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3515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docx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

《润滑油使用技术指南》讲座

  近年来,海上各油矿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对油品的性能、型号不甚了解,甚至还发生了一些与润滑油有关的设备事故。

尤其是对进口油如何用国产油替代心中无底。

为此,为一线润滑油使用者进行一次润滑油料知识方面的讲座是很有必要的。

   一、润滑油的作用:

   1、润滑作用:

减少机械的摩擦阻力,提高机械效率和有效功率,降低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2、冷却作用:

利用润滑油在系统内不断地循环将摩擦、燃烧热量带山,防止机械产生过热。

   3、保护作用:

润滑油粘附在机械表面,使其与空气、水等隔离,防止金属生锈。

   4、密封作用:

在一些机械的间隙中保持一定厚度的润滑油膜,可以防止漏气、漏水、漏油。

   5、清洁作用:

利用润滑油的循环过滤,可将摩擦表面的灰尘、积碳金属削等机械杂质过滤清除。

   6、液压阻尼作用:

润滑油将冲击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起缓冲减振作用。

   二、润滑油的基本性能:

   1、润滑性:

最薄油膜强度是3一6.5Mpa;粘度要适当。

   2、流动性:

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润滑作用和冷却作用。

流动性与凝点有关、与粘度有关。

   **凝点:

润滑油凝点的测量是在某一预定的温度时,将油装入试管并倾斜45度角,经1分钟后油面不流动,此预定的温度就是凝点。

如这预定的温度不合适,就继续预定实验。

   **降凝剂可改变凝点。

   3、氧化安定性:

抗氧化性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

高温会使酸值升高、粘度变小后再急剧增大会使机件加速磨损。

一般3O℃以下安定;50℃可见明显氧化;15O℃剧烈进行;450℃可出现胶状物、酸性物、氧化物等并形成沉淀。

   **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氧化安定性。

   4、腐蚀性:

一般都要加抗腐剂。

   三、润滑油的理化指标:

   1、粘度:

液体受外力作用而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

  

(1)、动力粘度:

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两层液面相距1厘米、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相对移动所显示的阻力为1达因的液体粘度值为1泊(1泊=100厘泊),用符号ηt表示动力粘度。

  

(2)、运动粘度:

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它的密度之称为运动粘度。

单位是沱(1沱=100厘沱)。

用符号υt表示,则υt=ηt/ρt。

(ρt为密度)

  (3)、恩氏粘度:

(粘度大、色黑、色深的油一般用恩氏粘度来测量)。

用恩氏粘度计测量的粘度叫恩氏粘度,用E表示,单位是度。

(试样在某温度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ml所需时间秒与蒸馏水在20c流出相同体积所需时间秒之比即为恩格拉度0E)。

  (4)、雷氏粘度:

50ml试油在规定的温度下通过雷氏粘度计所需时间秒叫雷氏粘度。

   2、粘温性能:

粘度随温度而改变的性质称粘温性能。

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数字越小,粘温性能就越好。

粘度必须与温度相对应,没有温度的粘度没有意义。

表示粘温性能的好坏的指标是:

粘度比、粘度指数和粘温系数。

  

(1)、粘度比:

同一种润滑油,粘度比=50℃运动粘度值/100℃运动粘度值,其值越小越好。

  

(2)、粘度指数:

是一个相对比较数。

选择两种油为基本指数,粘温性能最好的指数定为100,最差的定为0。

一般我们所测得的粘温指数都在100以里,但目前高质量油品己有超100的。

  (3)、粘温系数:

润滑油0℃和100℃的运动粘度值的差与50℃运粘度值的比叫粘温系数。

粘温系数=0℃运动粘度值-100℃运动粘度值/50℃运动粘度值。

   四、润滑油的填加剂:

   l、增粘剂:

聚异丁烯、聚个基丙烯酸脂等是润滑油的填加剂。

它们的作用是使润滑油组织致密而发粘。

   2、粘度指数添加剂:

利用增粘剂在滑油中溶解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来改变滑油随温度变化率。

   3、油性添加剂:

增加对金属表面的吸附作用来达到润滑目的。

如鲸油、硫化棉籽油等。

   4、极压抗磨添加剂:

在高温下,润滑油的边界膜遭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极压抗磨添加剂,它能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低溶点的平滑薄膜。

   5、其它添加剂:

降凝剂、抗泡剂、抗氧化剂、防锈剂、防腐剂、洁净分散剂等。

   五、国产润滑油的名称、牌号、规格标准及用途:

   1、国产主要润滑油的名称:

透平机油、航空机油、柴油机油、汽油机油、空压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机械油、齿轮油、精密机床油、汽轮机油等。

   2、分号标准:

我国润滑油牌号是按50℃和100℃时的运动粘度值定的。

  

(1)按50℃粘度值定的有:

透平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机械油、仪表油、精密机床用油等。

  

(2)按100℃时的运动粘度值定的有:

航空油、柴油机油、汽油机油、齿轮油、空压机油汽缸油等。

   3、几种常用主要润滑油:

  

(1)、机械油:

机械油目前在牌号上使用有新旧之分,望各油矿在选用牌号时一定要注意。

机械油按50℃时的运动粘度值分号。

1984年底以前的老牌号有5、7、10、20、30、40、50、70、90、及12低凝油十种,代号HJ,如,HJ5、7等。

   l自1985年5月I日起,国家开始使用新标号,以字母"N"代表新标号。

主要目的是尽量与国际标号相统一。

新标号有N5、N7、N10、N15、N22、N32、N46、N68、N100、N150共十种。

   机械油一般不加抗氧化剂,安定性差,不耐高温、要注意定期换油。

  

(2)、压缩机油(空压机油):

   压缩机油按100℃时运动粘度值分号为:

13号、19号、22号三种,代号HS。

如HS-13即为压缩机油。

A、压缩机油闪点高、抗氧化安定件好,一般用于空气压缩机、鼓风机汽缸等。

(外部运动件一般用机械油)

  ●   HS-13:

最高排气温度要小于160℃,最高工作压力小于4Mpa的空压机用油。

一般适用于3-12立方米/分排量的压风机。

   ● HS-19:

最高排气温度小于200℃,最高工作压力为4-20Mpa的空压机用油,润滑中、高负荷压缩机的汽缸和活寒。

   ●   HS-22:

最高排气温度小于200℃,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20Mpa的空压机用油。

   ●   1990年后按国际标准编号的新油品种有两类:

  AA类,有N32、N46、N68、N100、N150五个新号。

用于轻负荷空压机。

  AB类,有N32、N46、N68、N100、N150五个新号。

用于中等以上负荷的空压机。

  (3)、齿轮油:

齿轮油根据其抗压性能分为齿轮油、中极压齿轮油(工业齿轮油)极压齿轮油。

  A、普通齿轮油(黑油):

按100℃的运动粘度分为20号、30号两种20号为冬季用油,30号为夏季用油。

代号为HL,即HL一20、HL-30。

普通齿轮油主要用于普通车型的差速器、正斜齿轮变速箱,也可用在蜗轮蜗杆润滑用。

  B、工业齿轮油(中极压齿轮油):

工业齿轮油目前有新旧牌号之分,选型号要格外注意。

工业齿轮油按50℃时的运动粘度值分号。

1984年底以前的旧号分为50号、70号、90号、120号、150号、200号、250号、300号、350号共九种。

这些油广泛用于矿山、化工、石油设备的齿轮、轴承润滑。

   1985年5月1日开始使用新牌号。

用N代表新号,以适应国际统一标准的需要。

工业齿轮油新旧标号及与国外牌号对照情况如下表:

   C、极压工业齿轮油(50℃分号):

试制中的极压齿轮油有90号、120号、150号、200号、250号、300号、350号。

适用于大负荷的齿轮、轴承润滑。

   l双曲线齿轮油:

主要用于双曲线齿轮差速器变速箱、高负荷传动的齿轮。

目前主要生产馏分型双曲线齿轮油,可分为13号、15号、18号、26号四种,可以用在进口车辆上。

(注:

双曲线齿轮油是按100℃时的运动粘度值分号的)

   (4)、冷冻机油:

按50℃时的运动粘度值分为:

13号、18号、25号、30号四个牌号。

13号、25号、30号冷冻机油适用于氨或二氧化碳为冷剂的冷冻机;18号冷冻机油适用于氟利昂为冷剂的冷冻机。

1992年后按国际标准编号的新油品有:

N15、N22、N32、N46、N68共五种。

其中,N22是以二氧化碳为冷剂的专用油;其余四种可用在以氟利昂为冷剂的冷冻机。

选用时,压缩排出温度要低于冷冻机油的闪点25℃~30℃.(闪点一般在150℃~180℃)

   (5)、汽油机油:

按100℃时的运动粘度值分号,代号HQ。

牌号有6号、10号、15号、和稠化8号、11号、14号。

稠化8号在严寒地区使用,稠化11号、14号为高级轿车用油。

为符号国际标准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也开始生产国外同类型号的汽油机油,如5W/20、10W/20、20W/40、10W、30号、40号等。

   (6)、柴油机油:

按100℃时的运动粘度值分号有:

8号、11号、14号、16号、20号,还有稠化11号、14号;增压10号、14号、18号。

代号为HC。

8号、11号、14号、16号、20号供一般柴油机使用,可根据气温选用:

稠化11号、14号在严寒地区使用;增压10号、14号、18号供低增压柴油机使用。

   同样,为符合国际标准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也开始生产国外同类型号的柴油机油,如,10W/30CD、15W/30CC、15W/40CC、15W/40CD、20CD、30CC、40CC、30CD、40CD等。

  (7)、关于内燃机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国际标准分类的说明:

国际标准分号为两类统一法,即:

   SAE: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分类法。

SAE分类法是以数字表示粘度值,如20、30、40等。

国外测量润滑油粘度时的温度一般采用华氏温度,用℉表示。

t℃=5/9(℉—32)

   API:

(美国石油学会)分类法。

API分类法是以油品质量高低来划分的,如,汽油机油用S表示,用A、B、C、D、E表示等级质量。

A是最低级,E是最高级;柴油机油用C表示,用A、B、C、D表示质量等级,A是最低级,D是最高级。

因此,汽油机油有SA、SB、SC、SD、SE五类;柴油机油CA、CB、CC、CD四种。

这样,SAE的数字与API字母共同组成一个油品号,即为国际标准号。

如,CC40,这里即有粘度值(40)又有质量等级(CC)。

因此说这种标号法比较科学,己被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

关于字母W,其含义为低温用油,共分OW、5W、10W、15w、20W、25W、六种。

其中,它们耐低温的程度为:

OW一-30℃、5W一-25C、10w--20℃、15w--15℃、20W--10℃、25W--5℃。

   l内燃机油国际标准号解释:

如15W/CD4O油品,就表示粘度值为40、D等级的柴油机油,耐低温为-l5℃。

   4、其它油品简介:

  

(1)、液压油:

以50℃运动粘度值分号,分为20号、30号、40号。

比原来的汽轮机油代用品较好。

但从1985开始,我国又对液压油重新标号,以N表示新号。

有N32号、N46号、N68号。

N32G(液压导轨油)、N68G(液压导轨油)。

 

(2)、液力传动油:

目前我国只生产二种。

靠离心力来传递动力的油称为液力传动油。

牌号有6号、8号两种。

  (3)、刹车油:

也称刹车液。

主要用于液压制动系统,如车辆、吊车等刹车用,要求动作灵敏、准确。

  目前我国有二种类型:

  A、蓖麻油一醇型:

由45一50%的蓖麻油和50一55%醇类配制而成。

润滑性能好、橡皮胶碗溶涨率小,但使用温度不能太高。

  B、合成刹车液:

目前国产有,719、746二种。

这二种油除具有蓖麻油的优点外,还能适应-50℃低温及150C左右高;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品,如可以替代美国SAEj1730a、SAEj1703b、SAEj1703c;西欧的70R1、70R3;日本的DOT-3、DOT-4。

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国内、国外的技术咨询工作,在润滑油国产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采油公司29种润滑油实现了国产化,部分油品己达到或超过了进口油品。

如,SX-40(日本)用国产CC-40替代,效果很好,换油期延长了1000小时。

  六、润滑脂(黄油)简介:

  (-)、常用黄油的分类:

   l、单皂基润滑脂:

  

(1)、钙基脂(ZG):

一般分l号、2号、3号、4号四种。

该脂抗水性强,遇水不乳化;但耐温性差,如遇高温破坏脂的结构而失去润滑作用;适用于轻负荷或中负荷的滚动轴承,如水泵、汽车底盘润滑。

常用2号、3号。

  

(2)、钠基脂(ZN):

一般分2号、3号、4号三种。

该脂能耐高温;但不耐水,有亲水性,遇水即乳化而丧失润滑作用;用于一般轻负荷的工农业机械设备。

常用2号、3号。

  (3)、锂基脂(ZL):

一般分l号、二号、3号三种。

该脂有良好的高低温适应性,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应用;同时,也会较好的抗水性;用于大中型电动机、矿山机械和汽车、拖拉机等机械设备的滚动轴承。

常用l号、2号。

   2、双皂基润滑脂:

  

(1)、钙钠基(ZGN):

般分l号、2号两种。

该脂不适宜在低温下或与水相接触的环境使用,适宜中等转数、中等负荷的滚动轴承。

  

(2)、钡铝基(ZBL):

一般分l号、2号两种。

该脂防水性能好。

耐高温,粘附性好,不溶于醇、甘油等有机溶液;适宜在与水、醇类物质相接触的环境使用。

  (3)、钡铅基(ZBQ):

同上。

   3、复合皂基润滑脂:

  (l)、复合钙基(ZFG):

、一般分l号、2号、3号、4号四种。

抗水性及耐高温性都较强:

1、2号用于150℃以下中等负荷的滚动轴承,3、4号用于180℃以下中重负荷的滚动轴承。

  

(2)、复合铝基:

一般分0号、l号、2号三种。

该脂具有良好的抗水、耐温及泵送性能,较好的机械安定性;0号、l号用于集中给脂系统设备润滑,2号用于无集中给脂系统。

  (3)、复合锂基(ZFL):

同复合钙基,用于重负荷的滚动轴承。

   4、非皂基润滑脂:

  

(1)、烃基:

(用石蜡做稠化剂)具有良好的化学安定性、防锈性。

抗水性和低温性能,使用时不流失不乳化。

主要用于钢丝绳表面的防锈、封存以及其它设备、金属部件的临时防锈封存。

一般不分号。

  

(2)、无机基:

(用石墨、二硫化钼、膨润土做稠化剂)对高低温度适应性好,抗水能好,使用寿命较长。

用于高温、高转数部位的润滑。

  (3)、合成基:

(用酰胺做稠化剂)

   5、极压锂基润滑脂:

一般分为0号、1号、2号三种。

主要用于高负荷机械设备的齿轮、轴承润滑。

相当于日本产的EP0号、EP1号、EP2号。

  

(二)、各种润滑脂的使用界线:

  稠化剂     外观       使用温度    抗水性     剪断性      寿命

  铝皂    光滑拉丝状      0~80℃     很好        差         短

  钡皂    奶油或纤维状    0~180℃     好         好         中

  钙皂    光滑与奶油状    0~80℃      好         好       中一长

  锂皂    光滑与奶油状    0~150℃    很好       很好      中一长

  钠皂    奶油或纤维状    0~120℃     差        很好      中一长

  (三)、润滑脂的测试指标:

   1、锥入度(俗称针入度):

锥入度表示润滑脂稠度的指标,一般也是分号的标准。

它是标准尺寸的金属圆锥体,在规定的重量(150克)、规定的温度(25℃)下经过5秒钟测定沉入润滑脂内的深度,单位是1/10mm。

常见润滑脂的锥入度为200-300,超过400时即失去了塑性而变成了流体。

   2、剪切度:

以每分钟60次的速位连续剪断润滑脂一万次、五万次、十万次后,测定锥入度变化的程度称为剪切度。

剪切后锥入度要增大,锥入度变化越小其机械安定性越好,润滑脂寿命越长。

   3、滴点:

滴点是测定润滑脂的耐热性能的指标,它是润滑脂在试验杯中流出第一滴液时的温度。

滴点不但能告诉我们润滑脂流动的温度,而且也决定了润滑脂的最高使用温度。

  (四)、润滑脂的选用:

润滑脂的使用一般应当根据以下工作条件合理选用。

   l、温度:

  

(1)、工作温度和环境温度较高:

选用耐高温的锥入度略低的润滑脂,如基脂、钠基脂等。

  

(2)、工作温度低和环境温度较低:

选用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

   2、转数:

在同样温度和同样负荷下,转数越高则要求使用流动性好、锥入度大的润滑脂,如牌号较小的钙基脂或锂基脂等。

   3、负荷:

负荷较大的润滑部位,应选用锥入度较小的润滑脂,如钡基脂、钠基脂等。

在承受冲击负荷或重负荷的摩擦面上,为了防止金属的直接接触,不仅要求润滑脂公较小的锥入度,同时要求有较高的油膜强度和极压性能。

如,石墨钙基脂、二硫化钼锂基脂等。

还有就是在潮湿的条件下要使用抗水性润滑脂;在有酸气或其它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下应选用烃基脂;较粗糙的摩擦面及笨重的设备应该选用石墨钙基脂。

  (五)、使用注意事项

  

(1)、要有专人保管,提倡小包装。

  

(2)、向油枪加油要用专用干净的工具。

  (3)、不准用手或不洁工具提取黄油。

  (4)、未使用的黄油要保持密封,严防混入水分及杂质,置阴凉、通风、于燥处保管。

  (5)、用油要对路,严禁不同品牌润滑脂混用。

  (6)、各种有轮毂的机械设备的轮毂润滑部位,一般加脂量为轮毂容积的1/2-1/3为好,既可节约又可降低轴承温度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