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6729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docx

第5章起动电路的检修

单元五起动电路的检修

汽车起动电源电路在汽车电路中较典型,用到蓄电池、起动机、继电器等电器元件,如图5-1所示汽车电源系统电路。

图5-1汽车起动电源电路

1蓄电池

 

蓄电池的检查。

图5-2蓄电池的检查

1.1蓄电池分类

蓄电池是一种可逆的低压直流电源,它既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也能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图5-3蓄电池在汽车上的接线位置

蓄电池可分为碱性蓄电池和酸性蓄电池两大类。

汽车上采用铅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常用的类型有普通、干荷电、少维护或免维护、封闭式免维护蓄电池。

酸性蓄电池是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而碱性蓄电池的电解液则选用碱性化合物。

图5-4常见蓄电池实物图

1.2蓄电池的功用

蓄电池有以下功用:

发动机起动时,向起动机、点火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汽车的其它电气设备供电;备用供电,当发动机低速运转,向用电设备和发电机磁场绕组供电;存储电能,发动机中、高速运转时,将发电机剩余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协同供电,发电机过载时,协助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稳定电源电压,保护电子设备,蓄电池相当于一个大电容器,能吸收电路中出现的瞬时过电压,保护电子元件,保持汽车电器系统电压稳定。

1.3普通型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

1.3.1普通型铅蓄电池结构

蓄电池主要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和外壳、联条和极板组成,如图所示。

由6个单格电池串联而成,每个单格电池电压均为2v,串联成12v供汽车选用。

图5-5蓄电池的结构图

(1)极板

极板由栅架和活性物质组成,其结构图如图5-6、5-7所示。

图5-6极板图5-7栅架

1)栅架

由铅锑合金浇铸而成。

普通栅架含锑量5%~7%;干荷电蓄电池栅架含锑量1.5%~2.3%。

目前,多采用铅—低锑合金栅架或铅—钙—锡合金栅架。

为降低蓄电池内阻,改善启动性能,现代汽车蓄电池采用了放射型栅架(图5-8)。

图5-8放射形栅架

2)活性物质

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PbO2),呈褐色。

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海绵状纯铅(Pb),呈青灰色。

因为正极板化学反应剧烈,所以在单格电池中,负极板总比正极板多一片。

使每一片正极板都处于两片负极板之间,保持其放电均匀,防止变形。

3)极板组的结构

为了增大容量,一般将多片正极板(4~13片)和多片负极板(5~14片)分别并联,组成正负极板组,如图5-9所示。

正极板塞充红色二氧化铅,负极板塞充海锦状铅。

图5-9蓄电池极板

(2)隔板

在正负极板间起绝缘作用,使电池结构紧凑。

隔板有许多微孔,可使电解液畅通无阻。

耐酸、耐热、不氧化、不变形、不含杂质、亲水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隔板一面平整,一面有沟槽,沟槽面对着正极板,且与底部垂直,使充放电时,电解液能通过沟槽及时供给正极板,当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PbO2脱落时能迅速通过沟槽沉入容器底部。

材料:

木质、微孔橡胶、微孔塑料、玻璃纤维等。

免维护蓄电池隔板做成袋式隔板。

(3)电解液

与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行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

由密度为1.84g/cm3的化学纯硫酸与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一般密度为1.24~1.30g/cm3,使用中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制造厂的要求而定。

不允许用工业硫酸和自来水、井水、河水等配制。

因其杂质多,易引起自放电,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

使用中注意:

电解液腐蚀性强,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会受伤。

如果接触到蓄电池电解液,要立即用苏打水冲洗,溅到眼睛应立即用清水或医用眼睛清洗器冲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壳体

壳体用于盛装电解液和极板组。

外壳应耐酸、耐热、耐振动冲击。

材料:

外壳由橡胶外壳和聚丙烯塑料两种,普遍采用的是塑料外壳。

构成:

外壳为整体式结构,壳内间壁分成3个或6个互不相通的单格。

安装3组或6组极板,形成6v或12v蓄电池。

每个单格底部有突起的肋条以搁置极板组,肋条间空隙可积存极板脱落下来的活性物质。

每个单格电池设有一个加液孔,可以加注电解液或检测电解液密度。

孔盖上设有通气孔,便于排出蓄电池内部气体,防止外壳涨裂,发生事故。

(5)联条和极桩

联条将蓄电池各单格电池串联起来。

材料:

铅锑合金,一般采用穿壁式联条。

极桩的用途是与外部电路接线,材料:

铅锑合金

1.3.2改进的铅蓄电池

(1)干荷电铅蓄电池

极板处于干燥的已充电状态和无电解液贮存的状况下,能长期保存其化学过程中所得到

的电量的蓄电池。

干荷蓄电池加足电解液后,静放20~30min即可使用。

干荷电铅蓄电池如图5-10所示。

图5-10干荷电铅蓄电池

干荷电铅蓄电池特点是提高了负极板上的海绵状纯铅的憎水性和抗氧化性:

在负极板的海绵状铅中加入松香、油酸、硬脂酸等抗氧化剂;在化成过程中,有一次深度放电或反复充放电循环;负极板在化成过程中进行水洗和浸渍;正负极板和隔板用特殊工艺干燥处理。

但是要注意负极板上的铅具有高度活性化,从化成槽中取出极易与氧反应,生成氧化铅,使负极板失去活性。

化成过程:

“化成”即“转化而成”之意,极板化成是指利用化学和电化学反应使极板转化成具有电化学特性的正、负极板的过程。

水洗可以大大提前电池加酸后可用于放电的时间;负极板水洗后在防氧化液中浸渍。

(2)免维护蓄电池

免维护蓄电池的结构特点极板栅架采用铅钙锡合金制成,消除了锑的副作用;采用袋式

聚氯乙烯隔板,可避免活性物质脱落、极板短路;采用新型安全通气装置,孔塞内装有氧化铝过滤器和催化剂钯,帮助排出的氢离子和氧离子结合成水;外壳由聚丙烯塑料制成,槽底无肋条,极板组可直接安放在壳底,使极板上部容量增加,电解液储量增大。

免维护电池的使用优点是使用中不需补加蒸馏水;自放电少,可储存2年以上,使用寿命长,一般为普通蓄电池的2—3倍;耐过充电性能好,过充电电流在充满电时可接近零,减少电和水的消耗;内阻小,起动性好。

免维护电池上的技术状态指示器,蓄电池技术状态指示器来指示蓄电池技术状态。

中心呈绿色圆点明显,表示蓄电池技术状态良好。

中心呈绿色圆点模糊,表示蓄电池荷电不足。

中心呈无色透亮或黄色,表示蓄电池需更换,如图所示5-11。

5-11免维护蓄电池电量指示

1.3.3蓄电池的型号、规格及选用

1.3.3.1我国蓄电池的型号为:

机械工业部JB2599-85《铅蓄电池产品型号编制方法》标准规定。

1——表示串联的单格电池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表示电池用途,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用Q——起动用蓄电池;M——摩托车用蓄电池

3——极板类型,用A——干荷电铅蓄电池;B——薄型极板;W——免维护铅蓄电池;

4——指20h率额定容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A·h;

5——特殊性能,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无字为普通性能蓄电池;G——薄型极板的高起动率电池;S——塑料槽;D——低温起动性好。

1.3.3.2进口蓄电池的规格

进口蓄电池的容量规格是蓄电池国际协会(BCI和)和汽车工程学会(SAE)联合制定的。

1.3.3.3蓄电池规格的选择

蓄电池规格在选择时须按以下原则:

(1)电压必须和汽车电气系统的额定电压一致。

(2)容量必须满足汽车起动的要求。

(3)蓄电池外形大小必须合适。

1.4蓄电池工作原理

蓄电池工作原理是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蓄电池放电过程是蓄电池的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过程称放电过程,如图5-12所示。

图5-12蓄电池放电过程图5-13蓄电池充电过程

2)充电过程是电能变成化学能,如图5-13所示。

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PbO2+2H2SO4+Pb2PbSO4+2H2O

 

蓄电池充放电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可逆性。

(2)充浓放稀。

(3)正极板附近化学反应较负极板附近化学反应剧烈。

蓄电池放电终了的标志:

(1)单格电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值(以20小时放电率放电时,此值为1.75V),

(2)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到最小许可值,约1.11cm3。

 

1蓄电池的技术状况检查

1.1蓄电池的外表观查

1)检查蓄电池封胶有无开裂和损坏,极柱有无破损,壳体有无泄漏,否则应修复或更换。

2)用温水清洗蓄电池外部的灰尘泥污,再用碱水清洗。

3)疏通加液盖通气孔,用钢丝刷或极柱接头清洗器除去极柱和接头的氧化物并涂一层薄薄的工业凡士林或润滑脂。

1.2识别极性

若蓄电池正极桩刻的“+”号或涂的红色;负极桩上刻的“—”号或涂的蓝色(绿色)等标记失去。

1.3液面高度检查

1)打开加液孔盖。

2)见图5-14,将玻璃管伸入单格电池中,并与防护板接触。

用姆指堵住管的上端口,然后提出液面。

(不要离开加液孔上方)。

3)测出管内液体高度,该高度即为高出极板的液面高度,其值一般为10~15rnm,将测量结果填入表l-1中。

4)用相同方法检查其余单格。

图5-14测量液面高度

1.4检查电解液密度

(1)测量方法。

电解液密度计是用来检查和调整电解液密度,以确定蓄电池技术态的

专用工具。

其结构图见5-15,测量范围为1.100~1.300(g/cm³),其最小刻度值为0.005g/cm3。

使用方法见图5-16。

①用力捏紧橡皮球排气。

②将橡皮管伸入电解液,慢慢放松橡皮球,待吸入的电解液达玻璃吸管高度的2/3时,慢慢将密度计提出液面。

(密度计不要离开电池加液孔上方)。

读数,液面与密度计玻璃梗刻线对齐,视线见图5-17读出电液密度。

图5-15电液密度计图5-16电解液密度计的使用图5-17比重计的读数方法

(2)实训室蓄电池完全充电状态时,电解液密度为

г15℃=l.26

密度校正公式:

γ15℃=γt十0.00075(t-15)

t-为实测电解液温度

γt-为实测电解液密度

(3)依次检查每个单格的电解液密度,(每单格密度差应小于0.025)。

1.5用新型高率放电计测量蓄电池的放电程度

普通蓄电池用的高率放电计只能检测单格电池电压,而新式蓄电池联条均为穿壁跨接式,蓄电池表面只有正、负极桩,所以用普通电池用的高率放电计已不能测取高率放电端电压。

新式高率放电计有可变电流式、不可变电流式两种,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不可变式的,如图5-18所示。

测试时,用力将放电针插入正、负极桩,保持15s,若蓄电池电压能保持在9.6V以上,说明该蓄电池性能良好,但存电不足;若稳定在11.6~10.6V,说明存电足;若电压迅速下降,则说明蓄电池已损坏。

图5-18新型高率放电汁

1.6随车起动测试

如果没有高率放电计,在车辆起动系正常情况下,可用起动机作为试验负荷,步骤如下:

1)拔下分电器中央线,并将线头搭铁。

2)将万用表接于蓄电池正、负极桩上。

3)接通起动机历时15s,读取电压表读数。

4)对于12V蓄电池而言,电压表读数不应低于9.6V。

2铅蓄电池的充电

2.1蓄电池充电接线方法:

(1)定流充电的接线方法

①如要将容量不同、电压不同的蓄电池同时充电时,可按图5-19所示方法接线.选择各组充电电流时,可分别调节变阻器。

此法适用于大容量的充电机对大批量蓄电池充电。

②用小容量充电机对蓄电池充电时,可根据充电机的最高电压将几只蓄电池串接起来(正负极相连)进行充电,但各电池的容量尽可能相同,否则充电电流应以小容量的蓄电池来计算。

接线方法见图5-20所示。

调节充电电流时,只要旋转电压调节钮即可得到不同的充电电流.。

本实验即按此种方法进行。

为观察不同充电阶段蓄电池的情况,三只电瓶可分别用放完电的、进入第二阶段充电的和进入充电终了阶段的电池。

图5-19按容量分组的定流充电电路

1-电压表;2-电流表;3-充电开关;4-变阻器;5-蓄电池

图5-20不同容量不同电压的蓄电池定流充电

(2)定压充电的接线方法

蓄电池容量不同但额定电压相同,且充电机输出电压受条件限制时,可用定压充电方法充电,其接线方法可按图5-21所示进行。

本实验不进行此项内容。

5-21定压充电电路

1-电压表;2-电流表;3-充电开关;4-蓄电池

2.2定流充电的实验步骤

(1)对待充的蓄电池进行技术状况检查。

清洁外部,调整夜面高度符合要求,加液孔盖不必盖上。

(2)根据被充电池的容量按充电电流规范确定充电电流。

见表5-1。

(3)用充电专用线夹将2~3只蓄电池按正负极相连串接起来,再用充电专用线将充电机的“+”接柱与一端蓄电池的“+”极相连,充电机的“—”接柱与另一端的蓄电池“—”极相连。

此时充电机上的电压表即指示出被充电池的总电压,但电流表无电流指示。

(4)将充电机的电压调节旋钮调至最小位置。

(5)接通交流电源至充电机的控制开关,打开充电机上的电源开关。

(6)旋转充电机电压调节旋钮,同时观察电流表,使电流表指示出所选定的数值。

(7)通过加液孔观察蓄电池内部情况。

(8)用万用表或电压表测量各蓄电池两端的电压。

(9)用密度计测量各蓄电池的密度。

(10)将充电电流增大和减小1~3A,同时观察各蓄电池内部都有何变化。

铅蓄电池的充电电流规范表5-1

蓄电池型号

额定

容量(A·h)

额定

电压

(V)

初次充电

补充充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电流

(A)

时间

(h)

电流

(A)

时间

(h)

电流

(A)

时间

(h)

电流

(A)

时间

(h)

3-Q-75

75

6

5

25~35

3

20~30

7.5

10~11

4

3~5

3-Q-90

90

6

6

25~35

3

20~30

9.0

10~11

5

3~5

3-Q-105

105

6

7

25~35

4

20~30

10.5

10~11

5

3~5

3-Q-120

120

6

8

25~35

4

20~30

12.0

10~11

6

3~5

3-Q-135

135

6

9

25~35

5

20~30

13.5

10~11

7

3~5

3-Q-150

150

6

10

25~35

5

20~30

15.0

10~11

7

3~5

3-Q-195

195

6

13

25~35

7

20~30

19.5

10~11

10

3~5

6-Q-60

60

12

4

25~35

2

20~30

6

10~11

3

3~5

6-Q-75

75

12

5

25~35

3

20~30

7.5

10~11

4

3~5

6-Q-90

90

12

6

25~35

3

20~30

9.0

10~11

4

3~5

6-Q-105

105

12

7

25~35

4

20~30

10.5

10~11

5

3~5

6-Q-120

120

12

8

25~35

4

20~30

12.0

10~11

6

3~5

2起动机

起动机的检查。

图5-22起动机的检查

知识链接

直流电动机是将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电机(如图所示5-23)。

直流电动机在汽车上广泛的采用,如起动系、电动车窗、电动座椅、雨刮等电器设备中常用到永磁式和串励式直流电动机。

  

图5-23直流电动机

2.1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是指对励磁绕组如何供电、产生励磁磁通势而建立主磁场的问题。

根据励磁方式的不同,直流电动机有直流他励电动机、直流并励电动机、直流串励电动机和直流复励电动机4种,以下为各类电动机的特点:

(a)他励(b)并励

(c)串励(d)复励

图5-24直流电动机的四种励磁方式

  2.1.1直流他励电动机(见图5-24)

励磁绕组与电枢没有电的联系,励磁电路是由另外直流电源供给的。

因此励磁电流不受电枢端电压或电枢电流的影响。

2.1.2直流并励电动机(见图5-24)

并励绕组两端电压就是电枢两端电压,但是励磁绕组用细导线绕成,其匝数很多,因此具有较大的电阻,使得通过他的励磁电流较小。

2.1.3直流串励电动机(见图5-24)

励磁绕组是和电枢串联的,所以这种电动机内磁场随着电枢电流的改变有显著的变化。

为了使励磁绕组中不致引起大的损耗和电压降,励磁绕组的电阻越小越好,所以直流串励电动机通常用较粗的导线绕成,他的匝数较少。

2.1.4直流复励电动机(见图5-24)

电动机的磁通由两个绕组内的励磁电流产生。

2.2直流串励式电动机

本文以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为例介绍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直流电动机的作用是产生力矩。

一般均采用直流串励式电动机。

“串励”是指电枢绕组与磁场绕组串联。

直流电动机由磁极、电枢、换向器和外壳等组成如图5-25所示,

1-端盖;2-电刷和刷架;3-磁场绕组;4-磁极铁心;5-机壳;6-电枢;7-后端盖

图5-25 直流电动机

(1)磁极 磁极的作用是产生电枢转动时所需要的磁场,它由固定在机壳上的磁极铁心和磁场绕组组成,见图5-26。

如图5-27所示为励磁绕组的内部电路连接方法,励磁绕组一端接在外壳的绝缘接线柱上,另一端与两个非搭铁电刷相

1-机座;2-极掌;3-励磁绕组;4-转子;5-极心

图5-26 磁极

 a)四个绕组相互串联;

b)两个绕组串联后再并联

图5-27  励磁绕组的接法

(2)电枢 如图5-28所示为电枢总成,由外圆带槽的硅钢片叠成的铁心和电枢绕组组成磁场绕组和电枢绕组一般采用矩形断面的裸铜线绕制。

1-换向器;2-铁心;3-绕组;4-电枢轴

图5-28  电枢总成

 换向器装在电枢轴上,它由许多换向片组成。

换向片嵌装在轴套上,各换向片之间均用

云母绝缘。

(3)电刷 电刷和换向器配合使用用来连接磁场绕组和电枢绕组的电路,并使电枢轴上的电磁力矩保持固定方向。

电刷装在端盖上的电刷架中,电刷弹簧使电刷与换向片之间具有适当的压力以保持配合,如图5-29所示。

以四磁极电动机为例,其中两个电刷与机壳绝缘,电流通过这两个电刷进入电枢绕组,另外两个为搭铁电刷,通过电枢绕组的电流通过这两个电刷搭铁。

 

1-电刷弹簧;2-电刷架;3-换向器;4-电刷;5-盘开弹簧;

图5-29 电刷及电刷架的组合

(4)机壳

是电动机的磁极和电枢的安装机体,其中一端有四个检查窗口,便于进行电刷和换向器的维护,同时起动机的电磁开关也安装在机壳上,其上有一绝缘接线端,是电动机电流的引入线。

2.3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F

n

T

S

图5-30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图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会受电磁力作用,电磁力的方向遵循左手定则。

如图5-30所示,两片换向片分别与环状线圈的两端连接,电刷一端与两换向器片相接触,另一端分别接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在环状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交替变化,用左手定则判断可知,环状线圈在电磁力矩作用下按顺时针方向连续转动。

这样在电源连续对电动机供电时,其线圈就不停地按同一方向转动。

  为了增大输出力矩并使运转均匀,实际的电动机中电枢采用多匝线圈,随线圈匝数的增多换向片的数量也要增多。

2.4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直流电动机工作时有如下的特点:

电动机中电流越大,电动机产生的扭矩越大。

电动机的转速越高,电枢线圈中产生的反电动势就越大,电流也随之下降。

起动机在初始起动期间和起动期间各项指标的比较见表5-1。

表5-2

              阶段

项目

初始起动期间

正常起动期间

电动机速度

较 低

较 高

电动机电流

较 大

较 小

电动机产生的扭矩

较 大

较 小

电枢中的反向电动势

较 小

较 大

直流串励式电动机的力矩M、转速n和功率P随电枢电流变化的规律,称为直流串励式电动机的特性。

图5-31所示为直流串励式电动机的特性曲线,其中曲线M、n和P分别代表力矩特性、转速特性和功率特性。

结合表5-2和图5-31可知,在起动机起动的瞬间,电枢转速为零,电枢电流达到最大值,力矩也相应达到最大值。

使发动机的起动变得很容易。

这就是汽车起动机采用串励式电动机的主要原因。

P

M

图5-31直流串励式电动机的特性

串励式电动机在输出力矩大时,电枢电流也大,电动机转速随电流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反之,在输出力矩较小时,电动机转速又随电枢电流的减小而很快上升。

串励式电动机具有轻载转速高,重载转速低的特性,对保证起动安全可靠是非常有利的,是汽车上采用串励式电动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串励式电动机的功率P可用下式表示:

P=Mn/9550

式中:

M——电枢轴上的力矩(Nm);

n——电枢转速(r/min)。

电动机完全制动时,转速和输出功率为零,力矩达到最大值。

空载时电流最小,转速最大,输出功率也为零。

当电枢电流接近制动电流一半时,电动机输出功率最大。

 

应用举例

1直流电动机的拆卸

在拆装直流电动机前,要对仪器仪表进行整机检查,查明绕组对地绝缘以及绕组间有无断路、短路或其他故障,以便对问题进行修理。

直流电动机的拆装步骤:

(1)拆除电动机的外部连接线,并作好标记。

(2)拆卸带轮或联轴器。

(3)拆卸换向器端盖螺钉和轴承螺钉,并取下轴承外盖。

(4)打开端盖的通风窗,从刷握中取出电刷,再拆卸接到刷杆上的连接线。

(5)拆卸换向器端的端盖,取出刷架。

(6)用厚纸或布将换向器包扎好,以保持清洁及以免碰伤换向器。

(7)拆除轴伸端的端盖螺栓,将电抠连同端盖从定子内小心地一起抽出或吊出,不要擦伤电枢绕组端部,将电抠放在木架上,并用布包扎好。

(8)拆除轴伸端的轴承盖螺栓,取下轴承外盖、端盖及轴承。

若轴承无损坏则不必拆卸,若轴承已损坏需要更换时,还应拆卸轴承。

直流电动机的装配步骤可按上述步骤反向进行,装配后应把刷杆座调回标志的位置。

其中直流电动机的带轮或联轴器、轴承等拆卸方法和工艺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方法一致。

2起动机解体后的检验

321型起动机解体后,应用直观和借助于器材对各零部件(或小总成)进行全面的检验,以鉴定其技术状况是否良好。

其主要检验项目如下:

1-起动机定子外壳;2-电刷;3-卡尺

图5-32电刷长度检查图5-33电刷弹簧拉力检查

(1)各接线头和接线柱是否氧化,接线是否松脱,焊端是否脱焊等。

(2)控制开关的触点是否脏污或烧蚀,而接触不良。

(3)各轴颈和滑动轴承铜套磨损的程度以及润滑情况。

(4)电刷的检验:

用直板尺测量的高度,如图5-32所示,国产起动机其新电刷的高度为14毫米),磨损后其高度不得低于新电刷高度的2/3倍。

用弹簧秤测量弹簧拉力,如图5-33所示,应在1822N之间,如果达不到规定值,应更换新的弹簧。

(5)激磁绕组的检验:

因激磁绕组中电流密度大,加之散热条件差;较容易发生故障。

最常见的故障是绝缘烧焦,造成匝间短路或搭铁,甚至造成焊头的焊接处脱焊等。

①激磁绕组断路

故障检查:

激磁绕组导线截面积大,发生断路的可能性很小。

也可用万用表测量激磁绕组的正极端与电刷之间的电阻,如图5-34所示,阻值应接近于零,否则说明激磁绕组有断路故障。

1-激磁绕组的正极端;2-电刷;1-激磁绕组的正极端;2-定子壳体;

3-万用表;4-激磁绕组3-万用表;4-激磁绕组

图5-34激磁绕组断路故障检查图5-35激磁绕组搭铁故障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