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3202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 1.docx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21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变化”的范畴。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三部分,主要通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反应过程来认识化学变化,明确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产生新的物质,并在进一步验证的基础上,寻找证据判断新物质。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但没有一个学期是系统的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还不成熟。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的概念基本掌握,两者物质混合会产生变化的观点也已经涉及,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

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

尽管上学期在实验室实验要求方面经过一些常规的训练,然而,课堂学习的常规还是不够好,实验操作还不够规范,有待进一步改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广口瓶、木条、药匙、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同学们看过刘谦的魔术么?

什么感觉?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小的魔术。

2、要表演这个魔术,你特别想说的想问的是……(指名回答)

(想知道这个魔术要什么材料……)看看这是什么?

(手拿小苏打和白醋)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包白色的粉末和一种液体,问:

同学们它是什么呢?

2、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

小组的发现最多!

请各小组取出材料,开始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观察记录。

【1、请各小组仔细观察这两种物质并做好实验记录。

2、各小组汇报观察记录。

3、它们就是厨房里常见的物质,它们有什么不同?

(板书各自特点:

白色粉末状颗粒、无色透明液体……)。

4、刚刚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这两种物质的特点,要是在不知道这种物质是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尝、摸吗?

(在不知道这种材料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尝、摸、闻。

三、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1、如果让白醋和小苏打相遇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补充课题: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板书课题)

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

……

2、你为什么这样想?

科学家伽利略曾说:

一切推想都得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三、明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让我们带上猜想,一起来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

怎么混合呢?

(指名说实验设想)

2、讲解实验步骤:

①、保持安静。

取一只锥形瓶,小心的往锥形瓶里倒三匙醋,再倒入一匙小苏打。

马上盖好盖子。

②、触摸塑料瓶外壁,先摸上部,再摸下部,看看有什么感觉。

③、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随时记录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用品。

②、在实验报告单中记录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③、这个需要哪些分工?

(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

四、学生实验

(学生有计划进行试验,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五、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1、实验时大家有什么发现?

2、请一位小助手将刚才的实验再现一遍。

3、根据刚才的实验和观察,你会有些什么样的推理呢?

4、这是什么气体?

一切推理都得从实验与观察得来。

五、解释新物质

1、老师这儿的2号瓶子,一直开着盖子,里边是空气,这个盖着盖子的1号瓶子中就是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神秘气体。

它们有什么不同?

2、手中的这两支一样的木条,点燃它在空气中会烧越旺,将他们放入这两个装有不同气体的瓶子里,情况会一样么?

3、一样么?

(点名回答)

4、从刚刚的实验与观察中,你的推理是:

它跟空气不同,不支持燃烧。

(板书)

5、大家玩过氢气球吗?

如果手一松,氢气球就会飞走,这是为什么?

(氢气球里面是氢气,它比空气轻,所以它能飞走。

6、哦,气体也有轻重之分,这种神秘气体比空气重还是轻呢?

让我们将刚刚的灭火实验稍作修改,检验一下。

火和气体的位置换一下,设想,要是它比空气重,出了瓶口,它就会……,火会……,要是它比空气轻,它会像氢气一样……,火就……好的,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一做。

实验步骤:

(1)将杯口接近火焰;

(2)轻轻打开盖子;

(3)像倒水一样把杯中的气体倒到蜡烛的火焰上。

注意事项:

(1)杯中的液体不要倒出。

(2)屏住呼吸。

(3)实验后物品放回原处,分析这种气体比空气重还是轻。

7、用自己的话来告诉老师怎么做这个实验。

(教师演示该实验)

8、实验与观察中你会推测……(板书:

比空气重)

9、在请大家照样子进行这个灭火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10、汇报实验结果,实验火没有灭答案小组找失败原因,并谈谈从中受到答案启示。

11、现在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种神秘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它到底是什么,仅凭我们现在知道的这2点是很难确定它是什么气体的,怎么办?

12、很有想法,时间关系,我们还可以科学家咨询吧:

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烧着的火焰熄灭。

常温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

科学家是怎么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的?

从“大量的研究”,你想到了什么?

(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那你记住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么?

13、你知道哪里有二氧化碳?

有什么用处?

1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我们也可以表述为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

请大家翻到科学书32——33页,看谁最先知道。

一起读读这位同学的发现吧。

(板书)化学变化。

15、现在我们观察这瓶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

留下的液体是白醋吗?

课外查阅资料找到结论。

六、小结评价

这节课,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什么?

(……)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七、魔术表演:

制造一个火山!

实验过程:

(1)把小苏打加水搅拌均匀。

(2)先把白醋和红墨水搅匀,再加入洗发水搅匀。

(加入红墨水为了突出火山的颜色,加入洗发水为了增加泡沫)

(3)把搅和均匀的苏打水倒入瓶中。

关键的一步,迅速的把白醋混合液倒入瓶中。

这个时候一定要摁紧瓶口,上下摇晃瓶子,再松开一半瓶口,你就会看到一股红色泡沫从瓶口随之喷出,就象岩浆从山顶喷出一样,最后会慢慢停息。

著名魔术家刘谦曾说:

奇迹需要千锤百炼。

什么意思呢?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探究,祝大家成功!

下课!

八、附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白醋

(白色、(无色透明↓化

粉末)液体、有酸味)↓学

↓变

↓化

气体: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液体?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金中镇中心小学黄志华

一、说教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变化”的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本课由3部分组成:

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探究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首先,让同学们观察常见的物质:

小苏打和白醋,增进对他们的了解,为进一步观察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反应做好准备。

之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悬念:

猜测把两种物质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并让他们讨论怎样进行这一混合。

通过猜测、讨论,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很自然地进入了本课教学的探究活动。

当同学们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时,就会很容易想到这是什么气体?

就有了查明气体身份的欲望,这是教材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检验产生的气体:

一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入杯中;二是将这种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上。

(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同学们对这种气体的特性有了了解,这时教科书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这种气体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将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气体联系起来,以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概念。

当同学们的一个好奇心得到解决之后,会马上想到:

小苏打还在吗?

剩下的液体还是醋吗?

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当然这一部分不需要学生掌握)

依据此教学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2、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2、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醋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小苏打和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但没有一个学期是系统的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还不成熟。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的概念基本掌握,两者物质混合会产生变化的观点也已经涉及,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

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

尽管上学期在实验室实验要求方面经过一些常规的训练,然而,本次课堂学习的常规还是不够好,实验操作还不够规范,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说理念:

在本课中创设生活情景,力求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坚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在课前铺垫、课中构建和课后延伸的各个环节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

在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四、说教法

本节是在新理念下的常规教学设计,针对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以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感知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

五、说学法

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

五、说程序

(一)引入

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小苏打和酚酞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红色】的形式将他们带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小苏打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同时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包白色的粉末和一种液体,问:

同学们它是什么呢?

2、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

小组的发现最多!

请各小组取出材料,开始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观察记录。

【1、请各小组仔细观察这两种物质并做好实验记录。

2、各小组汇报观察记录。

(三)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1、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你为什么这样想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

【1、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1)第一种是先把小苏打倒进烧杯里,后倒白醋;

(2)第二种是先倒白醋后倒小苏打;(3)第三种是把小苏打和白醋同时倒入烧杯中。

【1、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

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

2、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学生对猜想进行探究。

(四)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过渡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

为什么?

说说理由。

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醋、小苏打、烧杯、勺子(教师依次出示实物),用这些材料你打算怎样混合?

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1、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2、请各小组进行讨论,把选定的方案记录在《科学记录表》上;3、参考教材的提示方法。

【1、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方法,看似简单,而实质上却体现了学生搞科学的精髓。

2、材料放的顺序,多少,不同的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现象出现!

这就是搞科学!

(五)学生实验操作:

1、教师要求同学们按照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发现的多!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有计划的进行实验,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验证它们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1、火柴的燃烧实验

(1)观察一只空瓶和实验后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它们有没有不一样的?

(2)观察点燃的火柴在空气中的现象,再观察把点燃的火柴放在实验后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的现象,点燃的火柴有什么变化?

2、蜡烛火焰的观察

(1)教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会烯烧,把这种气体像倒水一样倒在蜡烛火焰上。

(2)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3)刚才这两个实验我们发现这种气体有什么性质?

(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光凭这二个性质我样能推断这是什么气体吗?

【1、小组实验并注意观察。

2、小组汇报。

3、小结得出结论: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了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分,我们把样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它为化学变化。

【1、想象归想象,事实是事实,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

气泡里是什么气体?

是氧气?

二氧化碳?

还是空气?

2、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火柴。

是否支持燃烧,成为判定气泡里的气体是否是空气的简单判别方法。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可作致冷剂,懂得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支持燃烧,是用来灭火的原理,4、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操作风格。

训练了学生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七)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最后,再次进行魔术表演,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的兴趣。

五、说板书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白醋=气体+新的物质

(白色、(无色透明↓化液体?

粉末)液体、有酸味)↓学

↓变

↓化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反思

金中镇中心小学黄志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观察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并做好有效记录。

同时,观察两者混合后产生的现象,注意混合需要有一定的比例。

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学生通过眼睛看(现象),摸(杯壁感受温度),试(杯中空气)等方式综合体验物质反应后所产生的现象。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可是,在实战场上还是出现了很多“意外”。

课堂教学,遗憾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一是,扶着走的痕迹还有,对学生的能力还不充分信任,不能放手让学生去更加自主的探究。

二是,老师的话还显得比较多,怕学生没听楚,不理解。

这是对学生信心不足的具体表现。

三是,学生实验的注意点,强化的还不够,造成学生在操作中出现手法上的错误两种物质混合时量的配置以及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的第二个实验,因指导不到位,有学生出现错误做法。

四是,学生的科学提升还不够,需要对学生的开放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提升,让学生在认识层面上更上一楼。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教师需要在课前深钻教材,多尝试,多实验,准确把握影响学生探究的因素,灵活的将自己的对教材探究内容的构想和改进运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探究成功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会出现高效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