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6933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docx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3

  

  

    答;培根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是指:

印刷术、火药和火药武器、指南针

  我想到:

(1)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自豪

  

(2)三大发明是全人类的遗产,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3)中国人最早发明火药和火药武器,且未能飞向宇宙;

  (4),有罗盘针,可中国没能成为海上强国,倒是西方列强依靠罗盘针的指引逼近我们的家门口。

  力量和影响:

1、印刷术传到欧洲,大量的书籍、文学作品被印刷出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

  3、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

  ★★.阅读下列材料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培根

  请回答:

  培根所指文学上、军事上、航海上的变化是什么?

  文学上:

传播速度的变化;战争上:

作战方式的变化;航海上:

航海条的变化。

  

(2)你认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应该占据怎样的地位?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你知道我国的印刷术近年来有什么变化吗?

  提示: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汉字的计算机处理成为现实,印刷出版业开始了“告别纸与笔,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时代。

由键盘输入汉字,经电脑排版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可黑白印刷,也可彩印。

由电脑程序控制的复印机、油印机可进行大批量的高质量的印刷。

另外扫描仪、数码相机也可与电脑相连,实现方便快捷的图文印刷。

  选择题

  【】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

  .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

  D.到都城长安旅游

  [参考答案][08泉州丰泽学业]第3题

  【】中国古代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条的发明是

  A罗盘针

  B竹木简

  地动仪

  D突火枪

  [参考答案][08泰安中考]第4题

  【】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参考答案][08重庆中考]第4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下列不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瓦子”

  D火器

  [参考答案][08玉林中考]第2题

  (XX•安徽芜湖)3假如有一天你去参观刚刚出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文物展览,你一定不会看到:

D

  A吴国的青瓷羊

  B唐朝邢窑白瓷

  宋朝冰裂纹瓷器

  D明朝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

  7年级下册

  第14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

  考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七下P77

  能力要求:

识记

  考点:

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七下P78—79

  能力要求:

识记

  考点:

《清明上河图》

  七下P80

  能力要求:

识记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

  、史学: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2、文学: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词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放派”: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声声慢》等

  “婉约派”: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

  南宋

  辛弃疾

  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曲

  元朝

  关汉卿

  《窦娥冤》

  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3、艺术

  绘画: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朝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朝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书法:

  阶段

  姓名

  书法特点

  代表作

  备注

  东汉时期:

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

风格多样的书法艺术

  王羲之

  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隋唐时期:

书法艺术的高峰

  颜真卿、柳公权

  雄浑敦厚;方折俊丽,骨力劲健

  《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

  “颜劲柳骨”

  宋元时期:

书法艺术的继续发展,成为文人普遍的爱好

  赵孟頫;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随意挥洒,劲秀雄健

  “宋四家”

  ★★.“大江东去,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是哪位文学家的名句?

答:

是苏轼的名句。

  2)他词的特点是什么?

答:

特点是:

豪迈奔放3)举出和他词风相似的作家。

答是辛弃疾

  4)“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

答:

指208年三国时期周瑜、孙权、刘备联军火烧赤壁。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请回答:

  这是谁的词句?

辛弃疾。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追忆昔日壮怀激烈,效死疆场的冢情壮志,激励友人去完成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未竟大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材料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材料四: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材料五: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能分别说出上述各材料的作者吗?

  材料一李白

  材料二:

杜甫材料三苏轼

  材料四李清照

  材料五:

辛弃疾

  【】阅读下列材料

  至其体则全与诗词别,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

盖此乃叙古人之言语,使愚夫愚妇共见共闻,非文人学士自吟自咏之作也。

—徐大椿《乐府传声》

  根据材料,想一下元曲为什么能够兴盛?

  元统一后,城市经济繁荣。

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作为直接反映生活

  的戏剧形式元杂剧,适应了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选择题

  【】《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参考答案]

  [08连云港中考]第29题

  【】下列各项,对应错误的是

  A《史记》——司马迁

  B《兰亭序》——王羲之

  《女史箴图》——顾恺之

  D《清明上河图》——吴道子

  [参考答案]D[08资阳中考]第18题

  【】诸城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

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绘画风格是

  A山水画

  B文人画

  风俗画

  D花鸟画

  [参考答案][08潍坊学业]第3题

  【】右图是我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经创作的时代及其作者是

  A唐朝——阎立本

  B唐朝——吴道子

  宋朝——张择端

  D明朝——徐渭

  [参考答案][08重庆毕业]第6题

  (XX•山东济宁市)17右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该画的作者是:

B

  A吴道子

  B赵孟頫

  阎立本

  D张择端

  7年级下册第14

  [08苏州中考]

  填空题

  第27题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和北宋▲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并称为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

  [参考答案]《史记》

  司马光[08苏州中考]第27题

  7年级下册第14

  [08福州中考]

  改错题

  第21题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A

  B

  [参考答案]错误:

B

  改正:

司马光[08福州中考]第21题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7年级下册

  第1

  明朝君权的加强

  考点:

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七下P88—91

  能力要求:

识记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的建立:

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①政治上: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的坑儒还厉害!

  请回答:

(1)材料中顾炎武描述秦始皇的所为是什么?

答:

焚书坑儒

  

(2)通过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八股取士的看法。

  答: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和范围,并规定应考者不的得发表个人见解。

因此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只埋头攻读经书。

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材料一

  唐太宗时候,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然未中进士。

后来有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彀,是使劲张弓。

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

比喻受人笼络、由人控制)

  材料二

  明朝考中举人的很多人,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迂腐儒生。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回答:

同时对科举制度的评价,为什么人们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取士褒扬,而对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贬斥?

为什么人们对明朝科举取士极力诋毁?

答:

明清两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八股文)和范围(四书五经),并规定应考者不能有个人见解。

因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所以人们诋毁明朝的八股取士。

  ★★.比较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取士和不同,想想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科举考试中常设和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

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

这种考试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是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是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统治:

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答:

政治方面:

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廷事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

文化方面:

八股取士。

  【】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改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请回答:

  这是哪个朝代的官制变化?

文中“帝”指谁?

  明朝。

朱元璋。

  “六部”指的是?

他们对谁负责?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皇帝。

  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于皇帝一身;

  (4)

  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选择题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

  A秦朝

  B汉朝

  唐朝

  D明朝

  [参考答案][08泰州中考]第题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参考答案][08泰安中考]第3题

  【】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明朝

  D.清朝

  [参考答案][08重庆中考]第3题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参考答案]D

  [08威海学业]第7题

  7年级

  下册

  第16

  中外交往与冲突

  考点:

郑和下西洋

  七下P93—9

  能力要求:

识记理解

  考点:

戚继光抗倭

  七下P96

  能力要求:

识记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条有哪些?

答:

①明初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②郑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

  ③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目的:

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

140──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

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40~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海船规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船数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西大航海家的联系比较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地点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40~1433年

  492~104年

  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次

  人数

  27800人

  000~100人

  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

  7艘

  4艘胡宪宗《筹海图编》.

  材料二: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盗。

  ——谢杰《虔台倭纂》

  材料三: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

  ——赵文华

  材料四:

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就烟消云散。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结合堂所学与上列材料,你认为“倭患”由哪些人构成?

材料中认为倭寇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什么人?

  倭患由一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中国的一些奸商、生活困难的百姓勾结而成。

材料中认为倭寇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国沿海一些商人。

  

(2)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造成海上贸易受阻,一些商人和百姓失去生财之道。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根除倭患的原因有哪些?

  根除倭患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戚继光等人的武力清剿,荡平了倭寇的势力,使倭寇难以继续作恶;二是明朝后期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使沿海的商人和百姓能从正常的贸易中获取利益,无须再冒险抢劫。

  选择题

  【】1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

  B①③

  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08重庆毕业]第3题

  【】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A.甘薯

  B.瓷器

  .玉米

  D.马铃薯

  [参考答案]B[08安徽中考]第2题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

  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

  .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

  [参考答案]D[08佛山中考]第4题

  【】下列历史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08黄冈中考]第3题

  【】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D郑和下西洋

  [参考答案]D

  [08威海学业]第6题

  【】海上远航,延伸了人类的足迹,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回答——6题。

  .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最远到达()

  A.菲律宾群岛B.波斯湾沿岸.印度半岛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参考答案]D

  [08陕西中考]第题

  (XX•湖北黄冈)3.下列历史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②③④

  D.①②④

  (XX•山东济宁市)19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是:

D

  A甘英出使大秦

  B张赛通西域

  戚继光抗击倭寇

  D郑和下西洋

  3.1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①马六甲海峡

  ②红海沿岸

  ③印度半岛

  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

  B.①③

  .②④

  D.③④

  7年级下册第16

  [08玉林中考]

  材料解析题

  第12题

  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图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2分)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的名称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分)

  (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

(2分)

  [参考答案]

(1)弘扬唐朝文化(1分)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

(1分)

  

(2)郑和下西洋(1分)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1分)

  (3)相同作用:

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1分)局面:

闭关锁国。

(1分)[08玉林中考]第12题

  七年级历史科下册第二、三单元复习资料题(第12~第16)

  一、

  填空题

  、

  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  

   为大汗,尊称他为   ,蒙古国建立。

  

  于   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

  2、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  ,地方设立  。

我国   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元政府加强对  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  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此外还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  。

  3、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4、

  北宋时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中国晚约   年。

  、

  火药是我国古代  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  中期的书籍里已有记载火药的配方。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   和  。

  6、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它是人们在  时期,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征并制成的。

  7、

  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  、  等。

  8、

  宋元绘画艺术风格多样,突出地体现在   画、   画和   画的创作中。

  9、

  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   ,它是一种新体诗歌,最初在  朝民间流行,经过   到两宋,有了极大发展。

  0、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  、  、  、   。

他们被合称为“宋四家”。

  1、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   ,当时人们称颂他的画属于“神品”。

  2、  年,朱元璋以  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

他就是  。

  填空题答案

  、1206,铁木真,成吉思汗,忽必烈,1271,大都 2、中书省,行中书省,省,元朝,x藏,x藏,琉球 3、宋元 4、毕升,400 、炼丹家,唐朝,阿拉伯,欧洲 6、司南,战国 7、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8、山水,花鸟,风俗 9、词,唐,五代 10、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11、赵孟頫 12、1368,应天,明太祖

  六、

  单项选择题

  、

  成吉思汗的业绩是(  )

   A、领导群众起兵抗辽 B、灭亡金朝 、改国号为元 D、建立蒙古政权

  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秦朝  B、唐朝  、元朝  D、清朝

  3、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元朝历史的是(  )

  A、x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B、设置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

  、设置理蕃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D、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4、

  人们现在之所以肯定文天祥,主要是因为(  )

   A、坚决抗元 B、忠于南宋王室 、写下了千古名篇 D、有崇高的气节

  、

  元朝政府发展海运和漕运(运河运输)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对外贸易的开展  B、便于皇帝到南方巡游 

  、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D、解决元朝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6、

  元朝开凿的运河中,在今北京境内的是(  )

  A、通会河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