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4145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docx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

预应力箱梁孔道压浆(C50)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原则:

1、水泥净浆的28天抗压强度要达到59.9Mpa。

2、水泥净浆的膨胀率要小于10%。

3、水泥净浆的泌水率最大不得超过3%,拌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

24h全部吸回。

4、水泥净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

二、设计依据:

1、《水泥试验规程》GB/T16761-1999。

2、《桥涵施工技术规程》JTJ041-2000。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评定标准》JTJ071-98。

三、设计用原材料:

1、水泥:

P.O42.5R,普硅,ρc=3.1g/cm3,南京双龙水泥有限公司产“双猴”牌。

2、外加剂:

UEA-M微膨胀减水剂,ρJ=2.2g/cm3,掺量12%,山西黄河外加剂厂产。

3、水:

饮用水。

四、设计步骤:

1、确定试配强度(Rh):

Rh=50+1.645×6=59.9Mpa

2、确定水灰比(W/C):

根据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对孔道压浆的有关规定,W/C取用0.4。

3、确定用水量(W):

掺入微膨胀减水剂,其减水率为12%,则用水量为:

W=614×(1-12%)=540Kg/m3

4、计算水泥用量(C):

C=540/0.4=1350Kg/m3

5、计算外加剂用量(J):

J=1350×12%=162Kg/m3

五、确定配合比:

W:

C:

J=540:

1350:

162

六、试拌结果如下表:

水灰比

W/C

W

Kg/m3

水泥

C

Kg/m3

外加剂

J

Kg/m3

稠度

S

泌水率

%

膨胀率

%

抗压强度(Mpa)

3d

7d

28d

0.40

540

1350

162

16.0

1.9

7.3

31.9

47.8

61.4

预制箱梁(C50)配合比设计

一、技术要求:

1.设计强度:

fcu、k=50Mpa。

2.设计坍落度:

90~120mm。

二、原材料:

1、水泥:

P、O42.5普硅,淮安产“海螺”牌。

2、黄砂:

中粗砂,细度模数2.5~2.8,表观密度2.62g/cm3,宿迁骆马湖产。

3、碎石:

玄武岩,5~25mm(5~10mm30%+10~25mm70%)连续级配,表观密度2.951g/cm3,盱眙产。

4、外加剂:

JM-9型高效缓凝早强减水剂(水剂),视比重1.2g/cm3,掺量1.4%,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道鹭建设材料厂产。

5、水:

地下水。

三、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б=58.2

四、计算配合比:

1.水灰比:

28天水泥强度为47Mpa,则水灰比:

W/C=A×fce/(fcu.o+A×B×fce)=0.36

根据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水灰比取用0.35。

2.确定用水量:

因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为205Kg/m3,外加剂减水率为20%,

则用水量:

mwo=mwa(1-ß)=164Kg/m3

3、计算水泥用量:

mco=mwo/(W/C)=469Kg/m3

4、外加剂用量:

mJo=469×1.4%=6.6Kg/m3

5、确定砂率:

按规程规定砂率选取为:

Ps=33%

6、计算砂、石用量(体积法):

mco/pc+mgo/pg+mso/ps+mwo/pw+0.01ɑ=1000

(1)

mso/(mso+mgo)×100%=Ps

(2)

根据

(1)、

(2)式计算得:

mso=649Kg/m3,mgo=1260Kg/m3

五、试拌:

根据规范要求,水灰比增减0.02、砂率增减1%分别试拌,配合比如下表:

水灰比

W/C

砂率

(%)

Kg

水泥

Kg

黄砂

Kg

碎石

Kg

外加剂

Kg

0.33

32

164

497

603

1282

6.96

0.35

33

164

469

631

1281

6.57

0.37

34

164

443

657

1274

6.20

六、试拌结果(如下表):

水灰比

W/C

坍落度

Mm

配合比(Kg/m3)

抗压强度(Mpa)

水泥

黄砂

碎石

外加剂

3d

7d

28d

0.33

115

164

497

603

1282

6.96

0.35

130

164

469

631

1281

6.57

0.37

140

164

443

657

1274

6.20

7d弹性模量为:

3.71×104Mpa,3.48×104Mpa,3.26×104Mpa

28d弹性模量为:

4.40×104Mpa,4.02×104Mpa,3.73×104Mpa

七、确定配合比: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水灰比0.35为施工配合比。

 

微膨胀砼(C50)配合比设计

一、技术要求:

1、设计强度:

fcu、k=50Mpa。

2、设计坍落度:

120~140mm。

二、原材料:

1、水泥:

P、O42.5普硅,南京双龙水泥有限公司产“双猴”牌。

2、黄砂:

中粗砂,细度模数2.5~2.8,表观密度2.58g/cm3,安微明光产。

3、碎石:

玄武岩,5~10mm30%+10~20mm70%连续级配,表观密度2.92g/cm3,盱眙产。

4、外加剂:

JM-3型高效缓凝早强微膨胀减水剂(粉剂),视比重2.2g/cm3,掺量12%,南京建科院产。

5、水:

河水。

三、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б=58.2

四、计算配合比:

1、水灰比:

水泥强度按47Mpa计算,则水灰比:

W/C=A×fce/(fcu.o+A×B×fce)=0.36

根据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水灰比取用0.35。

2、确定用水量:

因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为206Kg/m3,外加剂减水率为13%,

则用水量:

mwo=mwa(1-ß)=180Kg/m3

3、计算水泥用量:

mco=mwo/(W/C)=514Kg/m3,外加剂取代水泥11%,

则水泥用量为458Kg/m3

4、外加剂用量:

mJo=458×12%=54.96Kg/m3

5、水胶比为:

W/(C+J)=0.35

6、确定砂率:

按规程规定砂率选取为:

Ps=35%

7、计算砂、石用量(体积法):

mco/pc+mgo/pg+mso/ps+mwo/pw+mJo/pJ+0.01ɑ=1000

(1)

mso/(mso+mgo)×100%=Ps

(2)

根据

(1)、

(2)式计算得:

mso=623Kg/m3,mgo=1157Kg/m3

五、试拌:

根据规范要求,水胶比增减0.02、砂率增减1%分别试拌,配合比如下表:

水胶比

W/(C+J)

Kg

水泥

Kg

黄砂

Kg

碎石

Kg

外加剂

Kg

0.33

180

485

596

1157

58.2

0.35

180

458

623

1157

54.96

0.37

180

433

649

1154

51.96

六、试拌结果(如下表):

水灰比

W/C

坍落度

Mm

配合比(Kg/m3)

抗压强度(Mpa)

水泥

黄砂

碎石

外加剂

3d

7d

28d

0.33

85

167

506

604

1226

7.084

49.3

58.8

0.35

110

167

478

630

1223

6.692

38.9

48.7

0.37

130

167

452

656

1218

6.328

30.2

39.4

7d弹性模量为:

3.71×104Mpa,3.48×104Mpa,3.26×104Mpa

28d弹性模量为:

4.40×104Mpa,4.02×104Mpa,3.73×104Mpa

七、确定配合比: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水灰比0.35为施工配合比。

 

支撑柱混凝土(C25)配合比设计

一、技术要求:

1、设计强度:

fcu、k=25Mpa。

2、设计坍落度:

70~90mm。

二、原材料:

1、水泥:

P、O42.5普硅,淮安“海螺”牌。

2、黄砂:

中粗砂,细度模数2.5~2.8,表观密度2.62g/cm3,宿迁骆马湖产。

3、碎石:

石英岩,4.75~31.5(4.75~16mm35%+16~31.5mm65%)连续级配,表观密度2.68g/cm3,丹徒产。

4、水:

自来水。

三、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б=25+1.645×5=33.2Mpa

四、计算配合比:

1、水灰比:

水泥强度按48Mpa计算,则水灰比:

W/C=A×fce/(fcu.o+A×B×fce)=0.64

根据水运砼施工技术规范、及耐久性的要求,确定水灰比取用0.60。

2、确定用水量:

根据所用碎石级配查表用水量为190Kg/m3

3、计算水泥用量:

mco=mwo/(W/C)=317Kg/m3。

4、确定砂率:

按规程规定砂率选取为:

Ps=35%

5、计算砂、石用量(体积法):

mco/pc+mgo/pg+mso/ps+mwo/pw+mJo/pJ+0.01ɑ=1000

(1)

mso/(mso+mgo)×100%=Ps

(2)

根据

(1)、

(2)式计算得:

mso=649Kg/m3,mgo=1206Kg/m3

五、试拌:

根据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增减0.05、砂率增减1%分别试拌,各种试拌配合比如下表:

水胶比

W/(C+J)

Kg

水泥

Kg

黄砂

Kg

碎石

Kg

外加剂

Kg

0.55

190

346

623

1208

-

0.60

190

317

649

1206

-

0.65

190

292

675

1200

-

 

六、试拌结果(如下表):

水灰比

W/C

坍落度

mm

配合比(Kg/m3)

抗压强度(Mpa)

水泥

黄砂

碎石

砂率

3d

7d

28d

0.55

75

190

346

623

1208

34%

/

22.1

35.2

0.60

85

190

317

649

1206

35%

/

20.4

33.6

0.65

90

190

292

675

1200

36%

/

17.7

30.3

七、确定配合比: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水灰比0.60为施工配合比。

 

闸首、闸室底板封底泵送(C15)配合比设计

一、技术要求:

1、设计强度:

fcu、k=15Mpa。

2、设计坍落度:

120~180mm。

二、原材料:

1、水泥:

P、O42.5普硅,淮安产“海螺”牌。

2、黄砂:

中粗砂,细度模数2.5~2.8,表观密度2.62g/cm3,宿迁骆马湖产。

3、碎石:

石英岩,5~31.5mm(5~16mm35%+16~31.5mm65%)连续级配,表观密度2.68g/cm3,连云港丹霞产。

4、粉煤灰:

Ⅱ级灰,视比重2.2g/cm3,淮安华能电厂产。

5、外加剂:

JM-9型高效缓凝早强减水剂(水剂),视比重1.2g/cm3,南京建科院产。

6、水:

河水。

三、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б=15+1.645×5=23.2Mpa

四、计算配合比: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水灰比:

28天水泥强度为48Mpa,则水灰比:

W/C=A×fce/(fcu.o+A×B×fce)=0.89

根据水运砼施工技术规范、及耐久性的要求,确定水灰比取用0.775。

(2)、确定用水量: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坍落度要求用水量为:

215Kg/m3。

(3)、计算水泥用量:

mco=mwo/(W/C)=277Kg/m3

(4)、确定砂率: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水灰比砂率选取为:

Ps=41%

(5)、计算砂、石用量(体积法):

mco/pc+mgo/pg+mso/ps+mwo/pw+mJo/pJ+0.01ɑ=1000

(1)

mso/(mso+mgo)×100%=Ps

(2)

根据

(1)、

(2)式计算得:

mso=746Kg/m3,mgo=1074Kg/m3

初步配合比为:

W:

C:

S:

G=215:

277:

744:

1071

2、掺减水剂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

(1)、外加剂减水率为20%,则用水量为:

215×(1-20%)=172Kg/m3。

(2)、水泥用量不变:

277Kg/m3

(3)、则水灰比为:

W/C=172/278=0.62

(4)、外加剂用量:

278×0.9%=2.49Kg/m3

(5)、计算砂、石用量(体积法):

mco/pc+mgo/pg+mso/ps+mwo/pw+mJo/pJ+0.01ɑ=1000

(1)

mso/(mso+mgo)×100%=Ps

(2)

根据

(1)、

(2)式计算得:

mso=791Kg/m3,mgo=1139Kg/m3

基准配合比为:

W0:

C0:

S0:

G0:

J=172:

278:

782:

1139:

2.49

根据规范技术要求,水灰比增减0.03、砂率增减1%分别试拌,各种试拌配合比如下:

水灰比:

W/C=0.65,砂率:

Sp=42%

W0:

C0:

S0:

G0:

J=172:

265:

806:

1126:

2.39

水灰比:

W/C=0.59,砂率:

Sp=40%

W0:

C0:

S0:

G0:

J=172:

292:

758:

1151:

2.63

3、双掺配合比计算(掺外加剂、掺粉煤灰):

(1)、粉煤灰取代水泥量28%,则水泥用量为:

277×(1-28%)=200Kg/m3

(2)、粉煤灰超量系数取1.6,则粉煤灰用量为:

77×1.6=123Kg/m3

(3)、砂用量计算:

782-77×(1.6-1)/2.2×2.62=727Kg/m3

(4)、试拌配合比见下表:

水灰比(水胶比)

砂率

%

坍落度

mm

双掺配合比

抗压强度

mpa

水泥

粉煤灰

碎石

外加剂

7d

28d

0.65

(0.56)

42

170

172

191

118

753

1126

2.39

14.9

22.5

0.62

(0.53)

41

160

172

200

123

727

1139

2.49

16.8

26.1

0.59

(0.49)

40

150

172

210

139

699

1151

2.63

18.4

27.2

五、确定配合比:

根据试拌结果,确定水灰比0.62(水胶比0.53)为施工配合比。

 

闸首、闸室底板泵送(C25)配合比设计

一、技术要求:

1、设计强度:

fcu、k=25Mpa。

2、抗渗等级:

S6

3、设计坍落度:

120~160mm。

二、原材料:

1、水泥:

P、O42.5普硅,淮安产“海螺”牌。

2、黄砂:

中粗砂,细度模数2.5~2.8,表观密度2.62g/cm3,宿迁骆马湖产。

3、碎石:

石英岩,5~40mm(5~16mm25%+16~31.5mm35%+20~40mm40%)连续级配,表观密度2.68g/cm3,连云港丹霞产。

4、粉煤灰:

Ⅱ级灰,视比重2.2g/cm3,淮安华能电厂产。

5、外加剂:

JM-9型高效缓凝早强减水剂(水剂),视比重1.2g/cm3,掺量1.1%,南京建科院产。

6、水:

河水。

三、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б=25+1.645×5=33.2Mpa

四、计算配合比: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水灰比:

28天水泥强度为48Mpa,则水灰比:

W/C=A×fce/(fcu.o+A×B×fce)=0.64

根据水运砼施工技术规范、及耐久性的要求,确定水灰比取用0.60。

(2)、确定用水量: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坍落度要求用水量为:

205Kg/m3。

(3)、计算水泥用量:

mco=mwo/(W/C)=342Kg/m3

(4)、确定砂率: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水灰比砂率选取为:

Ps=39%

(5)、计算砂、石用量(体积法):

mco/pc+mgo/pg+mso/ps+mwo/pw+0.01ɑ=1000

(1)

mso/(mso+mgo)×100%=Ps

(2)

根据

(1)、

(2)式计算得:

mso=699Kg/m3,mgo=1093Kg/m3

初步配合比为:

W:

C:

S:

G=205:

342:

699:

1093

2、掺减水剂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

(1)、外加剂减水率为18%,则用水量为:

205×(1-18%)=168Kg/m3。

(2)、为节约成本,进一步优化配合比,水泥用量减少11%,则水泥用量为:

342×(1-11%)=304Kg/m3

(3)、则水灰比为:

W/C=168/304=0.55

(4)、外加剂用量:

304×1.1%=3.34Kg/m3

(5)、计算砂、石用量(体积法):

mco/pc+mgo/pg+mso/ps+mwo/pw+0.01ɑ=1000

(1)

mso/(mso+mgo)×100%=Ps

(2)

根据

(1)、

(2)式计算得:

mso=750Kg/m3,mgo=1173Kg/m3

基准配合比为:

W0:

C0:

S0:

G0:

J=168:

304:

750:

1173:

3.34

根据规范技术要求,水灰比增减0.03、砂率增减1%分别试拌,各种试拌配合比如下:

水灰比:

W/C=0.52,砂率:

Sp=38%

W0:

C0:

S0:

G0:

J=168:

323:

725:

1183:

3.55

水灰比:

W/C=0.58,砂率:

Sp=40%

W0:

C0:

S0:

G0:

J=168:

290:

774:

1161:

3.19

3、双掺配合比计算(掺外加剂、掺粉煤灰):

(1)、粉煤灰取代水泥量15%,则水泥用量为:

304×(1-15%)=258Kg/m3

(2)、粉煤灰超量系数取1.7,则粉煤灰用量为:

46×1.7=78Kg/m3

(3)、砂用量计算:

750-46×(1.7-1.0)/2.2×2.62=717Kg/m3

(4)、试拌配合比见下表:

水灰比(水胶比)

砂率

%

坍落度

mm

双掺配合比

抗压强度

mpa

水泥

粉煤灰

碎石

外加剂

7d

28d

0.52

(0.47)

38

170

168

275

82

685

1183

3.93

0.55

(0.50)

39

160

168

258

78

712

1173

3.70

0.58

(0.53)

40

155

168

247

73

738

1161

3.52

五、确定配合比:

根据试拌结果,确定水灰比0.55(水胶比0.51)为施工配合比。

 

桩基混凝土(C25)配合比设计

一、技术要求:

1、设计强度:

fcu、k=25Mpa。

2、设计坍落度:

180~220mm。

二、原材料:

1、水泥:

P、O42.5普硅,淮安产“海螺”牌。

2、黄砂:

中粗砂,细度模数2.5~2.8,表观密度2.62g/cm3,宿迁骆马湖产。

3、碎石:

石英岩,5~31.5mm(5~16mm35%+16~31.5mm65%)连续级配,表观密度2.68g/cm3,连云港丹霞产。

4、粉煤灰:

Ⅱ级灰,视比重2.2g/cm3,淮安华能电厂产。

5、外加剂:

JM-9型高效缓凝早强减水剂(水剂),视比重1.2g/cm3,掺量1.1%,南京建科院产。

6、水:

河水。

三、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б=33.2

四、计算配合比: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水灰比:

28天水泥强度为48Mpa,则水灰比:

W/C=A×fce/(fcu.o+A×B×fce)=0.635

根据桥涵技术规范要求,确定水灰比取0.56

(2)、确定用水量: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坍落度要求用水量为:

232Kg/m3。

(3)、计算水泥用量:

mco=mwo/(W/C)=414Kg/m3

(4)、确定砂率: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水灰比砂率选取为:

Ps=42%

(5)、计算砂、石用量(体积法):

mco/pc+mgo/pg+mso/ps+mwo/pw+mJo/pJ+0.01ɑ=1000

(1)

mso/(mso+mgo)×100%=Ps

(2)

根据

(1)、

(2)式计算得:

mso=696Kg/m3,mgo=961Kg/m3

初步配合比为:

W:

C:

S:

G=232:

414:

696:

961

2、掺减水剂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

(1)、外加剂减水率为18%,则用水量为:

232×(1-18%)=190Kg/m3。

(2)、为节约成本,进一步优化配合比,水泥用量减少13.5%,则水泥用量为:

414×(1-13.5%)=358Kg/m3

(3)、则水灰比为:

W/C=190/358=0.53

(4)、外加剂用量:

358×1.1%=3.938Kg/m3

(5)、计算砂、石用量(体积法):

mco/pc+mgo/pg+mso/ps+mwo/pw+mJo/pJ+0.01ɑ=1000

(1)

mso/(mso+mgo)×100%=Ps

(2)

根据

(1)、

(2)式计算得:

mso=758Kg/m3,mgo=1055Kg/m3

基准配合比为:

W0:

C0:

S0:

G0:

J=190:

358:

758:

1055:

3.938

根据规范技术要求,水灰比增减0.03、砂率增减1%分别试拌,各种试拌配合比如下:

水灰比:

W/C=0.56,砂率:

Sp=43%

W0:

C0:

S0:

G0:

J=190:

339:

788:

1046:

3.729

水灰比:

W/C=0.50,砂率:

Sp=41%

W0:

C0:

S0:

G0:

J=190:

380:

737:

1062:

4.32

3、双掺配合比计算(掺外加剂、掺粉煤灰):

(1)、粉煤灰取代水泥量11.5%,则水泥用量为:

358×(1-11.5%)=317Kg/m3

(2)、粉煤灰超量系数取1.3,则粉煤灰用量为:

(358-317)×1.3=53Kg/m3

(3)、砂用量计算:

758-41×(1.3-1.0)/2.2×2.62=743Kg/m3

(4)、试拌配合比见下表:

水灰比(水胶比)

砂率

%

坍落度

mm

双掺配合比

抗压强度

mpa

水泥

粉煤灰

碎石

外加剂

7d

28d

0.56

(0.54)

43

215

190

300

50

769

1046

3.85

22.8

29.6

0.53

(0.51)

42

210

190

317

53

743

1055

4.07

24.8

3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