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4508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38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docx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doc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

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二○○六年九月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

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

(讨论稿)

(任务编号:

2006A179)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二○○六年九月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

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

院长

刘亭

研究员

副院长

杨树荫

高级经济师

总规划师

徐伟金

教授级高工

项目处处长

童相娟

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王洪波

高级工程师

童相娟

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二○○六年九月

审定人

徐伟金

教授级高工

审核人

安明发

高级工程师

编制人员

童相娟

高级工程师

王洪波

高级工程师

蔡和

工程师

黄卫剑

硕士

刘堂福

硕士

 

附图:

附图1浙江吴兴工业园区地理位置图

附图2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用地现状图

附图3浙江吴兴工业园区各产业功能分区图

附图4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绿地水系图

附图5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生态景观风貌图

前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已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威胁。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提出末端治理的思想,以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

进入90年代后,又提出了源头治理的思想。

1993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首次提出循环经济理论。

200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并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003年6月,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开始启动。

规划内容涉及20个相关重点领域和专题。

其中,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等科技问题被列为第十个专题。

进入2004年,发展循环经济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空前的关注,不仅理论性研究成果大量地涌现,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许多可实际操作的政策。

2005年“循环经济”的理念被贯穿到“十一五”规划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把发展循环经济理论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2005年,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循环型社会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基本建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万元GDP能耗、水耗,社会用水重复利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土地投资强度,废物回收处理,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小区建设均能达到经济发展要求。

”的总体目标。

并于2006年启动实施“991行动计划”,以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载体。

力图通过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共同努力,走出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

明确表示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惟一出路。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位于湖州市东部新区,南接杭州,东连上海,地处长三角腹地、杭州湾西端,是湖州接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主要载体。

园区于2000年4月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湖政发[2000]52号)批准设立,原名为“湖州市织里童装工业园区”,2006年4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并实施名称变更。

园区成立6年来,在湖州市、织里镇政府“工业兴市(镇)”“生态立市(镇)”的方针指导下,坚持“强化生态,力推循环;发展优势,体现特色;突出科技,注重成长”的原则,目前主导产业已经形成,集聚规模已经凸现,热电一体化,企业清洁生产、余热梯级利用等生态工业雏形初显端倪,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二次创业阶段。

作为吴兴区乃至湖州市未来发展空间,必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及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建设,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编制本规划。

在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管委会、湖州市吴兴区经济发展与统计局、吴兴区环保局和织里镇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并与《浙江省各类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考核指标体系(试行)》、《湖州市吴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州市吴兴区生态县建设规划》、《湖州吴兴区织里镇生态镇规划》和《湖州织里童装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年8月征求意见稿)》等有关规划相衔接,结合浙江吴兴工业园区的现有条件,编制了本规划,敬请有关专家、领导指正。

1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

1.1区域概况

1.1.1湖州市概况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

全市总面积5818平方公里,中心城市建成区65平方公里,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及吴兴、南浔二区,总人口257.58万,城市化水平达48.4%。

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称。

宋代就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

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就产于湖州。

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

唐代飞英塔、千年古刹铁佛寺、江南水乡古镇南浔、德清莫干山、安吉境内世界上种类最多的竹种园和世界级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南太湖旅游休闲和水上娱乐胜地。

2005年湖州市位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77位,其中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数据也排在第77位。

湖州还是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浙江省文明城市,被誉为“中国极限运动之都”和“中国毛笔之都”。

近年来,围绕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湖州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4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1%,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9.8:

55:

35.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74.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39.7亿元。

大力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2%。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四大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10家。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太湖、竹乡、古镇、名山、湿地、古生态”六大旅游品牌优势显现,连锁经营和物流等新型商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37家,拥有全国最大的童装市场--中国织里商城和全省最大的实木地板和胶合板集散中心--南浔建材市场。

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已拥有中国名牌2只、驰名商标4件、国家免检产品22种。

1.1.2织里镇概况

园区所在的织里镇是湖州市的经济强镇,位于湖州市吴兴区东部,北依太湖,南靠318国道和长湖申航道,历史上因织造业兴盛而得名,史料中就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

全镇区域面积135.8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约8万人。

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等11个部委列为“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命名为“中国童装名镇”,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等6个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

当前织里镇已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以个私企业为主体、以童装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产业群体的经济区块,已成为湖州市区东部最具活力的发展地区之一和湖州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

200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8.68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7.8:

63.3:

28.9,财政收入3.39亿元,人均收入9073元。

全镇规模以上企业80家,亿元以上企业15家。

全年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20.1亿元,自营出口1.54亿元,协议引进外资9028万美元、实到外资4003万美元、区外内资4.0亿元。

全镇形成了以童装、铝合金型材、通信电缆、纺织印染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民营科技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一批像栋梁、珍贝、大港、佳雪、振兴阿祥等同行业的排头兵。

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童装产业已成为织里的第一大产业,全镇有童装生产企业5000多家,绣花、印花、砂洗企业1600多家,从事面辅料缝纫机销售等企业2100多家,拥有中高速缝纫机65000台,电脑绣花机2100多台,全年生产童装2.7亿件,产值62亿元,占国内童装市场25%。

拥有全国最大的童装市场——中国织里商城,形成以童装和棉坯布两大市场为主,床上用品、服装辅料、小五金、托运服务等配套市场的市场体系,全年市场成交额120.9亿元。

小五金、床上用品等块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年产铝合金、线缆等小五金5万吨,产值6亿元;年产床罩、被套等产品80万件套,产值6600万元。

1.2园区概况

1.2.1地理位置

浙江吴兴工业园区位于湖州市东部新区,织里镇中心的西侧,西距湖州市中心11公里,北距太湖4公里,东距上海市120公里,南距杭州100公里,详见附图一。

园区北临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织里出入口,南邻318国道和长湖申航道,东侧规划有高速公路连接线承启申苏浙皖和沪嘉湖南北两条高速公路,湖织大道、吴兴大道横贯园区。

1.2.2自然条件

园区地处中低纬度,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降雨以梅雨型和台风型为主,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积温5000度以上。

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易受夏秋台风洪涝、冬春低温寒潮、盛夏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影响。

区内地势低平,田地天然高程一般在1.80~2.10米之间(黄海高程,下同),村庄和河堤高程略高,通常在2.0~2.7米左右。

现状建成区经人工回填后室外地坪在3.50米以上。

区内河流纵横交叉,水流缓慢。

受太湖水体调蓄影响,水位变化不大明显,而且水文变化复杂,河水倒流、顺流与静止时间基本各占全年天数的三分之一,倒流位置可以上溯至頔塘以南河网。

园区土地肥沃,土壤系粘沙土壤,酸碱度适中,宜于农作物生长。

园区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内普遍存在流塑状、高压缩性淤泥质粘性土,但在30米深范围内,一般都有可塑硬塑状粘性土或稍密中密状砂性土等良好持力层。

园区地震烈度为六度。

土壤承压力一般为6~7吨/平方米,用地布局一般不受限制,稍加平整即可用于开发建设。

1.2.3经济发展概况

园区自成立以来,累计进区项目140个,完成生产性投入45.3亿元,基础设施投入8.85亿元,实际引进外资0.94亿美元。

200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56.5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2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6.32亿元,利润总额3.12亿元,工业性投入15.4亿元,出口交货值16.15亿元。

现有人口14000人。

2003~2005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2003~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亿元

经济指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工业总产值

18.9

41.92

56.59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121.80

34.99

工业增加值

3.79

7.62

10.29

销售收入

18.3

41.72

56.32

利润总额

1.09

2.53

3.12

工业性投入

9.1

12.1

15.4

出口交货值

9.2

12.86

16.15

1.2.4招商引资情况

园区已有栋梁新材、今童王、漂亮贝贝、珍贝羊绒、比华照明、西比通信、恒丰印染、创华纺织、金博友纺织、永义纺织等72家企业进驻,其中有59家企业已先后投产,还有近13家企业正在进行土建等前期工作。

此外另有3家企业已签约拟建,22只项目在意向洽谈中(详见表1-2、表1-3)。

自成立以来,园区共引进外资项目60个,协议利用外资2.49亿美元,实到外资0.94亿美元,长和热电、欧锦服饰等均已竣工投产,产业涉及纺织、服装、电子、热电联产;引进区外内资项目80个,投资近37.8亿元。

表1-2浙江吴兴工业园区拟建项目情况表

序号

企业名称

总投资(万元)

项目主要内容

主要产品

1

比华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14940

半导体电子电力元器件生产线

电子

2

湖州珍贝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18075

年产30万件蛋白纤维内衣生产线

服装

3

织里童装创新园

13490

年产1200万件童装

服装

合计

表1-3浙江吴兴工业园区在谈项目情况表

序号

企业名称

总投资(万元)

项目主要内容

计划用地(亩)

主要产品

1

湖州宝儿服饰有限公司

585

服装缝纫用品生产

30

服装

2

织里大力神钢构造有限公司

965

年产10万平方米钢板厂房生产线

30

建材

3

织里华厦制衣厂

694

新建年产100万件/套服装

15

服装

4

织里华港制衣有限公司

694

新建年产100万件/套服装

15

服装

5

织里咪咪乐针织制衣公司

999

新增童装生产基地项目

20

服装

6

湖州康乐彩印有限公司

480

技改扩建

10

印刷

7

织里安丰割绒厂

1300

年产割绒8000万米的生产项目

30

服装面料

8

湖州市织里长江家具有限公司

926

年产三万套家具技术改造项目

25

家具

9

湖州童乐坊制衣有限公司

900

童装项目

12

服装

10

湖州寅达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784

童装项目

20

服装

11

湖州喜多郎制衣有限公司

1226

童装项目

17

服装

12

织里兄弟王子制衣有限公司

1126

童装项目

15

服装

13

织里东方儿郎制衣厂

1086

年产80万件/套服装技改项目

15

服装

14

织里小图丁制衣厂

755

年产70万件服装技改项目

10

服装

15

湖州胡绿服饰有限公司

320

年产20万件童装生产技改

8

服装

16

湖州好加宝仔服饰有限公司

320

年产20万件童装生产技改

8

服装

17

湖州葫芦王服饰厂

320

年产20万件童装生产技改

8

服装

18

织里德益制衣有限公司

752

年产80万件童装生产线

10

服装

19

湖州市七彩云服饰有限公司

1000

新建童装项目

30

服装

20

织里反斗星制衣厂

865

技改扩建

20

服装

21

湖州织里瑞辉服饰有限公司

1128

新建童装项目

15

服装

22

湖州市织里乐意制衣厂

388

年产40万件童装生产线

5

服装

合计

1.2.5产业结构现状

园区内现状产业以纺织(纺织、印染、服装)、金属制品为主,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45.9%、35.3%(详见表1-4)。

区内栋梁、珍贝、阿祥、今童王等企业已成为同行业中规模与品牌共举的排头兵。

珍贝羊毛衫和羊绒衫先后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童装工业投资是园区建设的亮点和主体,今童王童装先后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十大童装驰名商标”、“中国十大名牌童装”等称号。

表1-4园区的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

类别

产业包括

子类别

企业数

(家)

总产值

(亿元)

占比

(%)

代表性企业

纺织

纺织、服装、印染

51

26

45.9

恒丰、珍贝、今童王

金属制品

铝型材

1

20

35.3

栋梁

电子

光电子、整流器

2

0.65

1.1

西比、比华

其它

供热、建材、木业

5

9.94

17.6

长和

合计

59

56.59

100

1.2.6土地资源情况

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由浙土资函[2003]182号文和湖政函[2003]53号文批准。

园区规划的11.35平方公里中,可建设用地为10.3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5.68平方公里。

已用工业用地面积2.70平方公里,占总工业用地的47.5%;剩余工业用地面积2.98平方公里,占总工业用地的52.5%,主要是位于规划中的高新技术区块(详见表1-5)。

表1-5园区工业用地利用现状

序号

指标

类别

规划用地

已开发

剩余

用地面积

(公顷)

百分比

(%)

用地面积

(公顷)

百分比

(%)

用地面积

(公顷)

百分比

(%)

1

高新技术区块

257

45.2

47

17.4

210

70.5

2

童装纺织区块

202

35.6

148

54.8

54

18.1

3

科技区块

109

19.2

75

27.8

34

11.4

合计

568

100

270

100

298

100

1.2.7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园区成立以来,基础设施投入总共8.85亿元。

(1)道路、航运

园区道路设施配套相对比较完备。

除北部的横二路、横三路外,园区其余道路网络基本建成。

园区对外联系的三条东西向主干路中,湖织大道、吴兴大道、318国道已经建成通车。

另外,正在建设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织里互通口位于园区东侧。

园区南侧有长湖申航道,现状四级、规划三级,能通行1000吨级船舶;中、北部有东林港、南横塘、浒金港等级为六级航道,能通航50~100吨级船舶。

(2)给、排水

园区现由位于园区东侧800米处供水能力为5万吨/日的织里水厂统一供水,远期纳入湖州市区区域供水网络。

根据《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湖州市中心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织里水厂将被调整为配水厂,将城北水厂所供净水加压后,送入织里给水管网,负责织东、织西两个分区生活和生产用水,吴兴工业园区也将由织里水厂配水供应。

配水厂设计规模10万吨/日。

园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送入附近河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工业废水经企业自备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回用指标的,回收利用,其余排入污水管网,集中至东郊水质处里厂统一处理,尾水排入頔塘。

东郊水质处里厂日处里能力达到3万吨。

根据《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湖州市中心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目前正在园区西南角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东部新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10万吨/日,用地20公顷,其中一期处理规模5万吨/日,预计2006年底可投入试运行。

未来园区污水处理以西环一路为界,西环一路以东的区域污水收集后送至东郊水质处里厂处理,西环一路以西区域污水收集后送至东部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3)供电

目前向园区供电的变电站有2座。

一是110kV织里变,位于织里水厂西侧,主变容量2×4万千伏安,电源由220kV长超变引入两回,沿西环一路东侧同杆架空接入。

一是110kV晟舍变,位于叶家荡南侧,主变容量2×4万千伏安,电源由220kV长超变引入两回,沿中新公司东侧围墙同杆架空接入。

另外园区现有葛洲坝至上海500kV电力线路一条,为单杠单回架空线。

根据《织西分区规划》和《织东分区规划》,将于园区南部新建一座110kV变电所(暂名官田变),电源从旧馆220kV变电站进线两回、从220kV升山变电站进线一回,届时由织里变、晟舍变与官田变共同对园区供电,三座变电站主变容量均按3×4万千伏安配置。

(4)供热

位于园区北部的织里长和热电厂已经完成一期、二期和管道敷设工作,并已向园区企业供汽。

该热电厂现有装机容量为四炉(75吨/小时循环硫化床锅炉,三开一备)三机(一台6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一台6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一台12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供汽能力达到90万吨/年,供汽出口压力10公斤,温度280℃。

热电厂三期工程将新增两炉(130吨/小时)和两机(12MW,其中一台备用),预计2008年建成后总供汽能力达到350万吨/年。

(5)燃气工程

园区近期气源采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联合供气,中远期采用天然气供气。

根据《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在园区内西环二路和南横塘交界处建设燃气高中压调压站1座,燃气在此经调压、调峰后,中压送至各地块。

1.2.8环境质量现状

(1)园区大气环境质量

根据监测,园区内SO2和NO2的地面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以及PM10的地面日均浓度均较小,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表明园区内空气质量较好。

(2)水环境质量

根据历史监测资料,园区内河南横塘取水口断面PH值、COD、BOD5和石油类等指标基本上达到Ⅲ类水质要求。

浒金港水质PH值、CODMn和COD等指标也基本上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3)声环境质量

园区目前声环境状况一般,交通及航道噪声污染严重,318国道和织里中路汽车流量较大,园区内道路则摩托车流量较大,道路两侧昼夜噪声均超标。

(4)土壤环境质量

为全面分析区域内的土壤环境状况,我们选取区内现状用地和现状农田作为代表,测定其重金属Hg、As、Cu、Cr、Cd、Pb等指标。

根据监测,园区内土壤环境质量良好,除Pb为二级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一级标准。

1.3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3.1园区资源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园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企业间在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下,出于降低成本和信息易获性等各方面的考虑,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如园区纺织工业已经形成从纺纱、织造、印染到童装等极其完善的纺织工业链),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上下游企业间的产品代谢和流动,但产品代谢过程中仅以产品经济价值的实现为目的,较少进行产品链生态设计,关注整个产品链生命周期与环境友好性,对环境承载力关注程度不够,基本上未考虑资源减量化、再利用的问题,产品链在延伸的过程中也伴生了大量的废物,加大了末端治理的负担。

如2005年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0.53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0.31吨/万元)、工业重复用水率(55.31%)等都达不到国家有关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要求。

1.3.2园区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和优化

园区工业结构以童装、纺织、印染、金属制品为主,以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例不高,整体上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发展缺乏梯度性,产业亟待进一步提升。

园区内企业更多是处于产业链中的加工阶段,研究设计和营销阶段掌握在别人手里,即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产品质量、档次、附加值都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利润率低,更多是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获取微薄的回报。

1.3.3园区生态工业链网建设有待提高

园区企业间属于简单的空间集聚,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包括童装企业之间,以及印染、纺织与服装企业之间的联系。

同时,产、学、研,生产、流通、服务机构之间的协同、协作机制也不健全;

园区建设缺乏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念,除4个企业已开始清洁生产试点外,大多数企业仍属于简单的、粗放式的生产运营。

企业之间,园区与周边区域之间都缺乏物质流、能流、信息流的链接。

1.3.4园区生态化改造的软环境需要不断完善

生态工业园建设需要一大批先进的生态化技术支撑,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科技企业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园区生态化技术支撑力量还相对薄弱,缺少高规格的的自主创新平台。

同时为使园区有流畅的信息交流平台,以便及时进行物质信息和和能源信息的交流,园区信息交流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

1.3.5园区环境管理制度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