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35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docx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四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创造性具有流畅性、           、独创性等特点。

2.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          和             。

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的过程中进行。

4.宋代的语文教育以《四书》为课程,四书即《大学》、       、        、     四部著作的合称。

5.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          。

二、论述题(10分)

6.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为什么要提出综合性学习?

第二部分 语文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揩(kāi)油  痉(jīnɡ)挛   笑靥(yè)      物阜(fù)民安

B.泥(ní)古    诤(zhènɡ)友 蹊(qī)跷      羽扇纶(ɡuān)巾

C.滂(pānɡ)沱 摈(bìng)弃  聒(ɡuō)噪     悄(qiǎo)然无声

D.洞穴(xué)  糟粕(pò)      酝酿(niànɡ) 心宽体胖(pán)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明灭可见(明亮)     下见小潭(向下)

语时了不悲(结束)

B.以其境过清(因为)    心乐之(以……为乐)

潭西南而望(表转折)

C.蒙络摇缀(缠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D.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以其境过清(凄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     。

②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    加以评比的。

③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     。

④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    罢了。

A.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混为一谈

B.等量齐观 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C.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等量齐观

D.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迫使北朝鲜放弃核计划,美国政府不仅要求日韩两国,而且还要求中国和俄罗斯进一步对北朝鲜施压。

B.山西省实验中学新年音乐会在太原市湖滨会堂于2002年12月31日隆重举行,参加演出的有实验中学管弦乐队及教师合唱团,太原师范学院的部分学生也应邀表演了节目。

C.从12月19日起,我省北部、西部以及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受高空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影响,形成今冬第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

D.我校第五次学代会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和大会主席团体成员在新落成的教学楼前影留念。

5.“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是唐代哪种诗的特征?

(    )

A.边塞诗B.咏物诗C.田园诗D.咏史诗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7.映阶碧草自春色,              。

(《蜀相》)

8.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9.《陋室铭》中与古诗“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坊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10.将军角弓不得控,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之事,事无大小,悉之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己。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见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来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之怪而问之,御之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

①御:

马夫。

②驷马:

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

离开,这是指离婚。

④相:

担任国相。

⑤志念:

志向和思虑。

⑥自下:

谦虚。

⑦自损抑: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

回答。

11.解释下列短语。

(任选4个作答,4分)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2.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4分)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炼,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3.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

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没有留住的

冯积歧

大概是风把瞎子吹醒了。

瞎子走在街道上,风从屁股后面吹来,把清晨的光亮卷起来给他贴在了背后,瞎子的身后是堆积如山的光明,光明就是长上五条腿也跑不到瞎子的前头来。

瞎子的前面是塞得严严实实的黑暗,黑暗像丰收了的小麦一样多。

瞎子手里的竹竿是瞎子眼前的亮点。

竹竿在街道上一点,那光亮就像麦苗儿一样旺在了街道上,旺在了瞎子的所过之处。

瞎子身后的亮光是瞎子自己播种的。

瞎子手里的竹竿响动着,鸡啄食一样的声音顺着竹竿爬上去,爬上了瞎子的身体,瞎子的身体上长满了声音。

瞎子的嘴里念叨着:

“一五、一十、二十……”瞎子不是数他把多少光明丢在了身后,瞎子在数他留下的脚印有多少。

街道上最多的是脚印。

大人的、小孩的、男人的、女人的,脚印像大雪一样堆了一层又一层。

脚印能留住的话,脚印就把街道憋破了,就把街道堵严了,人也休想走过去。

可是,脚印生不出根,长不出芽,风一吹,就没有了,就无影无踪了。

人以为脚印会留住的。

即使不刮风不下雨不晒太阳,人自己的脚印也留不住。

人刚一走过去,又有人的脚印、牛的脚印、猪的脚印、鸡的脚印踩上来了,人的脚印被踩乱了,踩塌了,踩死了,踩没了。

瞎子却数得津津有味,他的兴趣很大。

大概知道自己的脚印也是留不住的,他才聚精会神地去数。

人活在世上,不知道自己的脚印有多少,人就太糊涂了,而人能把自己的脚印弄清楚,人就太聪明了。

瞎子不是为了把自己的脚印弄清楚才去数的,瞎子只是为了数一数,不停地数。

瞎子的脚印是瞎子存在的对应物,面对着自己的对应物瞎子就明白了自己的“在”。

既然自己在,自己就要活!

眼前一片光明的人未必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瞎子每天都要数,他起码知道,自己的脚印哪些是歪歪扭扭的,有哪些像禾苗一样嫩,有哪些像镬头般硬,有哪些是凹凸不平的,有哪些像狗舌头一样光滑。

他起码知道,他在哪一天是踩着虫子、蚂蚁而过的,他在哪一天是绕着猪和狗而过的,或者说,他把哪些禽兽挥走之后,照样行走在街道上,行走在人世间。

街道上先是有了瞎子竹竿的响动声,尔后才有了亮光。

街道上的亮光是瞎子的竹竿带来的。

瞎子无视在他身后轻俏的风、骚动的风、肆虐的风。

你吹吧,你刮吧。

反正人的脚印是留不住的,哪怕你把脚印刮到爪哇国去也罢。

瞎子知道,他的脚印被风刮在了头顶,像树叶一样绿,像星星一样亮。

瞎子知道,他的脚印在人世间。

所以,他每天还是要数一数。

14.本文的标题是“没有留住的”,联系全文看,“没有留住的”是什么?

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5分)

(1)没有留住的是:

(2)其象征意义是:

15.第四段关于“脚印”之多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6.本文的“瞎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6分)

(1)“瞎子”的形象:

(2)给我们的启示:

(三)古诗词赏析(8分)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7.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3分)

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怎样表现的?

(5分)

四、作文(40分)

第一个吃螃蟹是一种勇气;神农氏尝百草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勇气;只身出外闯荡是一种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主动选择放弃是一种勇气……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中。

请以“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模拟题答案解析二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1.变通性2.处理 转换3.平等对话4.《中庸》《论语》《孟子》5.人本主义学习论

二、论述题

6.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实施综合性学习要注意以下问题:

(1)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方式的语文学习,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将综合性学习简单地等同于过去的语文活动。

(2)从本质上讲,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个性化的,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也是十分个性化的,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不同的。

(3)开展综合性学习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起点不能太高,切入口不能太大,要注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注意保护学生的成功感。

(4)综合性学习不是少数优秀生的专利。

第二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

A项的“痉(jīnɡ)挛”应改为“痉(jìnɡ)挛”;B项“泥(ní)古”应改为“泥(nì)古”;C项“摈(bìng)弃”应改为“摈(bìn)弃”。

2.D解析:

A项“了”是“完全”的意思。

B项“而”在此表修饰。

C项“西”是“向西”的意思。

3.C解析:

同日而语:

同等看待,相提并论。

相提并论:

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混为一谈:

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

等量齐观:

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4.A解析:

B项状语语序不当,时间状语应放在地点状语的前面;C项“北部,西部以及中南部大部分地区”表意不明;D项“全体与会者”和“大会主席成员”并列不当。

5.B解析:

二、填空题6.淮水东边旧时月7.隔叶黄鹂空好音8.落霞与孤鹜齐飞9.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10.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三、阅读

(一)11.

(1)选拔

(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恰理的安排

(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12.D解析:

13.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

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选用人才的标准:

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14.

(1)脚印

(2)人生的历程(或:

人生的经历)

15.通过瞎子对脚印的“观察”和思考,表明瞎子的生活态度,突出瞎子对生命的珍爱。

16.

(1)一个虽然生活在逆境中,却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认真生活的形象。

(2)人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时刻反省自己(或思考生活),顽强生活。

(三)17.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

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四、作文 略

中学教学专业综合知识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三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讲授法的特点是以师生的相互回答为主要方式来组织课堂活动教学。

(    )

2.合编型教科书就是把语文教学的多方面内容合编成一套的教科书。

(    )

3.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    )

4.语文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

(    )

5.每一节课都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

(    )

二、论述题(11分)

6.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第二部分 语文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应酬(yīnɡ)挫折(cuò)闭门造车(chē)

B.铙钹(bó)遂愿(suì)弹冠相庆(ɡuān)

C.佝偻(jū)湖泊(pō)深思熟虑(shóu)

D.症结(zhēnɡ)城垣(huán)针砭时弊(biǎ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偏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益。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振奋之余心生感慨:

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D.这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想象空间很大,如果有人感兴趣,足可以把它改编为一部悬念丛生、高潮叠起的电视连续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孟子心胸宽阔提倡同众人一起做好事,这种与人为善的观念至今仍具有号召力。

B.中东、西亚地区的民族问题盘根错节,希图用“简单化”的手段解决问题是有害的。

C.有的学科为提早开始复习备考拼命抢进度,校方应立即制止这寅吃卯粮的做法。

D.腐败分子李真依仗权势摆出人莫予毒的派头抗拒纪检部门的调查,结果罪上加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5.我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是(    )

A.《山海经》B.《搜神记》C.《西游记》D.《聊斋志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6.          ,         ,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

7.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8.古代作品中写出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9.雨果是19世纪             (国别)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10.爱而不见,        。

自牧归荑,           。

(《诗经·邶风·静女》)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0分)

(一)科技文阅读(10分)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

(1)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

(2)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

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

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宙时代!

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行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们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3)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

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

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

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

目前及今后的十年内,人类的重点是开展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努力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4)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

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

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

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十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河外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5)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11.上文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

(3分)

12.根据人们目前的设想,人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飞行器的        和        这两道难关。

(4分)

13.末段“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中的“也许”为什么不能删去“也许”?

(3分)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

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

“母老,唯在诸君!

”贼曰:

“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官长。

时创,多不奉法。

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顷之天下草,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

“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

“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

”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

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

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

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1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   差:

派遣B.而宾客每不与役       与:

参加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责:

责问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

报告

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是说也,人常疑之

B.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因芝妻伯父董昭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昭犹惮芝,不为通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

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

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三)古诗词赏析(8分)

江行

[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注]声

[注]声。

注:

棹歌:

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8.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3分)

1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分)

四、作文(40分)

请以“情感和认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经历、看法,也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编故事。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三

第一部分一、判断题1.×解析:

谈话法的特点是以师生的相互问答为主要方式来组织课堂活动教学。

2.√解析:

略3.×解析: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4.√解析:

略5.√解析:

二、论述题6.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的过程。

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