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223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0日在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长 李飞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州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推进跨越、赶超进位、改善民生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五年。

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雪凝灾害、特大旱灾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州上下在中共黔东南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位次前移”的良好势头,全州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过去五年,我们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由差距扩大向增比升位的重大转变。

五年来,全州经济年均增长13.7%,明显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全省平均发展速度、高于全国30个自治州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实现前移,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这标志着我州经济社会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过去五年,我们初步实现了基础设施由长期滞后向跨越发展的重大转变。

五年来,交通建设发展之快、规模之大、标准之高前所未有,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为主骨架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交通建设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这标志着我州交通基础设施迈上了与全国接轨的新台阶。

  ——过去五年,我们初步实现了城镇建设由缓慢发展向加速推进的重大转变。

五年来,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构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这标志着我州已站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起点。

  ——过去五年,我们初步实现了由解决温饱为主向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重大转变。

五年来,全州人均生产总值从700美元提高到1700美元以上,扶贫攻坚不断深化,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民生得到明显改善。

这标志着我州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过去五年,我们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由不够均衡向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

五年来,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其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这标志着我州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迈出了新步伐。

  五年来,我们着力解决发展“慢”这一主要矛盾,重点抓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奋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

全州生产总值从164亿元增加到384亿元,净增220亿元,经济总量五年翻了一番以上。

财政总收入从15亿元增加到64亿元,净增近5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从9亿元增加到45亿元,净增36亿元,分别实现五年翻两番以上。

财政支出从46亿元增加到195亿元,净增149亿元,增长3倍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1亿元,增加860亿元,增长1.4倍以上。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95亿元增加到563亿元,贷款余额由150亿元增加到35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6%和18.8%。

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排位从第八位升至第六位,财政总收入从第八位升至第七位,一般预算收入从第八位升至第五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第七位升至第六位。

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二)坚持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工作主线,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次产业实现“两升一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7.7%上升到32.2%,第三产业由41.4%上升到46.7%,第一产业由30.9%调整到21.1%。

我们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财政涉农投入达111亿元,净增91亿元。

粮食年平均产量稳定在140万吨左右;经济作物在种植业的比重由41.9%提高到44.2%;畜牧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由26.2%提高到31.5%;林业占比由14.6%提高到18.8%。

以蔬菜、水果、烤烟、茶叶、中药材、特色养殖业等为重点的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

我们始终把推进工业强州作为第一战略来抓,全州工业增加值从36亿元提高到92亿元,增长1.5倍以上。

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工业规模扩大,黔东电厂、三板溪电站建成投产,装机总规模超过300万千瓦。

以冶金、化工、建材、森工为重点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高载能工业扩能技改工程全面完成。

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亚铝业、西蒙斯电梯、兴富祥精密机床等一批生产基地加快建设。

我们始终把建设文化旅游大州作为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原生态国际旅游目的地,接待国内外游客由637万人次增加到237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由48亿元增加到187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以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为主的传统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保险、通讯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以生态引领经济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平方公里,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225平方公里。

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三)坚持以交通引领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交通建设完成投资426亿元,增长4倍多。

高速公路建成393公里,在建408公里,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

建成旅游公路1230公里、通乡油路2234公里、通村公路1.5万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贵广、沪昆高速铁路加快推进。

黎平机场建成通航,凯里黄平机场开工建设。

积极推动都柳江航电一体化工程建设。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40多亿元,建成黎榕灌区等骨干水利工程,完成病险水库治理78座,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0.37亩提高到0.55亩,共解决200万人饮水困难。

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建制村通电率达到100%。

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79%和94%。

实现移动电话全覆盖,农村宽带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四)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形成。

强化城乡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完成凯麻同城化建设规划和14个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乡镇总体规划全面完成,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1/3。

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凯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2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3%以上。

凯里城市经济圈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凯里市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雷山县获“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施秉县获“全省文明城市”称号。

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亿元,增加1倍以上。

建成城市路网42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6.38平方米提高到7.14平方米。

完成所有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17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场。

新增城镇供水能力29万吨,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

城镇人均绿化面积从3.2平方米增加到8.8平方米。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工程,农村水、电、路、通信等设施明显加强。

投入农村风貌和环境整治资金50亿元,农村面貌不断改善。

坚持城区、园区、安置新区“三区”统筹推进,积极探索农民变市民的新路子。

  (五)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616亿元,增长2.97倍。

引进项目1315个,其中工业项目778个,投产后可形成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

引进“三一”重工、恒大、保利、华联等全国五百强企业7家;引进贵阳银行、平安保险等金融机构14家。

完成进出口总额7358万美元,其中出口7190万美元,分别增长113%和134%。

积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信贷资金投入213亿元,社会融资242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5%。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

工业园区建设势头强劲,省级开发区增加到6个,新建省级工业园区4个、其他产业园区11个。

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以上。

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重庆、宁波等地合作不断深化。

引智工作取得成效,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40多人。

  (六)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过去五年是民生投入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000多元提高到1.6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41元提高到近4000元,年均增长16.5%。

公共财政投入民生保障资金263亿元,净增196亿元。

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0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万人,帮助困难家庭实现就业2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9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7万人以上。

全面建立城乡低保制度,城镇低保人口5万人、农村低保人口89万人,实现应保尽保。

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职工参保21万人,城镇居民参保2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新农合人均补助资金达到200元。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参保13万人,城镇居民参保4.3万人,农村居民参保141万人,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

凯里市率先实行老龄补贴。

连续5次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标准,从320元增加到1325元。

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完善。

全面落实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投入保障性住房资金27.5亿元,建成经济适用房9000多套,廉租房1万多套,解决3.37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50.8亿元,完成危房改造18万户。

实施农村消防试点工程,开展农村居民住房灾害保险试点。

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覆盖面达100%,免费教科书覆盖面达95%,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覆盖面达66%,大中专家庭困难学生享受补助金达30万人次。

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5亿元,实施1131个村整村推进,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以上,按原扶贫标准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2万人。

仫佬族纳入国家较少民族扶持规划。

建立季节性缺粮救助制度。

建成城镇福利院9个、农村敬老院54个,养老和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

  (七)坚持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作为重要职责,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投入教育建设资金133亿元,增长1.8倍。

建成农村义务教育项目学校1895所,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建成农村寄宿制中小学317所,寄宿率达40%;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建成标准化学校55所。

新建和改扩建普通高中2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7所,凯里等4个县市率先实现普高目标,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40%提高到56%。

投入高等教育建设资金11亿元,完成凯里学院整体搬迁,全面实施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2%提高到20%。

民族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全面发展。

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事业加速发展,投入科技经费3亿多元,实施国家和省科技项目296项,申请专利832件,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项目11项,太子参科研成果荣获全省十大农业科技成就奖,科技进步贡献率达38%。

投入公共卫生建设资金53亿元,增长4倍。

投资4亿多元建设州医院综合大楼,新建和改造州级医院2个,县级规范化医院17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35个、村卫生室2982个,每千人床位由1.48张提高到2.6张。

新建县级计生服务站7个、乡镇服务站140个、村服务室310个,奖励、保障、救助、优惠四项政策全面落实,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7.5‰下降到6.29‰。

投入公共文化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建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4个、农民文化家园555个、农家书屋2044个。

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得到加强。

城乡公共体育设施逐步完善。

切实加强基层政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建成司法所211个,法庭40个,派出所130个。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防教育得到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推进。

高度重视妇女和儿童工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人防、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八)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凯里棉纺厂等4户州属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完成10户州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建立和完善州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凯宏、开投、畅达、水投等国有资产投资和运营公司,建立信元、信诚等融资担保机构10家、小额贷款公司12家、村镇银行3家,金融体系逐步完善。

深化资源配置改革,对土地、矿产、旅游、林业、水资源等重大资源加强州级统筹,逐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下放州级行政权力事项489项,削减率达到84%。

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全面实施。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逐步理顺开发区和园区管理体制。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州县财力协调增长机制,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3家文化传媒公司和演艺公司。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其他改革稳步推进。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配套改革逐步到位。

林权、宅基地、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始启动。

  2011年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3%;财政总收入增长56.3%,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4.8%;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52万人。

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居全省第二位;生产总值、旅游总收入、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我州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排名从第四位跃升到第二位,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创新发展思路。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发展的新要求,我们确定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主基调,突出了“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主战略,全州上下思想认识空前统一,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赶超进位干劲空前增强,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实践充分证明,我州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始终扭住加快发展这一中心不放松,坚持以赶超的目标、跨越的思路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着力解决“慢”这一主要矛盾,做到能快则快、快中保好。

二是必须始终坚定实施三大战略不动摇,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文化旅游大州上实现突破。

三是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懈怠,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干字为先,勇于担待,在增比进位中实现赶超,在提速转型中推动跨越。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鲜明的发展型导向不争论,以发展论实绩,凭实绩选干部,建设一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发展型干部队伍。

五是必须始终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不折腾,鼓励干事,支持创新,宽容失误,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争先创优、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这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在中共黔东南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只是实现跨越发展迈出的一小步。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仍处在全省中偏下位置;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低,产业支撑能力弱,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农业基础仍很脆弱,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基础设施建设仍较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低,市场主体发育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大,公共服务能力弱,改善民生任务重;政府转变职能尚未完全到位,权力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完善,有的领域还存在消极腐败现象。

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主要建议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州奋力赶超、缩小差距、推进跨越的攻坚时期。

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速转型为总要求,全面实施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主基调、主战略,坚持以生态引领工业、以特色引领城镇、以国际引领旅游、以民生引领发展、以开放引领开发,努力保持“三个高于”的发展速度,在赶超进位上迈上新台阶,在调整优化结构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为建设美好黔东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要把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型结合起来,实现“赶”和“转”的双重任务;把改善基础设施与产业建设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内生动力;把加快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创新社会管理与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贵州东南部特色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旅游文化发展创新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民族地区体制改革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把凯麻建成黔中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构建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的“两江”上游生态屏障。

  今后五年,我们要在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力争新一届政府任期内实现以下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0亿元以上。

  ——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到10%左右;第二产业占比提高到45%左右,其中工业占比达到35%以上;第三产业占比稳定在45%以上;城镇化率力争达到40%。

  ——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

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按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50%左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左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在做大工业总量和优化工业结构上实现重大突破。

坚持把加快工业化作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首要任务,改造提升现有企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具有我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能源工业要力争建成清江电厂一期和黔东电厂二期,完成清水江、都柳江水电开发,积极发展风电、生物质能、地热、太阳能、页岩气等新能源,有序推进热电联产和自备电厂建设,争取电力总装机超过500万千瓦。

冶金工业要大力推进煤电铝、煤电硅一体化,力争建成以其亚铝业为重点的铝工业园区,以恒盛、丰球、镇远为重点的光伏产业基地和以黔东为重点的锰系工业园区。

化工工业要围绕把我州建成全国钡系深加工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天柱重晶石资源勘探、整合和深加工;加快钒矿生产技术攻关和工业试验,努力把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钒矿加工基地。

林产工业要围绕建成西南林产工业基地,建成年产3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林油、林板一体化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以高档家具、木质别墅为重点的高端林产品,同步推进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建材工业要加快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力争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吨左右;建成凯里60万吨浮法玻璃生产基地,建成富山陶瓷汽车刹车片、众正置业稀土电缆等新材料项目;积极开发石材、新型陶瓷和节能环保建材。

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加快客车、摩托车、电动车、房车、农用车等生产及零配件加工基地建设,加快以西蒙斯电梯、“三一”重工、兴富祥精密机床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建设。

积极支持华联厂实施军转民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要重点抓好凯里经济开发区电子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等产业;积极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力争中国移动数字中心项目落户我州建设。

特色轻工业要加快把我州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白酒生产基地,青酒集团白酒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雪花啤酒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以蓝莓为重点的优质果酒和保健酒;建成以雨润、三辣明洋、千里山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园。

医药工业要围绕建成全国苗药研发生产基地和中药材良种能繁中心,积极扶持现有制药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争取建成国家级中药材批发市场。

旅游商品加工业要着力提高设计和加工水平,扩大销售规模,努力把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民族旅游商品生产和交易中心。

通过五年努力,形成产值超百亿元产业5个以上,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50户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

  工业发展要坚持走园区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路子。

围绕到2020年建成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千亿元省级开发区、6个300亿元工业园区的目标,积极争取炉碧开发区和凯里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以上,镇远、金钟、洛贯、革一分别达到200亿元以上,其他产业园区分别达到100亿元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均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全面建成,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园区、城区和安置新区同步建设。

同时,高度重视职业技术培训,培养新型技术工人和产业工人,为园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着力增强工业经济科技支撑能力,建成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省级开发区都要建立科技孵化平台和风险投资机制。

加大力度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严格环保准入条件,争取在3个以上工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力争工业园区达到零排放。

继续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工业废旧物的综合利用。

加快铝土矿、重晶石、钒矿、高岭土、页岩气、地热等重要资源的勘探开发,按照大资源配大产业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二)加快实施城镇带州战略,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

我州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要把扩大城镇规模与提高城镇品位结合起来,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镇建设,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城镇建设规划,抓紧完成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尽快完善县城规划体系。

加大力度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五年内凯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人口达到60万人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州50%左右。

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大政策扶持,推进凯麻融合发展,使凯麻成为黔中经济区最宜居、宜游、宜业的重要增长极。

以路网建设为重点,建成半小时凯里城市经济圈。

加快区域次中心城市建设,启动行政区划调整研究工作,推动镇远、黎平、榕江、天柱撤县建市。

按照打造山水园林旅游城镇的要求,把雷山、剑河、施秉等所有县城打造成特色突出的旅游城镇。

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撤乡建镇、并乡建镇、撤镇建办,建设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