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3924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docx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上课讲义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答案

作业

(1)

题目: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

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

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解: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

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时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

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

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

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假定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C是既定的,企业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并且要素价格PI和PK是已知的。

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企业应选择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任意点的切线斜率代表的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的相反数,因此,可得到公式。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

可以进一步得到公式。

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条件下最大产量。

作业

(2)

一、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谈谈你的理解。

答:

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效率:

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

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

具体地说,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收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

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

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

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

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

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

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

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

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答:

(1)洛伦兹曲线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

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H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二十项途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

基尼系数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意,也不会小于零

(2)基尼系数

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3)奥肯定理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

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三、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①政策上的误区

我国城乡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

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

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反过来又束缚了工业的发展。

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不了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其它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②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

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

法经营”。

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

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

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

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

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

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③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快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分配体制的改革,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平均主义,这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的变化。

尤其是要建立市场经济,每个经济主体都根据在市场中的贡献获取相应的报酬,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各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不同,所得的收入当然有区别。

四、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思路。

答:

本小组同学认为,目前各国大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方针来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我国也应坚持这一原则方针进行处理。

为有效地解决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应当切实解决好社会再分配的问题。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会性公共服务中的角色。

按照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推进公共政策的转型和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性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本质内容。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在初分配特别是再分配中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初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调节,特别注意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1、效率优先原则

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是效率优先.因为公平与效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所以,实行效率优先原则就意味着是公平的,合理的所谓效率优先原则就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必须把效率作为优先考虑的价值目标.

效率优先原则意味着人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样,效率提高了,生产上去了,社会财富增多了,人们享有的社会公平就更多了,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切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由于效率属于现实生产力范畴,而公平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范畴,因而从效率与公平在社会发展因素的序列中的一般关系来看,效率优先是必然的,兼顾公平是必要的,因而是合理的.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中,生产力的作用是巨大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的越来越充分.宏观地看,生产效率越低下,社会公平实现的就越不充分,人们就越缺少自由、民主、公平;反之,生产效率越高,社会财富越丰富,在社会物质文明增强的基础上构建的人类社会秩序就越完善,人们所享有的自由、民主、公平就越充分,能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也就越多.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产生的效率就越大,所以,在二者的关系中要以效率为先,兼顾公平.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必然的.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效率的提高,只有生产发展了,效率提高了,才能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公平.所以,把效率优先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率,这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而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公平能够实现的物质基础,只有社会物质丰富,才能增进社会公平,如果效率低下,物质财富严重缺乏,怎样才能实现真正公平呢?

我们曾经过分重视公平而忽视了效率,误以为公平就是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因而在分配上实行了公平的平均,这种公平的薪酬体系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那就是妨碍了效率,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生活在困窘的状态中.没有生产的发展,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要以效率为先,只有以效率为先才能提供公平的物质基础,没有效率,公平只是一句空话.

当今,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要改变的是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国家的行政部门用计划调节的,它导致了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低效率,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经济运行以市场为轴心,实行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的法则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如果一个企业效率好,就会发展壮大,如果效率不好,就会日益衰落乃至被淘汰出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效率有限原则是符合这一市场经济规律的.

市场经济充满活力,其重要原因就是在竞争中机会公平,效率优先,对于企业来说,在竞争中,在同一市场条件下,效率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应以效率为先,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在企业内部,要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企业的效率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并不否认公平,更不能牺牲公平只顾效率,正确的做法是,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因为只有坚持公平才能够调动效率的创造者,即主体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主体的努力被社会所认同就能够激发他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反之,不公平会使主体失去工作热情,降低公平效率,所以,只有兼顾公平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而且,公平所反映的秩序的合理性会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个体被认同和肯定,个体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而整个社会整体才能够处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下发展,个体间相互协调形成很好的团队精神,能够提高社会整体效率,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高效率.

总之,兼顾公平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存在着弱势群体,对这些弱势群体,出于人道主义关怀,政府应当兼顾公平,通过种种措施,如向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把这部分资金转移给弱势群体,如发放失业救济金,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部分人得到应有的帮助,以获得应有的教育机会和参加职位竞争的机会,挖掘这部分人的潜力,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

公平促进效率,有利于效率的实现,效率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二者是一致的,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要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参与竞争,平等的劳动就业机会,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竞争,而个人的分配、收入要与个人所投入的努力达到一种比例上的动态平衡--多劳多得.反对那种小生产者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平等观,提倡多劳多得,国家在实施政策时要以效率为先,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最终目标,但要兼顾公平,国家通过各种办法,用政策加以调节,倾斜于弱势群体,给其以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率,总之,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即不能只强调效率忽视了公平,也不能因为公平而不要效率.应该寻求一个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契合点,实现效率,促进公平.

作业(3)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S=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答:

Qd=Qs

14-3p=2+6p

9p=12

均衡价格p=4/3

Ed=-(△Q/Q)/(△P/P)

=-P/Q*dQ/dp

=-[p/(14-3p)]*(-3)

=[4/3/(14-12/3)]*3

=4/(14-12/3)

=4/10=0.4

Es=(△Q/Q)/(△P/P)

=P/Q*dQ/dp

=p/(2+6p)*6

=[4/3/(2+8)]*6

=8/10=0.8

2、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为1.2——1.5,如果该商品价格降低10%,试求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答:

同理需求价格弹性就是比例之比

所以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率升高为12%-15%

3、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²,Q为消费的商品数量,试求:

(1)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才能使效用最大?

(2)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答:

MU=0时,即Q=7时效用最大,将Q=7代入TU得39为效用最大额

窗体顶端

4、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为Q=-0.1L4+6L2+12L,求解:

窗体底端

答:

窗体顶端

答:

(1)由题设可以得出:

AP=Q/L=-0.1L2+6L+12.

使其最大,则(AP)'=0即-0.2L+6=0,最后得出L=30。

(2)由题设可以得出:

MP=dQ/dL=-0.3L2+12L+12.

使其最大,则(MP)'=0即-0.6L+12=0,最后得出L=20。

(3)AVC最小时对应着AP的最大值,因此,L=30时AP的值最大也即AVC最小。

将这一数值代人总产量函数可以得出:

Q=3060。

(4)经过整理后可以得出,利润=PQ-WL3L3+180L2,求其最大值,即为其导数为零时。

则最终可以得出:

L=40时利润最大。

窗体底端

5、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20+240Q-20Q2+Q3,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求:

解:

(1)因为已知:

STC=20+240Q-20Q2+Q3,则:

MC=240-40Q+3Q2,MR=315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即:

315=240-40Q+3Q2,求得:

Q=15把P=315,Q=15代入利润=TR-TC公式中求得:

利润=TR-TC=PQ-TC=4725-2495=2230

(2)该厂商的不变成本20,可变成本240Q-20Q²+Q³

(3)停止营业点应该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所以:

AVC=VC/Q=(240Q-20Q2+Q3)/Q=240-20Q+Q2,对AVC求导,得:

Q=10,此时AVC=140停止营业点时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相等,所以只要价格小于140,厂商就会停止营。

(4)该厂商的供给曲线应该是产量大于10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作业(4)

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

1.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

答: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供给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之外又加了政府的供给。

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

政府由于提供了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所以可用政府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给。

这样:

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

=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

=消费+储蓄+税收

如果用T代表税收,就可以写在:

Y=C+S+T

从需求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加了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的购买支出来代表。

这样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

如果以G代表政府购买支出,就可以写成:

Y=C+I+G

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仍然是:

总供给=总需求

这个条件也可以写成:

C+S+T=C+I+G

如果两边同时消去C,则可得出:

S+T=I+G

此公式即为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因此,当S+T=I+G,均衡的国民收入便决定了。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也可按照Y=C+I+G的方法来决定。

2.分析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t、初始消费C0、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答: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乘数)反应的是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收入增加会引起消费增加,这就是乘数所反映的.乘数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们对收入的态度,因此这点常常被利用来试图改变人们的收入以影响消费,可以是短期的政策影响、收入影响,也可以是长期的影响.边际税收倾向,或称为“边际税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税收量

3.分析消费C、投资I、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答:

即C=f(Y)=a+bY,a为基本消费,即没有收入也会发生的最低支出,b为边际消费倾向,乘上收入Y表明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的消费额在国民消费曲线与纵坐标相交的地方,表明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发生,这就是国民消费曲线的截距a。

在国民消费曲线与45度线的交点E的左边,国民消费大于国民收入,即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