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7414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单元测试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个成年人每24h从外界吸收2200mL,的水,但是每天的排出量为2500m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成年人的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导致体内的水分进出失衡

B.该成年人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肾小管、集合管无法充分重吸收水

C.只要从外界多饮入300mL的水,即可保证平衡

D.该成年人体内的水分进出是平衡的,因为物质代谢中也产生水

【答案】D

【解析】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有水生成。

健康成年人的肾小管的重吸收不会减弱,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不会异常。

2.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由此造成的局部影响是()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

C.淋巴减少D.组织细胞内液增加

【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才能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血液中的血浆能够渗出毛细血管生成组织液,但由于毛细血管壁的存在,不至于使血浆蛋白大量渗出,因此,血浆和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是不相同的。

如果某些人受到花粉等过敏原的刺激,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造成局部组织中的蛋白质浓度增加,水分因渗透作用渗出增加,从而使组织液增多。

所以本题选B。

3.下列与人体稳态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神经调节

B.肾脏不是内分泌器官,其病变不会直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地细胞内液渗透压会降低

D.下丘脑在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它和血糖、水、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考查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

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依靠的是体液内的缓冲物质,A错;肾脏是排泄器官,其病变会引起血浆成分的变化(如尿毒症),从而影响内环境稳态,B错;内环境和细胞内液之间隔着细胞膜,水分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故在各种情况下,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都基本一致,C错;下丘脑既是神经系统,又是内分泌枢纽,在血糖、水、体温的平衡调节中都起重要作用,D对。

4.如图示特定生命活动相关的概念图,则该生命活动及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内环境组分间物质交换:

组织液、淋巴、血浆

C.血糖平衡的调节:

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岛B细胞

D.碳循环:

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生产者

【答案】C

【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而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且a、b、c分别表示垂体、下丘脑、甲状腺,则a、b之间的箭头应由[b]下丘脑→[a]垂体,A项错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渗透的,组织液可以渗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回流返回血浆,若图示表示内环境组分间物质交换,且a、b、c分别表示组织液、淋巴、血浆,则b、c之间的箭头应由[b]淋巴→[c]组织液,B项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均可作用于肝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若图示表示血糖平衡的调节,则a、b、c分别表示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岛B细胞,C项正确;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消费者和生产者均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至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使得生产者体内的碳流入消费者,若图示表示碳循环,且a、b、c分别表示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生产者,则a、b之间的箭头应由[b]消费者→[a]大气中的CO2库,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概念图为情境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内环境组分之间的关系、血糖平衡的调节、碳循环。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并理解上述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据此以“概念图中的箭头指向”为切入点,对各选项涉及的特定生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

5.右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可表示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

C.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

的参与

D.

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④为内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可表示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B正确;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错误;②为神经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⑦为激素进入内环境,⑧为免疫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故可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病人输液时,须使用生理盐水,是因为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

C.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每个人的生化指标都是恒定不变的

D.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水泡中液体,主要是细胞与细胞的间隙液体,为组织液,A正确;生理盐水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B正确;每个人的生化指标都是相对稳定的,C错误;钠主要维持细胞外的浓度,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稳态

7.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原与抗体结合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C.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D.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凡是发生在这些体液的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

抗原与抗体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浆,A正确。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细胞不是内环境,B错。

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发生在消化道,消化道不是内环境,C错。

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发生在细胞内,细胞不是内环境,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8.下列对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B.甲状腺激素和尿素等物质均可能存在于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均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机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B

【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直接进入血浆,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物,通过体液运输出细胞,所以两者都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多数不能进入组织液中,少数可进入,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机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渗透压维持平衡,D错误;答案是B。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9.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组成的2/3

B.一个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止一个

C.抽搐反应是内环境成分稳态失调所引起的

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前者约占2/3,后者约占1/3,A错误;人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少数生活中血浆、淋巴等一种内环境,也有少数细胞如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淋巴和组织液两种内环境中,B正确;抽搐反应是内环境成分——血钙降低所引起的,C正确;由于人体内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可能遭到破坏,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0.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液

【答案】A

【解析】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A正确

【考点定位】体液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体液的概念,组成和含量的考查.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2/3。

11.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人,出现肺水肿

B.冬天寒冷天气人出现寒颤

C.当饮食过咸时候,出现口渴现象

D.饮水不足时,抗利屎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A

【解析】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人,出现肺水肿,这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项正确;冬天寒冷天气人出现寒颤,是正常的反应,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项错误;当饮食过咸时候,出现口渴现象,是正常的反应,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项错误;当饮水不足,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正常的反应,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项错误。

【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容与基础

(1)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与意义:

(3)维持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病状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12.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②和④

B.①、②、④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C.③中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

D.激素、递质和酶一般存在于②中

【答案】D

【解析】血浆与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返回血浆,因此,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②]组织液和[④]淋巴,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即①、②、④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正确;由于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产生CO2,因此③中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C正确;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存在于①②中,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可存在于②中,酶促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因此酶一般存在于③中,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题图中箭头的指向”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有关“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知识和图示分析展开联想,准确定位图中数字所示的体液的名称,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细胞外所有部分都属于内环境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并非细胞外所有部分,如泪液、肠液、尿液等都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所以渗透压、温度和PH都是保持动态平衡,B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点睛】辨析与内环境有关的3个易错点:

(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环境≠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均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

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4.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解:

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

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

③无机盐属于内化境成分,③正确;

④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属于内环境,④正确;

⑤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会直接排到内环境中,因此属于内环境,⑤正确.

故选:

B.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15.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

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

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

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人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以和血浆中NaHCO3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产生CO2和H2O,故本题选B。

考点:

内环境稳态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内环境PH值的调节,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是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答案】B

【解析】A、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不是增加,A错误;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C错误;D、内环境的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和NaHCO3构成,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稳态

【名师点睛】

(1)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主要是①血糖和氧含量正常,可保证机体的能量供应;②体温、PH相对恒定,保证酶活性及细胞代谢正常;③渗透压相对稳定,可以保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正常;④可保证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

意义是保证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维持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④循环系统

(5)调节机制现代观点: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17.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引起尿量减少,A错误;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C正确;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加快,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

故选:

A.

18.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葡萄糖、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溶菌酶、唾液淀粉酶、胰岛素

C.CO2、RNA聚合酶、尿素D.Ca2+、载体、神经递质

【答案】A

【解析】内环境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A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成分,B错误;RNA聚合酶在细胞内促进DNA转录形成RNA,不是内环境成分,C错误;载体是细胞膜运载物质的工具,不是内环境成分,D错误。

19.下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

C.红细胞内被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肾小囊壁细胞被利用至少需穿过12层磷脂分子

D.肾小囊肾炎可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和尿素,它们都是内环境成分,A项正确;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B项正确;红细胞内被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肾小囊壁细胞依次经过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2层)→肾小囊壁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共6层膜,12层磷脂分子,C项正确;肾小囊肾炎时,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可进入肾小管,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导致组织水肿,D项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成分相关知识,难点是氧气分子通过的磷脂分子层数。

同时还需要明确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多导致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浆中的成分有血浆蛋白、尿素、氧气、二氧化碳、激素、无机盐等多种物质。

20.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其中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B.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

C.血浆中Cl-的含量

D.血浆中Na+的含量

【答案】ACD

【解析】

试题分析: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C、D三项均正确;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与血浆渗透压无关,B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血浆渗透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1.(2013秋•忻州期末)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消化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体内的液体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

组织液、血浆、淋巴.人体细胞必需通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解:

人体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细胞不能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必需通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22.(2006•上海)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血浆中.

解:

A、血液内含有血细胞,并非细胞外液,血浆才是细胞外液,A错误;

B、体液含有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只有细胞外液才是细胞生活的环境,B错误;

C、肌肉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C正确;

D、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非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D错误.

故选: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B

【解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淋巴液),并不包括血细胞也就没有血红蛋白。

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

乙酰胆碱是神经末梢的突触所分泌、分布于突触组织液中的一种化学递质。

24.下列肯定不是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神经递质B.尿素C.抗体D.血红蛋白

【答案】D

【解析】神经递质,可以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A正确;尿素是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的运输,B正确;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少量的在组织液,C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D错误。

25.内环境的稳态维持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下列与人体水盐平衡相关性最小的是?

A.生殖系统B.循环系统C.消化系统D.内分泌系统

【答案】A

【解析】生殖系统与生殖细胞、新个体的产生有关,与人体水盐平衡相关性最小;循环系统参与体内水盐的运输,消化系统参与水、盐的吸收,内分泌系统可以分泌激素,调节水盐平衡,三者均与人体水盐平衡相关。

选A。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A]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

两种信号分子均是与甲细胞膜表面相应的结合后起调节作用的。

(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从而导致血液的含量也减少,这是一种调节机制。

(4)若甲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填C或B)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填激素)增加,它作用于甲细胞促进,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答案】

(1)突触前膜受体

(2)电信号→化学信号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反馈

(4)C胰高血糖素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糖

【解析】

(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

两者均是与甲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起调节作用的。

(2)图中A处是释放神经递质,信号的转换过程是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减少,从而导致血液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也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4)若甲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C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增加,能作用于甲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考点: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27.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_,C液为___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______病的发生。

【答案】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内环境(细胞外液)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浓度胰岛素葡萄糖糖尿病

【解析】

(1)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CO2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