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7505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莲叶青青》、《萧山杨梅》、《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篇略读课文《母亲的呼唤》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

单元课文都围绕了“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纯真的情感”这个主题。

《莲叶青青》记叙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一缸荷花。

今年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家孩子治疮。

文章赞美了亲邻间的爱。

《萧山杨梅》讲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师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赞扬的是父爱。

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

《母亲的呼唤》的作者回忆了儿时母亲亲切的声声呼唤,抒发了“我”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育他们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教学目标:

1.认读19个字,认识字形,读准字音。

会写26个字,正确掌握字形,能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掌握常用词语,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体会,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教育。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在习作中能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进行描写,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策略:

对单元课文中故事,学生充满好奇心,对父爱、母爱、师爱、亲邻之爱有或多或少的感受,容易融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之中,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对于本单元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学生不会感到太多的困难。

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再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四年级下学期是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过渡阶段,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因此学生对个性化评价的需求更强烈,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刻的理解。

单元各课主要学习内容:

17、《莲叶青青》

----讲的是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他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

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18、《萧山杨梅》

-----讲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

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

20、《母亲的呼唤》

----作者回忆了儿时母亲声声亲切的呼唤。

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殷切关怀、无限爱意,表达了人间真挚、和谐、美好的亲情,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课时分配:

课序

课题

课时

1

17、《莲叶青青》

2

2

18、《萧山杨梅》

2

3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2

4

20、《母亲的呼唤》

1

5

语文百花园五

3

6

单元检测

1

总课时

11

 

课题

17、莲叶青青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莲、玄”等7个生字,会写“玄、斑”等9个生字,理解“斑驳陆离、萧条、念念有词”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条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感知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赞美祖母,体会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词句。

核心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授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1.出示荷花flash视频,音乐引入,学生欣赏。

师:

欣赏到这一池一池美丽的荷花,你特别想做什么?

(学生回答)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注意,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荷叶的文章。

2、板书并揭示课题:

莲叶青青

(指名读),(青是指颜色的碧绿,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齐读莲叶\青青)。

欣赏荷花、

想象美丽的画面、

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出示2ˊ

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方向,学习亦是如此。

让我们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大屏幕出示出示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标出自然段。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阅读自学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自主探究8ˊ

学生围绕自学问题读文、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读文,完成自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交流完善

16ˊ

组织学生汇报:

1、识字

(1)各小组交流重点字字音及难记字的记忆方法:

读音易错字:

“玄”读“xuán”不要读成“xián”;“肘”注意是翘舌音,读第3声;“疮”有介音“u”,读“chuāng”,不读“chāng”。

难记字:

“斑、疮、剪、藕、雇”采用形近字辨析等多种方法识记。

(2)随机抽取小组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词)。

玄武湖斑驳水缸胳膊肘孙子生疮代替剪刀莲叶雇人种藕

(3)教师相机指导识记。

2、读文解词

(1)汇报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2)各小组汇报读文情况,其他小组给予评价(是否正确、流利),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并交流解决。

斑驳陆离:

形容色彩繁杂。

萧条:

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

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3、写字:

一名小组代表带领大家学习会写字并组词(有错误其他学生或教师及时指出并订正)。

重点字:

“斑、缸、疮”。

4、小组代表发言: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哪些段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结: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花,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

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识字、

交流识字方法、

读生字词、

汇报、

评价、

写字、

指明读文、

流利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总结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引领逐步学习。

点拨深入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思考、说一说

为下节课做铺垫。

拓展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汇报交流。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基础训练4ˊ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汇总好的词语。

朗读、汇总

积累学生的词汇量。

延展提升

作者是怎样赞美荷叶的?

莲叶青青

斑肘疮藕雇

课题

17、莲叶青青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细致与生动的写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以阅读的方法为主,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联系文中的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了解“我”为什么看到莲叶就会想起祖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进而教育学生关心身边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核心问题

“我”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1、(课件出示莲叶图)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作者无限的思念与遐想,是他的眼前渐渐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课件出示祖母),使作者生出了许多感动。

2、课文主要写什么?

师:

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想象美丽的画面、

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内容,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出示2ˊ

大屏幕出示出示问题:

“我”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了什么?

阅读自学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自主探究8ˊ

学生围绕自学问题读文、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读文,完成自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交流完善

16ˊ

组织学生汇报:

1、汇报交流

品读2—4自然段

(1)、指名朗读2—4自然段

(2)、学生汇报(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说祖母喜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

a、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b、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c、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d、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e、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

师:

你家里有没有做过类似事情的长辈,你觉得他们好吗?

小结:

把一份快乐分给两个人,你得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而且在别人心里你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

(3)配乐读2-4自然段。

过渡:

从荷花的种植和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深切得体会到祖母十分喜爱莲叶,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莲叶呢?

2、品读5—7自然段

(1)指名读5-7自然段(老师相机指导重点句的朗读)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忍受痛苦。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c、“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课件出示萧条的荷叶图)

过渡:

而此刻,面对这萧条的、毫无生机的荷叶,家里人都感到可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感到痛心,她念念有词地说“……”谁来读一下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

“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请生读,评议,再读。

(2)小结:

祖母十分爱莲,由令人吃惊的精心呵护,到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治病,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祖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板书:

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识字、

交流识字方法、

汇报、

评价、

指明读文、

流利朗读课文、

交流体会、

个别读、

自主汇报、

读文、

自由读、

指明读、

有感情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引领逐步学习。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点拨深入

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

(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多么像那青青的、美丽的、对人类浑身是宝的荷叶呀!

在作者心中,祖母就是那青青莲叶,看见了青青莲叶就仿佛看见了祖母)

思考、说一说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反思

介绍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记录、理解

积累写作方法。

基础训练4ˊ

写一写《爱就在身边》为题的小短文。

写一写、

培养写作能力。

延展提升

不要忽略爱你的人,去向他们表达你的爱吧!

莲叶青青

祖母

喜欢莲叶剪叶治疮

心地善良

关爱他人

课题

18、萧山杨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杭、咖”等5个生字,会写“阅、籍”等8个生字,理解“阅读、书籍、兼管、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条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感知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核心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1、你知道萧山杨梅吗?

(简介萧山杨梅:

杨梅是浙江特产。

其中以萧山杜家一带所产杨梅最负盛名。

萧山有句谚语:

“夏至杨梅满山红”,这种杨梅颗粒大,核小,味鲜甜,一般在夏至后5天左右成熟。

每500克28个到30个。

2、看了课题你猜猜文章会写一些什么内容呢?

3、介绍作者袁鹰:

江苏淮安县人,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

他撰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品等。

学生简介课前收集资料、

自由说一说、

倾听、记录

培养学生课前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出示2ˊ

咱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板书课题:

萧山杨梅)

大屏幕出示出示问题: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

2.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阅读自学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自主探究8ˊ

学生围绕自学问题读文、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读文,完成自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交流完善

16ˊ

组织学生汇报:

1、识字

(1)各小组交流难记字的记忆方法。

“籍、兼”记忆字形

(2)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词)。

杭州阅读咖啡书籍兼管宝库惬意沧桑初中

(3)教师相机指导识记。

(4)写字:

小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会写字并组词(有错误其他学生或教师及时指出并订正)。

“籍”:

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

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2、读文解词

(1)汇报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2)各小组汇报读文情况,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并交流解决。

遨游:

漫游,游历。

领略:

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

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

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小组代表发言: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第一件事:

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第二件事:

整理图书吃杨梅。

识字、

交流识字方法、

读生字词、

汇报、

评价、

写字、

指明读文、

流利朗读课文、

汇报、评价、

纠正、

自主学习,总结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积累词语及掌握词语的意思,提高应用词语的能力。

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点拨深入

1、快速浏览课文内容,文中主要写了谁?

(金老师)

2、简要介绍金老师。

(第二自然段)

思考、说一说

为下节课做铺垫。

拓展反思

从这一段文字中,金老师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

(严肃)

汇报交流。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基础训练4ˊ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汇总好的词语。

朗读、汇总

积累学生的词汇量。

延展提升

既然文章主要在写有关金老师的内容,那为什么要以“萧山杨梅”为题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探究。

为下节课做铺垫。

萧山杨梅

籍兼初沧

课题

18、萧山杨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以阅读的方法为主,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联系文中的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核心问题

金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题目为什么为“萧山杨梅”?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1、(出示杨梅图)杨梅大家都吃过。

“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经常、时常。

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老师——金老师。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板书: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汇报、

总结、

回忆思考、

回顾课文内容,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出示2ˊ

大屏幕出示出示问题:

金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画出文中有关句子标注自己的体会。

阅读自学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自主探究8ˊ

学生围绕自学问题读文、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读文,完成自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交流完善

16ˊ

组织学生汇报:

1、汇报交流(2—4自然段的学习)默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

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1)、指名朗读2—4自然段

“金老师将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短语:

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2)指导朗读:

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看第一幅插图)。

小结: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

[板书:

关心]

2、汇报交流(5-7自然段的学习)

自读第五、六、七自然段。

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⑴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理解词语:

“十分”“只有”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

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⑵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

“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

“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指导朗读:

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

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

“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

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看第二幅插图)。

小结: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

[板书:

爱护]

指明读、

学生汇报、

理解短语

汇报、

评价、

自读、

指明读文、

流利朗读课文、

同桌互读、

交流体会、

个别读、

自主汇报、

读文、

自由读、

指明读、

有感情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引领逐步学习。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点拨深入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

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

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思考、说一说

汇报、

有感情朗读、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情感。

拓展反思

为什么文章写的是金老师却以《萧山杨梅》为题呢?

思考、

汇报、

基础训练4ˊ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每个字写2个并组词。

写一写、

夯实双基。

 

延展提升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关心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爱护思念

课题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塌、昔”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等8个生字,理解“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条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能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方法

演示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1、出示《唐山大地震》电影的预告片展示:

(天灾无情人有情,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顷刻间使无数人流离失所,失去家园和亲人。

但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并不是我们口头上说说而已,大家纷纷伸出“爱”的手,为灾区的人们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在1994年也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其中一对父子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我的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2、板书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欣赏电影预告展示、

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出示2ˊ

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方向,学习亦是如此。

让我们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大屏幕出示出示问题: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找出生字新词,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