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6630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ocx

不同生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永良

15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学院农学院

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

毕业届别2014届

姓名王德贵

指导教师马小乐

职称副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录

摘要1

关键字1

Abstract1

Keywords1

前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2

1.2试验方法2

1.3试验指标测定3

1.3.1发芽率3

1.3.2叶绿素含量3

1.3.3株高3

1.3.4幼苗干鲜重3

1.4数据处理3

2结果与分析3

2.1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3

2.2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幼苗株高、干重、鲜重的影响5

2.3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7

3讨论与结论9

3.1讨论9

3.2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永良15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德贵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

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以永良15号种子和幼苗为材料,用四种不同质量浓度(1、0.1、0.01、0.001、0.0001、0.00001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T1、T2、T3、T4对小麦浸种和苗期叶面喷施,结果表明:

生长调节剂T1、T2、T3、T4处理后小麦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显著增加;幼苗株高、干重、鲜重和叶绿素含量也显著增加。

其中生长调节剂T3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良好地促进作用,在0.001mg/L浓度下浸种,种子发芽率达到97.22%,在0.0001mg/L浓度下对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最高为17.27SPAD,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从而提高光和效率。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EffectonseedlinggrowthandseedgerminationofwheatwithDifferentplantgrowthregulatortreatment

WANGDe-gui

(TheseedscienceandengineeringintheCollegeofGansuAgricultureUniversity,GansuLanzhou,730070)

Abstract:

Exploretheeffectonseedlinggrowthandseedgerminationofwheatwithdifferentplantgrowthregulatortreatment.YongLiang15seedsandseedlingsasresearchmaterial,withfourdifferentconcentrations(1,0.1,0.01,0.001,0.0001,0.00001mg/L)ofplantgrowthregulatingagentofT1,T2,theT3,T4,wheatsoakingandseedlingfoliarspraying,theresultsshowthatthegrowthregulatorT1,T2,T3,T4intreatedwheatseedgerminationratecomparedwiththecontrolsignificantlyincrease;seedlingheight,dryweight,freshweightandchlorophyllcontentwasalsosignificantlyincreased.GrowthregulatorT3onseedgerminationandseedlinggrowthtopromotetheroleofseedsoakingintheconcentrationof0.001mg/L,97.22%seedgerminationrate,seedlingfoliarspray0.0001mg/Lconcentration,chlorophyllcontentcomparedwiththecontrolthehighest17.27SPAD,conducivetothesynthesisofchlorophyll,therebyenhancingthelightefficiency.

Keywords:

Growthregulator;Wheat;Seedgermination;Seedlinggrowth

前言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人工合成或提取的植物激素,与植物内源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

是在植物内源激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农药,它们不是肥料,而是营养物质以外的有机化合物,渗人植物体内后,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产量的目的[1]。

植物生长调节剂因其显著、高效的调节效应,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大田作物、经济作物、果树、林木、蔬菜、花卉等各个方面。

不少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2]。

采用化学药剂在播前浸种或拌种是目前农业生产上常见的保苗方法之一[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功能有:

调节植物内部的化学组成或果实的颜色;启动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促进发根和根的生长;提前、推迟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叶片或果实的脱落;调节坐果率及果实的进一步发育;增加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和抗逆能力[4]。

随着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农业的产量提高、产品品质的改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对产量及质量也有影响[5]。

因此,小麦幼苗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麦的产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能促苗早发,控旺促弱,达到壮苗的目的[6]。

从前人的研究来看,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类上,而对浓度及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不清楚。

本研究以小麦品种永良15号为材料,探讨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有效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而指导生产实践。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小麦种子(永良15号)由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提供,经过筛选获得小麦种子500g。

试验所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由农学院栽培实验室提供,将浓度为10mg/L的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T1(助壮素)、T2(萘乙酸)、T3(赤霉素)、T4(多效唑)用蒸馏水稀释成(1、0.1、0.01、0.001、0.0001、0.00001)mg/L六个浓度梯度。

育苗基质由农学院栽培实验室提供,其主要成分为:

草炭蛭石和蛭石,蛭石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介质)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1.2试验方法

取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的小麦种子24份,每份50粒,相同条件下,分别浸泡在盛有6种不同浓度的T1、T2、T3、T4四种生长调节剂的烧杯中,其浓度分别为1mg/L、0.1mg/L、0.01mg/L、0.001mg/L、0.0001mg/L、0.00001mg/L,同时编号,放入30℃的恒温箱中24h,统计发芽率。

挑出露白一致的种子,分别种植在盛有基质的72穴盘中,不同生长调节剂分盘种植,每穴3粒,每个浓度种植2行,进行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试验,以蒸馏水培养作为对照。

培养室为恒温25℃,用日光灯照射培养7~10d后取样进行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干鲜重等的测定[7]。

1.3试验指标测定

1.3.1发芽率

根据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及相关文献测定小麦籽粒的发芽率[8]。

发芽率(G)=(最终达到的正常幼苗/发芽试验样品数)×100%

1.3.2叶绿素含量

培养10d后,收获小麦的根和叶,用蒸馏水反复冲洗,采用TYS-A手持叶绿素仪(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制造,精度±1.0SPAD)测叶绿素含量,直接读出数据。

1.3.3株高

每个处理选取长势均匀的小麦样本10株,自然放置在实验台上,分别用直尺(1mm)测量从茎基部到旗叶的高度,求其平均值,即为小麦的株高。

1.3.4幼苗干鲜重

每个处理选取长势均匀的小麦样本10株,用电子天平(1/10000)称出其鲜重,重复3次,求其平均值。

同时将样本分组编号,按顺序放入烘干箱,烘干12h后取出,用电子天平称出其干重。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3次重复的平均值,采用Excel制表格,用DPS6.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发芽率是种子生活力的首要特征,它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9]。

由图1可以看出:

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后,在0.01-0.0001mg/L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减小,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不断升高,并且发芽率均高于对照。

其中在1.0mg/L浓度下,处理T2、T3与CK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T2发芽率最高为89%;在0.1mg/L浓度下,处理T1、T4和CK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T1发芽率最高为86.11%;在0.01mg/L浓度下,处理T1、T2、T3、T4和CK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T4发芽率最高为86.11%;在0.001mg/L浓度下,处理T1、T2、T3、T4和CK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T3发芽率最高为97.22%;

在0.0001mg/L浓度下,处理T1、T2、T3、T4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T1发芽率最高为91.67%;而在0.00001mg/L浓度下发芽率均低于对照。

由图2可以看出:

用生长调节剂T1处理后,在0.1-0.0001mg/L浓度范围内发芽率均高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0.0001mg/L的发芽率最高为91.67%;用生长调节剂T2处理后,在1.0mg/L和0.01-0.0001mg/L浓度范围内发芽率均高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1.0mg/L的发芽率最高86.11%;用生长调节剂T3处理后,在1.0mg/L和0.01-0.0001mg/L浓度范围内发芽率均高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0.001mg/L的发芽率最高为97.22%;用生长调节剂T4处理后,在0.1-0.001mg/L浓度范围内发芽率均高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0.01mg/L的发芽率最高为86.11%。

综上所述:

处理T1在0.0001mg/L浓度下发芽率为91.67%,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处理T2在1.0mg/L浓度下发芽率为86.11%,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处理T3在0.001mg/L浓度下发芽率为97.22%,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处理T4在0.01mg/L浓度下发芽率为86.11%,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其中,处理T3在0.001mg/L浓度下发芽率为97.22%,效果最好。

说明生长调节剂T3在0.001mg/L浓度下处理种子,对种子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2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幼苗株高、干重、鲜重的影响

幼苗生长势即幼苗生长的速度及整齐度,一般可用幼苗干重、鲜重等来表示[10]。

而幼苗生长势又反映种子活力的高低,高活力的种子其发芽率高[11]。

由表1可以看出,当生长调节剂T1处理时,小麦幼苗株高的处理浓度0.01mg/L最大,其值为23.00cm,处理浓度0.00001mg/L为最小,其值为20.84cm,处理浓度0.01mg/L与处理浓度0.1mg/L、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幼苗干重的处理浓度0.01mg/L为最大,其值为0.8394g,处理浓度0.1mg/L为最小,其值为0.6732g,处理浓度1mg/L与0.1mg/L、0.01mg/L、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幼苗鲜重的处理浓度0.001mg/L最大,其值为7.6602g,处理浓度0.1mg/L最小,其值为4.2295g,处理浓度1mg/L与0.1mg/L、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浓度0.1mg/L与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

当生长调节剂T2处理时,小麦幼苗株高的处理浓度0.1mg/L最大,其值为22.80cm,处理浓度1mg/L最小,其值为21.02cm,CK与处理浓度1mg/L、0.1mg/L、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无极显著差异;小麦幼苗干重的处理浓度0.1mg/L最大,其值为0.8327g,处理浓度0.00001mg/L最小,其值为0.6003g,处理浓度1mg/L与0.1mg/L、0.01mg/L、0.001mg/L和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幼苗鲜重的处理浓度0.001mg/L最大,其值为7.6715g,处理浓度1mg/L最小,其值为5.8011g,CK与处理浓度1mg/L、0.1mg/L、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极显著差异。

当生长调节剂T3处理时,小麦幼苗株高的处理浓度0.01mg/L最大,其值为23.00cm,处理浓度1mg/L最小,其值为20.10cm,CK与处理浓度1mg/L存在显著性差异,处理浓度1mg/L与0.01mg/L存在显著差异,处理浓度0.01mg/L与0.0001mg/L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幼苗干重的处理浓度0.00001mg/L最大,其值为0.8906g,处理浓度0.001mg/L最小,其

表1.不同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处理对小麦幼苗株高、干重、鲜重的影响

浓度(mg/L)

处理

株高(cm)

干重(g/10株)

鲜重(g/10株)

T1

0

22±0.35abA

0.7401±0.0086cC

5.7491±0.0045fF

1

21.6±0.51abA

0.8064±±0.0042bB

7.3001±0.0000cC

0.1

20.9±0.43bA

0.6732±0.0024dD

4.2295±0.0003gG

0.01

23±0.65aA

0.8394±0.0073aA

7.4601±0001bB

0.001

20.88±0.48bA

0.7334±0.0025cC

7.6602±0.0001aA

0.0001

21.5±0.84abA

0.7917±0.0091bB

6.7301±0.0001eE

0.00001

20.84±0.38bA

0.7356±0.0043cC

6.9524±0.0003dD

T2

0

22±0.35aA

0.7401±0.0086bB

5.7491±0.0045fF

1

21.02±0.49aA

0.7362±0.0067bB

5.8011±0.0001cC

0.1

22.8±0.60aA

0.8327±0.0009aA

7.4594±0.0001gG

0.01

22±0.85aA

0.8225±0.0035aA

6.9274±0.0003bB

0.001

22.1±0.51aA

0.8236±0.0016aA

7.6715±0.0003aA

0.0001

21.4±0.73aA

0.6249±0.0145cC

6.5894±0.0001eE

0.00001

21.7±0.46aA

0.6003±0.0075bB

6.0642±0.0001dD

T3

0

22±0.35abAB

0.7401±0.0086dD

5.7491±0.0045fF

1

20.1±0.64cB

0.7212±0.0003eE

5.6772±0.0004cC

0.1

21.7±0.66abcAB

0.8158±0.0011cC

7.6189±0.0001gG

0.01

23±0.35aA

0.8561±0.0025bB

7.0661±0.0000bB

0.001

21.7±0.54abcAB

0.4293±0.0041fF

7.8001±0.0000aA

0.0001

21±0.61bcAB

0.856±0.0025bB

8.016±0.0000eE

0.00001

21.7±0.54abcAB

0.8906±0.0025aA

8.3396±0.0001dD

T4

0

22±0.35bA

0.7401±0.0086dD

5.7491±0.0045fF

1

22.98±0.36abA

0.8275±0.0041cC

8.1652±0.0003cC

0.1

22.9±0.40abA

0.8972±0.0053aA

8.3424±0.0000gG

0.01

22.3±0.89abA

0.4367±0.075eE

7.8521±0.0001bB

0.001

22.06±0.81bA

0.4425±0.0024eE

6.5642±0.0001aA

0.0001

24±0.57aA

0.8705±0.0027bB

8.1888±0.0000eE

0.00001

22.5±0.35abA

0.9017±0.0033aA

8.3721±0.0000dD

值为0.4293g,CK与处理浓度1mg/L、0.1mg/L、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存极显著差异,处理浓度0.1mg/L与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幼苗鲜重的处理浓度0.00001mg/L最大,其值为8.3796g,处理浓度1mg/L最小,其值为5.6772g,CK与处理浓度1mg/L、0.1mg/L、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浓度1mg/L与0.1mg/L、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

当生长调节剂T4处理时,小麦幼苗株高的处理浓度0.0001mg/L最大,其值为24.00cm,处理浓度0.001mg/L最小,其值为22.06cm,CK与处理浓度0.001mg/L存在显著差异,处理浓度0.001mg/L与0.0001mg/L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幼苗干重的处理浓度0.00001mg/L最大,其值为0.9017g,处理浓度0.01mg/L最小,其值为0.4367g,CK与处理浓度1mg/L、0.1mg/L、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浓度1mg/L与0.1mg/L、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幼苗鲜重的处理浓度0.1mg/L最大,其值为8.1652g,处理浓度0.001mg/L最小,其值为6.5642g,CK与处理浓度1mg/L、0.1mg/L、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浓度0.1mg/L与0.01mg/L、0.001mg/L、0.0001mg/L和0.00001mg/L存在极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

处理T1在0.01mg/L浓度下株高为23cm,处理T2在0.1mg/L浓度下株高为22.8cm,处理T3在0.01mg/L浓度下株高为23cm,处理T4在0.0001mg/L浓度下株高为24cm,与对照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处理T4在0.0001mg/L浓度下株高24cm,效果最优;处理T1在0.01mg/L浓度下干重0.8336g/10株,处理T2在0.1mg/L浓度下干重0.8319g/10株,处理T3在0.00001mg/L浓度下干重0.8891mg/10株,处理T4在0.00001mg/L浓度下干重0.9026g/10株,与对照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处理T4在0.00001mg/L浓度下干重0.9026g/10株,效果最优;处理T1在0.001mg/L浓度下鲜重7.6603g/10株,处理T2在0.001mg/L浓度下鲜重7.6715mg/10株,处理T3在0.00001mg/L浓度下鲜重8.3396g/10株,处理T4在0.00001mg/L浓度下鲜重8.3720g/10株,与对照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处理T4在0.00001mg/L浓度下鲜重8.3720g/10株,效果最优。

说明生长调节剂T4在0.00001mg/L浓度下处理种子,对幼苗早期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3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水平[12]。

有效地提高叶绿量含量,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可以为小麦幼苗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13]。

图3显示:

用生长调节剂T1处理后,在0.1—0.0001mg/L浓度范围内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其中0.0001mg/L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6.96SPAD;用生长调节剂T2处理后,只有在1.0和0.001mg/L浓度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其中0.001mg/L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2.38SPAD;用生长调节剂T3处理后,在1.0—0.0001mg/L浓度范围内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并且随着浓度的降低,叶绿素含量急剧升高,其中0.0001mg/L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7.27SPAD;用生长调节剂T4处理后,在1.0—0.01和0.00001mg/L浓度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0.1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3.94SPAD。

图4显示:

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后,在0.1—0.0001mg/L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减小,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不断升高,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其中在1.0mg/L浓度下,处理T1、T2、T3、T4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在0.1mg/L浓度下,处理T1、T2、T3、T4和CK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并且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T1、T2、T3、T4之间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其中处理T2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5.19SPAD;在0.01mg/L浓度下,处理T1、T2、T3、T4和CK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T1、T2、T3、T4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处理T4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2.68SPAD;在0.001mg/L浓度下,处理T1、T2、T3、T4和CK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T1、T2、T3、T4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处理T2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2.38SPAD;在0.0001mg/L浓度下,处理T1、T2、T3、T4和CK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T1、T2、T3、T4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处理T3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7.27SPAD;而在0.00001mg/L浓度下只有处理T3的叶绿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