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4407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古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五年级古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古诗.docx

《五年级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古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古诗.docx

五年级古诗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罗隐的讽刺散文的成就很高,堪称古代小品文的奇葩。

《说天鸡》、《汉武山呼》、《三闾大夫意》、《叙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也都是嘻笑怒骂,涉笔成趣,显示了他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

【注释】  

1.山顶:

小山包的顶尖。

2.尽:

在诗中为都的意思。

3.占:

在诗中为占其所有的意思。

4.甜:

在诗中为醇香的蜂蜜。

【诗意】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

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

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

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简介】

见《忆江南》

【注释】  

1.离离:

青草茂盛的样子。

2.一岁一枯荣:

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3.远芳侵古道:

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4.晴翠:

晴空下一片翠绿的野草。

荒城:

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5.王孙:

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要送的人。

6.萋萋: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诗意】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者简介】

见《忆江南》

【注释】  

1.撑(chēng)小艇:

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2.莲:

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3.解:

明白,懂得。

4.踪迹:

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5.浮萍:

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诗意】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

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注释】  

1.九州:

中国。

2.生气:

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

依靠。

4.风雷:

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5.万马齐喑〔yīn〕: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究:

终究、毕竟。

7.抖擞:

振作精神。

【诗意】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简介】

见《静夜思》

【注释】  

1.故人: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2.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3.碧空尽:

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

尽头,消失了。

4.唯见:

只看见。

5.天际流:

流向天边。

【诗意】

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

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

“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

见《山行》

【注释】  

1.郭:

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

依山的城镇。

3.南朝:

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

4.四百八十寺:

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大建佛寺。

据《南史•郭祖深传》说: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

指寺庙。

【诗意】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国,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庙宇,遗留到至今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杜牧在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驰神往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原名朱说。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少有大志,刻苦自励。

在宋仁宗时,他主持了“庆历新政”,终因旧势力的阻挠,新政失败,遭贬外调,但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因而那澎湃的激流、轰鸣的巨涛,强烈冲击着他的心,故以如椽大笔诉渔民疾苦。

【注释】  

1.渔者:

捕鱼的人。

2.但:

只。

爱:

喜欢。

3.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4.君:

你。

5.一叶舟:

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6.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7.风波:

波浪。

【诗意】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本文描绘了生活劳动的艰苦,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

【作者简介】

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注释】  

1.鹿柴:

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

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诗意】

放眼空空幽然的山林看不到人影,只是隐约能听到人们说话的声音。

忽见路过的一抹余晖射入幽暗深林,将那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青苔之上。

【赏析】

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注释】  

1.悯:

怜悯、同情。

2.粟:

(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

仍然。

4.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

无用,不耕种的田。

【诗意】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全国各地没有不耕种的田地,农民却还是饿死了。

【赏析】

诗篇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问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

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

答案是很清楚的。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简介】

卢纶(748?

-800?

)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唐代诗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

至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

【注释】  

1.塞下曲:

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

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

逃走。

5.将:

率领。

6.轻骑:

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

追赶。

【诗意】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

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简介】

见惠崇《春江晓景》

【注释】  

1.题西林壁: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

书写,题写。

2.横看:

从正面看。

3.各不同:

各不相同。

4.真面目:

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5.缘:

因为;由于。

【诗意】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见惠崇《春江晓景》

【注释】  

1.湖:

即杭州西湖。

2.潋滟(liàn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3.方好:

正是显得很美。

4.空濛:

细雨迷茫的样子。

5.西子:

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6.相宜:

也显得十分美丽。

【诗意】

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

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半明半暗,隐隐约约,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

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

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潋滟”,波光闪动。

“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

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诗人、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河南河阳(今河北孟县)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中唐古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

他的文章最受后人推崇,常和杜甫的诗相提并论;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追求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

【注释】  

1.呈:

恭敬地送给。

2.润如酥(sū):

滋润如酥。

酥:

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3.最是:

正是。

4.绝胜:

远远胜过。

【诗意】

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

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