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4412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docx

铜厂坡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贵州正华矿业有限公司铜厂坡煤矿

 

2013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编制:

总工:

矿长:

 

2013.1.5

 

矿审查意见

主持人:

审查时间:

审查地点:

参加审查人员:

审查意见:

 

 

一、概述

铜厂坡煤矿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北面左家营村,回采的是大河边向斜北面靠近露头线附近的煤炭,东面为兴福煤矿,西面为煤硐坡煤矿南面深部为汪家寨煤矿。

矿范围内有9层煤炭可采,主采3层,从上往下分别是C409、C407、C406煤层。

C409和C407煤炭在本矿范围内合并,厚度有6~9m,是现在主采煤层。

煤层坡度7~16度,斜井开拓,主井、副井、风井形成生产系统,主井采用皮带运输机直达地面,副井用1.6m的单滚筒绞车提升,中央并联式通风。

我矿矿界范围靠近露头线,井下的煤炭被以前的小窑严重破坏过,所以主采层C409煤层在决大部分地区顶板是再生顶板或很破碎的顶板,煤厚不稳定,支护条件较差。

二、顶板灾害防治计划

(一)、影响矿山压力显现基本因素分析:

1、煤层顶底板岩性分析

煤层顶板一般为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及细沙岩,较稳定。

煤层底板一般为粘土岩、泥岩,遇水膨胀,易出现底鼓或底滑。

矿区内主采煤层顶板抗压强度均较低,易破碎,稳定性较差;底板均为粉砂质泥岩,吸水以后易膨胀,力学强度低,有底鼓现象,可能会发生支柱下陷。

煤层顶板力学强度较低,易破碎,稳定性较差,开采时要加强顶板管理。

煤层底板均为粘土岩,吸水以后易膨胀,力学强度低,煤层底板条件较差,在开采过程中应引起注意,设计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联合形成支架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作业规程,以便更好地保证工作面的生产安全。

2、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地质因素

(1)断层

断层破坏了煤层和顶板的完整性,而且在断层两侧形成破碎带,容易发生局部冒顶或垮面,致使初步来压与周期来压步距改变,增加顶板管理的复杂性。

工作面遇断层时顶板冒顶的危险程度与断层走向和工作面交角有关。

交角越小越不利,倾斜断层要比走向断层危险。

工作面由断层下盘向上盘推进遇到倾斜断层时,过断层之前容易发生冒顶。

当工作面由断层上盘向下盘推进时,在工作面过断层后一段距离内,也易发生冒顶。

工作面遇走向断层时,通常也是断层面下方为冒顶危险区。

(2)褶曲

从煤矿生产实践来看,大褶曲构造只是使煤层倾角发生变化,对工作面顶板压力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对工作面生产有影响的是小褶曲。

小褶曲可能使顶板局部破碎,易于发生局部冒顶。

当褶曲倾向和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时,工作面忽而采上坡,忽而采下坡,也会造成顶板管理困难。

在采下坡时,采空区垮落岩石可能冲向工作面,撞倒支架,引起冒顶;此时必须打斜撑加强支护。

(3)破碎带、挤压带

挤压是指煤层受挤压作用局部变厚或变薄的地带,挤压在平面图上成圆形或椭圆形,面积有十几平方米到百余平方米不等。

工作面通过煤层变薄带,由于顶板岩层下压极易离层和破断,并可能发生顶板短时急剧下沉现象,这些都是造成冒顶的地质因素。

破碎带是岩石和煤层突然变得破碎的地带。

破碎往往与挤压因素有关,也可自然生成。

工作面经过破碎带将给顶板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4)节理、裂隙

常见的与局部冒顶有关的节理、裂隙有多种:

如两组相对倾斜方向相交而成的人字形裂隙;圆的像一顶草帽盖在煤层上的草帽裂隙;节理、裂隙切割的岩块象大锅一样且底面光滑的锅底状裂隙。

人字形裂隙切割的三角岩块,煤采出后易脱落造成局部冒顶;草帽裂隙的底面积较人字形裂隙大,其危害性与人字裂隙同。

这两种节理、裂隙的长轴处于沿工作面推进方向时,离层后易整体垮落,有时把支架推倒,发生冒顶。

锅底状节理边缘顶板破碎,容易漏矸和局部冒顶。

本矿煤系地层之上的长兴组为岩溶裂含水层;煤层次生裂隙发育,含煤岩系统地层龙潭组裂隙不发育,为良好的隔水层,其节理、裂隙对开采影响不大。

(5)层理

层理是煤系岩层沉积过程中,由于沉积物成分、粒度和胶结物的变化而形成的岩层分界面。

分层面之间的粘结力小,受采动影响容易产生离层裂隙。

层理面不仅造成离层,而且在岩层弯曲下沉过程中还会出现层理面错动。

错动对工作面支架产生横向推力,易引起支架的歪斜和倾倒,甚至导致冒顶事故。

本矿含煤地层显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层理发育,容易冒落。

(6)采动裂隙

采动裂隙是由煤壁前方的支承压力所引起的,也叫做“压力裂隙”。

这种裂隙往往超前于煤壁5~15m,与工作面平行面而倾向于煤壁。

裂隙面的倾角与岩石性质软硬有关,软岩石中裂隙面倾角55º左右,硬砂岩中可达65º~80º。

当工作面对着裂隙的倾向推进时,压力裂隙常与节理裂隙互相交切,使顶板中形成楔形岩块,造成局部冒顶事故。

如果工作推进方向与节理倾向一致,在采动影响下可能使节理裂隙进一步扩展,出现张开的裂缝或顶板台阶式下沉。

如果不采取措施,会发生大冒顶

3、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生产技术因素

本矿的开采深度不大,其直接影响着原岩应力的大小,同时也影响着开采后巷道或工作面周围岩层内支承压力值,因此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支承压力必然增加,从而导致巷道围岩的“挤、压、膨”等现象,导致煤壁片帮及底板鼓起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开采深度增加时应加强支护。

矿井首先开采1区段的140901工作面,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联合支护顶板,支柱为DW25-30/100环保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撑高度1.7~2.5m,工作行程0.80m,初撑力118~157kN,工作阻力为300kN/根;选用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

工作面采用“三、四”排控顶,排距1.0m,柱距0.5m,最小控顶距3.2m、最大控顶距4.2m,放顶步距1.0m。

放顶步距越大,顶板下沉量将越大,在开采过程中观测其初次和周期来压步距,若小于控顶距可考虑加强顶板支护,若大于控顶距可采取强制放顶措施。

必须注意初次和周期来压时对矿压显现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并报有关主管领导处理。

(二)回采顶板冒落灾害的防治措施及装备

1、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的选择

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设计采用炮采工艺。

爆破落煤,刮板运输机运输,选择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回采工作面支架选择论证

矿区范围内首开采的C409煤层,顶板主要为粉砂岩,力学强度低和稳定性差;底板粉砂质泥岩,会产生底鼓现象。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结合我国现有技术条件,回采工作面选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联合支护顶板。

顶板不稳定时,投产后视顶板情况,可加强顶板支护。

煤层底板偏软地段,支护时可在支柱底部加垫板作“穿鞋”处理,防止支柱插入底板。

3、支柱的型号选择计算

第一步确定顶板下沉量:

SL=η×M×L=0.01×2.0×4.2=0.084m=84mm

式中:

下沉系数η由于无邻近工作面借鉴,取0.01。

第二步确定规格:

采用DW25型单体液压支柱:

Hmax=Mmax-b+e=2200-50+50=2200mm

Hmin=Mmin-SL-b-a=1950-93-89-50=1720mm

式中:

SL----顶板在最大控顶距处的平均最大下沉量;

Mmin---工作面最小采高;

Mmax---工作面最大采高;

根据本矿实际情况,首采面最煤层厚度稳定,高度基本在1.95—2.2m。

b---顶梁厚度;

a---支柱的卸载高度,取50mm。

首采工作面选用DW25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撑高度1.7~2.5m,工作行程0.80m,初撑力118~157KN,工作阻力为300kN/根。

第三步支护密度验算:

顶板分析:

从煤层顶板岩层分类看,C409煤层顶板主要为裂隙发育的粉砂岩,没有厚度和强度满足老顶的岩层。

C409煤层符合只有直接顶的条件。

根据本处直接顶的岩性分析,其碎胀系数一般在1.33—1.5,因此当直接顶厚度大于2---3倍采高时,采空区垮下的2---3倍采高的直接顶就能填满采空区空间,这时垮落带岩层就是2--3倍采高的直接顶,其上部的直接顶已经进入裂隙带。

所以此类顶板条件下,支架的工作力平衡工作空间及采空区上方垮落带直接顶岩重。

即可保证采场支护可行。

支护密度验算如下:

支护的强度:

P=8×h×γ×cosat/m2(按8倍采高考虑,采高2.0m)

=8×2.0×Cos12º×2.3=35.5t/m2

γ-----垮落带直接顶岩层容重。

h-----煤层开采厚度,

a-----煤层倾角。

工作面长30m,因此采场最大面积S=30×4.2=126m2,所设支柱数n=(30/0.5)×4.0=240根,则支护密度为240/126=1.9根/m2,DW25—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每柱的额定承载能力为30t/根,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使支撑能力减小,承载能力考虑0.95的系数,则每根支柱的承载能力为30×0.95=28.5t/根。

支柱实际提供的支护强度为1.9×28.5=54.15t/m2,因此所设计工作面的支护密度能满足支护采场顶板的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满足支护受采面顶板支护的要求。

4、临时超前支护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0)第五十条规定:

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

因此,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20m范围内,设临时超前支护,其中距采煤工作面前10m采用双排支柱支护,后10m采用单排支柱支护,柱距为1m,采用顺巷棚支护。

超前支护采用DW25-30/100单体支柱支护。

5、采面防止顶板事故措施

(1)采煤工作面放炮后,必须及时挂梁,及时恢复好被放炮冲倒的支柱,并打好临时护身顶柱,人员必须在护身顶柱下攉煤,攉完煤及时打好支柱和贴帮柱,严格桉设计或作业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掘进工作面放炮后,首先恢复好被放炮冲倒的支架,并必须及时打上前探梁,前探梁上必须铺上挑板,严禁空顶作业。

(2)当进入采掘工作面工作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找掉活石悬矸(煤),以免掉落伤人。

(3)当遇顶板条件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护措施。

(4)支柱必须垂直于顶、底板打设,严禁打在浮煤浮矸上,要保证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90kN)。

在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采面中,用拉钩式连接器把每排支柱从工作面上端头至下端头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整体支架”。

(5)在回柱时,必须使用回柱绞车回柱,人员不得站在绳道内及容易发生崩绳、崩柱的地方,以免断绳飞断钩伤人。

指挥回柱绞车的停开必须使用清晰可靠的点铃信号,信号不清不明时,严禁启动回柱绞车。

(6)工作面的浮煤必须清理干净,不得随意留顶、底煤。

(7)支柱打设必须迎山有劲,支柱必须拉线打设,成排成行,保证排、柱距不超宽,确保有足够的支护密度。

(8)打柱时必须用小板将顶背实,确保不发生漏顶。

(9)回柱时,人员必须站在支柱完好、顶板完整的安全地点进行,回柱前必须事先清理好退路,确保退路畅通。

(10)加强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管理,不合格的支柱必须推倒重来,支柱或支架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11)在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必须加强支护,确保有足够的支护强度和支护密度。

在初次来压或周期采压期间顶板悬露面积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进行强制放顶,并制定强制放顶措施,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后严格执行。

(12)在回柱放顶前必须先打好放顶线的特殊支护,禁止先回后打,回下的支柱必须支设在新的切顶排上,梁子堆码整齐,保证退路畅通。

(13)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文明生产,杜绝冒险蛮干;狠反“三违”,严禁工人违章作业,干部违章指挥。

(14)损坏、卸压的柱梁必须及时出井检修,工作面严禁使用坏柱坏梁。

(15)端面距超过300mm时,必须在煤壁侧加打贴帮柱。

6、工作面上下出口支护及相关措施

(1)在开采过程中根据顶板情况,若顶板压力较大,则将支柱柱距作适当调整。

(2)工作面支柱要布置整齐,排、行成直线,接顶及时,防止出现过大伞檐(小于0.2m)。

(3)工作面破碎带处要加强支护,采用密集支柱和铺荆芭,防止串矸、漏矸等。

(4)要及时放顶,采用回柱绞车回柱,不得进入老塘作业;沿切顶线采用密集支柱和戗棚等加强支护并切顶。

在回柱放顶前必须先打好放顶线的特殊支护,禁止先回后打。

必须使用回柱绞车机械回柱,回下的支柱必须堆码整齐。

(5)换柱时,一定要先打临时柱,后换柱;沿工作面不能打正式柱时,必须打临时柱,不得空顶作业。

(6)特殊支护:

在放顶线采用单体支柱密集支护、戗柱切顶。

在煤壁线采用单体支柱打成贴帮柱进行支护,贴帮柱柱距1.6m。

在上、下安全出口20m范围内采用单体支柱打成托梁加强支护。

(7)计算、估计和观测周期来压步距,在初次来压和周期采压期间必须在放顶线打双排丛柱,必须加打木垛,(木垛每6m打一个,呈“井”字形)切顶。

并在来压时撤退人员。

由于目前该矿尚未进行矿压观测,暂无矿压观测资料,待今后进行矿压观测后,利用矿压观测资料,进行合理的采场选型设计。

(8)注意观测顶板来压情况和顶板稳定完整情况,过断层和老巷时要制定专门措施。

(9)回采工作面出口20m内巷道的净高不得低于1.6m。

(10)直接顶不稳定时,投产后视顶板情况,可加强顶板支护,若底板吸水后易膨胀,支护时可在支柱底部加垫板,防止支护插入底板。

(11)工作面回风巷和工作面运输巷出口处一段距离(包括回风巷和工作面运输巷离工作面前和工作面后)分别采用8根3.2m长工字钢梁一梁三柱成对加强支护,柱距0.8m、棚距为0.4~0.5m。

(12)工作面上下出口采用4m长的4根矿用22kg/m工字钢,走向交错抬棚加强支护,并保持上下出口畅通。

(13)预防底鼓的措施

由于采区巷道位于龙潭组含煤地层,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及泥岩,岩层较软,加上开采压力的影响,极易造成巷道底鼓。

为此应采取预防底鼓的措施:

1)巷道必须设计水沟,并保持畅通,减少水对巷道底板的侵泡。

2)巷道支护在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柔性支护。

3)加强底板泄压的探索,采用底板深孔松动泄压等方法。

4)采面加强推进度,减少底鼓量。

7、回采工作面安全措施

(1)工作面回风巷和工作面运输巷出口(包括回风巷和工作面运输巷离工作面前和工作面后)分别采用8根3.2m长工字钢梁一梁三柱成对加强支护,柱距1.0m、棚距为0.4~0.5m。

两出口靠切顶排,要打木垛支护,或堆积。

上下出口分别采用4根4m矿用22kg/m工字钢,走向交错抬棚加强支护,并保持上下出口畅通。

(2)工作面支架要布置整齐,排、行成直线,接顶及时,防止出现过大伞檐(应小于0.2m)。

(3)回柱放顶时,人员必须靠煤壁侧,不得靠采空区侧,初次放顶时撤离工作面,待回柱放顶后顶板相对稳定时再进入工作面。

(4)采煤时要注意检查支柱的安全状况,由于放炮崩倒的支柱要及时修复,工作面上、下端头在必要时采用密集支柱加强支护。

(5)工作面顶板破碎处要加强支护,采用密集支柱和铺荆芭,防止串矸、漏矸等。

(6)计算、估计和观测周期来压步距,在工作面老顶周期来压前,采用木垛、密集支柱、戗棚等加强支护,并在来压时撤退人员。

(7)注意观测顶板来压情况和顶板稳定完整情况,过断层和老巷时要制定专门措施。

(8)要及时放顶,采用回柱绞车回柱,自下而上回柱,不得进入老塘作业;沿切顶线采用密集支柱和戗棚等加强支护并切顶。

(9)换柱时,一定要先打临时柱,后换柱;沿工作面不能打正式柱时,必须打临时柱,不得空顶作业。

(10)回采工作面出口20m内巷道的净高不得低于1.6m。

(11)直接顶不稳定时,投产后视顶板情况,可加强顶板支护,若底板吸水后易膨胀,支护时可在支柱底部加垫板,防止支柱插入底板。

(12)在开采过程中观测其初次和周期来压步距,若小于控顶距可考虑加强顶板支护,若大于控顶距可采取强制放顶措施。

必须注意初次和周期来压时对矿压显现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并报有关主管领导处理。

(13)注意观测周期来压预兆,周期来压时必须撤出所有工作面人员。

(14)编制初次放顶和工作面收尾安全措施,并报县级煤炭管理部门批准。

(三)掘进顶板冒落灾害的防治措施及装备

1、采区运输巷布置方式巷道支护的选择

工作面运输巷采用金属支架支护。

上下顺槽工作面前方处于移动支承压力影响区,其影响范围约10~30m,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此范围内超前加强支护。

2、掘进工作面支架选择,交叉点支架选择

井筒等主要巷道,正常地段采用拱形断面,锚喷支护,表土段及围岩破碎地段采用砌碹支护。

水泵房、消防材料库等采用锚喷支护。

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采用金属支架支护,在松软的煤、岩层及地质破碎带掘进巷道时,必须采取前探支护或其它措施,交叉点采用同类型加强支护。

3、掘进工作面安全措施

(1)掘进工作面一般地段采取一掘一支,严禁空顶作业,应采取超前支护。

(2)实行“敲帮问顶”制度。

爆破或片帮冒顶而悬空的支架,必须重新接顶填实。

发生片帮冒顶的巷道,必须经修复好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修复巷道时必须先检查顶、侧帮,并由外向里逐步进行。

(3)在松软的煤、岩层或流砂性地层中及地质破碎带掘进巷道时,必须采取前探支护或其他措施。

(4)在坚硬和稳定的煤、岩层中,确定巷道不设支护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5)支架必须紧贴巷道壁面、不得有空隙。

巷道砌碹时,碹体与顶帮之间必须用不燃物充满填实;巷道冒顶空顶部分,可用支护材料接顶,但在破拱上部必须充填不燃物垫层,其厚度不得小于0.5m。

(6)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有支护前,应先加固临近支护。

拆除原有支护后,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和架设永久支护,必要时还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7)采用锚杆、锚喷等支护形式,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锚杆、锚喷等支护的端头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锚杆的形式、规格、安装角度,混凝土标号、喷体厚度,挂网所采用金属网的规格以及围岩涌水的处理等,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规程中规定。

②采用钻爆法掘进的岩石巷道,应采用光面爆破。

③打锚杆眼前,必须首先“敲帮问顶”,将浮矸处理掉,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方可作业。

④使用锚固剂固定锚杆时,应将孔壁冲洗干净,砂浆锚杆必须灌满填实。

⑤软岩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

⑥采用人工上料喷射机喷射混凝土、砂浆时,必须采用潮料,并使用除尘机对上料口、余气口除尘。

喷射前,必须冲洗岩帮。

喷射后应有养护措施。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⑦锚杆必须按规定做拉力试验。

煤巷还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

对喷体必须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并有检查和试验记录。

在井下做锚固力试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⑧钻杆必须用机械或力矩扳手拧紧,确保锚杆的托板紧贴巷壁。

⑨岩帮的涌水地点,必须处理(可用导管引水)。

⑩处理堵塞的喷射管路时,喷枪口的前方及其附近严禁有其他人员。

(8)掘进巷道在揭露老空前,必须制定探查老空的安全措施,包括接近老空时必须预留的煤(岩)柱厚度和探明水、火、瓦斯等内容。

必须根据探明的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在揭露老空时,必须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只有经过检查,证明老空内的水、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等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

(10)开凿或延深斜井、下山时,必须在斜井、下山的上口设置防止跑车装置,在掘进工作面的上方设置坚固的跑车防护装置。

跑车防护装置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为20m,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规程中规定。

(11)斜井(巷)施工期间兼作行人道时,必须每隔40m设置躲避硐并设红灯。

设有躲避硐的一侧必须有畅通的人行道。

上下人员必须走人行道。

行车时红灯亮,行人立即进人躲避调;红灯熄灭后,方可行走。

4、大硐室支护

水泵房、井下消防材料库布置在岩层中,均采用锚喷支护。

锚喷支护时,喷浆厚度不小于80mm,局部破碎地段,采用锚索加固,挂网后再喷浆。

5、大硐室通风

水泵房、井下消防材料库均采用调节风门控制风量、负压通风。

6、巷道断面及高度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8号令:

在用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设置安全生产设施的需要,其中:

矿井主要运输巷、主要风巷的净高自轨面起不得低于2m;采区平巷的净高不得低于2.0m,采区薄煤层平巷的净高不得低于1.8m;回采工作面出口20m内巷道的净高不得低于1.8m。

本矿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各宽2.6m,净高2.2m。

(四)坚硬顶板垮落灾害的防治措施:

矿区范围内可采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根据邻近矿井开采情况,回采面顶板一般都能随回柱垮落,因此,本矿发生坚硬顶板垮落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但在生产过程中,也应加强坚硬顶板的观察和预防,若局部地段遇坚硬顶板不易随回柱垮落时,为减少采空区顶板暴露面积,及时释放顶板压力,避免大面积来压威胁回采工作面安全,老顶坚硬难冒时应采取强制放顶措施,即向采空区顶板钻凿倾斜炮孔,装药爆破进行强制放顶,以防大面积冒顶事故的发生。

(五)坚硬顶板垮落灾害的预防措施及装备:

根据本矿顶板岩性情况,本矿井发生坚硬顶板垮落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初期暂不配备坚硬顶板垮落灾害防治装备。

在生产过程中若有必要,再进行配备。

(六)冲击地压

所提供的资料中矿井主采煤层的冲击地压没有提及,且无冲击地压的历史记录,因此暂按无冲击地压矿井设计,但在巷道布置时就尽量避开应力集中区,掘进和采煤时也应注意应力集中的影响。

在开采深部煤层时,也有可能发生冲击地压。

当有可能发生冲击地压危险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防范措施:

目的是避免形成高应力集中区,避免产生能量积聚条件。

如采取开采保护层、煤层压力注水、松动爆破、顶板软化等措施;

2、解危措施:

目的破坏煤岩结构,降低应力梯度。

采用煤层卸载注水、煤层卸压爆破、钻孔卸压等措施;

3、防护措施:

在发生冲击地压时,避免造成灾害事故。

如采取加强支护、宽巷掘进、爆破工艺控制等措施。

三、矿山压力观测设备

矿压观测暂以人工观测为主,但必须创造条件,尽早使用仪器进行矿压观测。

矿压观测位置要设在安全地点,空顶处严禁观测,加强超前压力处支护。

本矿回采工作面开始开采时即应进行矿压观测,以掌握开采后顶板活动规律,回采空间矿压显现特征,寻求更合理安全的支护方式。

矿压观测项目主要有:

顶底板移近量、支柱活柱下沉量和支架载荷(“三量”)观测以及顶板破碎度和支架工作状态等的观测。

本矿井主要采用DSB-1底板下沉速度报警仪对锚喷及砌碹支护巷道的矿压进行观测,采用DZ-CL-1单体支柱测力计对回采工作面顶板矿压进行观测。

矿压观测仪器及设备见表2-6。

表2-6矿压观测仪器及设备

序号

设备及材料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1

单体支柱测力计

DZ-CL-1

5

2

顶板下沉速度报警仪

DSB-1

2

3

测枪

BHS-10

1

4

液压枕

YZ系列

20

5

钻孔油枕应力计

HCZ

5

6

超声波围岩裂隙探测仪

CT一2

1

7

地音监测系统

SAK

1

8

微震监测定位系统

SYLOK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