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6643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6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docx

测土配方关键技术标准规范

附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二○○八年三月

1范畴

本规范规定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肥料效应田间实验、样品采集与制备、田间基本状况调查、土壤与植株测试、肥料配方设计、配方肥料合理使用、效果反馈与评价、数据汇总、报告撰写等内容、办法与操作规程及耕地地力评价办法。

本规范合用于指引全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引用原则

本规范引用下列国家或行业原则:

GB/T6274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497肥料效应鉴定田间实验技术规程

NY/T309-1996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级别划分

NY/T310-1996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Y/T1119-土壤监测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规范:

3.1测土配方施肥soiltestingandformulatedfertilization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实验、土壤测试为基本,依照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基本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办法。

3.2配方肥料formulafertilizer

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实验为基本,依照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用各种单质肥料和(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配制成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品种肥料。

3.3肥料效应fertilizerresponse

肥料效应是肥料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作用效果,普通以肥料单位养分施用量所能获得作物增产量和效益表达。

3.4施肥量doserate;dose

施于单位面积耕地或单位质量生长介质中肥料或养分质量或体积。

3.5常规施肥regularfertilizing

亦称习惯施肥,指本地前三年平均施肥量(重要指氮、磷、钾肥)、施肥品种和施肥办法。

3.6空白对照control

无肥解决,用于拟定肥料效应绝对值,评价土壤自然生产力和计算肥料运用率等。

3.7地力soilfertility

是指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自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农田基本设施等要素综合构成耕地生产能力。

3.8耕地地力评价soilproductivityassessment

是指依照耕地所在地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本设施等要素互相作用体现出来综合特性,对农田生态环境优劣、农作物种植适当性、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高低进行评价。

4肥料效应田间实验

4.1实验目

肥料效应田间实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办法主线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办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基本环节。

通过田间实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派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办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取量和肥料运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根据。

4.2实验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实验设计,取决于实验目。

本规范推荐采用“3414”方案设计,在详细实行过程中可依照研究目选用“3414”完全实行方案或某些实行方案。

对于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可依照作物特点设计实验方案。

4.2.1“3414”完全实行方案

“3414”方案设计吸取了回归最优设计解决少、效率高长处,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肥料效应田间实验方案。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解决。

4个水平含义:

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本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指施肥局限性)=2水平×0.5,3水平(指过量施肥)=2水平×1.5。

为便于汇总,同一作物、同一区域内施肥量要保持一致。

如果需要研究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可在此基本上增长解决。

 

表4-1“3414”实验方案解决(推荐方案)

实验编号

解决

N

P

K

1

N0P0K0

0

0

0

2

N0P2K2

0

2

2

3

N1P2K2

1

2

2

4

N2P0K2

2

0

2

5

N2P1K2

2

1

2

6

N2P2K2

2

2

2

7

N2P3K2

2

3

2

8

N2P2K0

2

2

0

9

N2P2K1

2

2

1

10

N2P2K3

2

2

3

11

N3P2K2

3

2

2

12

N1P1K2

1

1

2

13

N1P2K1

1

2

1

14

N2P1K1

2

1

1

该方案可应用14个解决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拟合。

例如:

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解决2~7、11、12,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本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选用解决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本氮肥效应方程;选用解决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本磷肥效应方程;选用解决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本钾肥效应方程。

此外,通过解决1,可以获得基本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

其详细操作参照关于实验设计与记录技术资料。

4.2.2“3414”某些实行方案

实验氮、磷、钾某一种或两个养分效应,或因其他因素无法实行“3414”完全实行方案,可在“3414”方案中选取有关解决,即“3414”某些实行方案。

这样既保持了测土配方施肥田间实验总体设计完整性,又考虑到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特点和不同实验目规定,满足不同层次需要。

如有些区域重点要实验氮、磷效果,可在K2做肥底基本上进行氮、磷二元肥料效应实验,但应设立3次重复。

详细解决及其与“3414”方案解决编号相应列于下表。

表4-2氮、磷二元二次肥料实验设计与“3414”方案解决编号相应表

解决编号

“3414”方案解决编号

解决

N

P

K

1

1

N0P0K0

0

0

0

2

2

N0P2K2

0

2

2

3

3

N1P2K2

1

2

2

4

4

N2P0K2

2

0

2

5

5

N2P1K2

2

1

2

6

6

N2P2K2

2

2

2

7

7

N2P3K2

2

3

2

8

11

N3P2K2

3

2

2

9

12

N1P1K2

1

1

2

上述方案也可分别建立氮、磷一元效应方程。

在肥料实验中,为了获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取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普通把实验设计为5个解决:

空白对照(CK)、无氮区(PK)、无磷区(NK)、无钾区(NP)和氮、磷、钾区(NPK)。

这5个解决分别是“3414”完全实行方案中解决1、2、4、8和6。

如要获得有机肥料效应,可增长有机肥解决区(M);实验某种中(微)量元素效应,在NPK基本上,进行加与不加该中(微)量元素解决比较。

实验规定测试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含量,进行考种和计产。

实验设计中,氮、磷、钾、有机肥等用量应接近肥料效应函数计算最高产量施肥量或用其她办法推荐合理用量。

 

表4-3常规5解决实验设计与“3414”方案解决编号相应表

“3414”方案解决编号

解决

N

P

K

空白对照

1

N0P0K0

0

0

0

无氮区

2

N0P2K2

0

2

2

无磷区

4

N2P0K2

2

0

2

无钾区

8

N2P2K0

2

2

0

氮磷钾区

6

N2P2K2

2

2

2

4.3实验实行

4.3.1实验地选取

实验地应选取平坦、整洁、肥力均匀,具备代表性不同肥力水平地块;坡地应选取坡度平缓、肥力差别较小田块;实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合等特殊地块。

4.3.2实验作物品种选取

田间实验应选取本地主栽作物品种或拟推广品种。

4.3.3实验准备

整地、设立保护行、实验地区划;社区应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实验前采集土壤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

4.3.4实验重复与社区排列

为保证明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影响,田间实验普通设3~4个重复(或区组)。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区组间容许有差别。

同毕生长季、同一作物、同类实验在10个以上时可采用多点无重复设计。

社区面积:

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作物社区面积普通为20~50米2,密植作物可小些,中耕作物可大些;设施蔬菜作物普通为20~30米2,至少5行以上。

社区宽度:

密植作物不不大于3米,中耕作物不不大于4米。

近年生果树类选取土壤肥力差别小地块和树龄相似、株形和产量相对一致成年果树进行实验,每个解决不少于4株,以树冠投影区计算社区面积。

4.3.5实验记载与测试

参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实验技术规程(NY/T497—)执行,实验前采集基本土样进行测定,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进行考种和生物与经济产量测定。

必要时进行植株分析,每个县每种作物应按高、中、低肥力分别各取不少于1组3414实验中1、2、4、8、6解决植株样品;有条件地区,采集3414实验中所有解决植株样品。

测土配方施肥田间实验成果汇总表见附表1。

4.4实验记录分析

常规实验和回归实验记录分析办法参见肥料效应鉴定田间实验技术规程(NY/T497—)或其她专业书籍,有关记录程序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肥料信息网()下载或应用。

5样品采集与制备

采样人员要具备一定采样经验,熟悉采样办法和规定,理解采样区域农业生产状况。

采样前,要收集采样区域土壤图、土地运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等资料,绘制样点分布图,制定采样工作筹划。

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采样标签等。

5.1土壤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采集应具备代表性和可比性,并依照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应采样和解决办法。

5.1.1采样规划

采样点拟定应在全县范畴内统筹规划。

在采样前,综合土壤图、土地运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并参照第二次土壤普查采样点位图拟定采样点位,形成采样点位图。

实际采样时禁止随意变更采样点,若有变更须注明理由。

其中,用于耕地地力评价土样样品采样点在全县范畴内布设,采样数量应为总采样数量10%—15%,但不得少于400个,并在第一年所有完毕耕地地力评价土壤采样工作。

5.1.2采样单元

依照土壤类型、土地运用、耕作制度、产量水平等因素,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土壤性状要尽量均匀一致。

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200亩(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500亩采一种样,丘陵区、大田园艺作物每30~80亩采一种样,温室大棚作物每30~40个棚室或20~40亩采一种样)。

为便于田间示范跟踪和施肥分区,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典型地块(同一农户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亩~10亩。

有条件地区,可以农户地块为土壤采样单元。

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准到0.1″。

5.1.3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普通在秋后。

设施蔬菜在晾棚期采集。

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

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核心时期采集。

5.1.4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及植株氮营养迅速诊断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等普通2~3年采集1次;中、微量元素普通3~5年采集1次。

5.1.5采样深度

大田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果园采样深度普通为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

用于土壤无机氮含量测定采样深度应依照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重要根系分布深度来拟定。

5.1.6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土壤特性。

采样必要多点混合,每个样品取15~20个样点。

5.1.7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原则进行采样。

普通采用“S”形布点采样。

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状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

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蔬菜地混合样点样品采集要依照沟、垄面积比例拟定沟、垄采样点数量。

果园采样要以树干为圆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沿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

5.1.8采样办法

每个采样点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比例要相似。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似。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种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5.1.9样品量

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用于推荐施肥0.5公斤,用于田间实验和耕地地力评价2公斤以上,长期保存备用),可用四分法将多余土壤弃去。

办法是将采集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正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提成四份,把对角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存一份,弃去一份。

如果所得样品依然诸多,可再用四分法解决,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5.1.10样品标记

采集样品放入统同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

采样标签样式见附表2。

5.2土壤样品制备

5.2.1新鲜样品

某些土壤成分如二价铁、硝态氮、铵态氮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明显变化,必要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

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解决分析,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将样品混匀后迅速称样测定。

新鲜样品普通不适当贮存,如需要暂时贮存,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进行速冻保存。

5.2.2风干样品

从野外采回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禁止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污染。

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步剔除侵入体。

风干后土样按照不同分析规定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装入样品瓶中备用。

瓶内外各放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

制备好样品要妥善贮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和酸碱等气体污染。

全某些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算无误后,试样普通还要保存3~12个月,以备查询。

“3414”实验等有价值、需要长期保存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

5.2.2.1普通化学分析试样

将风干后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碾压,并将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除干净。

细小已断植物须根,可采用静电吸附办法清除。

压碎土样用2毫米孔径筛过筛,未通过土粒重新碾压,直至所有样品通过2毫米孔径筛为止。

通过2毫米孔径筛土样可供pH、盐分、互换性能及有效养分等项目测定。

将通过2毫米孔径筛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某些继续碾磨,使之所有通过0.25毫米孔径筛,供有机质、全氮、碳酸钙等项目测定。

5.2.2.2微量元素分析试样

用于微量元素分析土样,其解决办法同普通化学分析样品,但在采样、风干、研磨、过筛、运送、贮存等环节,不要接触容易导致样品污染铁、铜等金属器具。

采样、制样推荐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工具,过筛使用尼龙网筛等。

通过2毫米孔径尼龙筛样品可用于测定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

5.2.2.3颗粒分析试样

将风干土样重复碾碎,用2毫米孔径筛过筛。

留在筛上碎石称量后保存,同步将过筛土壤称重,计算石砾质量百分数。

将通过2毫米孔径筛土样混匀后盛于广口瓶内,用于颗粒分析及其她物理性状测定。

若风干土样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半风化体,不能用木棍碾碎,应一方面将其细心拣出称量保存,然后再进行碾碎。

5.3植物样品采集与制备

5.3.1采样规定

植物样品分析可靠性受样品数量、采集办法及植株部位影响,因而,采样应具备:

——代表性:

采集样品能符合群体状况,采样量普通为1公斤。

——典型性:

采样部位能反映所要理解状况。

——适时性:

依照研究目,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定期采样。

——粮食作物普通在成熟后收获前采集籽实某些及秸秆;发生偶尔污染事故时,在田间完整地采集整株植株样品;水果及其她植株样品依照研究目拟定采样规定。

5.3.2样品采集

5.3.2.1粮食作物

由于粮食作物生长不均一性,普通采用多点取样,避开田边2米,按“梅花”形(合用于采样单元面积小状况)或“S”形采样法采样。

在采样区内采用10个样点样品构成一种混合样。

采样量依照检测项目而定,籽实样品普通1公斤左右,装入纸袋或布袋。

要采集完整植株样品可以稍多些,约2公斤左右,用塑料纸包扎好。

5.3.2.2棉花样品

棉花样品涉及茎杆、空桃壳、叶片、籽棉等某些。

样株选取和采样办法参照粮食作物。

按样区采集籽棉,第一次采摘后将籽棉放在通透性较好网袋中晾干(或晒干),后来每次收获时均装入网袋中,各次采摘结束后,将同一取样袋中籽棉作为该采样区籽棉混合样。

5.3.2.3油菜样品

油菜样品涉及籽粒、角壳、茎杆、叶片等某些。

样株选取和采样办法参照粮食作物。

鉴于油菜在开花后期开始落叶,至收获期植株上叶片基本所有掉落,叶片取样应在开花后期,每区采样点不应少于10个(每点至少1株),采集油菜植株所有叶片。

5.3.2.4水果样品

平坦果园采样时,可采用对角线法布点采样,由采样区一角向另一角引一对角线,在此线上等距离布设采样点,采样点多少依照采样区域面积、地形及检测目拟定。

山地果园应按不同海拔高度均匀布点,采样点普通不应少于10个。

对于树型较大果树,采样时应在果树上、中、下、内、外部及果实着生方位(东南西北)均匀采摘果实。

将各点采摘果品进行充分混合,按四分法缩分,依照检查项目规定,最后分取所需份数,每份1公斤左右,分别装入袋内,粘贴标签,扎紧袋口。

水果样品采摘时要注意树龄、长势、载果数量等。

5.3.2.5蔬菜样品

蔬菜品种繁多,可大体提成叶菜、根菜、瓜果三类,按需要拟定采样对象。

菜地采样可按对角线或“S”形法布点,采样点不应少于10个,采样量依照样本个体大小拟定,普通每个点采样量不少于1公斤。

从各种点采集蔬菜样,按四分法进行缩分,其中个体大样本,如大白菜等可采用纵向对称切成4份或8份,取其2份办法进行缩分,最后分取3份,每份约1公斤,分别装入塑料袋,粘贴标签,扎紧袋口。

如需用鲜样进行测定,采样时最佳连根带土一起挖出,用湿布或塑料袋装,防止萎蔫。

采集根部样品时,在抖落泥土或洗净泥土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根系完整。

市场采样可参照市场水果取样办法进行。

5.3.3标签内容

涉及采样序号、采样地点、样品名称、采样人、采集时间和样品解决号等。

5.3.4采样点调查内容

涉及作物品种、土壤名称(或本地俗称)、成土母质、地形地势、耕作制度、前茬作物及产量、化肥农药施用状况、灌溉水源、采样点地理位置简图。

果树要记载树龄、长势、载果数量等。

5.3.5植株样品解决与保存

粮食籽实样品应及时晒干脱粒,充分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

需要洗涤时,注意时间不适当过长并及时风干。

为了防止样品变质,虫咬,需要定期进行风干解决。

使用不污染样品工具将籽实粉碎,用0.5毫米筛子过筛制成待测样品。

带壳类粮食如稻谷应去壳制成糙米,再进行粉碎过筛。

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时,不要使用能导致污染器械。

完整植株样品先洗干净,依照作物生物学特性差别,采用能反映特性植株部位,用不污染待测元素工具剪碎样品,充分混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制成鲜样或于60℃烘箱中烘干后粉碎备用。

田间(或市场)所采集新鲜水果、蔬菜、烟叶和茶叶样品若不能立即进行分析测定,应暂时放入冰箱保存。

6土壤与植物测试

6.1土壤测试

6.1.1土壤质地

国际制;指测法或比重计法(粒度分布仪法)测定。

6.1.2土壤容重

环刀法测定。

6.1.3土壤水分

6.1.3.1土壤含水量

烘干法测定。

6.1.3.2土壤田间持水量

环刀法测定。

6.1.4土壤酸碱度和石灰需要量

6.1.4.1土壤pH

土液比1:

2.5,电位法测定。

6.1.4.2土壤互换酸

氯化钾互换——中和滴定法测定。

6.1.4.3石灰需要量

氯化钙互换——中和滴定法测定。

6.1.5土壤阳离子互换量

EDTA-乙酸铵盐互换法测定。

6.1.6土壤水溶性盐分

6.1.6.1土壤水溶性盐分总量

电导率法或重量法测定。

6.1.6.2碳酸根和重碳酸根

电位滴定法或双批示剂中和法测定。

6.1.6.3氯离子

硝酸银滴定法测定。

6.1.6.4硫酸根离子

硫酸钡比浊法或EDTA间接滴定法测定。

6.1.6.5钙、镁离子

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6.1.6.6钾、钠离子

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6.1.7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电位法测定。

6.1.8土壤有机质

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

6.1.9土壤氮

6.1.9.1土壤全氮

凯氏蒸馏法测定。

6.1.9.2土壤水解性氮

碱解扩散法测定。

6.1.9.3土壤铵态氮

氯化钾浸提——靛酚蓝比色法测定。

6.1.9.4土壤硝态氮

氯化钙浸提——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或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

6.1.10土壤有效磷

碳酸氢钠或氟化铵-盐酸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6.1.11土壤钾

6.1.11.1土壤缓效钾

硝酸提取——火焰光度计、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6.1.11.2土壤速效钾

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6.1.12土壤互换性钙镁

乙酸铵互换——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6.1.13土壤有效硫

磷酸盐-乙酸或氯化钙浸提——硫酸钡比浊法测定。

6.1.14土壤有效硅

柠檬酸或乙酸缓冲液浸提-硅钼蓝比色法测定。

6.1.15土壤有效铜、锌、铁、锰

DTPA浸提-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6.1.16土壤有效硼

沸水浸提——甲亚胺-H比色法或姜黄素比色法或ICP法测定。

6.1.17土壤有效钼

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测定。

表6-1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样品测试项目汇总表

测试项目

测土配方施肥

耕地地力评价

1

土壤质地指测法

必测

2

土壤质地,比重计法

选测

3

土壤容重

选测

4

土壤含水量

选测

5

土壤田间持水量

选测

6

土壤pH

必测

必测

7

土壤互换酸

选测

8

石灰需要量

pH值<6样品必测

9

土壤阳离子互换量

选测

10

土壤水溶性盐分

选测

11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选测

12

土壤有机质

必测

必测

13

土壤全氮

选测

必测

14

土壤水解性氮

至少测试1项

15

土壤铵态氮

16

土壤硝态氮

17

土壤有效磷

必测

必测

18

土壤缓效钾

必测

必测

19

土壤速效钾

必测

必测

20

土壤互换性钙镁

pH值<6.5样品必测

21

土壤有效硫

必测

22

土壤有效硅

选测

23

土壤有效铁、锰、铜、锌、硼

必测

24

土壤有效钼

选测,豆科作物产区必测

注:

用于耕地地力评价土壤样品,除以上养分指标必测外,项目县如果选取其她养分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也应当进行分析测试。

6.2植物测试

6.2.1全氮、全磷、全钾

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或水杨酸—锌粉还原,硫酸—加速剂消煮,全氮采用蒸馏滴定法测定;全磷采用钒钼黄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取分光光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