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556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docx

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

 苏州市虎池路海绵改造工程

编号:

A.0.4

 

 

 

 

 

苏B.1.4

监理实施细则

(见证取样)

 

 

 

内容提要:

 

 

专业工程特点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要点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

 

日期: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一、工程概况及专业特点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苏州市虎池路海绵改造工程

工程地点

苏州市金阊新城

工程性质

改建

建设单位

苏州市市政建设管理处

设计单位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苏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质监单位

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安监单位

苏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承包单位

昆山市华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开工日期

2018-5-30

竣工日期

2018-11-30

工期天数

185天

质量目标

合格

中标价款

约1847万元

承包方式

施工总承包

1.2.项目设计概况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苏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虎池路海绵改造工程位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的金阊新城提标改造示范区,为金阊新城中部重要东西向贯通性主干路,是串联平江新城内部物流区、行政商务核心区的重要通道。

本次改造范围为黄花泾至金湾街,全长约3817m。

虎池路限于建设年代久远及建设理念因素,地块内存在部分绿化被破坏,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与海绵建设理念不相符的问题。

2)工程内容

根据海绵改造方案,道路工程改造主要内容为:

(1)黄花泾~金业街段两侧人行道整体降低标高与车行道共板;

(2)金业街~白洋街段两侧人行道不降低,北侧人行道调整横坡坡向至外侧绿化带;(3)人行道铺装更改为透水路面结构;(4)侧分带侧石更换为排水路缘石,(5)黄花泾~金业街段人行道树穴连通为绿化带分隔带,隔离行人与非机动车。

1、平面设计

道路中心线与现状中心线一致,采用苏州独立坐标系统,按现状虎池路道路范围,拟合道路边线,人行道宽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为拟合现状道路设计中心线标高,高程系统为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分配维持现状。

(1)黄花泾~金业街段

道路现状路幅宽度50m,具体分配为:

3.5m×2人行道+4m×2非机动车道+1.5m×2分隔带+11.5m×2机动车道+9m中央分隔带,两侧人行道降低至与非机动车共板,人行道坡向外侧绿化带,人行道横坡坡度采用1.5%。

(2)金业街~白洋街段

道路现状横断面标准路幅宽40米,具体分配为:

3.5m×2人行道+4m×2非机动车道+1.5m×2分隔带+11m×2机动车道,两侧人行道不降低,北侧人行道坡向外侧绿化带,西侧人行道坡向车行道,人行道横坡坡度采用1.5%。

(3)白洋街~金湾街段

道路现状横断面标准路幅宽50米,具体分配为:

3.5m×2人行道+4m×2非机动车道+1.5m×2分隔带+11m×2机动车道,两侧人行道不降低,两侧人行道坡向车行道,人行道横坡坡度采用1.5%。

本次设计范围内沿线桥梁人行道不降且横坡坡向维持现状坡向道路中心线,现状人行道及侧分带侧平石均翻挖新建,标高不降段人行道内侧采用平、侧石筑边,标高下降段人行道内侧采用平石筑边,人行道外侧采用侧石筑边。

标高不降段人行道内侧石及侧分带侧石均净高17.5厘米,桥梁段侧石净高30厘米,人行道外侧侧石与人行道标高一致,平、侧石均采用砼材质。

4、路基处理设计

本工程为老路改造项目,路基处理范围主要为现状道路两侧人行道,现状老路沉降多年,路基已趋于稳定,老路基保留利用。

先拆除原人行道路面结构至设计路槽底,然后对原地面进行碾压,要求压实度≥87%。

,以上均为重型击实标准。

人行道E0=25Mpa,土基顶面弯沉值3.08mm(若现状人行道宽度较窄且地下管线较多可不做此要求)。

以上为(BZZ-100)测试标准。

取不利季节影响系数K=1.2。

5、人行道路面结构设计

5.1人行道路面结构

本次设计范围内现状人行道结合海绵改造方案整体翻挖新建,新建路面结构总厚39厘米,即:

6cm缝隙式透水砖

3cm中粗砂

20cm装配式透水基层(顶面满铺透水土工布)

10cm级配碎石(顶面满铺双向土工格栅)

人行道铺装需与两侧已建地块广场铺装顺接,铺装坡度及范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道路与围墙距离<1m的应铺装至围墙边。

根据海绵改造方案,雨水管道改造工程改造主要内容为

(1)黄花泾~金业街段:

A、人行道往下降,人行道坡度往外坡,道路雨水顺着横坡排入道路两侧拟建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带内设溢流雨水边井与雨水主管相连通。

生物滞留带需避让现状绿化带内各管线的支管井等现状地面障碍物及地下管线。

B、道路外绿化带内设置生物滞留带,上口宽2米,中心线距离道路边线2米。

生物滞留带内设溢流雨水边井与雨水主管连通。

C、生物滞留带外侧设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内设溢流雨水边井与雨水主管连通。

雨水花园设置时根据现状地形设计,保留现状乔木,并通过植草沟的连通,将生物滞留带雨水顺利与雨水花园联通,使景观呈现凹凸有致,下凹式绿地不下凹景色。

D、3.5米人行道设1.5米带状绿化带,连通树穴。

隔离人行道和慢车道。

E、金政街现状高架下部设雨水花园,处理高架路面水,雨水花园内设溢流雨水边井,与雨水主管相连。

F、中央绿化带局部设雨水旱溪等景观处理

(2)金业街~金湾街段:

A、人行道不往下降,坡度除了道路外侧存在绿化带的往外坡,其余维持现状。

B、1.5m宽机非分隔带设置生物滞留带消纳机动车道雨水,靠近绿化点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雨水通过线型排水沟汇入绿化内的海绵设施消纳,外侧无绿化空间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设置环保型雨水边井。

C、机非分隔带两侧均设置排水路缘石,可保证大雨情况下,部分机动车道雨水溢流进入环保型雨水边井及后排绿化带生物滞留带,进一步保障道路的水安全及径流污染的消除。

D、金业街现状高架下部设雨水花园,处理高架路面水,雨水花园内设溢流雨水边井,与雨水主管相连。

4、雨水管道改造设计方案:

(1)雨水主管:

雨水主管均保持现状。

(2)雨水边井:

黄花泾~金业街段现状雨水边井加盖密封;金业街~金湾街段与环保型雨水边井及排水沟位置有冲突的现状雨水边井废除;道路交叉口雨水边井保留。

三、设计标准

1、海绵系统标准:

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60%;

综合径流系数:

<0.65;

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85.20m3;

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以SS计):

≥50%;

2、雨水管道标准:

现状雨水主管道及雨水边井支管均保留,在施工完成后需对其进行全面疏通。

现状雨水边井篦子遮蔽处理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各道路相交路口、公交站台、及道路最低点等易积水处可适当考虑保留现有雨水篦子或新增雨水边井。

四、设计说明

1、本工程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道路工程一致。

2、雨水管:

(1)管材及接口:

①边井支管为DN300HDPE双壁波纹管(内径300mm)。

HDPE管要求为双壁异色、双壁扩口的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环刚度须达到8kN/m2以上,技术标准参照《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1部分:

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GB/T19472.1-2004),并由制管厂家指导施工。

HDPE管与检查井连接时,须设置一节短管,并在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处设置橡胶密封圈。

②生物滞留带内设DN200软式透水管外径为200mm,管道连接采用配套的直通、三通接头,管材及接头须符合《软式透水管》(JC937-2004)中的要求。

(2)管道基础:

HDPE管的管基础为10cm厚碎石垫层(碎石粒径为25~38mm)上铺5cm中粗砂,满沟槽回填中粗砂至管外顶以上10cm,碎石应夯实,粗砂应洒水拍平。

(3)雨水边井:

①生物滞留带及雨水花园内设溢流式雨水边井采用450X750方形铸铁溢流雨水篦座雨水边井,H=1.4米,边井支管为DN300HDPE管,坡度大于等于0.01;②道路外侧现状无绿化的道路边井采用环保型雨水边井采用450X750方形铸铁溢流雨水篦座雨水边井,,H=1.4米,边井支管为DN300HDPE管,坡度大于等于0.01。

③排水沟采用采用成品线性排水沟与缝隙式排水沟连用。

3、海绵设施:

(1)溢流式雨水口:

溢流式雨水口设置在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道路外侧雨水花园内,生物滞留带内每25m左右设置一个。

雨水井采用750×450×180方形铸铁溢流雨水篦子,边井支管采用DN300HDPE管,纵坡大于等于0.01。

超标雨水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接入市政雨水管道;雨水溢流口附近铺设5cm厚碎石或卵石,防止冲刷。

方形溢流雨水篦子示意图

(2)环保式雨水口:

环保式雨水口沿道路路缘石铺设,每25m左右设置一个。

保式雨水口通过多层的截污方式、专用的过滤料包和防堵功能的设计,可对初期雨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环保型雨水口示意图

(3)侧分带(绿化带)生物滞留带:

道路侧分带设置生物滞留带,两侧设置连续排水路缘石,生物滞留带两侧设置15cm宽卵石带,机动车道雨水由排水路缘石经过卵石带缓冲汇入侧分带生物滞留带,超过蓄渗能力的雨水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道路外侧绿化带设置生物滞留带,两侧设鹅石缓冲带,道路雨水由人行道经过鹅石缓冲带汇入绿化带生物滞留带,超过蓄渗能力的雨水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生物滞留带分为超高层、蓄水层、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

①超高层:

低于车行道10cm;

②蓄水层:

考虑到行人安全,侧分带生物滞留带蓄水层取15cm;

③过滤层:

即换填土层,厚度为60cm。

过滤层填料渗透系数须在50—200mm/h范围内,若不满足要求,可通过现场实验或实验室试验矫正,渗透系数过低则添加适量无角砂,渗透系数过高可添加部分软黏土。

含盐量高和有机碳含量低(<5%)的填料不能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以不能用于生物滞留池。

所用填料须结构稳定,避免填料结构破坏使渗透系数降低影响正常功能。

过滤层应有合理的级配,控制粉土和黏土的比例<12%,降低结构破坏的风险。

过滤层填料有机质含量不要超过10%,含盐量应低于0.63dS/m,即441mg/l。

过滤层填料PH应在6—7之间,且填料不能受到病虫害(如火蚁)。

④过渡层:

即中粗砂层,厚度为15cm,过渡层填料为砂或粗砂(0.1-4mm,2mm过筛率不小于50%)。

⑤排水层:

即碎石层,厚度为25cm。

碎石层粒径采用3~5cm。

碎石层内设置盲管。

⑥盲管:

盲管采用DN200软式透水管,管道连接采用配套的直通、三通接头,管材及接头须符合《软式透水管》(JC937-2004)中的要求。

盲管位于碎石层中。

外包透水土工布,盲管与周边溢流口相接,盲管坡度依道路纵坡布置。

(4)雨水花园:

道路外侧绿化设置雨水花园消纳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雨水。

道路径流雨水通过植草沟汇入雨水花园,汇入点设置卵石带防止冲刷。

雨水花园分为超高层、蓄水层、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

其中蓄水层高度取20cm,其余结构层同生物滞留带。

(5)植草沟

本设计为转输型植草沟,转输能力满足汇水面积内5年一遇暴雨强度。

场地纵坡≥5‰且与水流方向一致时,植草沟纵向坡度与场地一致;其他情况,植草沟纵向坡度为≥5‰,坡向随水流方向。

种植土一般由砂、堆肥和壤质土混合而成。

其主要成分中砂子含量为60%~85%,有机成分为5%~10%,粘土含量不超过5%。

本工程植草沟具体走向及位置详见景观设计图纸。

(6)排水沟

采用成品平篦式线性排水沟与线性排水沟连用。

平篦式线性排水沟沿道路路缘石铺设,线性排水沟垂直人行道铺设,末端采用平篦式线性排水沟,便于检修清通。

本项目排水沟分为连续型和间隔型设置,连续型设置时线性排水沟设于平篦式线性排水沟下游。

需注意平篦式线性排水沟设置坡度,当其与道路坡向一致,且坡度≥0.1%,则随道路坡度铺设,高度可保持32cm不变,其他情况平篦式线性排水沟按排水方向以坡度0.1%铺设,平篦式线性排水沟保持起点高度为32cm,终点高度详见平面设计图,纵向铺设排水沟高度相应增高,雨水花园水面标高相应降低。

间隔型设置时线性排水沟设于平篦式线性排水沟中间下游,每25m左右设置一处;

排水沟出口处与植草沟、滞留池等海绵设施衔接铺设缓冲卵石。

(7)通气帽式溢流口:

本项目生物滞留池及雨水花园需设置通气帽式溢流口,主要作为清通、检修之用。

做法为在盲管处通过DN200三通衔接,顶部设置通气帽,通气帽参考建筑排水的通气帽(DE110)的形式,具体做法详见大样图及04S301《建筑排水设备附件选用安装》72页。

布置原则为每个雨水花园设一个,生物滞留带每两个溢流式雨水井中间设一个。

(8)监测设备:

道路中的海绵设施有:

透水铺装、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生态树池等设施,设施的组织形式比较统一、覆盖范围大。

道路海绵监测主要考虑径流信息监测和水质信息监测,径流信息监测主要内容为管道流量情况、海绵设施进、出水液位情况,可于雨水主管出水口前雨水井设置在线超声波流量计,海绵设施进、出水口设置在线液位计。

水质信息监测主要内容为管道悬浮物(SS)情况、海绵设施进、出水悬浮物(SS)情况,管道悬浮物(SS)及海绵设施进、出水口通过自动取样人工监测方式。

本项目中监测设备暂不列入,但各类海绵设施内设置监测设备预留井,便于日后安装各类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预留井安装于盲管之间,预留井采用750×450方形铸铁密实盖板,便于监测、检修,具体布置见平面设计图。

(9)现状雨水边井遮蔽:

拟采用320x720钢筋砼实心盖板对现状雨水边井篦子进行更换遮蔽处理。

根据前期海绵改造方案,景观工程改造主要内容为:

雨水花园的海绵植物配置以及增加卵石过滤,现状大乔尽可能保留,地面除海绵植物以外,草坪复绿。

本次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主要改变传统雨水排水方式,新建线性沟、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等雨水收集、存储设施,新建环保式雨水口等雨水净化系统,同时也利用传统雨水系统进行雨水的溢流排放和错峰排放。

景观改造主要是机非隔离带,生物滞留带及雨水花园的海绵植物配置以及增加卵石过滤。

第二章监理细则的编制依据

1、国家、建设部及江苏省、苏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8)、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9)、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计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令89号);

(12)、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本工程项目各项审批文件

3、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标准图纸、技术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规程等(包括但不限于):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2014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268-2008

《城镇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2008)

《排水检查井》(02S515)

《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201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城市工程综合管线规划规范》(GB50289-2016)

本工程各专业施工图设计图纸及招投标文件

及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关专业验收规范标准及特殊行业验收规范等。

4、本工程设计文件、图纸及其说明;

5、委托监理合同文件;

6、施工合同及工程招标文件。

7、监理规划

第三章工程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

一、各级人员见证监理工作职责

1、监理项目部见证人员工作职责

(1)、负责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

(2)、负责收集和统计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审核所需的合格证明文件和工程质量试验合格文件;

(3)、填写“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审核工作台帐;

2、专业监理工程师工作职责

(1)、对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资料和工程质量试验报告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

(2)、负责处理或协调处理在监理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工程材料、工程材料的不合格使用以及不合格的工程实物,复查整改结果;

3、总监理工程师工作职责

(1)、定期检查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

(2)、分部和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前核查工程质量试验结果;

(3)、负责处理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的工程质量事故;

二、见证取样监理工作基本规定

1、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出厂质量证明和试验报告: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必须合格,并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和试验单,需采取技术处理措施的应满足有关规范、标准、规定,并经有关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有批准手续)方可使用;

2、对水泥、砂、石子、商品混凝土、砂浆、预制混凝土构件、透水软管、管道和防水材料应审查材料准用证明;

3、凡使用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应有鉴定证明或生产许可证,并要有产品质量标准使用说明和工艺要求,使用前,应组织专题论证,经审定后予以签认。

三、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审核监理工作要点

1、水泥

(1)、水泥应有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出厂检验报告(内容包括厂别、品种、标号生产日期和试验编号);

(2)、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

(3)、水泥复验项目: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安定性。

必要时应加试凝结时间等;

(4)、水泥采用快速试验单,合格判定应以标养28天强度为准;

(5)、水泥试验单要由试验结论,水泥质量有问题时,经工程技术人员书面确认降级使用条件下,应注明使用的工程项目部位和不影响该部位的质量要求;

(6)、混凝土试配单、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单上注明的水泥品种、标号、试验编号应与水泥出厂证明或复验报告上的内容相一致。

2、钢筋

(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抽样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

(2)、进口钢筋,应有机械性能试验、化学分析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

(3)、集中加工的钢筋,应有由加工单位出具的出厂证明及钢筋出厂合格证和钢筋试验单的复印件

(4)、预应力混凝土上所用高强钢丝、钢绞线应逐批做好外观检验记录,并按有关规定抽样作机械性能试样;

(5)、钢筋试验单的项目应填写齐全,要有试验结论,第一次材料复试有问题须加倍取样,合格时两次试验报告要同时保留。

3、焊条应有出厂合格证;

4、需进行烘焙的应有烘焙记录。

5、砖、砌块、石材

(1)、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2)、用于承重结构或对其材质有怀疑时应进行复验。

6、砂、石、石灰

(1)、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2)、工程所使用的砂石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按有关规范取样进行试验:

(3)、砂、石试验结果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则上不应使用,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后应有复试报告,并有书面审批手续。

7、混凝土外加剂

(1)、必须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内容包括:

厂名品种、包装、质量、出厂日期、性能和使用说明。

使用前,新型材料应进行性能试验:

(2)、应按《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进行合格判定。

8、防水材料

(1)、防水材料应审查产品准用证;

(2)、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

(3)、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

品种、标号等各项技术指标,并应抽样检验,检验内容为不透水性、拉力;

(4)、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有产品鉴定书,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要求,并有抽样复验记录。

9、透水材料应由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

10、管材、管件、设备、配件

(1)、应由产品合格证书;

(2)、各种管材、管件、设备、配件应有出厂合格证。

合格证的内容应能说明该产品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

(3)、管件在使用前应按设计要求和对其规格、材质、型号并作检查记录;

11、混凝土预制构件

(1)、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

生产厂家除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外应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1)、构件混凝土强度资料:

2)、施工图纸,有设计变更的应有变更洽商文件,并在图中注明修改部位;

3)、所用钢筋和同其他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4)、构件质量评定资料;

(2)、施工单位应根据出厂合格证明依照现行验收标准组件检查验收填写验收记录;

(3)、一般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应提供合格证明文件,内容包括:

混凝土强度及按有关规定进行抽检的技术资料。

13、压实度、灰剂量、弯沉、砼试块、砂浆试块、沥青、土工格栅等试验,监理人员须按规范要求随机取样或见证制作。

封存后送第三方检测。

确保试验的代表性、准确性。

四、工程质量试验审核检查监理工作要点

1、水泥混凝土抗压、抗折、抗渗强度试验

(1)、凡结构工程混凝土上应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施工中如材料有变化时,应有修改配合比的试验资料:

(2)、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试验

1)、应有按规范规定组数的28天标养试块抗压强度;

2)、有按验收评定标准进行强度统计评定资料;

3)、现浇结构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

4)、如果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而采取实物钻芯取样试压的,应有钻芯试压报告和原试块抗压试验报告;

5)、如果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请设计验算时,应有设计人员签署的验收资料和处理意见,并附上原试块抗压试验报告;

(3)、混凝土耐久性试验

凡设计有抗渗、抗冻要求的混凝土除必须有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外,应按有关规定组数的抗渗、抗冻试验报告单;

(4)、使用商品混凝土,应以现场制作的标养28天的试块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依据(抗折、抗渗、抗冻都以同条件养护试件为准),并应在试块强度试验单上注明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名称、合同编号;

(5)、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混凝土施工记录及混凝土试件抗压、抗折、抗渗强度试验报告。

2、砂浆强度试验

(1)、砌筑用砂浆必须有按部位规定组数的强度试验报告,砌筑主要结构部位的配合比由试验室试验确定。

有砂浆配比通知单;

(2)、砂浆标号以标准养护龄期28天的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3)、有砂浆强度评定资料;

(4)、凡砂浆试块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