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106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3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生  物

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内合成过氧化氢酶的过程需要模板B.某些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可逆性转变

C.原核细胞因缺乏某些细胞器多肽不能折叠D.人类能对某些天然蛋白质的结构进行改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mRNA;细胞膜上的某些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改变空间结构;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在催化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可逆的转变;原核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不意味着原核细胞内的蛋白质都以肽链的形式存在,如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RNA聚合酶等,它们形成一定的空间构象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详解】A.肝细胞内合成过氧化氢酶的过程需要以mRNA为模板,A正确;

B.某些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可逆性转变,如某些载体蛋白和酶,B正确;

C.原核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仍能对蛋白质进行折叠,C错误;

D.人类能通过蛋白质工程对某些天然蛋白质的结构进行改造,D正确。

2.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由ATP直接供能

B.钠离子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运输葡萄糖的载体①③也存在于红细胞膜上

D.载体①②③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易化扩散;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易化扩散;而运出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K+运出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易化扩散。

【详解】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据图可知该过程不靠直接水解ATP提供的能量推动,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储存的能量,当Na+顺电化学梯度流向膜内时,葡萄糖通过专一性的运送载体,伴随Na+一起运送入小肠上皮细胞,A错误;

B.钠离子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

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方向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故没有①,C错误;

D.载体①②③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同,D正确。

3.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密切相关

B.烫伤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C.衰老细胞酶的活性增强、呼吸作用速率加快

D.细胞体外传代培养50代后会高度分化发生癌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详解】A.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B.烫伤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错误;

C.衰老细胞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速率降低,C错误;

D.细胞体外传代培养50代左右不能再继续传代,部分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变细胞的特点,不属于分化,D错误。

4.下图1为洋葱根尖示意图,图2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A、B、C、D是不同时期的细胞。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视野中的细胞位于图1的③部位

B.实验中可观察到D时期逐渐变成B时期

C.B与C细胞中染色体数及DNA数相同

D.①②③④细胞中mRNA种类完全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为洋葱根尖示意图,其中③是分生区,图2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A、B、C、D分别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后期、前期、中期。

【详解】A.图1中只有分生区细胞才能有丝分裂,故图2视野中的细胞位于图1的③部位,A正确;

B.图2中细胞都已经死亡,故实验中不能观察到D时期逐渐变成B时期,B错误;

C.B表示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与C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C错误;

D.①②③④细胞中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5.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果酒与果醋的生化反应一定产生CO2B.高品质果酒与果醋的制作一般要接种纯菌种

C.腐乳制作前期和后期发酵均有胞外酶的作用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微生物均是异养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果酒制作原理是: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反应式为:

C6H12O6

C2H5OH+CO2+能量;果醋制作原理是:

醋酸菌为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反应式为:

C2H5OH

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腐乳发酵时,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生成果醋的生化反应不一定产生CO2,A错误;

B.高品质果酒与果醋的制作一般要接种纯菌种,菌种不纯会影响发酵品质,B正确;

C.腐乳制作前期和后期发酵均有胞外酶如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C正确;

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微生物都是异养型,D正确。

6.果蝇中有一种无眼个体(复眼小或无)。

科学工作者为研究无眼性状的遗传类型,做了两组实验:

实验①将果蝇的无眼个体(ey/ey)与正常眼个体交配,子一代全为正常眼个体,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正常眼个体与无眼个体的比为3∶1;实验②将无眼个体与第4染色体少一条的正常眼个体杂交,则子一代正常眼个体与无眼个体的比为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B.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在第4染色体上

C.实验①子二代正常眼个体不携带ey基因D.实验②子一代无眼个体体细胞中有7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①结果可知,正常眼为显性,无眼为隐性,且正常眼为纯合子;实验①中子二代正常眼个体与无眼个体的比为3∶1,符合一对性状杂合子自交比值;实验②子一代正常眼个体与无眼个体的比为1∶1,类似于一对性状中测交比值,据此分析。

【详解】A.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A正确;

B.无眼个体(ey/ey)与“缺失一条四号染色体”的正常眼个体杂交,子一代正常眼:

无眼型数=1∶1,证明ey基因就在果蝇的第四染色体上,B正确;

C.设正常眼为++,则实验①子一代为+ey,因此子二代为:

++、+ey、eyey,基因型为+ey的正常眼个体携带ey基因,C错误;

D.ey基因就在果蝇的第四染色体上,“缺失一条四号染色体”的正常眼个体为+0,则eyey与+0杂交,子一代无眼个体为ey0,缺失一条染色体,故体细胞中有7条染色体,D正确。

7.某人体检时被发现同时具备男性组织和女性组织,进一步研究发现此人部分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部分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型,所有细胞的常染色体都相同。

推测此人出现这种性状的原因是(  )

A.其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B.其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未分离

C.其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胚胎时期有丝分裂YY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未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正常人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XY,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根据题意,“此人部分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部分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型”,可知该个体是男性,则其染色体组成应为XY,因此XYY中YY是姐妹染色单体,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是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详解】A.若其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产生的精子为XY,该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应为XXY,A错误;

B.若其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未分离,则其父产生的精子为YY,该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应全为XYY,不会出现XO,B错误;

C.若其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产生的卵细胞为XX,该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应为XXY,C错误;

D.胚胎时期有丝分裂YY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未分离,产生的子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和XYY,D正确。

8.下图示格里菲思实验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组实验对照,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第一组小鼠不死亡,是因为肺炎双球菌的DNA和蛋白质均已变性

C.第二组小鼠死亡,说明有R菌转化成了S菌,进一步说明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D.从第二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的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上培养,都会产生光滑菌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第一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第二组中,将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据此分析。

【详解】A.两组实验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

B.S型菌有毒,第一组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小鼠不死亡,说明加热后S型菌失去活性,不能说明肺炎双球菌的DNA和蛋白质均已变性,B错误;

C.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第二组小鼠死亡,说明有R菌转化成了S菌,进一步说明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C正确;

D.从第二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的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上培养,会产生R型菌和S型菌两种细菌,故产生的菌落不一定都是光滑菌落,D错误。

9.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B.ATP既能提供基因转录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又能提供能量

C.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mRNA、rRNA和tRNA均属于小分子

D.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转录和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

【详解】A.DNA聚合酶是DNA复制过程中的酶,DNA聚合酶作用是催化合成磷酸二酯键,碱基配对过程不需要DNA聚合酶,A错误;

B.ATP可为转录过程提供能量,ATP水解掉2分子磷酸是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转录过程中所需的原料,B正确;

C.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mRNA、rRNA和tRNA均属于大分子,C错误;

D.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D错误。

1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可能损伤碱基而诱发基因突变

B.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任何改变都会导致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的频率如果过高有可能会导致个体死亡

D.生殖细胞中基因突变的频率越高越利于种群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导致基因突变的外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A.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可能损伤碱基而诱发基因突变,A正确;

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B正确;

C.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可能会导致个体死亡,C正确;

D.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D错误。

11.细胞色素c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担任电子转移作用。

研究人员分析多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发现,有些部位非常恒定,另一些部位是多变的。

下表为各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相同的氨基酸数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黑猩猩

0

响尾蛇

14

猕猴

1

金枪鱼

21

袋鼠

10

天蚕蛾

31

11

小麦

35

12

粗糙链孢霉

43

13

酵母菌

44

 

A.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大

B.细胞色素c中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多,对应基因中核苷酸对序列相差越大

C.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

D.恒定区域与细胞色素c的功能无关,可变区域对细胞色素c的功能很重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可知,各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相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多,则与人的亲缘关系越远;而多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中有些部位非常恒定,另一些部位是多变的,推测恒定的部分序列对细胞色素c的功能很重要,而多变序列可能与物种有关。

【详解】A.据图可知,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两者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无差别,而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大,A正确;

B.细胞色素c中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多,则控制其合成的DNA中所含有的序列越多,对应基因中核苷酸对序列相差越大,B正确;

C.细胞色素c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担任电子转移作用,不同生物体内细胞色素c有所不同,但都是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的体现,因此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C正确;

D.恒定区域与细胞色素c的功能有重要关系,D错误。

12.图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④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①是细胞内液,其中不可能含有血红蛋白

C.与③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①②③④共同构成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②③④组成人体内环境。

【详解】A.②③④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A错误;

B.①是细胞内液,可能含有血红蛋白,B错误;

C.②是血浆,与③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

D.②③④共同构成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D错误。

13.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胰岛素等多种激素都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B.血糖平衡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相应靶细胞、靶器官

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来升高血糖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水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A.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A错误;

B.人体能够通过调节维持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血糖平衡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胰岛素可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C错误;

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但不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D错误。

14.近日,科学家成功地将B淋巴细胞转化成了一种特殊的“工厂”,使其能组装并且分泌含有miRNA的囊泡(miRNA是一种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其能与特定的RNA互补配对),一旦该囊泡与癌细胞融合,miRNA就会抑制促肿瘤生长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iRNA进入癌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miRNA通过阻止促肿瘤生长基因的翻译抑制其表达

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D.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只与记忆细胞有关而与B细胞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miRNA由囊泡包裹后与与癌细胞融合,因此miRNA的运输方式属于胞吞;miRNA是一种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其能与特定的RNA互补配对,miRNA能抑制促肿瘤生长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根据基因表达过程推测,miRNA可能是与mRNA结合后,抑制了mRNA的翻译过程。

【详解】A.根据题意,miRNA进入癌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

B.根据题意,miRNA能与特定的RNA互补配对,抑制促肿瘤生长基因的表达,推测可知miRNA通过阻止促肿瘤生长基因的翻译抑制其表达,B正确;

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C错误;

D.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与记忆细胞和B细胞有关,D错误。

15.经不同浓度的2,4-D溶液浸泡12h的绿豆种子,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结果如下表。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4-D溶液浓度/(mol·L-1)

0

0.4

0.7

1

1.3

1.6

平均芽长度/cm

4

7

11

13

8

5

平均根长度/cm

6

8

4

1

0.8

0.7

 

A.自变量是2,4-D溶液,因变量是芽与根的平均长度

B.0.4mg·L-1的2,4-D溶液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

C.2,4-D溶液既能促进芽的生长,也能抑制芽的生长

D.培养无根豆芽的2,4-D溶液最适浓度一定是1mol·L-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自变量是2,4-D溶液浓度,因变量有平均芽长度和平均根长度;据图可知,2,4-D溶液浓度在0.4-1.6mol•L-1之间对芽的生长都是促进作用,在0.4mol•L-1时对根是促进作用,在0.7-1.6mol•L-1之间对根的生长都是抑制作用。

【详解】A.自变量是2,4-D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芽与根的平均长度,A错误;

B.据图可知,0.4mg•L-1的2,4-D溶液时平均根长度和平均芽长度分别是8cm、7cm,均比对照组长,此时促进芽与根的生长,B正确;

C.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中的2,4-D溶液范围内都是促进芽的生长,C错误;

D.培养无根豆芽即利于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据图可知,可选择2,4-D溶液最适浓度应在1mol•L-1左右,具体浓度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D错误。

16.下列有关种群计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植物、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分别是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B.方形地块一般用五点取样法取样,这有利于确保取样的随机性

C.一般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是否达标

D.同一菌液涂布的三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34、231、242,则其平均值是169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用标志重捕法;五点取样法常用于样本总体为非长条形时,而等距取样法常用于样本总体为长条形时。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有:

①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②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菌落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总数。

【详解】A.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具体方式需要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A错误;

B.正方形的地块可以使用五点取样法,B正确;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太少,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可采用固体培养基接种,观察菌落数计算,C错误;

D.同一菌液涂布的三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34、231、242,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求平均值,D错误。

17.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生产者B.表中5种生物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群落

C.河虾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鱼甲和鱼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来看,河虾捕食水蚤、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鱼乙捕食水蚤、河虾,鱼甲捕食鱼乙、河虾,故形成的食物链有:

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甲,小球藻→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河虾→鱼甲。

【详解】A.水蚤是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消费者,A错误;

B.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表中5种生物全部个体不能构成一个群落,B错误;

C.据食物链可知,河虾捕食水蚤,同时河虾和水蚤都以小球藻为食物,故河虾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C正确;

D.根据食物链可知,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鱼甲、鱼乙、河虾,D错误。

18.单克隆抗体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

下列关于单抗制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提高单抗制备成功率,往往需要多次给实验动物注射同一种抗原

B.给实验动物注射抗原后,相应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

C.单抗的制备过程中需用到DNA分子杂交技术和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D.动物体内存在很多种B细胞,每种B细胞最终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在选择培养基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选择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详解】A.为提高单抗制备成功率,往往需要多次给实验动物注射同一种抗原,A正确;

B.抗体是体液免疫产生,给实验动物注射抗原后,相应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B正确;

C.基因工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