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46329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ppt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5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6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理,4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应用“基本原则”的重点:

标准预防”的理念,实施“标准预防”的措施,制定技术程序标准预防原则,即“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根据这一原则应将“所有污染器材视为具有传染性”,4.1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规范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新规定要求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用后器材的处理程序为“先清洗-后消毒”改变过去“先消毒-后清洗”操作程序改变过去将污染器材化分为“非感染和感染”的概念,“先清洗-后消毒”的优点防止蛋白质凝固、提高清洗质量、保证消毒灭菌质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程序为“先消毒-后清洗”“朊毒体”是对理化因子抵抗力最强的病原生物“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4.2应根据WS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如何应用清洗、消毒、灭菌技术和方法?

过去处理的方法和程序非感染消毒-消毒-清洗-灭菌感染消毒-消毒-清洗-灭菌-灭菌消毒-消毒-灭菌-清洗-灭菌等过去的选择通过反复消毒处理增加安全性通过选择超出规定的消毒作用水平增加安全性忽视环节质量、器械损伤问题,4.3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310.3的规定,条款规定根据WS310.3的规定建立无菌物品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设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实施全过程监测包括:

清洗监测消毒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监测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手术器械的专项监测设备安装和使用中的监测,4.4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强调选择效果可靠、安全、环保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湿热消毒和压力蒸汽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因此,提倡凡是耐湿热的常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4.5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消毒供应中心是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集中处理的部门,感染风险较高的部门,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防止职业的伤害纠正过去“重消毒、轻防护”的做法,加强职业的防护,4.6生产厂家对消毒产品及设备的使用安全负有责任消毒产品的命名、标签(含说明)必须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提供清洗、消毒等设备的指导手册清洗、消毒、灭菌等设备厂家或供应商应负责设备新安装试运行阶段的质量检测,各项效果验证合格,符合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

监测标准,才能交付医疗机构使用,以保证设备运转和使用安全。

灭菌,清洗,分类,消毒,储存,包装,无菌发放,干燥,检查保养,回收,5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本条款规定了重复使用器材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和技术操作要求,包括十个程序即:

由污到净的单向操作流程,包括过期物品处理流程要求提升全部过程的质量10个工作程序是技术操作重点环节、指控环量追溯的节点,5.1回收回收是指收集被污染的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程序原则:

防止污染扩散(人员、物品、环境)采用封闭回收方式,临床对用后的物品不再进行浸泡消毒回收过程由使用者和消毒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强调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5.2分类分类程序是污染器材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后进行清洗、消毒前的操作过程。

主要工作包括:

器材的清点、核查清洗前的准备,5.3清洗“清”是去除物体表面附着的污物(包括脏物、血液、组织、蛋白质等)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提高清洗质量是落实标准的重点内容现存在的问题,不能严格执行清洗质量标准,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清洗操作及注意事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步骤是评价清洗过程的指标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方法应具有相同的清洗步骤要求联合应用清洗作业方式应包括全部的过程要求对各类器械的清洗应经过全部的过程,5.4消毒消毒的意义在于进一步降低清洗后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生物负荷,消除和杀灭致病菌,达到使用的安全水平原则:

进入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器材均应经过消毒,清洗后器材的消毒是必须步骤耐湿热的器材应首选热力消毒,包括清洗消毒器、煮沸槽等不能耐受高温和湿热消毒的器材可采用75-95乙醇擦拭消毒、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并符合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使用规定,5.5干燥干燥是指去除消毒后器械残留水过程,水是细菌滋生的基本条件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即刻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的意义在于避免消毒后的器材二次污染避免霉菌生长和生锈由于器械构造的复杂性,手工干燥处理难以保证干燥质量,因此,提倡使用机械干燥方法,5.5干燥5.5.1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

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一般烘干时间为20分钟,塑胶类约需40分钟,5.5.2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不宜使用容易脱落棉纤维的棉布类擦布,会造成微粒污染,5.5.3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管腔器械干燥处理的基本方法可用75-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保证腔内彻底干燥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操作,烘干机处理。

之后再用压力气枪进行干燥处理可使用专用棉条进行干燥软式内窥镜等器材干燥,应根据厂商说明书和指导手册,5.5.4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禁止采用晾干等自然干燥方法,避免由于干燥时间过长使消毒后器材重新滋生细菌或被环境污染,5.6器械检查与保养5.6.1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

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36倍放大镜,5.6.1清洗质量标准:

目测应达到表面以及关节、齿牙处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及残留污渍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并达到使用标准,5.6.2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处理程序:

重新清洗酒精擦拭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5.6.3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

应遵循厂家提供方法仔细检查电源线绝缘体不允许有破损电源接头不应松动5.6.4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

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应使用医用器械润滑剂光学电子器材密封圈不能用,软化密封圈,5.7包装5.7.1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

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5.7.2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5.7.8包装方法及材料5.7.9封包要求,5.8灭菌,灭菌是无菌物品处理的关键环节原则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和灭菌参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器的使用应遵循灭菌器厂商的使用说明及指导手册灭菌设备操作人员要经过岗位培训,常用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菌快速压力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低温甲醛灭菌,高温灭菌,低温灭菌,灭菌方法选择,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类别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

保护被消毒灭菌物品不受损坏确保消毒灭菌的可靠性,用于适用于耐高温、不怕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大多数全金属物品、大多数橡胶物品、手术托盘、织物包、玻璃器皿及一些硬塑料物品。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5.8.1.1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5.8.1.1),5.8.1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主要灭菌设备有关条款的制定主要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管理规范相关标准操作人员应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灭菌器操作是灭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包括:

压力蒸汽灭菌(5.8.1.4),灭菌前准备,灭菌操作,灭菌物品装载,无菌物品卸载,灭菌效果监测,灭菌前准备(5.8.1.4.1),操作人员应常规检查灭菌器压力表是否处在“零”的位置;检查记录纸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前准备(5.8.1.4.1),灭菌器在运行前应进行预热程序。

灭菌器停用后,管道中会残留部分的冷凝水;每天蒸汽开始进入管道时,冷的管壁接触到热蒸汽时也会产生冷凝水,管线越长产生的冷凝水越多;当灭菌器预热时,蒸汽进入灭菌器夹层可帮助提高灭菌器柜体温度并减少冷凝水,使灭菌器更快的达到灭菌条件。

应进行灭菌器预热,灭菌前准备(5.8.1.4.1),每日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空载的B-D试验。

测试灭菌器真空系统的有效性,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可使用,灭菌物品的装载(5.8.1.4.2),确保蒸汽在进行灭菌的所有物品表面自由流通,避免液体积聚,避免空气截留。

防止湿包发生有效地去除空气和冷凝水,以达到灭菌效果,原则,为有效的蒸汽穿透和防止湿包的发生,以及防止灭菌“小装量效应”,严格规定了灭菌物品的装载量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80%。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灭菌物品的装载(5.8.1.4.2),灭菌器操作人员:

应观察运行周期参数(温度、时间、压力)是否达到标准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运行中注意观察蒸汽是否存在泄漏,压力和温度情况同时应核对并确认达标后记录在灭菌运行记录单上应在灭菌操作中根据WS310.3中相关规定实施灭菌效果的监测和定期的设备检测,进行生物监测,测试包放腔内下部,排水管上方处。

记录内容包括:

灭菌物品种类、数量、灭菌器编号、锅次、灭菌程序、灭菌温度、灭菌日期、灭菌时间、操作者等灭菌结束后应将灭菌器打印的运行记录单、操作记录单、监测结果等留存3年,灭菌操作(5.8.1.4.3),操作人员:

从灭菌器中取出的灭菌架,应放置冷却30min后再卸载车不能放在排气口或风扇旁边待温度降至室温时移动,以防止产生是湿包从灭菌器柜架卸载物品时,进行灭菌质量的确认包括:

检查监测结果,化学指示带颜色变化、生物监测、或批量监测等检查有无湿包现象检查包装完好性湿包、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

无菌物品卸载(5.8.1.4.4),5.8.2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快速灭菌器适用于少量、应急物品的灭菌处理,不适宜选用此类设备进行常规灭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可分为下排气、预真空和正压排气法具体操作方法应遵循产品的操作手册进行,应用原则,不带孔物品为实心的器材;带孔物品为管腔类器材一般灭菌时要求灭菌物品裸露;要进行快速灭菌的物品必须拆开,灭菌前彻底清洁,以去除所有污物、血液、人体脂肪等适当清洁后,有腔物品必须用蒸馏水冲洗快速灭菌不能用于植入物灭菌受朊毒体污染的器械不能进行快速灭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5.8.2.1),宜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可不包括干燥程序快速灭菌的物品应4h内使用,不能储存使用快速灭菌容器应严格遵循厂商的建议和指导手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5.8.2.1),5.8.3干热灭菌,适用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害、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的器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和金属等制品的消毒灭菌灭菌温度和时间160,2h170,1h180,30min,干热灭菌,注意事项:

玻璃器皿灭菌前应干燥选择有利于热传导的包装材料灭菌时物品勿与灭菌器底部及腔体内壁接触灭菌结束后要待温度降到40以下方可打开灭菌器物品包装不宜过大,不超过10cm10cm20cm,安放的物品不能超过灭菌器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充分的空间油剂、粉剂的厚度不超过0.6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超过1.3cm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应170。

具体操作步骤、常规检查保养,应按照厂方说明书的要求执行,5.8.4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

不适用于食品、液体、油脂类和粉剂类的灭菌100%纯环氧乙烷的小型灭菌器,灭菌参数见表5。

其它类型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参数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环氧乙烷灭菌,注意事项:

金属和玻璃材质的器械,灭菌后可立即使用残留环氧乙烷排放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灭菌后的通风换气环氧乙烷灭菌器及气瓶或气罐应远离火源和静电气罐不应存放在冰箱中。

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

注意事项灭菌前物品应充分干燥。

灭菌物品应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

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不应含植物性纤维材质,如纸、海绵、棉布、木质类、油类、,5.8.5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灭菌。

注意事项应使用甲醛灭菌器进行灭菌,不应采用自然挥发的灭菌方法甲醛残留气体排放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

5.8.6低温甲醛蒸汽灭菌,低温灭菌,本标准重要补充的内容主要包括:

设备安装应遵循厂家的建议和说明书加强低温灭菌监测,应符合WS310.3的相关规定应使用一次包装,保证灭菌质量严格掌握灭菌方法与器械材料的相容性规范装载方式加强职业防护,原则,5.9储存,无菌医疗设备及用品在其使用前必须暂贮藏。

大部分用来包装要灭菌及贮藏的医疗/手术物品的材料都不一定能提供完全防污染的屏障。

因此,必须控制无菌贮藏区的环境,操作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物品处理的既定操作,控制环境,储存的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

5.9.1分类存放要求:

通常手术器械包、手术辅料包、病区通用的无菌包、专科器械无菌包、低温灭菌包、紧急突发事件和抢救用无菌包、一次性无菌物品类、或贵重物品等应分类存放。

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5.9.2无菌物品储存架、柜的标准:

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25cm,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可降低灰尘的污染离,易于清洁整理离墙5cm-10cm的距离,避免无菌物品接触墙被污染,因墙面材料宜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产生霉菌等细菌天花板宜积尘,应保持50cm距离,5.9.3无菌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摆放位置应设置标识按先进先出的顺序排放,5.9.4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保证干燥彻底,及时包装后储存消毒物品应设专架存放,并设置标识,不应与无菌物品混放,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过大,可使棉布包装的包表面产生湿气的凝结,造成污染由于纺织棉布包装材料抵御环境污染的能力较低,规定储存环境温度、湿度符合WS310.1规定时,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天,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医用一次性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无菌屏障,因此,通常情况下储存日期较长一次性使用纸袋包装材料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规定了基本原则应确认无菌物品包装完好性。

包装的受损包括,破洞、裂缝、水渍、密封、标签撕裂等无菌物品发放应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无菌有效日期在前的先发放使用,无菌物品发放5.10,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无菌有效日期合格、有物品标签,字迹清晰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待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不合格物品即刻反馈,查找原因,无菌物品发放,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放记录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发放记录。

并记录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内容发放记录应能够进行无菌物品质量追溯,一旦发生问题时可以实现召回,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运送使用的车、容器使用后应清洗清洗、消毒的车、容器可以在专设的清洁区域或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存放,保持清洁干燥,无菌物品发放,6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严格的处理流程,6.1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

朊毒体污染器材处理流程的原则先消毒、再清洗建立10个处理程序的质量追溯记录,6.1.1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材被污染的一次性诊疗器材和消毒供应中心在处理操作中使用的废弃用品都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按照医疗机构有关部门规定的途径,进行焚烧处理。

被污染的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应及时封闭,并符合本标准5.1.1的相关规定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

6.1.2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本规范5.3-5.8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操作程序如下:

准备工作:

应与常规污染器材分开处理。

即先处理常规污染器材,然后再处理朊毒体污染的器材,防止交叉污染消毒:

选择适用的容器,配置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剂,配置浓度1mol/L。

直接将污染的器械和物品全部浸泡在消毒剂内,盖上盖子,消毒时间60min清洗:

将消毒后的器械进行冲洗,去除化学药剂,按照本标准中5.3的规定进行清洗,6.1.2包装:

按照本标准5.7的包装方法及规定进行操作灭菌:

选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灭菌温度和时间应为134138,18min,132,30min,或121,60min。

灭菌监测符合WS310.3的规定记录:

应记录处理程序。

6.1.3注意事项6.1.3.1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使用后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应立即倾倒,不允许再次使用,6.1.3.2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操作结束后,应进行洗手并手消毒更换防护用具,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具应消毒使用的器具、污染台面等应消毒可选用5000mg/L含氯消毒剂覆盖台面或浸泡用具,消毒时间60min。

6.2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再按照本规范5.3-5.8进行处理。

气性坏疽污染处理流程消毒:

执行先消毒、后清洗的操作步骤。

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

消毒技术规范,清洗:

清洗的方法应按照本规范5.3的规定进行灭菌:

按照本规范5.8中的标准进行灭菌处理个人防护措施、以及操作后环境消毒要求同朊毒体操作流程相同,6.3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本条规定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处理原则。

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进行消毒。

制定专项的消毒流程,执行先消毒、后清洗的操作步骤。

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中应依据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和相关部门规定进行消毒和防控。

标准简介:

7附录,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A为人员防护措施。

附录B-清洗操作方法,包括手工、超声清洗、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操作步骤。

资料性附录附录C-酸性氧化电位水指标与方法附录D-表D-1蒸汽用水标准,为专用蒸汽发生器进水污染物的最高含量要求。

附录D-表D-2提供蒸汽气源冷凝污染物的最高含量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