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3828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7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docx

打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

第十一章

第一节科学探究:

熔点与沸点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认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会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认识常见晶体(水、萘)的熔点与沸点。

3.记住熔化、沸腾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条件。

记住水的熔点、凝固点及沸点。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一)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2—P4中的“奇妙的水”、“水之旅”后回答下列问题: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2.冬去春来,冰雪消融,这是水从态变成态的过程。

3.水放入冰箱中会结成冰块这是水从态变成态的过程。

水变成水蒸气这是水从态变成态的过程。

(二)用8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4—8科学探究:

“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后回答下列问题:

4.固体可分为和两大类。

5.萘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萘熔点是℃。

6.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是否有熔点。

7.汽化,它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和。

8.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9.叫沸点。

水的沸点是℃。

三、课堂检测:

1.冰在熔化时,温度(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它是(填“晶体”或“非晶体”),有固定的。

2.要让一壶水沸腾,第一要,第二要继续,否则沸腾将不能进行。

3.下列物质没有一定熔点的是()

A.海波B.食盐C.松香D.铜

4.图1是某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则:

(1)这种物质在固态时是(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

(2)图1中段表示物质的熔化过程。

(3)该物质的沸点是℃。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吸热。

2.会应用分子动理论的要点和物体内部结构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3.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认识吸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一)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11并通过实验探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物态变化叫,例如:

2.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熔化是吸热过程的原因?

 

3.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4.石蜡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二)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12后回答下列问题:

5.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物态变化叫,它的两种方式是和。

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三)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13后回答下列问题:

7.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物态变化叫,例如:

三、课堂检测:

1.吃冰棒和在胳膊上擦些酒精都会感到凉快些,前者是由于冰棒在过程中

热;后者是由于酒精在过程中热。

2.小王和小李各倒一杯热开水,小王对热开水吹风,小李用两个杯子将水来回倒,过一会儿开水就不烫嘴了。

小王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增加空气,从而加快热水蒸发,利用蒸发热的道理,把热迅速带走;小李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既增加空气,同时又增加,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

两杯热水冷得快的是。

3.如图1所示,把少量的碘放入烧瓶中,上面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可观察到,这是因为;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4.说出蒸发和沸腾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凝固、液化、凝华这三种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凝固、液化、凝华的含义;了解自然界中冰、雾、霜等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用3分钟、3分钟、2分钟时间分别阅读课本P15、P16、P17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由变为叫凝固,凝固的条件是、。

2.0℃的水放到0℃的房间里,不会凝固成冰是因为。

3.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水的凝固点是。

4.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凝固的例子有:

5.物质由变为叫液化,液化是物态变化的相反过程,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液化现象有。

6.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

7.物质由变为叫凝华,凝华是物态变化的相反过程,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有。

三、课堂检测: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凝固C.液化D.汽化

2.在物态变化中,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的B.雾是由水汽化而成的

C.露是由水液化而成的D.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3.家庭厨房的窗户玻璃、墙面等上面有许多小油滴,这些油滴的形成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和凝华B.汽化和液化C.熔化和蒸发D.熔化和凝固

4.小刚洗手时不慎将衣服弄湿,请你帮他想办法,让他的衣服干得快些,并说明理由.

(1)办法:

(2)理由:

5.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为什么?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2.会分析物态变化图象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3.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分别用5分钟、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18、P19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2.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3.在课本图11-34中:

AB段图象表示的是,BC段表示的是过程,这段过程中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

CD段表示的是

,DE段表示的是,EF段表示的是,但必须向外,FG表示的是过程。

4.课本图11-34中该晶体的熔点是,凝固点是。

5.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气体在冰箱背后的冷凝管中放热,使冰箱后背发烫,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填物态变化名称)

6.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的原因是利用水在过程中热,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可避免蔬菜冻坏。

请再说出利用此原理的例子的有

三、课堂检测:

1.如图1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①锡的熔点是℃。

②AB段图象表示的是,BC段表示的是

过程,这段过程中保持不变,但必

须从外界。

CD段表示的是,DE段

表示的是,EF段表示的是,

但必须向外,FG表示的是过程。

③锡熔化过程经过min,在3—6min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9—12min内锡处于过程,锡在3—6min内与9—11min内的不同点在于。

2.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B.一定是液体C.一定是固液共存D.可能是固液共存

3.被1000C的蒸气烫伤和被1000C的水烫伤,哪种更严重?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现状,认识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2.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21—23后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而污染水资源的罪魁祸首又是

,,,。

2.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是水库、河流、海洋,再说,自然界中的水是循环的,我们有必要节约用水吗?

3.赤潮是怎样形成?

4.节约用水的措施是什么?

三、课堂检测:

1.不会造成污染危害的是()

A.汽车排放的尾气B.污水的任意排放

C.化肥的任意使用D.植物的光合作用

2.水是生命之源,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垃圾等。

3.目前,海洋也污染严重,其一,污染的河水会继续污染海洋;其二,海上

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其中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

4.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水洁具逐渐进入社会。

所谓节水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

某校新安装了10套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9L。

①1t水可供一套节水洁具冲洗次;

②从理论上计算(设每套节水洁具平均每天使用100次,每月

以30天计),该校因使用节水洁具每月可节水t;

③该校水表示数如右图所示,则其累计用水的t。

(复习课)

课堂检测:

1.铝的熔点是660℃,那么660℃的铝一定是()

A.液态B.固态C.固液共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

3.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这是应用了()

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

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

4.夏天要使房间的气温降低,较为可行的方法是()

A.用电风扇吹B.打开冰箱的门

C.在地面上放一冰块D.在地面上洒水

5.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门时,会看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个现象是()

A.熔化B.升华C.液化D.蒸发

6.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

其原理很简单:

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态。

7.填写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湿衣服晒干;冬天教室内玻璃窗上冰花的形成;看到的“白气”的形成;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8.穿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容易着凉感冒,这是__而引起的,冬天揭开热水锅盖有白气,这是_的缘故。

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6

99

99

①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②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min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③由表可知,加热了min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④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

如图(a)、(b)所示,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⑤当地气压(填是或不是)一标准大气压。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测量温度的方法有许多种,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单位。

3.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了解“热量”概念;能在生活和相关的物理活动中正确使用热量术语。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一)用5分钟、3分钟时间分别阅读课本P26—27、P28后回答下列问题:

1.叫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叫、用符号表示。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体温表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3.内能是指物体内部做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

的总和。

因为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和,因此可以肯定,一切物体都具有能。

(二)通过完成P29的实验探究和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30后回答下列问题:

4.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和。

5.叫热量,用符号表示;单位叫,用符号表示。

三、课堂检测: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图1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有关,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温度降低时,内能。

3.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时,

就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时,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至相同。

4.图2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

5.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6.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是通过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

物质的比热容

一、学习目标:

1.从实验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

能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温度变化和吸放热问题。

记住水的比热容及表示的意义。

2.会计算有关物质比热容、温度变化或吸放热等简单问题。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一)用7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32—34,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需要的时间;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多。

推断: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吸收热量。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

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用来表示。

2.叫该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3.比热的单位:

,读作。

4.水的比热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

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5.从比热表中可知,的比热很大。

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的温度升高很少,而的温度升高较多。

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

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

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正因为的比热大,在生活中往往用取暖,室温比较稳定。

有些机器工作时变热,也多用来冷却。

(二)用7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35—36中回答下列问题:

6.计算热量的公式是,其中△t表示。

三、课堂检测: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跟温度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跟它吸收的热量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跟它放出的热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2.水是较好的冷却剂,其原因是()

A.水的温度比周围的环境温度低B.水的比热容较大

C.水的密度最大D.水的导电性好

3.4kg的20℃的冷水,在火上加热至10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是10kg的铁块,温度为720℃,冷却到20℃,铁块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第三节内燃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机、内燃机;认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各冲程的能量转化。

2.知道内燃机工作时有废气排出,树立环保意识。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一)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37—39后回答下列问题:

1.叫热机。

2.一般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有冲程,在压缩冲程里是能转变为能;在做功冲程里是能转变为能。

(二)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39—41后回答下列问题:

3.在表格中填写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区别机种

汽油机

柴油机

构造

吸入气体

点火方式

使用范围

 

三、课堂检测:

1.热机是指把能转化为能的机器。

2.柴油机的一个循环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冲程。

3.以下交通工具中,常用汽油机作为动力的是()

A.轻型轿车B.重型运载卡车C.手扶拖拉机D.磁悬浮列车

4.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

有的同学由这个装置联想到内燃机,请你将左右两边用连线反映他的联想创新的思准过程。

酒精燃烧坚固汽缸

高温高压水蒸气活塞运动做功

玻璃试管油料燃烧

木塞冲出高温高压燃气

5.如何减少内燃机工作时造成的污染?

 

第四节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

一、学习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内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热值概念。

2.会查燃料的热值表;能根据燃料的热值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的能量的主要流向;对热机效率有初步认识,能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经;能大致说出燃料内能的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分别用8分钟、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43—44、P44—46后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燃料有哪些?

2.燃料燃烧的过程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3.热值的定义是。

4.热值单位是。

5.干木柴的热值为,表示。

6.燃料燃烧放热的计算公式是。

7.叫热机效率。

8.提高热机效率的途经有。

9.热机对环境带来哪些污染?

三、课堂检测:

1.火力发电厂“吃”的是煤,“发”的是电,在整个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如下,请你在方框中填入相应的能量形式:

2.质量为100g的酒精,热值是3.0×107J/kg,比热容是2.4×103J/(kg℃),燃烧一半可以放出的热量,余下酒精的比热容为,热值为。

3.2kg的木炭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多少?

4.一壶中水的质量为2.5kg,在液化石油气炉上从20℃煮至沸腾(1标准大气压下)。

在这过程中,共燃烧了液化石油气50g(壶吸热忽略不计)。

在这过程中,求:

(1)水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2)这些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共放出多少热量?

(3)炉子的效率。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液化石油气热值4.2×106J/kg]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电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能说出电荷的概念及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知道电荷的种类和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能说出验电器的作用、制作原理、结构和静电感应现象。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一)在老师演示完课本P51图13—3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我们就说这些摩擦过的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2.带电体具有吸引的性质。

(二)在老师演示完课本P52图13—4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

3.自然界有且只有种电荷,它们分别叫电荷和电荷。

4.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三)在老师出示验电器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

5.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怎样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7.用验电器是否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8.验电器能检验物体带什么电吗?

三、课堂检测:

1.家用电器的外壳容易粘上灰尘,是因为电器工作时带有,从而具有吸引的性质。

2.自然界有且只有种电荷,它们分别叫电荷和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3.验电器是检验物体的仪器,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由于带而张开,若另一个物体与金属球接触后,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这是因为。

4.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将其中任意两个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都必须带电B.至少有两个小球带电

C.有一个小球带电就可以D.三个小球都不带电

5.小明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

“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请你说出这种规定的道理。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能说出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电路的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2.掌握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一)通过猜想:

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并利用你手中的器材组成课本P55图13—10电路,用3分钟时间阅读P55—56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把、、连结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就称为电路。

2.物理学中规定:

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极出来,经过导线、用电器回到电源的极。

(二)通过老师演示课本P57图13—14、图13—15、图13—16。

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57后回答下列问题:

3.叫通路;叫开路;

叫短路;

4.电路发生短路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三)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58后回答下列问题:

5.叫电路图。

6.正确画出下列各电路元件的符号:

电源开关灯泡

电动机插座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三、课堂检测:

1.在手电筒中,干电池是,金属外壳是,外壳上的按钮是,小电珠是,它们组成了一个简单的。

2.请根据图1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电流方向,它处于路的状态。

 

3.请根据图2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当开关闭合,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一)用2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59后回答下列问题:

1.把电路元件相连,接入电路中叫串联。

2.把电路元件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二)通过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后回答下列问题:

3.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是:

电流从电源极流出后,只有条通路,逐个通过各个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不工作;开关可以联在电路中的任何位置。

4.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是:

有条通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

(能或不能)独立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路的通断,各支路。

三、课堂检测:

1.在家中,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是联在电路中的。

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是的。

2.开关和用电器总是_联的。

要使几个用电器在工作时互不影响,这几个用电器必须联。

3.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亮,灯L2不亮,则可能的原因是()

A.灯L1开路B.灯L2开路C.灯L1短路D.灯L2短路

4.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则这两盏灯的连接方式()

A.只能串联B.只能并联

C.串联或并联都可以D.串联或并联都不可以

5.如图1所示,要使灯L1、L2串联应闭合开关,

要使L1、L2并联应闭合开关,为了保护电路,不能同

时闭合开关。

6.在图2的实物接线图中两盏灯是联的,

开关是接在上。

(填“干路”或“支路”)

第四节科学探究: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概念及其符号、单位、单位符号。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能正确的选择电流表量程和读数并测量电流。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

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62—64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电荷的形成电流。

电流的符号是。

2.电流的单位有,,,其换算关系是

3.用电流表测电流时,要测量部分必须与电流表联;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绝对不允许直接接在两端,否则电流表将会。

读数时先确认使用的,再根据读数。

三、课堂检测:

1.230μA=mA=A。

2.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若电流表

量程及指针位置如图1甲所示。

则此时,刻度盘上

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A,电路中的电流

值是A;若电流表量程及指针位置如图1乙所示。

则此时,刻度盘上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A,电路中的电流值是A。

3.两位同学在实验中使用电流表,小明同学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到最右端,其原因可能是或。

而小丽同学试触时却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没有刻度的那一边偏转,这是由于

4.有0—0.6A和0—3A两个量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