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6474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docx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

10个简短的成语故事

1.简短的成语故事,十个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到处留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披荆斩棘: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英勇,也很有理想。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

我肯定要突破一切妨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披荆斩棘”来描述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整天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

“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样回事?

”庄王说: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理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构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战胜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熬煎,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关心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本人亲身参与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最终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恳求,带兵战胜了山戎国的侵害;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恳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战胜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拔苗滋长: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忧本人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每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方法,就赶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不共戴天:

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要挟南宋皇帝递降书顺表,宋高宗、秦桧贪生怕死,预备降金。

大臣胡铨写《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对:

“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盼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然后诛宰金国使者。

否则本人将蹈东海而死。

一衣带水: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统一北方后,面对长江以南的陈朝就想统一全国,他常常对手下人说:

“我是老百姓的父母,莫非由于像衣带似的长江就能拦住我去挽救那里的老百姓吗?

”于是出兵渡江灭掉陈朝。

解衣衣人: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韩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刘邦。

刘邦认为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给韩信,还给韩信送去精致的食物、兵马。

韩信带兵灭掉齐国。

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独立为王,被韩信拒绝。

天衣无缝:

传奇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凉,见一个仙女从天上下来,她身穿白衣,漂亮绝伦。

她告知他她名叫织女。

郭翰认真观赏织女的衣裳浑然一体,竟看不出一丝线缝,奇怪   问织女。

织女答道:

“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2.十个简短的成语故事,20~30字的有哪些

1、沧海桑田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察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长风破浪

南朝宋国闻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爱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3、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方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身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最终见到诸葛亮,诚意请诸葛亮出山

4、一叶障目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查找,把蝉隐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观察他。

妻子生气说看不见。

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

“我一叶障目,你们能观察吗?

5、栩栩如生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本人变成一只漂亮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敏捷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6、了如指掌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陈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许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反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

“晓得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7、以一当十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毁灭20多万楚军,制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8、千呼万唤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

因而被贬到江州做司马。

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伴侣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

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

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9、形形色色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见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形形色色降人才。

10、拔苗滋长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忧本人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每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方法,就赶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3.十个简约的成语故事

1.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斗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关心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化而大胜。

2.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整天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

“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样回事?

”庄王说: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理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构成大治局面。

3.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战胜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熬煎,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关心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本人亲身参与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最终灭掉吴国。

4.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恳求,带兵战胜了山戎国的侵害;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恳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战胜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5.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本人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专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今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6.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7.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特长死。

吴王赶忙叫人传令不能斩宰王妃,孙武仍旧宰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8.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见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惫不堪。

田忌接受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赶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拯救大梁。

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9.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非常敏捷,便打算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进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0.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

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逼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宰父之仇,信陵君恳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战胜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4.10个简洁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斗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关心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化而大胜。

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整天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

“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样回事?

”庄王说: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理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构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战胜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熬煎,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关心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本人亲身参与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最终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恳求,带兵战胜了山戎国的侵害;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恳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战胜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本人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专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今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特长死。

吴王赶忙叫人传令不能斩宰王妃,孙武仍旧宰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见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惫不堪。

田忌接受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赶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拯救大梁。

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非常敏捷,便打算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进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5.求10篇简短的成语故事

1、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本人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有意支配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特别难受,刘禅却对司马昭说:

“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惦念蜀国。

人们依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描述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

还描述有些人乐而忘本。

2、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迸发了一场战斗!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

他宣誓毁灭越国。

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

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最终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

越国得以保存。

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

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

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查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

二十年,他雷打不动,每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

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观!

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

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3、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特别,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半夜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忧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焦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样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即叫来向导,静静问他:

“这四周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深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

“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方法。

”他晓得此刻即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方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

“士兵们,我晓得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很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方用空想劝慰本人或他人。

4、安居乐业出处《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春秋时,有一位闻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聃。

听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

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由于他耳朵长得特殊大,所以名“耳”。

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消失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

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进展毁坏了人民的憨厚,给人们带来了苦痛,所以渴望消失“小国寡民”的抱负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有。

即便有许很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

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便有兵器配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

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苦涩,穿得很舒适,住得很安适,满意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相互望得见。

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5、安稳无恙解释:

平安无事,没有患病损害或发生不测。

恙,疾病,借指灾害。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

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担任处理。

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

她刚刚掌管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攻击。

赵国危险,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

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看法,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

齐国出兵关心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

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

“齐国的收成不坏吧?

老百姓平安吗?

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兴奋,说:

“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莫非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

6.成语故事简短也许10个字,要10篇

-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到处留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

不注意现实依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滋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日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似乎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

有什么方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兴奋。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

“今日可把我累坏了,我关心禾苗长高了好几寸!

”他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发觉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行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擅长管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婉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非常厌烦,从今,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非常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

“作恶多端,不行救药!

”“不行救药”:

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方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披荆斩棘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英勇,也很有理想。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

我肯定要突破一切妨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披荆斩棘”来描述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本人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

“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莫非能由于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挽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方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特别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通晓音律,琴艺超群,是当时闻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本人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晓得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观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远眺,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生气勃勃,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异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悦耳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便转,把大自然的奇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史无前例的境界。

老师告知他:

“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巡游。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听见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晓得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誉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

“真好!

宏伟而严肃,似乎挺拔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磅礴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真好!

宽广浩荡,似乎观察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色了,感动地说:

“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今二人成了特别要好的伴侣。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方知己或知音,也比方音乐美丽。

7.一字之师指改注释章中一个特别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进展中一个特别富强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只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田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特别满足。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索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由于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要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善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特别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本人的一字师。

8.用心致志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特别超群。

秋有两个同学,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同学特别用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简单,用不着仔细。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似乎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

“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由于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同学同是一个名师教授,。

7.谁能告知我10个比较短的成语故事

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到处留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2.揠苗滋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日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似乎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

有什么方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兴奋。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

“今日可把我累坏了,我关心禾苗长高了好几寸!

”他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发觉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行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擅长管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婉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非常厌烦,从今,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非常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

“作恶多端,不行救药!

”4.披荆斩棘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英勇,也很有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