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7612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docx

刘卫东版《外国美术史》复习重点资料美术自考艺术类考研

 

第1章史前美术及古代美术

一、旧石器时代P1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是洞窟壁画和小型雕塑。

洞窟壁画:

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小型雕像:

奥地利维伦道夫的《维伦道夫的维纳斯》(史前最早)、法国劳塞尔的裸女浮雕《持角杯的女巫》。

《维伦道夫的维纳斯》2014.11真。

这是一尊很小的女性裸体雕像,高仅11厘米。

距今两万年左右。

雕像的体积虽然很小,但以肥胖、成熟而有力的形态,细弱的双臂下垂被双乳排挤在两侧,硕大的乳房从胸前垂挂对称式地压在腹部,粗壮的大腿向下逐渐变细连接小腿,足部省略。

多为裸体,形体夸张,突出女性特征及生殖部分,对生殖的崇拜。

《持角杯的女巫》与它异曲同工,对女性的特征也做了夸张的表现。

2、新石器时代美术P4

新石器时代美术有新的形式,巨石建筑取代了旧石器~洞窟壁画和小型雕塑。

巨石建筑:

英国-斯通亨治,可能用于宗教祭祀活动。

(巨石建筑沉重而又巨大的体量感给人的视觉和精神造成一种压抑和震撼,从而具有庄重壮美的审美效果。

三、关于艺术的起源P5

模仿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亚里斯多德进一步指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史前洞穴壁画是对各类动物形象所做的生动逼真的描绘,都是对现实生活动物姿势的模仿和记录。

游戏说:

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人一旦在他们无饥饿之虞时,也会在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活动中,宣泄自己的剩余精力,从而获得快乐,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造的动机。

巫术说:

是目前西方盛行的一种理论,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的,早期人类的思维方式与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人与自然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凭借这这种信念,他们幻想人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来发挥对自然的影响力,这种思维方式是巫术产生的基础,巫术在原始人中是一种仪式活动,洞穴壁画的主要功能是狩猎前的巫术仪式,其存在的形态和施行的方式来看属于模仿巫术的范畴。

第2章古代美术

一、古代两河流域美术P8

两河流域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古巴比伦时期,亚述时期,新巴比伦时期,波斯时期。

阿卡德美术《纳拉姆辛石碑》、古巴比伦美术《汉谟拉比法典碑》现藏于卢浮宫、亚述美术《受伤的狮子》。

《汉谟拉比法典碑》:

人类历史最早的成文法,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

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

二、古代埃及美术P14

古埃及美术的一般特点2014.11真

古代埃及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规模宏大的陵墓、神庙以及它们精美的装饰。

法老和少数贵族奴隶主是古埃及美术的主要服务对象。

宗教和灵魂观念使古埃及美术笼罩上神秘的色彩。

古埃及美术无论是建筑、雕刻还是绘画,大都具有壮丽、庄严的特点,其作品形式稳定,缺少变化。

建筑体量巨大,雄伟壮观,有强烈的崇高感;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有观念化、概念化和程序化倾向,表现方法遵循正面律;绘画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色彩丰富,人物表现采用正、侧面混合法,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感染力。

古埃及的艺术是围绕统治者的冥世生活而展开的,更确切的说是为死者服务的,称为“来世的艺术”。

(1)古王国时期美术

古王国的雕刻的特点(固有程式):

古埃及的雕刻有程式化的特点,按宗教规则严格遵循“正面律”:

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的修饰,表情庄严,几乎没有感情表现;5、雕像着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所以这类雕像的姿态和表情都较僵化呆板,但是身份低贱的人物的雕像就很少受这种程序的局限,更多偏重于生活形态的写实。

代表:

《哈夫拉法老像》、《拉荷切普王子与妻坐像》、《书记官》、《村长像》。

(2)中王国时期美术:

P17

(3)新王国时期美术

新王国的雕刻开始注重人的表情与个性的描写,如:

《埃赫纳吞法老像》《那菲尔提提像》

3、古代印度美术P20

(1)佛教美术:

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时代的艺术中融合了许多波斯和希腊艺术的因素,特别是宫殿建筑和装饰雕刻。

最具代表建筑雕刻是阿育王石柱柱头。

—阿育王石头柱P21:

阿育王为铭记征略、弘扬佛法而建,这些柱子一般高十几米,柱头上刻四只背对背蹲踞的雄狮,微风四面,咆哮的巨口和露出的牙齿刻画的非常逼真,腿部紧绷的肌肉和遒劲的足掌钩爪雄浑有力,充溢着印度雕刻特有的生命感。

贵霜王朝:

大造佛像的兴盛时代,印度西北部犍陀罗和北印度马土腊最先打破早期印度佛教雕刻只用象征手法表现佛陀的惯例,创造出最早的佛像。

犍陀罗佛像的艺术特征:

雕刻建立在佛教建筑上,题材多取自佛教本生故事,佛像脸型轮廓分明,双目微闭,神态安详,体形圆柔,或站立或盘生,衣纹紧贴肌肤,覆着优美自然的波浪式鬓发,犍陀罗的这种佛像造型后来中国佛教艺术有深刻影响;代表作《佛陀立像》。

马土腊佛像的艺术特征:

是参照本地传统的药叉雕像创造出的一种印度式佛像,面颊饱满,眉毛隆起,双目圆睁,有点咄咄逼人的态势,造型雄浑,常常是薄衣透体,追求一种健康裸露的肉体表现,通体传达出一种充满血肉和力量的生命感;代表《佛陀坐像》。

笈多王朝:

笈多式佛像风格特征:

宁静的面容,冥想的眼神、整齐的螺发、颀长的身材、硕大而又装饰华丽的光环。

尤其是那半透明的袈裟,从双肩垂至胯部,纤细如丝,表现出精湛的雕刻技艺;代表作《佛陀像》。

萨拉纳特式佛像《鹿野苑说法的佛陀》

绘画:

阿丹陀石窟的壁画-印度佛教绘画宝库,代表《难陀皈依》《垂死的公主》《因陀罗与天女们》

(2)印度教美术

印度教艺术特征:

印度教崇尚肉体的力量,将原始的生殖崇拜升华为一种宇宙观,因此在人像的表现中追求中一种愉悦感官的效果。

印度教艺术以神庙和雕刻为主,《毗湿奴卧像》是笈多时代印度雕刻最完美的作品;

8世纪-13世纪为印度教美术全盛时期,形成三种风格:

南方式、德干式和北方式。

南方式代表浮雕《恒河降凡》、朱罗王朝《舞王湿婆》(罗丹赞它‘艺术中有节奏的运动的最完美表现’‘充满了生命力’);德干式代表:

埃罗拉石窟中的凯拉萨神庙(印度史上创造的最伟大的岩凿奇迹,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雕刻的建筑”“岩凿的史诗”。

凯拉萨神庙的雕刻,追求戏剧性、多样性、装饰性的效果,强调夸张的动态,奇特的变化和惊人的力度,表现了蕴藏在伟大的自然力量深处的宇宙的节奏和生命的律动,充满了生命勃发的内在活力。

凯~神庙雕刻代表《婆罗纳摇撼凯拉萨山》)。

4、古代希腊美术P31

米诺斯王宫P32:

被称为迷宫(大量运用支柱,走道曲折迂回,庭院层次多变,内部结构错综复杂)。

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建筑的采光、通风和排水系统,发明了“麦加伦”(长方形的正厅),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希腊神庙建筑方式。

狮子门:

迈锡尼卫城的狮子门,在两根支柱上平置着一块中间比两头厚的巨石梁,梁上又是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这完全符合力学原理,较好的减缓了支柱的承载力,石板上刻有一根柱子,一对狮子分列左右,柱子上粗下细,受克里特文化的侵泽,整块浮雕雄健有力,与狮子门浑然一体,堪称古典文化的杰作。

季克拉基斯文化P33:

开始于公元前2600年,被视为希腊文化的发祥地,该时期的大理石雕像,尽显古拙,原始之风,无论是何种动态的人像,均概括成程序化明显的几何形体,线条流畅,造型单纯,体面完整,头部尽刻鼻子,其余皆被省略,充分展示他们的抽象思维特点,同时壁画更富艺术性,各种技法被运用到色泽鲜艳的画面中,如《春》,在怡人的色彩中洋溢着一派欢快的气氛中,整体效果,如一幅早期的中国山水画。

古代希腊美术特点:

古代希腊的艺术家和和工匠把对人的认识和肯定这种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灵活融入到各种艺术形式之中,并实验为最新颖的技法,使之符合希腊艺术中的审美标准—人神同形,艺术精神理性、自信和穆静。

P34

艺术史上把古希腊美术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8世纪,又称几何风格时期,造型艺术萌芽期和希腊神话形成期,《迪比隆陶瓶》

(2)古风时期P35,公元前7世纪到公~6世纪,美术成就主要是建筑、雕塑和瓶画。

建筑:

主要是神庙,建筑柱子三种基本形式:

即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P36。

多立克柱式:

由柱头、柱身和檐部组成,没有柱基,柱身由一段有凹槽的石鼓叠加而成,上细下粗,形成两条对称的流动曲线,让人感到立柱的刚毅和轻盈;爱奥尼~:

极为纤细和精巧,柱身变长变细,且凹槽也相应增多,有柱基,柱冠为卷涡形花饰,有秀丽优雅之感;科斯林~:

柱冠呈花瓣状,样式更为华丽和繁芜。

雕塑:

探求人体比例并尽可能改变他们的基本姿态,人物更加写实自然,专注于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摒弃以往仅仅依靠嘴角牵出的一丝丝微笑,是人物感情完全出自内心。

带有一种永恒地、千篇一律的“古风式微笑”。

陶瓶:

三种艺术风格P37:

“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黑绘:

背景保留陶土的赭色,绘制内容涂成黑色,再辅以细勾线,突出形象又顾及细节,代笔《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红绘:

背景涂上黑色,留下主体部分固有的赭色,然后发挥流畅秀丽线条的表现力,刻画人物动态表情,比黑绘风格更轻松自如。

(3)古典时期P37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是古希腊艺术最繁荣的时期,雕塑和建筑影响深远,这一时期雕塑通过表现瞬间的永恒完美,表述了古希腊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各种真实的生活和美丽的梦想。

雕刻:

米隆《掷铁饼者》2014.11真—这幅作品堪称构图的典范,人物动作有力、舒展而又稳定,像一张拉满弦的弓,体现了动与静的巧妙结合,丰富了雕刻艺术语言及意念。

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样P38。

菲狄亚斯帕特农神庙;雅典娜女神雕像,《命运三女神》;波利克里托斯《持矛者》P40,首次提出1:

7的人体比例标准;利西普斯,头部与人体最理想比例为1:

8;

普拉克西特斯《克尼多斯的阿芙罗狄德》,抒情风格代表,作品给人一种深思冥想而娴雅的女性美,线条含、蓄轮廓模糊,动作舒缓表情愉悦,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希腊古典时期雕塑特点P41:

1.通过成熟的艺术技巧使人体在形式上达到至臻至美的效果,抒发出人性中细腻柔和的感情;2.注重面部的刻画,利用人物细微的神情变化表现激情,反映当时社会状态下希腊人复杂的情绪。

建筑:

特点是兼收并蓄,大胆创新,把艺术和技法巧妙融于一体,代表:

雅典卫城P42

(4)希腊化时期

是现实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古代罗马美术发展有重要影响。

雕刻: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罗得岛的《拉奥孔》、《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P44。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P44她的艺术魅力永恒无限,由大理石雕成,姿态典雅迷人,有一种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和谐感,在概括的体积和轮廓中女神的形体又包蕴着优美的因素:

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姿,感性的肌肤等。

这幅作品充分表明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家已经把古典盛期的理想提高到一种自觉的程度。

当我们在柔和的光线下,凝视美神那丰满、劲健、柔润的肌肤时,似乎感到,在坚硬的大理石里面,正涌动着一股旺盛而成熟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青春和理想的永恒魅力。

整个形象给人以庄重而智慧的亲切感,雕刻家确实创造了一个人化了的神。

5、古代罗马美术P47

以严谨务实为基本精神的古罗马美术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三方面。

(1)古罗马建筑艺术P47

风格特点:

豪华壮丽粗犷;建筑代表:

罗马万神殿、科洛西姆圆形竞技场、提度凯旋门、图拉真纪功柱。

——罗马万神殿P48:

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公元前27年由阿格里帕设计,穹窿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典范。

坐南朝北,分前后两大部分,内部井然有序格调新颖,是其精华所在,其中穹顶的高度与底部直径相等,都是43.5米,大殿的墙是砖和混凝土修建而成的,在穹窿顶中央有一个直径8.2米的圆孔供采光用,大殿光线明亮,气势恢宏,在形象构思与表现达到绝妙的统一,尤其在空间的处理上,对后世来说十分巨大而且深远。

——科洛西姆竞技场P49:

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规模宏大可容纳万人,布局复杂,四层拱门,椭圆外形严整的外表尤为单纯明确,一系列环行拱和放射拱巧妙解决了观众席安排的问题。

各个部分的统一组合使整个建筑尽显宏伟雄壮之气。

又因在下层连续劵中使用有力量的多立克柱式,中层采用较为明快的爱奥尼柱式,而上层支柱则为豪华的科斯林式,一层比一层繁琐、华丽,从而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

古罗马艺术受古希腊艺术的影响,但也有其自己的独特之处:

罗马艺术更倾向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其内容多为宣扬个人权威和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提倡力量,反对纤巧,提倡实用,反对虚饰,提倡坚毅,反对柔弱。

在人物表现上重视写实和个性。

提图斯王朝的凯旋门;

图拉真记功柱:

底座、柱身、柱顶三部分,柱身布满了螺旋形饰带浮雕,人物众多情节繁琐,且层次丰富,手法写实,成功再现了历史真实的场面,像一部完整的连环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50&P53。

(2)古罗马雕刻艺术P50

艾特鲁尼亚王国时期:

铜像《母狼》被罗马人民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来崇拜,代表了当时青铜雕刻制作的最高水平;青铜胸像《布鲁斯特》反映了罗马雕塑艺术注重人物脸部刻画的理念,不仅逼真地再现了人像的面部特征,还成功解释了布鲁斯特作为政治家严谨、刚毅的气质。

帝国前期罗马出现了写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的特点,美化人物尤其是通过肖像雕塑歌颂元首表现为当时的社会倾向,于是出现了突出个性基础之上的美化这一艺术手段。

体现:

《奥古斯都全身像》正面视点的构图处理,大块的概括式塑造手法,矜持的性格描写,细致入微的表达了伟大统帅的平静与沉着。

(3)古罗马绘画P53:

主要是镶嵌画、壁画两种

庞贝壁画:

迄今为止发现古罗马时期最完整的壁画,分为四种风格:

镶嵌风格、建筑风格(《密祭》、埃及风格、庞贝的巴洛克风格。

《少女肖像》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最早的肖像画,表明当时的肖像画创作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通过色彩和明暗效果的运用勾画了少女美丽的容貌,同时还将她矜持的神态和不凡的气质表现了出来。

第三章欧洲中世纪美术

自基督教被宣布为国教以后并与政权合二为一,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被认为是上帝的代理人,国王只是教皇的奴仆,而政权也就成为教权的奴仆。

这个社会现实必然决定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

教会和封建统治者利用艺术着为他统治的精神工具。

麻痹人民毒害民众,充当了宣传教义形象手段,所以历史上把充满教会思想和内容的中世纪美术称作“基督教美术”。

最突出的成就是建筑。

具体表现在拜占廷式、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上,尤其是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最为驰名。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P56

①罗马普里斯拉地下墓室《善良的牧羊人》、圣科斯坦萨教堂(长方形的教堂形制确立了西方教堂的基本模式);

二、拜占庭美术P592014.11真

拜占廷帝国最显著的成就体现在教堂建筑方面,代表:

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拜占庭美术里程碑式建筑,最辉煌成就之一)、意大利圣维塔尔教堂。

拜占廷帝国时期美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镶嵌画和圣像画。

镶嵌画代表《查士丁尼大帝及其随从》;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有特殊地位,主要用小色块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阳光照射下产生一种炫目迷人、虚无飘渺的感觉,加强了宗教氛围,是教堂内部的主要装饰形式;但镶嵌画大多比较笨拙,人物神情呆板、形体生硬(这一点也几乎是中世界基督教美术人物形象的共同特征)。

三、早期中世纪美术P64

“加洛林文艺复兴”:

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在文化上竭力恢复罗马的传统,召集一批文人学者收集古代书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一个复兴古代文化的热潮,是欧洲近代文明史的转折点。

主要成就体现在建筑和书籍插图上,亚琛王宫是查理曼帝国时代最重要的建筑。

四、罗马式美术P68

“罗马式”艺术不是统一的艺术风格,是11-12世纪与古罗马艺术有联系的各种艺术的总称。

罗马式建筑特点:

体量大、装饰豪华,广泛采用了劵拱结构,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罗马式教堂具有城堡式的特点,墙体厚重,开窗较小且离地面高,采光少里面光线昏暗,门窗上方均半圆形,门上饰以雕刻,内外装饰简单。

代表:

意大利比萨大教堂、法国圣赛尔宁教堂(罗马式风格开始)、英国杜勒姆教堂(罗~风格真正形成)。

罗马式雕刻特点:

作为建筑装饰既有对古典艺术的继承,又受到外来的非地中海艺术传统的影响,总体上具有一种强烈的形式感和表现性。

以表现狱中苦难和最后的审判为主要内容,多用线刻手法塑造平面化的、夸张变形、扭曲怪诞的形象,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

5、哥特式美术P72

成就主要是建筑,(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的一大特点)

哥特式教堂的特点是:

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造型,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修长的簇柱、造型挺秀的小尖塔以及彩色玻璃窗,轻巧的垂线灌满教堂,不论墙还是尖塔都是越往上越细、越玲珑,整个教堂外观高大且充满向上的动势和神秘幻觉,仿佛要摆脱地心引力,飞向天国(宗教情绪的体现)。

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

法国巴黎圣母院(最优秀代表,风格成熟的标志)、德国科隆大教堂、法国夏特尔教堂(哥特式雕刻艺术集中反映)、意大利米兰大教堂、西班牙布尔戈斯大教堂等。

第4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14世纪下半期至16世纪末,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黑暗的中世纪在日趋崩溃,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逐渐形成。

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体制内部的萌芽,必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引起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变革。

他们首先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变革,制造舆论,动摇旧的精神体系,这就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史称“文艺复兴”。

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术创作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美术已不再是宗教神学的奴仆,在题材上开始描绘世俗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即使是宗教神话题材,也注入了人性和人的思想感情,把神变成世俗的人;在表现手法上提倡面向自然,以造化(自然)为师,对自然以理性的解释,引进科学的成就塑造艺术形象,透视学和解剖学成了文艺复兴美术造型的两大支柱,至使无数优秀的美术家宛如灿烂群星出现在欧洲的上空,照亮了历经千年的“黑暗世界”。

一、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美术,最早进行实验的是契马布埃(《宝座上的圣母》)和杜乔(《荣耀圣母》)。

佛罗伦萨乔托,:

文艺复兴绘画之父”,将哥特式雕刻的写实风格和拜占庭绘画中的明暗造型法结合起来,通过将富有体积感的人物置于秩序井然的构图之中,使画面有自然的空间感,乔托作品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注意到了观众与绘画之间的空间关系-观众与画中的人物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代表作《哀悼基督》。

从乔托开始,画家们努力探索如何将世俗现实生活注入神的形象创造中,把神从神坛上拉到人间变成凡,使自己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成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因此他们引进科学成就,将解剖学、透视学和光学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塑造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空间关系;艺术语言重明暗素描造型,构图追求对称、均衡和谐。

15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了三位艺术大师,建筑家布鲁内莱斯基、雕塑家多纳太罗、画家马萨乔,他们的出现标志着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开始。

吉贝尔蒂《佛罗伦萨洗礼堂青铜门》,被称为天堂之门。

马萨乔《出乐园》《纳税钱》,马萨桥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的运用于绘画中,他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繁荣期的到来。

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大师波提切利,擅长用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表现人物造型,绘画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和古代神话传说,不用宗教题材,更自由地抒发个性和世俗感情,作品充满了柔情的诗意,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春》。

贝利尼,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注重风景的描绘,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代表作《草地上的圣母》。

2、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P88

15世纪末-16~中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意~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产生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裴尔、提香、乔尔乔纳等诸多艺术大师。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主宰画坛,标志着文艺复兴盛期到来2014真

1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P89;达·芬奇把自然科学知识引入美术,他的艺术深沉、含蓄、富有智慧,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

2米开朗基罗:

《大卫》、《创世纪》、西斯庭教堂的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昼、暮、日、夜》、《摩西》;米开朗基罗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富有激情、充满力量,具有雄浑壮美的英雄精神。

3拉斐尔:

《圣母玛丽亚》《雅典学院》。

拉斐尔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他的艺术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最大特色是平易近人、亲切自然,偏爱画温柔美貌的的圣母和圣婴,给圣母形象特殊的文雅,他的圣母像囊括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圣母像的一切优点,构图上讲究比例均衡,色彩柔和;他的作品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他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的人文主义理想,所创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

佛罗伦萨美术与威尼斯美术:

佛罗伦萨的美术,倾向于宗教《圣经》题材,而威尼斯则更多的是描绘古希腊神话故事。

纵情于欢乐与享受,题材以爱情、酒宴、裸体女神为多;画面形象充满激情而富有想象,洋溢着活泼、明朗、欢乐的气氛;很少有悲哀和伤感,女神们具有丰腴的肌肤,金色的秀发,华丽的服饰,完全是威尼斯上流社会的娇艳女子,放射出人性的光芒。

画家们为迎合王公、贵族的享乐需要,不仅描绘美丽裸女,还配以美丽的自然风光。

为了充分展现这种美,画家十分重视色彩的创造,他们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和表现无限丰富艳丽的色彩变化。

如果说佛罗伦萨的画家们重素描和尊从构图的对称、均衡与和谐,那么威尼斯的画家们则竭立追求色彩和激情传达,它奠定了欧洲近代油画发展的基础。

威尼斯美术(画派):

威尼斯产生了可与佛罗伦萨并驾齐驱的大画家乔尔乔纳、提香以及他们的弟子委罗内塞、丁托利托等。

4乔尔乔纳:

《三哲人》《田园合奏》

5提香: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花神》《沉睡的维纳斯》《欧罗巴的劫掠》

6丁托利托:

企图将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素描结合起来,《圣马可的奇迹》《基督受难图》《浴后的苏珊娜》

其他:

委罗内塞《利未家的宴会》《马尔斯与维纳斯》、帕尔马画家帕尔米贾尼诺《长颈圣母》、柯罗桥《丹娜依》P100

3、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发端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主要奠基人凡·艾克兄弟、康平、维登、包茨等。

凡·艾克兄弟:

尼德兰画派奠基人,代表作《根特祭坛画》,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美术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扬·凡·艾克: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罗兰大臣的圣母像》《教堂中的圣母》,尼德兰最有实力和崇高地位的画家之一,处理油彩技巧卓越,改进了油画的技术,采用含有树脂的稀释油调和颜料,增强了油画的表现力,人们将油画的发明归功于他。

罗伯特·康平:

《受胎告知》《圣母子》《耶稣诞生》,绘画风格接近于扬·凡·艾克,在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上更细腻。

P105

维登:

《下十字架》《最后的审判》;绘画风格P106

波茨:

尼德兰北方画派重要代表,圣彼得教堂祭坛画《最后的晚餐》《布拉台林祭坛画》

16世纪,尼德兰最早出现完全摆脱宗教束缚的风俗画,是西方绘画史的一大发展。

马西斯:

16世纪杰出风俗画家《银币兑换商夫妇》;其他画家见P107-109。

勃鲁盖尔:

代表作《乡村婚礼》《雪中猎人》《忙人引路》《绞刑架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