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7627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7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docx

学生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一、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9.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

 

10.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

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

实验三: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

(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态变化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

 

【对应训练】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A.固态B.固、液共存状态

C.液态D.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5.探究《0℃水和0℃冰的有什么不同?

器材:

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

 猜想:

小组讨论:

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果,采用控制相等,

步骤:

1.  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

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3.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看哪个容器内物质先达到10℃。

 水

冰 

预想的情况

比较的方法

 

 

验证的结果

 

 

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

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7.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三、光的反射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

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

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对应训练】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太阳、月亮B.月亮、恒星

C.太阳、点燃的蜡烛D.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B.小孔成像C.手影游戏D.穿过森林的阳光

3.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4.一竖直水井深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5.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6.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7.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

 

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

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9.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

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只有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

 

四、光的折射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折射现象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3.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5.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呈现形式】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最好物理模型。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作图题中经常出现,特别是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路图,同时,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仍是这部分考试的重点。

【知识结构】

 

【对应训练】

1.一束光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已知入射光线跟界面成37o,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2.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

3.请你对下列光学仪器归类:

a近视眼镜;b老花眼镜c防盗门上的“猫眼”;d照相机镜头。

(1)类:

(2)类。

4.照相机照相时,如果被照的景物由远变近,应将镜头往,使胶片离镜片些。

完成这一动作是调节照相机上的。

5.放大镜的原理是: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焦距时,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

个像。

6.投影仪是利用透镜来成像的,它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使

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7.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放置在主光轴上距透镜16cm处时,光屏上可以得

到一个清晰像的特点是

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正立缩小的像D.倒立缩小的像

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厚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则她在光屏上得

到的像与未遮住前相比

A.所成的像只是上部一半B.所成像只是下部一半

C.所成像没有发生变化D.像的大小、正倒、位置无没化,但像更暗些

9.当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会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那么物体在凸透镜中成虚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去探究。

1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

透镜的焦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到透镜的距离

像的正倒

透镜的焦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到透镜的距离

像的正倒

14

20

47

倒立

16

20

80

倒立

14

30

26

倒立

16

30

34

倒立

14

40

22

倒立

16

40

27

倒立

14

60

18

倒立

16

60

22

倒立

11.小明想替爷爷买一副老花镜,约了几位同学到眼镜店去选购。

他看中一副样式新颖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请你为小明提出一个既不伤害眼镜镜片,又能最简便最快的正确判断的方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五、测量的初步知识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对应训练】

1.单位换算:

8.5m=cm;36000nm=km15cm3=m3。

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cm。

 

3.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图2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4.如图3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①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填步骤前的序号)

②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cm3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6.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

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cm。

7.有一个量程为1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套简单的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必要的方法、步骤,并将路程表达出来。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

【考点聚焦】

1.知道质量的单位。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3.理解密度的概念。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

【知识结构】

 

【对应训练】

1.7.9×103kg/m3=g/cm3;1L=mL;1mg=kg;

2.铝锅的质量540g,铝盆的质量是270g,铝块的质量是27g,则组成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3.质量相同的三种实心正方体金属块,分别是根据如图2所示的高度,

查表可知,a是;b是;c是。

4.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3倍,乙的体积是甲的

体积3/5,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为,若将甲的体积截去1/3,将乙物体截去

2/3,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5.甲、乙两实心球,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有关甲、乙两球的质量和密度的关系,可能存

在的情况有

(1);

(2);(3)。

6.甲、乙两个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

2,若用它们分别掳做成一个实心物体,则质量之比和体积

之比可能是〔〕A.5:

23:

5B.4:

1;8:

3C.2:

13:

2D.4:

31:

2

7.如图3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水、盐水,则装酒精的是〔〕

A.甲杯B.乙杯C.丙杯D.无法判断

8.用天平测出质量100g的水,步骤有:

a.使天平的衡梁平衡

b.往可盘加入,100g的砝码

c.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加砝码以及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

d.要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横梁平衡,这时玻璃杯中的水这是所需称量的100g的水在上述

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A.a→b→c→d B.a→c→d→b C.a→c→b→d D.a→d→c→b

9.质量为60g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体积为75mL,则该液体可能是 〔〕

A.水    B.煤油     C.酒精     D.硫酸

10.使用托盘天平,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使用

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为什么?

11.一架天平的砝码盒中各砝码的质量及个数见下表天平的游码标尺如图4所示,

砝码

100g

50g

20g

10g

5g

个数

1

1

2

1

1

 

(1)当他准备向右盘加砝码时,首先脑子时应想的问题是。

(2)他在右盘加20g,10g,5g,砝码各一只发现天平横梁上的指针在标尺的两侧不断摆动,如图5所示

①他用下列哪一步操作可正确称出物体的质量〔〕

A.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B.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在天平右盘加砝码D.从天平右盘取出5g砝码并移动游码

②该物体的质量〔〕

A.可能大于35gB.在30g与35g之间

C.可能小于30g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该天平的分度值是g。

测量范围是。

12.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厂的收购员,在选马铃薯时,需要测出马铃薯的密度,因为淀粉加

工厂是根据马铃薯的密度来确定收购价格,小宇用所学过的知识测定马铃薯的密度,根据下表确定其含淀粉的百分率和收购价:

马铃薯的密度(g/cm3)

1.08

1.10

1.12

1.14

1.15

所含淀粉百分率

14

 18

 22.5

26.5

29

收购价(元/kg)

0.40

0.44

0.50

0.60

0.80

 

(1)若手边有:

天平;细线;水;量筒;尺;小刀;干净的马铃薯。

请你帮小宇同学选择其中部分器材,设计出一种测密度的方法。

①选用器材                   ;

②实验量,所需要测量的量                       ;

③根据测出的物理量,写出马铃薯密度的表达式:

         。

(2)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

13.一块长2m,宽0.5m,厚0.2m的金属块,质量为1.78×106g,求此金属块的密度?

并说出它

是哪种金属?

若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多少?

试用密度公式证明。

 

七、力

【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3.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方向。

4.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

5.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呈现形式】

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概念和规律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

 

【对应训练】

1.指出下列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人推车是,给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用力提水桶时,水桶对手的拉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观察,观察指针是否对准,还应当观察和。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

B.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其读数应根据最小分度值确定

C.测量前一定要校零

D.实际测量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不一定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5.用100N的力作用于A处竖直向上提一重物,若用力的图示法表示这个力,则图3所示各图中正确的应是[]

 

6.体育课上,只见小明用力将铅球沿斜上方推了出去,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地面被砸了一个坑。

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作用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变为;

(2)铅球脱离手后,不沿斜向直线运动,轨道向下弯曲,这是因为;

(3)铅球以某个速度砸向地面,最后处于静止,这是因为;求落地时,地面被砸了一个凹陷的坑,这是因为。

7.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下面的经验吗?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填空解释这些现象。

(1)要让小船离开岸边,可以让岸上的人推一下小船,此时小船受到对船的

,船由静止变为运动了,也可以将竹篙用力撑岸边,此时对岸有力的作用,那么,对也有力的作用,船因此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

(2)人如果要从地面上跳起来,必须用脚蹬地,此时,对有力的作用;同时,对也有力的作用,如果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就跳起来了。

(3)小高用力去推一块大石块,大石块纹丝未动,而小高的脚向后滑。

小高向后滑的原因是。

8.请你设计三个小实验,来分别说明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9.小民同学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想利用它们来说明本节课所学习的几个知识。

实验一:

用力推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小球若受到向左的推力,就会向左运动;受到向右的推力,就会向右运动。

当推力的大小不同时,小球移动的快慢也会有所改变。

实验二:

将两个相同的磁铁分别固定在小车上,

如图4所示,把左车移近右车时,两车相吸,右

车也在向左车靠拢。

若将任一车上的磁铁两极位置对

调,则两车移近时相互排斥,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退。

实验三:

课外活动时,用手将陶土捏成各种形状。

请你:

(1)找到相同的器材(没有陶土可以用橡皮泥代替),重新做一下上面的实验。

(2)回答:

以上三个实验分别说明的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图4

10.请你找一块塑料平板,将平板搁在几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让一辆玩具小车无线遥控或上发条的小车均可)的车轮转动,随后把小车放在平板上,如图5所示。

请你预测一下:

小车会向前运动吗?

平板会运动吗?

如果会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

说出你所预测的理由,然后用实验来检验。

八、浮力

【考点聚焦】

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呈现形式】

本部分的考点主要以填空题、选择、计算和实验题型出现,其中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应用可以用实验题型出现。

在计算题中,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常常紧密联系,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主要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

 

【对应训练】

1.利用空气浮力而升空的物体是〔〕

A.人造卫星B.飞机C.风筝D.氢气球

2.把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空心小球,用手将其置于盛水的容器中,使其浸没于水(如图6所示),放手后水球运动状态是[]

A.上浮B.悬浮C.下沉D.都有可能

 

3.浸没与水中的钢球,在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

A.浮力增大,压强减小B.浮力减小,压强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减小D.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4.含有杂质的蜡块悬浮在水中,要使该蜡块漂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纯酒精B.加水C.加食盐D.加汽油

5.对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感,可用漂浮疗法减轻。

漂浮池内有一定深度的水,

水中加有大量的_________(填“盐”或“酒精”),任何人进入池内都会漂浮起来。

6.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27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该金属快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

7.密度计是测的仪器,它是利用的原理制成,同一密度计在各种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排开液体的体积是(选填“相同”或“不同”).密度计的刻度是上下.

8.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了石头,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赤脚踩在石块上的感觉有没有变化?

为什么?

 

9.小明和教练在大海里学潜水,看到海里的鱼儿口中吐出的

小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发生如图9所示的变化,小明认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应该是不变的,他把这一想法告诉教练,教练确说他的想法不对,你怎样想?

 

九、压强

【考点聚焦】

1.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

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

4.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5.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呈现形式】

这部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