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538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

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

(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3、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4、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⑴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①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

③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①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②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好安排,做好引导。

③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5、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资源。

校内资源主要指本校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

校外资源是指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网络资源是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6、什么是探究学习?

请举例说明。

答: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又如:

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

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

具体是怎么想的?

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

(“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

“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

“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四、观点论述。

1、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

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

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

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

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2、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

你怎么认为?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的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

《新课标》中是这样表述的: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

一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的演绎;

二是“不求系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教学;

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主的,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为主的,因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

新课程改革也好,传统教学也好,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淡化语文知识的教学,只不过是从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不再像过去那样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误区。

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常用标点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

3、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

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4、有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没有区别。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合作学习不等于简单的把学习者分成小组进行学习。

如果在一个小组中,学习者坐在一起,做他们各自的作业,并且他们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的交谈,这种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如果一个小组被分配了某项任务,然而只有一个学习者把所有的工作完成了,而其他人却在游玩,这种学习也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为一个合作性的小组意味着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小组形式的学习必须基本一定的条件才能称其为合作学习。

六、案例分析。

1、《找骆驼》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提出:

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

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

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

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说话较多。

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能较快说出。

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我问:

“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

”一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

”又一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我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

“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

”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

“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

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案例进行简单评析。

以上这个案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问题研讨,整个进程中,实施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但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

(1)舍本逐末。

在教学中,教师安排了一个拓展想探究环节。

探究时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没有提升课本的意义,反而冲淡了文本本身的思想主题。

(2)信手拈来。

在这一片段中,尤其是一生说“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

”时,教师没有根据文本所要体现的内涵价值恰当归结引导,背离了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过于随意。

并且在交流时,各自为阵,不能实现应有的学习效果。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

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

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

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有困难吗?

老师举个例子。

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

“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

我写了三条:

第一条:

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

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

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

(笑)

生: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哈哈,当代朱自清!

(笑,掌声)

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掷地有声!

(掌声)

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诗一般的语言。

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一幅画!

一首诗!

当代小诗人。

老师,我还有一条。

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成功?

这个怎么说?

我帮你改一下好吗?

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

”(笑,掌声)

哈哈,真好!

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

广告画面是:

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

亲爱的,过来喝早茶!

(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

(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

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

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

3、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

(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

(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

(要贴的位置过高)

“做操”贴到哪儿好呢?

(还剩一个词语)

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贴在下边好!

贴在题目旁边。

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

(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

(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

请发表你的观点。

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

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

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

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

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

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学生自主原则的实质在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

惟此,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

4、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喜欢。

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没有。

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好。

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

〔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画面)

景色美不美?

美。

(异口同声地说)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读)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

请加以评述。

在本案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并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多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老师采用了先呈现画面,再读语言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理解语言文字,欣赏蝴蝶谷的美丽景色,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像,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9、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1、猜字迷:

“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住里藏。

(高)

2、背顺口留:

“来”“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

(来“

(1)、“归类分析比较法”。

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懂得了区别同音字、形近字、近义词的规律,而且都能有条理地把分析比较的结果表达得清清楚楚

(2)、要培养学生边写边想边记的习惯。

10、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

活动过程设计

(一)、介绍活动目的,简要了解活动的过程安排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的目的: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都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并且把自己获得的有关知识告诉大家。

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编辑,我们分组完成一份小报(图文混排),并且将自己的成果放到因特网上与别人共享。

让世人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二)、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小报,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标。

1、学生观看教师的作品。

2、共同讨论分析教师范例的特点。

教师范例的主题是什么?

文章内容是否与主题有关?

整个小报采用了怎样的布局样式?

图片是否符合主题思想?

(三)、将学生分组,(四)、资料汇总、分析,初步制作1、了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到多少“北京奥运”的文字知识和图片。

以此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

A、你知道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个理念是什么?

(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B、你知道北京申奥宣传口号是什么?

(新北京新奥运)C、你知道北京申办奥运会徽的含义吗?

(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

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

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D、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有哪些?

(田径、赛艇、棒球、自行车、游泳、拳击、排球……)E、你还知道了北京奥运的哪些常识?

2、请学生说说:

你对“北京奥运”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奥运历史、中国历届金牌数、吉祥物、会徽、火炬、奥运建筑、绿色奥运……)3、有关“北京奥运”的知流,确立主题。

4、根据各自确立的主题,采用筛选法,保留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5、将各小组的其它资料共享,使其他小组能从别人的资料库中获取有用的资源。

6、有些文字资料,内容较长,而我们小报的版面有限,所以请同学进行分析概括,精选出最主要的内容备用。

7、各组各自分工,设计小报版面样式、色彩搭配、内容剪辑,图片插入(须考虑图片是否切合主题、插入的地方、大小……)8、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完成小报的文稿编辑工作。

教学课堂案例评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案例评析

《青蛙看海》课堂片段

(文本: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渴了喝点儿泉水。

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台阶,到达了山顶。

同学们,我们一起和小青蛙跳上山。

(师点击课件,轻松的音乐响起,学生站到座位旁的过道,快乐地跳起来。

可是,不一会儿,学生已经由原来的兴高采烈变成气喘吁吁了。

小青蛙们,继续跳,不要停。

山顶马上就到了。

(生继续气喘吁吁地跳,可跳的节奏越来越慢,但仍在坚持。

小青蛙们,山顶快到了,咱们先休息一会儿。

(生停止了跳,但一个个都在喘着气,有人甚至发出“好累呀”的感叹。

小青蛙们,现在感到怎样?

累!

小青蛙们,太辛苦,太累了,我们就不要往上跳了,回去吧。

(纷纷)不!

为什么呀?

再坚持一下,就能到底山顶啦!

不能回去,一回去,刚才的努力就白费了。

说得真好,请同学们回到座位上,我们一起来有表情地读这段话。

〔评析〕叶圣陶说过:

“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触,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记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一些字词给学生留下各自鲜明的烙印。

”教者根据文本和儿童的特点,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课堂上跳的细节,课堂上学生由兴高采烈到气喘吁吁,真真切切体验了一级一级往山顶跑的累,感受到青蛙为了看海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光辉盈溢课堂。

 

《石榴》教学片段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花?

我看到了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枝头的石榴花。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读出来的呢?

(生读书)

(随生回答,点击课件,出示这句话)

对,老师读了这些文字后,画了一幅画,也想表现出石榴花的多,请同学们评一评,好不好啊?

(点击课件,画中石榴枝头的石榴花稀稀拉拉的。

画得不好,因为花不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师不服气。

因为书上是这样写的“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我是从“密、挂满”几个词知道了花很多。

老师接受你的意见,把画改一改。

(点击课件,花多了几朵,但仍不很多)同学们,行不行?

不行。

(点击课件,花已经不少了)现在可以了吗?

(生意见不一)

小朋友们都很有主见,认为行的小朋友有什么理由?

我认为行了,因为花已经很多了。

说得好象有道理。

(对着说不行的小朋友)这位小朋友真勇敢,敢和大家唱反调,大声说说你的理由。

我认为不行,因为花还没有挂满,枝条还有空隙。

你真会思考,看得也很仔细,看来还得改。

(点击课件,整个画面除隐约可见的枝条外,全是花朵)好了吗?

好了。

(点击回到文字)能不能把花的多读出来?

花不够多,就像老师开始画发一样。

(生再读)

好象多了,能再多些吗?

小朋友们读得真好,通过你们的读,我看到了挂满枝头的石榴花。

〔评析〕在阅读课上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在引进资料性课程资源。

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一类资料性课程资源引进过多、过滥的现象,使得阅读课堂成了“音乐播放厅”、“图片展览室”、“影视俱乐部”。

这则片段中,教者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并以文本提供的信息为依据,评议课件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到位,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学生的评议中,将石榴花的“多”逐步展示到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花的“多”,更为学生后来读好这句话提供了极好的铺垫。

《军神》课堂片段

文本:

病人平静地回答:

“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手术前,什么地方最后证明他是真正的男子汗?

(读课文)病人平静地回答: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虽然不打麻醉很疼,但刘伯承为了以后能指挥打仗,就不管疼不疼了。

你是怎么知道刘伯承不施行麻醉是为了以后指挥打仗?

因为刘伯承说: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你是从课文上知道的,对吗?

是的,刘伯承的确用他清醒的大脑,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谁能说说刘伯承有哪些丰功伟绩?

刘伯承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1947年跃进大别山。

1949年,组织渡江战役。

抗日战争中歼灭了53日军,收复县城59座。

(点击课件,音乐响起)就让我们一同来瞻仰刘伯承元帅立下的一系列不朽功勋吧!

屏幕上逐行出现配有旁白的下面一段资料:

1916年3月,攻占丰都时,头部中弹,右眼致残。

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时,屡打胜仗,被誉为川中名将。

1932年10月,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

1935年5月,指挥干部团强占皖平渡,巧渡金沙江。

193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