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46449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ppt

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郑州百年职校电工班,概述,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它会破坏建(构)筑物和各种工农业设施,同时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雷电放电时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巨大的雷电流,不仅能击毙人畜、还会劈裂树木、电杆等。

防雷技术,雷电的分类,根据雷电的不同形状,雷电大致可分为片状、线状和球状三种形式。

片状雷电是在云间发生,对人们影响不大;线状雷电就是比较常见的闪电落雷现象;球状雷则是一种特殊雷电现象,简称“球雷”。

“球雷”是一种紫色或红色的发光球体,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十米,存在的时间一般为35s。

球雷通常是沿着地面滚动或在空气中飘行,还会通过缝隙进入室内。

“球雷”碰到建筑物便可发生爆炸,并往往引起燃烧。

片状雷电,线状雷电,球状雷电,在线状雷中直接对建筑物或其他物体放电产生破坏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的雷电叫做直击雷;若是落雷处邻近物体因受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产生高电位引起放电,叫做感应雷;再一种是落雷时沿架空线和金属管道引起的高电位,称为雷电波。

雷电的危害及其火灾危险性,雷电可烧毁和损坏各种电气设备和设施,造成大规模停电;可击毁建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多方面的。

比如构筑物;可引起易燃、易爆物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等。

其危害表现在雷电放电时所存在的各种物理效应和作用。

国外情况据美国国家雷电安全研究所关于雷电所造成的经济影响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美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约5060亿美元。

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火灾3万多起,50%野外火灾与雷电有关;30%的电力事故与雷电有关;有45石油产品储存和储藏罐事故是由雷击引起的;由于雷电和操作过电压造成物理装置的损失约占80%。

德国电子保险公司对8722件案例损坏原因的分析图,过电压31,68%(雷击及操作过电压),盗窃7,01%,火灾4,88%,水灾6,22%,不小心/误操作22,67%,其它26,76%,风暴0,78%,我国也是雷暴活动十分频繁的国家。

全国有20几个省会城市雷暴日都在50天以上,最多可达134天。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501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电损失急剧增加,因为电子技术正向高频率、高速度、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电磁干扰,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对设备和系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另外,随着城市建筑物的增高,收受雷电的几率也增大。

电子信息系统受损后,除直接损失外,间接损失往往很难估量。

因此,信息时代的到来,已使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成为当务之急。

数据线缆,TV,电话,230/400V,移动基站,一个雷电的电磁脉冲可影响几公里范围的电子设备,这也使电子设备受损的几率增大.,在雷雨季节,雷击的危险性加大,这就需我们石化企业要加强现场设备的防雷电管理,不断完善设备防雷系统,由于有些设备已经使用多年,防雷设施腐蚀情况较为严重,有的接地线腐蚀锈断,还有设备的改造、建构筑物的变动等改变了厂区的雷电保护环境造成了安全生产的隐患。

电气仪表是弱电系统极易造成雷电的破坏,要定期请专业防雷检测队伍开展防雷防静电设备安全检查,特别要重点加大对电气仪表防雷隐患的排查,及时进行整改,才能真正确保各个生产过程中的装置电气、仪表等系统正常运行。

雷电的危害形式,

(1)电效应雷电放电时,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和线路,引起绝缘击穿而发生短路,导致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2)热效应当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转换成大量的热能。

雷击点的发热能量可熔化50200mm3的钢,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

例如,某炼油厂一个容积为1500m2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式原油储罐,遭雷击后爆炸起火,罐顶全部爆毁(直径48m),内支撑大部分倒塌,经济损失26万元。

雷击电流热效应使设备烧损的事例,(3)机械效应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还将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他结构中间缝隙里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被击物体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以上三种效应是直接雷击所造成的,这种直接雷击所产生的电、热、机械的破坏作用都很大。

遭到雷电袭击的树木、房屋,(4)静电感应当金属物处于雷云和大地电场中时,金属物上会感应出大量的电荷。

雷云放电后,云与大地间的电场虽然消失,但金属物上所感生积聚的电荷却来不及立即逸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

这种对地电压,称为静电感应电压,往往高达数万伏,可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

因此,对于存放可燃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仍是很危险的。

静电感应示意图,(5)电磁感应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和很大的电流,同时又是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

因此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将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

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中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上(如露天堆垛物捆扎用的铁皮、铁丝等)产生感应电流。

如果这时回路上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放电。

这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以及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堆场也是非常危险的。

雷电流在泄放中其磁场在环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压,(6)雷电波侵入雷击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会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波沿线路或管道迅速传播。

若侵入建筑物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

雷电感应示意图,雷电感应示意图,(7)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用当防雷装置接受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具有很高的电压。

如果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外的电气设备、电气线路或其他金属管道相距很近,它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这种现象称为反击。

反击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绝缘损坏,金属管道烧穿,甚至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雷击损坏设备的渠道,需做防雷保护的建、构筑物,按照国家防雷规范,公共场所需要做防雷保护的建筑属于第一、二类民用建筑防雷保护对象。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主要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建筑物,如大型会堂、国家的重要机关、展览馆、大型宾馆、大型体育馆、大型火车站、博物馆等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主要是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大型商场、市场、影剧院,历史上雷害事故较多的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高度在15m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一、二类民用建筑物和构筑物应有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

凡在工业建、构筑物中制造、使用或贮存大量爆炸物质,或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电火花作用下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或者有上述特征,但不致引起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或只当发生事故时才能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建筑物属于第一、二类防雷保护对象。

除了第一、二类外,其余为第三类需要防雷保护的工业建、构筑物。

第一、二类工业建、构筑物应有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第三类工业建、构筑物应有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直击雷的防护包括三部分:

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

接闪器:

是指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的直接接受雷电的部分,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顶、金属构件等。

避雷针是指使用最广的一种接闪器,它是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传统的接闪器可用直径为1012mm的圆钢作为避雷针,根据滚球法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避雷网和避雷带宜用圆钢或扁钢制作;避雷线一般采用镀锌绞线。

避雷网或避雷带应沿屋角、屋脊、檐角和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避雷针是靠它对雷云电场引起的畸变来吸引雷电的,因此也称为引雷针。

防雷保护装置,引下线:

引下线一般用直径为8mm的圆钢,沿建筑物的四角引下到接地网上。

第一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不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规范要求跨度设引下线。

接地装置:

传统的方法是:

互距5m采用长2.5m的规格为40404mm三根镀锌角钢打入地中并联,并与引下线连接。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避雷装置的作用就是当接闪器接受电流后,经过引下线将电流导人接地装置进而安全地进人大地,保证建筑物内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至于选择何种防雷措施,则应根据所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当地雷电活动情况进行比较确定。

一般来说,避雷针主要作为露天变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保护;避雷线主要作为电力线路的保护;避雷网或避雷带主要作为建筑物的保护。

露天储罐的防雷化工企业的气柜和贮存易燃液体的贮罐大部分为金属所制,一些高大的贮罐在雷雨季节易遭雷击,应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

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油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顶钢油罐的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毫米时,可不装设避雷针。

铝顶油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毫米的钢油罐,应装设避雷针(网)。

避雷针(网)应保护整个油罐。

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装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二根导线做电气连接。

具体防雷要求可参考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

(2)感应雷击的防护防感应雷主要是对工业建、构筑物而采取的,因为这类建、构筑物中有很多的金属管道和构件等,雷击放电时,导体上会发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电火花或电弧放电,易引燃爆炸物和爆炸性混合气体造成火灾。

第一类工业建、构筑物为防静电感应要将其内部的所有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连接,并接在接地装置上。

为防电磁感应,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件、电缆外皮等净距小于100mm时,以及金属物的连接处,如管道法兰等,应每隔2030m,用金属导线跨接后接地。

接地装置可与电气接地装置共用。

金属屋面应妥善接地;钢筋混凝土屋顶,其钢筋应成闭合回路并接地;非金属屋面,应在屋面上明装边长610m网格的避雷网并接地。

每隔1824m做一引下线接地,接地点不少于两处。

第二类工业建、构筑物内所有金属体(设备、管道、构件、钢窗等)都应接地。

接地干线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3)雷电波侵入的防护为防止直击雷或感应雷的高压冲击波沿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侵入建筑物内,应将架空引入线在入户处加装避雷器(管形或蝶阀型),并将电缆外皮、绝缘子铁脚等金属部分连在一起接地;对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建筑物进出处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立接地。

避雷器是防止雷电过电压侵袭配电和其他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

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引入端,其上端接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下端接地。

平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线路受雷击时,避雷器间隙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

这时能够进入被保护设备的电压,仅为雷电波通过避雷器及其引线和接地装置产生的所谓“残压”。

雷电流通过以后,避雷器又恢复绝缘状态,系统则仍可正常运行。

(4)其他防雷措施在建、构筑物上接近接闪器的固定照明、彩灯、信号的线路,应防雷电波侵入。

一般线路宜穿钢管并装避雷器或留出空气间隙,在接近接闪器一端,还应将钢管和防雷装置相连。

球雷较多的地区,应加装防球雷的措施。

其做法是:

雷雨时关闭门窗,并在门窗上安装金属纱网,且有良好接地;烟囱或通风管道上口及孔洞,可装设网眼不大于4cm2的金属网,并接到防雷系统上。

概述人们对电的认识最早是从静电开始的。

人们发现两种性质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后,就具有了某种吸引力,例如,用毛皮摩擦琥珀后能吸引纸屑,这便是静电作用。

人们穿着化纤服装,夜晚在黑暗处脱下时,会发出闪闪的小火花,并伴有轻微啪啪声,这是经常可见的静电放电现象。

防静电技术,静电的产生摩擦产生静电根据两种物质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将各种物质依次排成序列。

这个序列,就是静电序列。

序列前后两种物质接触时,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

带电极性等情况还与温度、杂质等因素有关。

破断起电不论材料破断前其内部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破断后均可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分离,产生静电。

这种起电称破断起电。

固体粉碎、液体分裂过程的起电都属于破断起电。

感应起电导体能由其周围的一个或一些带电体感应而带电。

任何带电体周围都有电场,电场中的导体能改变周围电场的分布,同时在电场作用下,导体上分离出极性相反的两种电荷。

如果该导体与周围绝缘则将带有电位,称感应带电。

电荷迁移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相接触时,电荷将按各自导电率所允许的程度在它们之间分配,这就是电荷迁移。

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撞击在固体上(如静电除尘)时,会产生有力的电荷迁移。

当气体离子流射在初始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电荷迁移。

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静电纸张印刷时或纸张与辊轴的摩擦、橡胶或塑料的碾磨、传动皮带与皮带轮或辊轴的摩擦;塑料的压制、上光、挤压;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或液体高速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发生的撞击、冲刷或飞等;液化气体或压缩气体,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气瓶放出压缩气体或用喷油枪喷漆;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混和器中搅拌高阻物质、纺织品的涂胶过程等。

静电的特点静电的电量小,静电电压高。

一般电量只有微库或毫库级,但由于带电体的电容量很小,则电压很高。

如橡胶行业的静电电压高达几万伏,甚至十几万伏。

静电的能量不大或者说放电后的电流不大。

一般不大于毫焦级。

绝缘体上的静电消失或泄漏的很慢,因此,必须设置消除静电的装置。

静电会放电。

人体或金属体尖端放电都有极大的危险性,特别是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

静电会产生静电感应。

在工艺现场易发生的地方,由于静电感应,可能会在导体或人体上产生电荷而且电压很高,而导致危险的火花放电。

静电是可以屏蔽的。

通常桶形或空腔的导体,其内部有电荷时,必定在外壳感应出电荷,但当外表面接地时,则外部的电荷为零,且不影响内部的电荷。

器件,人体静电电压,几百到几千伏,几千到几万伏,器件,人体静电电压,几百到几千伏,几千到几万伏,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其中,爆炸或火灾是最大的危害和危险。

静电的危害,爆炸和火灾静电能量虽然不大,但电压高则易放电出现电火花,该火花在有爆炸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或可燃性物质且浓度达到爆炸或燃烧极限时,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

静电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爆炸和火灾,其充分和必要条件是:

周围空间必须有可燃性物质存在;具有产生和积累静电的条件,包括物体本身和周围环境有产生和积累静电的条件;静电积累到足够高的电压后,发生局部放电,产生静电火花;静电火花能量大于或等于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

静电的危害静电电击当人体接近静电体或带静电的人体接近接地体时,都可能遭到电击,但由于静电能量很小,电击本身对人体不致造成重大伤害,然而很容易造成坠落等二次伤害事故。

妨碍生产有些生产工艺过程,静电会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

如纺织、粉体加工、塑料、橡胶、印刷、胶片等行业,以及电子控制元件、自动化仪表由于静电而误动作,使其控制的生产线程序混乱,导致产品不合格。

静电引起的事故,2009年05月15日,渭南市高新区崇业路上的一化工公司车间内,由于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静电,随后出现火花,引燃了装载化工原材料的釜发生闪爆,4名工人不同程度受伤,静电引起油罐车爆炸,静电引起加油站火灾事故,静电的影响因素1.材质和杂质的影响材料的电阻率,包括固体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对于静电泄漏有很大影响。

只有容易得失电子,而且电阻率很高的材料才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

杂质对静电有很大的影响,静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含杂质的成分。

一般情况下,杂质有增加静电的趋势;但如杂质能降低原有材料的电阻率,则加入杂质有利于静电的泄漏。

液体内含有高分子材料(如橡胶)的杂质时,会增加静电的产生。

液体内含有水分时,在液体流动、搅拌或喷射过程中会产生附加静电;液体内水珠的沉降过程中也会产生静电。

如果油管或油槽底部积水,经搅动后容易引起静电事故。

2.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接触面积越大,产生静电越多。

管道内壁越粗糙,接触面积越大,冲击和分离的机会也越多,流动电流就越大。

对于粉体,颗粒越小者,一定量粉体的表面积越大,产生静电越多。

接触压力越大或摩擦越强烈,会增加电荷的分离,以致产生较多的静电。

接触一分离速度越高,产生静电越多。

液体流速和管径对液体静电影响很大。

设备的几何形状也对静电有影响。

例如,平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滑动位移比三角皮带大,产生的静电也比较强烈。

过滤器会大大增加接触和分离程度,可能使液体静电电压增加十几倍到100倍以上。

3.环境条件和时间的影响材料表面电阻率随空气湿度增加而降低,相对湿度越高,材料表面电荷密度越低。

由于空气湿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以致环境温度的变化可能加剧静电的产生。

导电性地面在很多情况下能加强静电的泄漏,减少静电的积累。

周围导体布置对静电电压有很大的影响。

带静电体周围导体的面积、距离、方位都影响其间电容,从而影响其间静电电压。

例如,传动皮带刚离开皮带轮时电压并不高,但转到两皮带轮中间位置时,由于距离拉大,电容大大减小,电压则大大升高。

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石油化工企业,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

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

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1防止爆炸性气体的形成大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采用通风装置加强通风,及时排出爆炸性气体使浓度不在爆炸范围内,以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爆炸。

同时对应于爆炸浓度范围还与温度密切相关,把温度控制在爆炸温度范围之外也是防止静电引起爆炸的途径。

对于油面空间不能采用正压通风的办法来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可采用惰性气体覆盖的方法(如氮气覆盖),或采用浮顶罐、内浮顶罐。

浮顶罐或内浮顶罐虽可消除浮盘以下的油气空间,尤其是内浮顶罐浮顶上面含有较多可燃气体,但浮盘上部的可燃气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也应该予以重视。

2加速静电泄漏,防止或减少静电聚积静电的产生本身并不危险。

实际的危险在于电荷的积聚,因为这样能储存足够的能量,从而产生火花将可燃性气体引燃。

为了加速油品电荷的泄漏,可以接地、跨接以及增加油品的电导率。

2.1接地和跨接静电接地和跨接是为了导走或消除导体上的静电,是消除静电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静电接地的具体方法是把设备容器及管线通过金属导线和接地体与大地连通形成等电位,并有最小电阻值。

跨接是指将金属设备以及各管线之间用金属导线相连造成等电位。

显然,接地与跨接的目的在于人为地与大地造成的一个等电位体,不致因静电电位差造成引起危害。

管线跨接的另一个目的是当有杂散电流时,给它以一个良好的通路,以免在断路处发生火花而造成事故。

油罐取和油品作业区的管与管、管与罐、罐上的部件及其附近有可能感应带电的金属物体都应接地。

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的规定,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0。

2.2添加抗静电剂油品容器的接地只能消除容器外壁的电荷,由于油品的电导率较小,油品表面及其内部的电荷很难靠接地泄漏。

添加抗静电剂既可以增加油品的导电率、加速静电泄漏和导出,又可减少油品中积聚的电荷并降低油品的电位。

2.3设置静电缓和器静电缓和器又叫静电中和器,它是消除或减少带电体电荷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它所产生的电子和离子与带电体上相反符号的电荷中和,从而消除静电危险。

3.防止人体带电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合,操作人员不要穿化纤衣服,宜穿布底鞋或导电的胶底鞋;工作地面应采用导电性能好的水泥地面或采用导电橡胶的地板。

4.增加空气湿度在条件允许时,采取喷水方法提高设备内部和设备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来增加空气的导电性能,以消除静电积聚。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空气增湿以相对湿度70%为适宜。

增湿的具体方法可采用通风系统进行调湿、地面洒水、挂湿布条以及喷放水蒸气等方法。

增湿空气不仅有利于静电的导出,还能提高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量,有利于防爆。

5添加抗静电剂油品容器的接地只能消除容器外壁的电荷,由于油品的电导率较小,油品表面及其内部的电荷很难靠接地泄漏。

添加抗静电剂既可以增加油品的导电率、加速静电泄漏和导出,又可减少油品中积聚的电荷并降低油品的电位。

6防止人体带电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合,操作人员不要穿化纤衣服,宜穿布底鞋或导电的胶底鞋;工作地面应采用导电性能好的水泥地面或采用导电橡胶的地板。

防雷装置、防静电装置、电器设备接地和接零装置的异同点及检测,概念介绍1.防雷装置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其保护原理是利用在空中高于其被保护对象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保证人身和设备及建筑物免遭雷电危害的一种安全措施。

2.防静电装置一套完整的防静电装置包括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其保护原理是将固体、液体、气体等流动过滤、喷射、混合、冲洗、加注、晃动、摩擦而产生的静电泄入大地,从而保证人身和设备免遭静电危害的一种安全措施。

3.电器设备接地和接零装置接地和接零是预防电器设备不应带电部分意外带电(如绝缘损坏引起漏电)造成触电危险的重要保护措施。

(1)保护接地:

就是把电器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大地连接起来。

它广泛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电力系统中。

(2)保护接零:

就是把电器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连接起来。

它广泛用于中性点接地(称为工作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电力系统中。

联系与区别1.相同之处防静电装置、防雷装置、电器设备接地和接零装置都有引下线接地极。

2.不同之处

(1)接地电阻值不一样建筑物防雷分一类、二类、三类,其接地电阻分别为10、20、30。

一般情况下防静电装置的接地电阻小于100。

但地上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

电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接地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

但在特殊情况下防雷装置、防静电装置、电器设备接地也有共用一个接地装置的,也就是说,这个装置既有防雷作用、防静电作用,也有电器设备安全防护作用。

接地体和引下线的安装必须符合防雷装置接地标准要求,接地电阻值则应符合电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接地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

(2)防雷装置只在雷雨季节能发挥其“引雷”作用。

(3)只要储(油、气、液体)罐有油、气、液体在罐中和管道中流动,就会有静电发生。

防静电装置就是把发生的静电随着导线导入到大地,从而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4)电器设备接地、接零装置是随时预防电器设备不应带电部分意外带电(如绝缘损坏引起漏电等)造成触电危险的重要保护措施。

谢谢!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