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007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docx

电气节能结课论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电气节能技术结课论文

题目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摘要: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资源竞争越来月激烈,陆地上的森林以每年1300万公顷高速在减少,可利用的的淡水资源日益减少,而占地球总面积71%海洋却拥有着大量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已成为众多国家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Abstract:

Astheworld'spopulationgrows,themorecompetitionforresourcestomonthsofintense,landto13millionayearhectaresofforestinreducingthehigh-speed,candecreasethefreshwaterresourcesoftheearth,andtotalmanyMarinehavea71%humansurvivalresources,developMarineresourceshasbecomeanimportanttaskinanumberofcountries

Keywords:

Marineresources,Sustainable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0引言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水、生物、矿物、能源等资源。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辽阔的管辖海域。

我国陆地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多达7272个,海岛岸线长达14000公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主张,可归我国管辖的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名列世界第九位,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近1/3。

其中属我国主权范围的领海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面积的总和。

1海洋资源简介

海洋资源种类包括:

海洋能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土地资源。

1.1海洋能资源

海洋能资源包括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海水热梯度能和海水盐度能等。

这些海洋能都是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其中潮汐能是最早被用于大规模发电的能源。

我国潮汐能是1.8*108tkw可提供总装机容量3.6*107kw年发电量为,度9*109[4]。

图1潮汐能的形成

图2世界首台潮汐发电机

1.2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不仅是重要优质的蛋白资源,而且它还含有较高的有机碘、胡萝、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多糖等陆地生物所缺少的有益成份。

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海洋水产品资源、海洋医药资源和海洋生物基因库资源。

对海洋水产品资源的开发,著名科学家曾呈奎院士提出了“海洋水产农牧化”,实践证明它是持续开发利用我国海洋生资源的必由之路。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水养殖业[4]。

海洋医药是新兴的海洋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途。

我国根据传统的中医药学,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将其中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有保健或疗效作用的功能食品、海洋药物和诊断试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洋生物基因库的研究是经济海洋生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1.3海洋水资源

辽阔的海洋水体(1.37*108km2)中,溶解了80多种总量达5*1016t的化学金属元素,海洋化学资源如此巨量,人们一旦找到技术经济可行的方法未来的海洋将成为一座开发不尽的“水中矿山”。

我国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建国以后,尤其在我国莱州湾沿岸发现巨大的地下浓缩海水后,海水制盐年产量大幅度上升[4]。

1995年我国澳素产量超过了30000t,已进入世界溴大国。

我国的海水淡化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

在淡水技术方面,膜蒸馏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已达国际水平。

从长远看,海水淡化是解决饮用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而海洋水目前主要用于工业的循环用水和冷却水。

1.4海洋土地资源

海洋土地资源主要是海涂,还包括潮上带和部分潮间带和辐射沙洲。

建国以来,我国利用滩涂围垦了大量土地,修建了许多农场和工厂,不断伸长的海岸和滩涂为我国的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断增长的土地资源。

2海洋资源开发现状

2.1海洋油气开发

海洋油气开发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其产值已占世界海洋经济的60%。

特别是当前的海上油气开发已经向深海延伸,更需要高技术作为支撑:

油气勘探技术;深水海面采油技术;水下作业技术。

下面我们以英国海洋油气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为例,英国在本国大陆架(UKCS)大量生产油气。

2006年已开采约11亿桶石油当量,使最近40多年来海上油气生产总量超过了360亿桶石油当量。

这一产量满足了国内大部分需求。

石油产量为5.88亿桶,占6.15亿桶消费量的96%。

天然气产量800亿立方米(bcm),占870亿立方米消费量的92%,不足部分由进口满足。

英国海上天然气生产一直列为世界第四位,海上石油生产位居第15位。

海上油气总产量位居世界第12位,排在尼日利亚、科威特或印度尼西亚之前[6]。

表1英国1970年至2006年的油气产量表

2.2海水淡化

海水占地球上水量总体的97.2%。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世界缺少淡水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通过淡化海水取得淡水是人类的一个自然选择。

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三种[5]:

(1)蒸馏法。

世界上用此法生产的淡水约占总量的60%。

(2)电渗析法。

其应用限于为船舰、海岛提供少量淡水,生产的淡水约占总量的5%。

(3)反渗析法。

其生产的淡水约占总量的30%。

此种生产方法的关键部件为要求极高的半透膜。

图3海水淡化系统工程图

2.3海洋能开发

海水运动和温度、盐度的差异分布,蕴蓄着巨大的能量,温度差、盐度差、潮汐、海流均可被利用来发电[5]。

(1)温度差:

海面与海水深处间存在温度差,利用此温度差可装置热机来发电。

(2)盐度差:

河流入海口地区同时存在大量淡水和海水,是取得盐度差能量的主要水域。

(3)潮汐:

潮汐电站要求优越的地形和大的潮差。

我国大的潮差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沿海,就全国而论,在潮差方面不具备明显优越条件,未来潮汐能的开发,需要应用高技术。

图4潮汐发电原理图

(4)海流:

海流中的强流是一种潜在的能源。

迄今海流作为能源利用,仍未达到实用化、商业化水平。

2.4海底采矿

大洋底散布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太平洋的储量约1.7万亿吨,锰、镍、铜、钴的储量分别为陆地的52、83、9、359倍,远超陆地。

图5浅海海底砂矿开采图

2.5海上旅游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发展成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国海上旅游近20年来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已建立了12个国家沿海旅游度假区。

其中,海南到三亚更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图6三亚南山寺南海观音图

3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我国也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

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必须努力贯彻执行这一基本战略。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尽管从事不同学利的学者从各自学科角度出发所持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公认的概念是由挪威首相布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界定的概念,即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

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应迫求两方面的公平一是代内平等。

任何地区或国家都不能无限制的自由发展,都必须以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的发展为保证。

因为在环境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自由主义的发展必然会给周地区产生不可估量的副作用。

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但当今世界的现实是少数国家和少数人富足,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还较为贫困。

富有者为求最大利润和奢侈享受而滥用资源,占世界人口约26%的发达国家耗用了占全球约80%的能源、钢铁等资源,而贫困者求生存的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

这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现象任其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代际平等。

因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条件和求发展的能力。

当代人应该为后代提供比从前辈人所继承的更多的自然财富,让一代的发展更比一代好。

持续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强调发展应有限制,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

发展必须顾及环境和资源的临界性,应调整和改变传统的发展和消费模式,避免不可逆转地破坏环境和耗尽资源。

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自下而上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发展本身也将终止。

因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虽然世界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采取的发展政策、具体目标、实施手段等有所不同,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所体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应该是全球人共同遵从的。

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总目标只有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才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平衡。

即经济发展不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自然资源其础。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证海洋环境和资源不受破坏、并保证子孙后代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保证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开发利用相关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

4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战略及发展对策

为了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化、系统化和合理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并使其符合环境、生态、效益三统一的海洋环境保护原则,防止牺牲巨大的生态环境条件,换取低微的经济效益[3]:

1.大力发展可再生、无污染的海洋资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海水热梯度能和海水盐度能,开发利用这些能源,不但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短缺间题,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而且对海洋环境没有危害,可以防止海洋环境的恶化

2.增加科技投入,不断开发新的海洋资源。

向海洋要新的食物、新的药物、新的能源加强海洋资源的勘查力度,不断增加海洋资源的后备储量,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使人人具有海洋保护意识,是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4.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建设,大力推行海域有偿使用和办理海域使用证“两个制度”,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改变目前无偿、无度、无序的“三无”状态,使海域的开发利用转入有偿、有度、有序的三有轨道。

5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海洋经济总量、主要产业产值等都有较大发展,甚至有些海洋产业还居于世界沿海国家前列,但与我国经济发展规模、世界海洋开发总体水平相比,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还比较落后[2]:

表2中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表

1.观念滞后,海洋资源资产观念不强,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海洋资源属国家全民所有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海洋资源是自然力量形成的,自身没有经济学意义的价值观念。

因此,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执行的是资源无价和无偿或低价使用的政策。

2.开发技术落后,利用水平低。

目前,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有些资源开发技术及设施还比较落后,海洋开发效率低、集约化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

特别在深海采矿及探测方面,我国技术设备不足,这使得我国管辖海域的勘探程度不高。

而在海洋渔业方面,我国渔业捕捞方式与渔具落后,渔民普遍使用小网目(筛孔)渔具,从而使渔业资源受到损害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资源开发力度,同时对资源本身造成损害和影响。

3.开发效益不高,结构不合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导致我国形成了一个由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和海岛旅游业、海洋盐业、沿海造船业等构成的海洋产业体系。

但这个体系很不完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尚未形成,海洋经济的贡献率难以提高。

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仍然不充分。

4.海洋生态恶化,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出于经济需求或产业部门的利益需求,人们对海洋资源重开发、轻保护、开采过度。

有的地区还将海洋当作了废水和废物的处置场所,导致近海水质不断恶化、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图7海洋生态恶化的周边图

另外,面对海洋中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各沿海地区以及受利益驱动的不同群体纷纷加入海洋开发的行列,由于我国目前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再加之一些部门的急功近利,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合理,造成了海洋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

表3我国主要污染排放总量表

目前,我国近岸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损事件频发,溢油事故时有发生。

船舶排污、生活垃圾、城市工业废水、生物污水、海港及船舶海上石油平台作业排污或事故、矿床开发等都造成了同程度的污染。

图8海洋污染图

5.海洋资源权益之争繁多。

我国海洋资源产权存在着被分割与破坏的威胁,世界上兴起的“蓝色圈地运动”,就是争夺海洋资源产权。

目前,在传统海疆线内应归我国管辖的南海海域有近200万平方公里,但近年来,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文莱等国家纷纷以划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为由,大肆分割、侵占我国的蓝色国土。

此外,在东海、黄海,我国还同日本、朝鲜、韩国等存在划界争议。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海洋资源还遭到疯狂掠夺。

如在南海、黄海、东海,我国同周边国家在渔业资源开发方面纠纷严重;在东海,日本、韩国无视我国多次抗议,联合开发有争议海域的油气,还妄图阻止我国在东海管辖海域内的油气开发。

在南海,周边国家在我国管辖海域内大肆开发油气,每年开采量已达4000万吨以上。

6中国海洋保护对策

要想解决海洋资源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国土资源价值,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增强对“海洋国土”的忧患意识;同时,要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国土资源,把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海洋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联系起来规划,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的海洋划界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寸海必争的原则,努力维护我们的疆域和主权:

1.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海洋与陆地同样是人类生命的重要支持系统。

在未来的时间内,海洋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海洋资源问题上,我国政府历来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政策。

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周边国家已经开始纷纷染中国的海洋资源,中国政府需要给予强有力的回击。

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对公众的海洋宣传,普及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海洋国土知识,使人们充分了解海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力促公众积极参与海洋事务,形成全民族齐心协力关注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局面。

2.大力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整治。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海洋管理部门应将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淘汰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开发活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压力。

同时,要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和海洋保护区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积极发展海洋资源和生态保护示范工程。

开展重点近海海域的环境整治与恢复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健全海洋环境立体监视体系。

3.加快海洋科技进步,继续实施利技兴海战略,大力推行海洋计划,发展海洋高科技,积极参加国际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把各项海洋事业的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要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水平、扩大海洋资源战略储备,目前要重点发展深水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大洋底资源勘探开发、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监测及预报等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4.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制度,切实抓好海洋法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快海洋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海域使用许可证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海洋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统一协调各涉海部门的事务,更进一步发挥沿海地方政府管海用海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海洋的体制在建设强大海军的同时,加快建立一支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海上行政执法队伍。

5.积极推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海洋经济各产业的构成及其比例需要优化升级。

海洋产业结构不仅仅指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也指海洋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结构以及海洋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结构。

依靠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海洋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增加海洋开发的资金投入,促使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7结论

寻找新能源已不是个别组织、个别国家面临的问题,而是全世界人民为了今后的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海洋资源无疑是非常符合当今时代的新能源,世界各国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开拓海洋资源市场。

中国近几年在海洋资源的利用上也有很大突破。

望今后能将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加好的投入人民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诸大建.为了上海的明天——上海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8-21

[2]周祖翼,廖宗廷.为了上海的明天——我国海岸带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70-74

[3]周仲怀,等.我国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开发[J].海洋科学,1997,02:

40-42

[4]吴克勤.海洋价值观在中国[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7,02:

76-79

[5]张同俊王佩宏.纵观全球海洋大势[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7,04:

11-16

[6]2007EconomicReport[J].Oil&GasUK,2007,10:

0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