理之尿素标准液比色,即可求出血尿素含量。

二、实验材料(10分钟)

(一)实验仪器:

722型分光光度仪、恒温水浴箱、离心机、电磁炉。

(二)试剂:

1、10%三氯乙酸。

2、二乙酰一月亏。

称取二乙酰一月亏600mg,硫氨脲30mg,加蒸馏水溶解,定溶至100ml,储入棕色瓶中。

3、酸混合液。

浓H3PO4(85%~87%)35ml,浓H2SO4(95%~98%)80ml慢慢滴加于800ml蒸馏水中,冷却以后以蒸馏水定溶至1000ml。

4、0.01NH2SO4液。

准确吸取0.417ml浓H2SO4(36N)置于预先放入

 

 

 

约1000ml蒸馏水的1500ml量筒中,蒸馏水定溶至刻度。

5、尿素氮标准储存液(1mg/ml)。

将尿素(A.R)置硫酸干燥器内48小时。

称取经干燥后的的尿素2.143g,加0.01N硫酸溶解至1000ml。

冰箱保存。

6、尿素氮标准应用液。

吸取尿素氮标准储存液1ml,置于预先加有少量0.01N硫酸液的100ml容量瓶内,并用0.01N硫酸液定溶至刻度。

7、1%NaF。

三、实验步骤(50分钟)

为观察运动负荷对血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可选择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受试者为测试对象(运动内容可为男5000m,女3000m全速跑或长于30min的大运动量教学,训练课)。

分别于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第5~10min以及次日晨安静时分三次由受试者耳垂取血0.02ml。

操作程序如下表1所示进行:

表1实验试剂添加表

试管号

试剂与操作

1

运动前

2

运动后

3

次日晨

1%NaF(ml)

0.48

0.48

0.48

耳垂血液(ml)

0.02

0.02

0.02

10%三氯乙酸(ml)

1.5

1.5

1.5

将上述三个管各自混匀,离心(3000r/m)5min分别取上清夜备用。

(在吸量管操作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可将三个试管内上清夜分装另外三个编好号的小试管内)。

再取试管5支,按表2所示添加试剂:

 

表2实验试剂添加表

试管号

试剂(ml)

1

运动前

2

运动后

3

次日晨

4

标准

5

空白

上清液

0.5

0.5

0.5

0.5

0.5

尿素氮标准应用液0.01mg/ml

0.5

1%NaF

0.5

二乙酰一月亏

0.5

0.5

0.5

0.5

0.5

立即摇匀

酸混合液

4.0

4.0

4.0

4.0

4.0

混合各管,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

(四)计算

=

血尿素浓度(mmol/L)=血尿素氮浓度(mg%)

0.357

四、结果评定(20分钟)

血尿素氮正常含量为3.2-7.0mmol/L。

剧烈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血尿素含量会增加。

血尿素氮含量如超过40mg%,应将血液标本稀释后测定,所得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本次课主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了解血尿素氮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与意义。

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

课次

第7次

班级

体育系07级

人数

任课教师

课题

血红蛋白的测定

课的

任务

掌握血红蛋白测试的几种不同方法,掌握血红蛋白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722分光光度计测试血红蛋白的方法,难点是末稍血的采集和比色分析法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复习回顾(20分钟)

1.血红蛋白基础知识的回顾

血红蛋白(Hb)是一种结合色蛋白,色素部分是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部分是珠蛋白。

1分子的Hb是由4分子的亚铁血红素和1分子的珠蛋白结合而成的。

Hb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运输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2、缓冲作用。

每分子的Hb可结合4分子的氧气,在标准的情况下(0℃,1个大气压),每克Hb能结合1.39毫升氧气。

HbO2比Hb具有较强的酸性,例如,在红细胞中,1毫摩尔的HbO2能产生1.88毫克当量的氢离子(H+),而1毫摩尔的Hb只能产生1.28毫克当量的H+。

因此,在组织中,每放出1毫摩尔O2(体积22.4毫升),就能多结合0.60毫克当量的。

因而Hb在调解体内酸碱平衡也有一定的作用。

所以,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Hb不仅能为组织提供氧气,促进物质的有氧代谢和带走CO2,而且也能起中和酸性的作用。

Hb的含量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很大,对耐力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尤为重要,因此,定期测定Hb的含量有助于了解运动员的营养、对负荷的适应及身体机能水平等情况。

2.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有色溶液对光线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不同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谱。

有些无色溶液,虽对可见光无吸收作用,但所含物质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线或红外线。

分光光度法鉴定物质性质及含量的技术,其理论依据是主要是指利用Lambert和Beer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b成正比:

A=εcb

ε——摩尔吸光系数。

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其单位为L/mol·cm

b——液层光程(cm),常使用1.0cm 的比色皿,b=1cm。

C——样品浓度(mol/L)

血红蛋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5分钟)

1.熟悉末梢采血的方法;

2.学习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理解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4.掌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具体操作方法

5.掌握血红蛋白指标测定的意义及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二、实验材料(5分钟)

1.器材:

722分光光度计、10毫升试管、5ml移液管、一次性采血针、毛细吸血管、酒精棉签、洗耳球等。

2.试剂: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剂:

称取高铁氰化钾[K3Fe(CN)6]200mg,氰化钾50mg、碳酸氢钠(NaHCO3AR)140mg(或磷酸二氢钾—KH2PO4)20m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l。

此试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