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3013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docx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发展动向

宁静

内容标题导览:

|开发经纬|LED点灯控制技术|LED的散热技术|结语|

 

2004年第四季,SONY推出由R、G、B发光二极管(LED:

LightEmittedDiode;以下简称为LED)构成的背光模块液晶电视(图1)。

由于R、G、B产生的白光接近三原色的波长,因此该液晶电视的色再现范围高达105%的NTSC,比传统冷阴极灯管(以下简称为CCFL)构成的背光模块高1.5倍。

SONY针对LED背光模块进行许多改善措施,例如配合LED光源的发光特性,搭配特殊的彩色滤光膜片(colorfilter),藉此扩大液晶电视的色彩领域;此外复数LED点光源引发的辉度、色度不均等问题,则以LED的配置(Layout)方式,配合点灯控制技术作电气性补正,同时积极改善LED的散热问题,进而满足液晶电视高辉度的需求。

图1SONY开发的LED背光模块结构

 

 

开发经纬

SONY开发的LED背光模块的光学特性,大幅超越传统电视机常用的sRGB规格。

事实上sRGB规格是配合CRT的荧光体制定的原色点,目前包含电视影像播放系统也是采用相当于sRGB规格的色彩领域,因此相关业者对影像画质的细腻度与对比的关心,远大于画质的色彩再现性。

相较于电视机的色彩领域(简称为色域)局限在一定范围,类似数字相机、打印机的分辨率不断提高,因此采用扩大色彩空间的sYCC规格的「Exif2.2」,或是在RGB增加第4种色彩,藉此扩大色彩再现范围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液晶电视系统厂商关注的焦点之一。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使用RGB3原色的诸多不同类型显示器之中,利用雷射光当作光源的GLV投影机色彩领域最宽广,而LED的频率特性除了具备敏锐的峰值之外,它的制作技术与GLV的雷射二极管完全相同,所以理论上LED背光模块可当作液晶面板照明光源。

由于上述色票的色彩领域比Macbaschart宽广,一般认为非常接近自然界物体颜色的极限,所以笔者使用「MunsellColorCascade」、「Pointer’sColor」等768色高彩度色票,进行LED背光模块与传统电视机的色彩领域定量比较。

如图2所示若将Pointer’sColor色票插入显示器可显示的色彩领域中,观察该显示器的色彩再现百分比,结果发现CRT-TV与CCFL背光模块的液晶电视的色彩再现比率只有55%,使用LED背光模块的液晶电视则高达82%,其中又以CRT-TV无法显示的天蓝色系蓝色昆虫与深绿色、深红色,若改用LED背光模块的话,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画质。

 

图2LED背光模块可涵盖自然界物体颜色的范围一览

 

 

图3传统电视不易显示的颜色一览

 

如图4所示,如果在CIE色度图的2次元色空间增加辉度方向,作3次元可显示的色彩领域比较的话,可以发现LED背光模块的效果非法显著,尤其是绿色与红色领域非常宽广,黄色与橙色部份的辉度方向更超越sRGB规范的色空间,呈现大幅扩张的倾向。

图4相同辉度的色彩表现能力的比较

 

事实上SONY开发现LED背光模块时,预期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当的LED达成宽色域化,以及如何配合LED光源特性,使彩色滤光膜片(colorfilter)可以充分发挥最佳组合效果。

此外随着LED背光模块的高辉度化产生的散热问题,以及RGBLED点光源造成的辉度与色度不均匀等问题,如何将辉度与色度控制在实用化容许范围,也是当初考虑项目之一。

一般液晶电视的辉度最低不可以少于450cd/m2,若以液晶面板的光线穿透率反推算背光模块的辉度,大约需要超过10000cd/m2以上的发光辉度,基于上述考虑该公司最后决定与美国LumiledsLighting公司共同开发背光模块专用的LED。

至于LED设置(layout)位置,可分为利用导光诱导光线照射板液晶面板的「侧边入光方式」,与LED设置在背光模块下方,直接照射板液晶面板的「直下入光方式」两种。

点光源LED若要达成上述高辉度的话,使用数量势必非常多,而且必需有非常宽阔的散热空间,因此SONY最后决定采取直下入光方式。

液晶面板的宽色域化取决于背光模块的光源分光特性,与彩色滤光膜片的分光穿透率特性两者的组合结果。

由于LED本身的色纯度分布有一定的结构性限制,所以必需搭配可以使穿透光的波长范围变窄,而且可以维持一定色纯度的彩色滤光膜片(图5)。

(a)新旧彩色滤光膜片与LED光源的关系

 

(b)新旧彩色滤光膜片与CCFL光源的关系

图5彩色滤光膜片搭配LED发光波长特性改善色漏现象

 

具体方法是降低各LED的发光特性与彩色滤光膜片交叉时产生的crosspoint,藉此抑制漏色现象,也就是说液晶面板RGB的subpixel邻近的合色,例如蓝色subpixel时,必需依照LED发光波长特性,改变彩色滤光膜片的Layout,藉此防止绿色LED的光线穿透。

为降低crosspoint,因此设计上刻意使邻接的彩色滤光膜片波长范围变窄,并适度调整彩色滤光膜片的波长范围,再配合LED的发光特性。

不过,极端改变整彩色滤光膜片的穿透特性,会影响膜片的光线穿透率,因此实际上蓝色滤光膜片的绿光(波长500nm)穿透量大约降低一半,绿色滤光膜片的红光(波长600nm)穿透量,则降低至数分之一左右。

有关高辉度、辉度与色度不均的对策,关键是RGB三种LED的Layout方式,根据反复实验结果显示,红光与绿光LED各2个与蓝光LED1个并排组合,驱动时可以获得色温极稳定的高辉度白光,此外为提高辉度必需增加绿光LED的光输出。

以人眼的视感度而言,假设绿光是10的话,红光是3.3,蓝光是1,因此利用RGB三种LED混合制作白光时,由于单体蓝光LED的光量比是1,红光是2.5,绿光是5,若要满足上述人眼的视感度特性,必需使用1个红光LED,2个绿光LED,1个蓝光LED的组合,亦即所谓的4sequence结构;然而由AlInGap化合物半导体制成的红光LED,它的光输出温度依存性比绿光、蓝光LED大(图6),基此考虑因此SONY的LED背光模块额外增加1个红光LED,形成「绿-红-蓝-红-绿」5sequence特殊结构。

 

图6红光LED的辉度温度依存性

 

有关色度不均的对策,主要方法是改变LED上方Lens的形状,使LED芯片产生的光线朝水平方向放射,如此便可以使RGB三种LED的光线更容易混色变成三波长白光。

SONY的LED背光模块,是在水平方向设置复数个5sequenceLED矩阵(array),而LED矩阵的行间间隔则是根据外侧侧面反射板的设置距离作最佳化设计。

虽然LED的配光特性(角度造成的放射量)取决于LED上方Lens的形状、芯片大小,发光波长,不过LED模块的行间间隔尺寸,却是基于合成后的辉度可以在背光模块的壁面内均匀化为主要考虑(图7)。

不过即使如此,若仔细观察背光模块壁面内的辉度,可以发现通过LED正上方Lens中心部位的光线,会形成球体状高辉度现象,若冒然改变LED正上方Lens的形状,使朝上方射出的光线分散则会有漏光问题,因此设于LED与扩散板之间的透明树脂的表面印刷网点pattern,藉此吸收、反射朝LED上方射出的光线(图8)、(图9)。

 

图7利用LEDLayout最佳化改善辉度均匀性

 

图8LED背光模块的断面结构

 

 

图9利用网点印刷形状消除局部色度不均匀现象

 

LED点灯控制技术

由于温度变化会影响LED的辉度与色彩,同时还会使LED加速劣化,因此LED点灯控制成为LED背光模块能否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根本解决方法是采用LED发光监控技术,并改变LED的点灯方式,具体方法是针对化合物半导体制成的蓝光与绿光LED的顺向电流作非线形变化。

此外为调整白平衡改变各LED的辉度时,直流电流的变化量与辉度变化量不易取得关连性,因此理论上几乎无法作辉度微调动作。

面对LED数量众多而且要求在低辉度领域点灯的场合,直流点灯时各LED之间的cutoff电压分布,极易造成点灯不稳定与辉度、色彩分布不均的窘境。

有鉴于此SONY最后决定利用高成本PWM技术控制各色LED的电流,藉此提高辉度的控制性,因为只要使PWM的duty比发生变化,平稳的顺向电流变化与辉度变化,就可以获得线形关连性,而且PWM控制期间电流值可以保持一定值。

有关辉度与白色色度变化控制,则是利用感测技术监控辉度与白色色度,接着再透过控制专用运算(algorithm)作适时补正(图10)。

值得一提的是LED即使定电流点灯,随着时间的变化辉度也会发生变动,主要原因是LED本身的发光特性,与温度以及使用时间有密不可分的依存性。

其中又以辉度变化导致白光色度点偏离问题对画质影响最大,有效对策是在背光模块的侧面设置彩色传感器(colorsensor),随时检测RGB三色的光线强度,接着再根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控制辉度与白色色度。

有关辉度与白色色度变化适时补正的控制运算,它适用于施加电源后LED发生激烈的温度与辉度变动,或是长期使用时的辉度变动等情况。

如上所述红色LED的光束具有强烈的温度依存性,因此LED背光模块低温点灯时画面会偏红,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收敛成为白色,不过SONY表示今后会设法克服该问题。

 

图10色彩控制系统方块图

 

LED的散热技术

为抑制LED产生的热量影响LED背光模块的辉度与白色色度,因此避免LED与LED背光模块累积热量,亦即所谓的散热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此前提下必需使设有三种LED基板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此外液晶面板与LED背光模块的电路基板占用很大的面积,如何在局促的空间内作高效率散热,是散热设计上面临的挑战。

根据试作经验显示,利用冷却风扇作强化性冷却,LED背光模块可以获得均匀的散热效果,然而数量众多的冷却风扇所产生的噪音,可能会超过液晶电视允许的噪音规范值,因此最后决定采用热传导率极高的导热管(heatpipe)方式。

实际上导热管纵向排列方式,会出现上方温度比下方高的现象,甚至造成冷却管本身的热传导率极端恶化等结果。

至于导热鳍片(heatsink)的使用,则受到设于LED背光模块,中央部位两侧电路基板的限制,无法使用大尺寸导热鳍片,因此将冷却用大型散热鳍片设于背光模块背的两侧面,导热管则采取横向排列方式,如此一来LED产生的热量,便可以介由导热管传送到两侧面的散热鳍片散热。

设计上是根据LED产生的热量,计算导热管的热传输量再决定冷却管的断面形状,与冷却风扇的使用数量、尺寸、流量、位置等等。

由图11可知冷却风扇设于散热鳍片中央部位,冷却风扇抽取外部冷空气并从散热鳍片上方与底部排器出,如此便可大幅改善LED背光模块上、下温度的均匀性。

必需注意的是导热鳍片、导热管与组件的密合性,对散热效果具有绝对性的影响,因此必需使用高效率的热传导膜片,降低组件的密合性不良造成的热阻抗遽增等问题。

 

图11LED背光模块的冷却系统

 

 

结语

以上介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模块的发展动向。

由于背光模块的消费电力占LCD面板系统总消费电力极高比率,加上传统CCFL背光模块的红光演色性偏低,因此一般认为具备低电力化、高光演色性,类似LED等全波长光源构成的背光模块,势必成为未来发展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