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4507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docx

重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

“2014年学生技能竞赛暨2015年重庆市高职学生技能大赛选拔赛”测绘测量规程

一、赛项名称测绘测量(四等水准测量、二级支导线测量、附和导线内业计算)。

二、竞赛目的

1.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

2.检验和展示参赛选手对测绘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对生产实践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

提升大学生测绘技能训练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耐心和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业务作风。

3.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展示我校学生精神风貌和技能水平,选拔优秀选手参加重庆市及全国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结合我校实训室建设情况,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营造学生学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围。

三、竞赛方式与时间

(一)竞赛方式

1.技能竞赛采取操作考核的方式,参赛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竞赛任务(四等水准测量规定时间为40分钟,二级支导线的规定时间为30分钟,附和导线内业计算规定时间为40分钟),并上交合格成果。

2.本赛项为个人赛,竞赛以个人方式进行,参赛选性别和年级不限。

3.本次比赛共三个单项,即“四等水准测量”、“二级支导线测量”、“附和导线内业计算”。

(二)竞赛时间

竞赛时间为:

2014年11月28日

注:

报名由各班统计,以班为单位将名单交至地测工程中心4219测量实训老师办公室。

截止时间为2014年11月14日,过期不再补报。

四、竞赛使用的仪器、场地及竞赛内容各参赛队员使用由学院统一配发的全站仪、光学水准仪以及与此相关的脚架。

计算器自带,且计算器限不可编程的普通函数计算器。

(一)四等水准测量

(1)竞赛仪器工具为:

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脚架1畐V、标尺2对(固定共用)、非可编程计算器一个。

(2)如图1所示为闭合水准路线。

考虑此次竞赛为个人赛,为了消除人为

因素的影响,故在已知点和待求点均固定标尺。

已知算S1、S2和S3点的高程。

BM点高程为69.803m,测

S1

S3'

图1

上交成果:

四等水准测量竞赛成果资料,资料中包含观测手簿(范例:

见附一),高程误差配赋表(范例:

见附二)。

(二)二级支导线测量

(1)竞赛仪器工具为:

全站仪1台、脚架1畐腹其它仪器共用。

(2)如图2所示为支导线测量,其已知点为AB,按照要求在B点架设仪器,测量所需数据并计算待求点CD的坐标。

图2

上交成果:

外业观测数据(范例:

见附三)、坐标计算成果(范例:

表见附四)。

(三)附和导线内业计算

附和导线内业计算示例,见教材《地形测量》,其时间另定。

五、实施细则

(一)支导线测量

1.测量要求

支导线测量按照二级导线测量要求测量。

由图2可知,此次测量支导线为2条,其分别为A-B-C和A-B-D。

两次测量需要变更仪器高。

2.技术要求

(1)观测按相应的测量标准,见表一。

(2)仪器的操作应符合要求,使用铅笔记簿,应记录完整。

(3)记录和计算应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结果取位至0.001m。

表一二级支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水平角测量(2"级仪器)

距离测量

测回数

半测回角度互差

测回数/读数

读数差

1

16"

1

4

7mm

3.上交成果

每个参赛队员完成外业观测后,在现场完成导线测量计算。

上交成果为:

导线测量竞赛观测记录表、成果资料。

4.成果质量成绩评定标准

成果质量从观测质量和计算成果等方面考虑

(1)导线测量观测质量见表二和表三

表二二级导线测量成果评分细则(外业部分)

评测内容

评分标准

处理

记录转抄

每出现一次扣2分

用橡皮擦手簿

每出现一次扣5分

测站重测不变换度盘

违规一次扣2分

记录计算未完成就迁站

每出现一次扣1分

影响其他队员测量「

造成必须重测后果的扣10分

仪器设备

全站仪摔倒落地

取消比赛资格

表三二级导线测量成果评分细则(内业部分)

评测内容

评分标准

处理

观测与记录

记录规范性

就字改字或字迹模糊影响识读一处扣2分。

测站限差超限

每出现一次扣1分

手簿计算错误

:

每出现一次扣1分

手簿划改

不用尺子的随意划线一处扣1分

划改后不注原因

不注错误原因的一处扣0.5分。

坐标检杳

与标准值比较超过5cm每一个点超限扣2分

长水准管检杳

水准气泡偏移2格以内不扣分,偏移两格以外每格扣1分。

对中检杳

对中偏移点位正中心1.5mm以内

不扣分,超过1.5mm每1mm扣1分

计算表整洁

每一处划改扣0.5分

注:

记录计算一律使用铅笔填写

(二)四等水准测量

1.测量要求

(1)手簿记录一律使用铅笔填写,记录完整,记录的数字与文字力求清晰,

整洁,不得潦草;按测量顺序记录,不空栏;不空页、撕页;不得转抄成果;不得涂改、就字改字;不得连环涂改;不得用橡皮擦,刀片刮。

(2)因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可立即重测,重测必须变换仪器高。

(3)采用单程观测,每测站两次高差,统一照准水准尺的顺序为:

后-前-前-后。

(4)每测站的记录和计算完成后方可迁站。

(5)竞赛结束,参赛人员上交成果的同时,应将仪器脚架收好,计时结束。

(6)高程误差配赋计算,高差取位到0.001m,高程取位到0.001m。

表中必须写出闭合差和闭合差允许值。

计算表可以用橡皮擦,但必须保持整洁,字迹清晰。

2.技术要求

(1)记录簿应记录完整,符合规定

a.记录按测量顺序记录,水准测量不得空栏。

b.手簿不得空页、撕页、不得转抄成果;

c.不得涂改、就字改字、不得连环涂改;

d.不得用橡皮擦,刀片刮。

(2)四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按表四规定

表四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视线长

度/m

前后视

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两次读数所得高差之差/mm

测段、环线

闭合差mm

<100

<5

<0

<5

<4^L

注:

L为附合路线的总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3.上交成果

每个参赛人员完成外业观测后,在现场完成高程误差配赋。

上交成果为:

观测记录手簿、高程误差配赋表。

4.成果质量成绩评定标准

(1)观测质量见表五

表五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质量评分表

评测内容

评分标准

测站记录计算完成后迁站

违规一次扣2分

记录转抄

每出现一次扣2分

观测手簿用橡皮、涂改液等

每出现一次扣5分

测站重测不变换仪器咼

违规一次扣2分

骑在脚架上观测

违规1次扣1分

(2)测量记录及计算成果见表六

表六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评分表

评测内容

评分标准

视线长度、视线高度、前后视距差及其累计差超限

违规一处扣2分

观测记录

连环涂改扣5分

手簿缺少计算项

每出现一次扣1分

手簿计算错误

每出现一次扣1分

记录规范性

就字改字或字迹模糊影响识读一处扣2分。

手簿划改

观测手簿非单线或不用尺子的随意划改一处扣1分。

划改后不注原因

不注错误原因的一处扣0.5分。

内业计算

水准路线闭合差

若闭合差超限扣10分「

平差计算

计算错误一处扣1分

高程检杳

与标准值比较不超过5mn不超限。

超限一点扣2分

计算表整洁

每一处划改扣0.5分

六、评分标准

此次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分为两部分,外业观测速度为30分,外业观测

质量和内业成果资料共70分。

各队的作业速度得分S计算公式为:

S=(1--140%)30

TnT1

式中:

Ti为所有参赛队中用时最少的竞赛时间。

「所有参赛队中不超过规定最大时长的队伍中用时最多的竞赛时间。

Ti为各队的实际用时

七、表彰奖励

本次竞赛根据三个项目的总成绩设团体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按参赛人员的10%设置;二等奖按参赛人员的20%设置;三等奖按参赛人员的30%设置。

获奖荣誉证书和奖励由学校教务处统一颁发,且此次竞赛成绩作为学生参加市级相关比赛资质的依据。

八、竞赛要求

1.参加竞赛者必须先报名后竞赛。

2.参赛选手着装整齐,必须带一卡通或学生证进入赛场。

3.参赛人员必须提前20分钟进入赛场进行签到,到指定处领取记录计算表格,未能签到者取消比赛资格。

4.各参赛人员根据自己的比赛号位,在大赛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到现场熟悉比赛场地,同时做好比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5.开赛前仪器必须装箱,脚架收拢置地,队员列队待命,整齐着装。

6.选手文明参赛,不允许妨碍或阻挡其他小组的比赛。

7.裁判宣布技能竞赛开始,开始竞赛计时,计时精确到秒。

各参赛人员在完成外业、内业及检查工作后,并将脚架收拢置地,仪器装箱向裁判报告,此时裁判计时结束,比赛结束。

8成果一旦提交就不能继续参赛。

9.规定参赛个人应独立完成的工作任务不能由别人替代完成,违规者取消该参赛资格。

10.参赛人员必须独立完成所有比赛内容,比赛过程中不能和外界交换信息(包括手机通讯),试卷及相关表格完成后应及时交给裁判员,不能带离比赛场地,否则成绩无效。

严禁弄虚作假,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13.参赛者提交的资料、成果必须内容齐全。

14.竞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

因选手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继续竞赛,裁判有权决定终止该队竞赛;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由裁判视具体情

况做出裁决。

参赛者必须尊重裁判,服从裁判指挥。

15.参赛人员对裁判的裁定结果有疑议,可在赛后规定时间内向竞赛办公室(教务处)申诉。

附件1四等水准测量手簿示例

姓名:

李四班级:

测量113学号1234567890观测时间

测站

编号

后距

前距

方向及

尺号

标尺读数

两次读数之差

备注

视距差

累积视距

第一次读数

变更仪器冋读

1

31.5

31.6

后BM

1539

1432

每次观测的

前后视点号要填写

(BM、S1)

前S1

1392

1283

-0.1

-0.1

后-前

+0.147

+0.149

-2

H

+0.148

2

36.9

37.2

后S1

1374

1627

前S2

1144

1395

-0.3

-0.4

后-前

+0.229

+0.232

-3

+0.230

3

41.5

41.4

后S2

1139

1058

前S3

1392

1315

+0.1

-0.3

后-前

-0.253

-0.257

4

H

-0.255

4

46.9

46.5

后S3

1394

1613

前BM

1441

1656

+0.4

+0.1

后-前

-0.047

-0.043

-4

h

-0.045

后-前

h

后-前

h

后-前

h

高差中数按4舍6进5看奇偶的原则取之0.001

附件2:

高程误差配赋表样例

点名

测段

编号

距离

(m

观测咼差

(m)

改正数

(m)

改正后咼差

(m

高程

(m)

A

1

435.4

0.124

-0.001

0.123

182.034

P1

182.157

2

449.6

-0.011

-0.001

-0.012

P2

182.145

3

409.2

0.023

-0.001

0.022

P3

182.167

A

4

607.8

-0.131

-0.002

-0.133

182.034

1902

(累计距离)

+0.005

(累计高差)

-0.005

(改证数求和)

0

(改证后高差求和)

W=+5mm

W

允二401L=±55mm

W为观测总咼差,以mm为单位

(L为总距离,以公里为单位带入)

主:

由计算结果可知,

W=+5mmw±55mm合格,否则应按照成果评分表扣分。

注:

高差取位到0.001m,高程取位到0.001m。

测站B

附件3:

导线观测手薄

觇点

读数

2C

半测回方向

一测回方向

备注

盘左

盘右

平角观测

A后视)

130030

1930036

6

1170746

1170742

(此水平角为A-B-C线路的水平角)

C(前视)

1300816

3100814

2

1170738

A(后视)

361230

2161241

11

1785548

1785534

(此水平角为变更仪器高后A-B-D线路的水平角)

D(前视)

2150818

350820

2

1785539

边长

平距观测值

平距中数

边长

平距观测值

平距中数

B

1

C

1

356.784

盘左两次读数

B

D

1

287.132

盘左两次读数

2

356.785

287.132

3

356.785

盘右两次读数

3

287.132

盘右两次读数

4

356.785

4

287.132

356.785

287.132

观测日期:

2012年7月24日

附件4:

导线近似平差计算示例

序号

点名

观测角

1

A

2

B

1170742

(A-B-C线路的水平角)观测值

3

C

1

A

2

B

1785534

(A-B-D线路的水平角)观测值

3

D

方位角

边长

421956(点A到点B方位

角)坐标反算

3392738

(点B与点C的方位角)待计算

356.785

(点B到点C的距离)

观测值

421956

(由点A和点B坐标反算得到)

1030322

(点B与点D的方位角)待计算

287.132

(点B到点D的距离)

观测值

AXi

X.

i

也Y

Y.

i

3542356.125

(已知点A)

4657835.576

(已知点A)

3542619.879

(已知点B)

4658075.845

(已知点B)

334.104

(C点X坐标增量)待计算

3542953.983

(待求点C)

-125.179

(C点Y坐标增量)待计算

46579506.666

(待求点C)

3542356.125

(已知点A)

4657835.576

(已知点A)

3542619.879

(已知点B)

4658075.845

(已知点B)

-64.865

D点X坐标增量)待计算

3542221.174

(待求点D)

279.709

(D点Y坐标增量)待计算

4658393.730

(待求点D)

C

D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