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642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docx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上)

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0分)

1.研究两河流域的古代历史,最应参考的资料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②楔形文字

③《俄底浦斯王》

④《荷马史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俄底浦斯王》《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作品,与两河流域无关。

A符合题意。

故选:

A。

本题考查两河流域的古代历史。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两河流域的成就。

2.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下列哪个文明与中华文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巴比伦文明

【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了“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材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设问考查与中华文明有明显不同特征的国家。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属于蓝色的地中海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代巴比伦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代表。

解答本题需要灵活理解“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并准确识记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代表。

3.自古至今,日本的中国观变化可总结一个规律--日本的中国观是现实主义的价值取向。

中国鼎盛时,日本认同中国(向中国学习),中国衰老时,则不认同。

材料中“日本认同中国”是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故材料中“日本认同中国”是在隋唐时期。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

注意对大化改新内容的识记。

4.“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时刻.从此,新旧大陆的隔绝状态被打开了.”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言的.这里的“新旧大陆”分别指的是()

A.亚洲、非洲

B.欧洲、美洲

C.美洲、欧洲

D.欧洲、非洲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一次横渡大西洋的壮举,最终到达了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哥伦布虽然踏上了新大陆--美洲,可是,他却认为这是亚洲,所以称发现新大陆,新大陆实际指美洲,而旧大陆则指欧洲。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内容的识记.

5.岁月可以流逝,权力可以更替,但希腊人所创造的文明却如永恒的圣火永不磨灭。

下列属于希腊文明的是()

①民主制度

②《荷马史诗》

③《天方夜谭》

④《俄底浦斯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不属于西方文明。

故选:

D。

本题以岁月可以流逝,权力可以更替,但希腊人所创造的文明却如永恒的圣火永不磨灭为切入点,考查古希腊的主要成就。

注意识记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及其文学成就。

6.有学者认为,把残酷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说成是东西文化由冲撞而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错误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

①材料中的观点带有片面性

②暴力冲撞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明的作用

③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的破坏和损害也很大

④战争只能造成社会的倒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有学者认为,把残酷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说成是东西文化由冲撞而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错误的。

我认为①材料中的观点带有片面性②暴力冲撞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明的作用③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的破坏和损害也很大。

④战争只能造成社会的倒退这个表述明显错误,据此可排除BCD三个选项。

故选:

A。

本题考查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注意全面分析其共同作用。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7.700年前的元朝,第一次将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神奇与富饶呈现在欧洲人面前,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和平使者是()

A.亚历山大

B.郑和

C.玄奘

D.马可•波罗

【答案】D

【解析】700年前的元朝,第一次将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神奇与富饶呈现在欧洲人面前,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和平使者是马可•波罗。

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

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

马可•波罗来华,属于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故选:

D。

本题以700年前的元朝,第一次将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神奇与富饶呈现在欧洲人面前,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和平使者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马可•波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8.伟龄读欧洲史时,看到一段叙述如下:

“这时期的知识分子相信自己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开始关注现世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最可能是描述下列哪一时期的特色?

()

A.希腊化时代

B.中古初期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答案】C

【解析】据题干“这时期的知识分子相信自己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开始关注现世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结合所学可知,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

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

故选:

C。

本题以“这时期的知识分子相信自己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开始关注现世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

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9.“本来法国大革命不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是自己将自己送上断头台,成了历史上的一件悲剧。

”材料中“路易十六将自己送上断头台”是因为()

A.召开三级会议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勾结外敌镇压革命

D.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答案】C

【解析】法国大革命并不想废除君主制;而路易十六勾结外敌叛国镇压革命,引发了人民的不满,最终以叛国罪把他推上断头台。

“本来法国大革命不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是自己将自己送上断头台,成了历史上的一件悲剧。

”材料中“路易十六将自己送上断头台”是因为路易十六勾结外敌,镇压革命。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路易十六将自己送上断头台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10.美洲……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加点的字所示的状况引发的罪恶的事件是()

A.占领土地

B.掠夺财富

C.种族灭绝

D.贩卖黑奴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土著居民被消灭致使美洲缺乏劳动力,这导致了三角贸易的发生。

D符合题意。

故选:

D。

本题以美洲……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为依托,考查三角贸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角贸易的航线以及影响。

11.木户孝允明确指出:

“立国之本,唯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

”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答案】A

【解析】“立国之本,唯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

”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努力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改革。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日本明治维新。

12.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如图)在她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

从以上材料和图片可以获得历史信息包括()

①轮船的设计采用了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

②这是一艘蒸汽机轮船

③它基本上是沿着哥伦布的航线航行的

④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由材料“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如图)在她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和图片可知,①轮船的设计采用了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②这是一艘蒸汽机轮船③它基本上是沿着哥伦布的航线航行的。

④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说法错误。

故选:

D。

本题以泰坦尼克号图片为切入频数,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3.夏敏为了了解世界近代史的一些问题,观看了一系列老电影。

其中有一部(如图)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你认为该电影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拉美独立运动爆发

【答案】C

【解析】由电影《萨拉热窝谋杀事件》可知,该电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关。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储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遇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选:

C。

本题以电影《萨拉热窝谋杀事件》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开篇语,这部文学作品出自哪国作家之手()

A.法国

B.俄国

C.德国

D.意大利

【答案】B

【解析】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这些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题干给出的《安娜•卡列尼娜》出自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之手。

故选:

B。

本题考查了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

15.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提出的相对论为人类研制核武器和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还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活动家,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在一份呼吁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宣言上签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相对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定律,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了爱因斯坦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爱因斯坦的有关内容.

16.若把“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下列表述最适合作为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序幕

C.构建文化殿堂

D.推进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起了推动作用。

因此说“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法国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该学习单元的主题是:

走进近代社会。

故选:

A。

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

本题以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步入近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7.假如你是一位一战期间的战地记者,每天要向自己的通讯社发回战场消息,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

A.每天都要向通讯社拍发无线电报

B.拍摄到英军新式武器“tank”的照片

C.使用移动电话报导德军飞机轰炸的消息

D.不幸被炮弹的弹片炸伤

【答案】C

【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

移动电话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出现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一战发生在1941--1918年,ABD均符合史实。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各不相同。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①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②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③废除黑人奴隶制

④废除农奴制。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项,早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就已经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故①项错误。

②、③项,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

南方实行的是种植园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所以南北矛盾和斗争自19世纪起日趋激烈,最终在1861年爆发了美国内战。

林肯于1861年出任总统,所以他面临的任务就是平定南方分裂叛乱和废除黑人奴隶制。

故②、③项正确。

④项,农奴制是俄国的制度,与美国无关。

故④项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林肯总统的贡献.

熟记林肯的主要功绩.

19.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表: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3

2

1

4

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上述表格最能反映一战的()

A.主要性质

B.根本原因

C.基本特点

D.最终影响

【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表”可知,这反映的是一战的根本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故选:

B。

本题以表格材料为背景,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表格材料的解读,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20.世界步入近代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列连线搭配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一组是()

A.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B.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C.伏尔泰--启蒙思想

D.荷马--《荷马史诗》

【答案】D

【解析】题目要求的是近代以来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进行搭配。

荷马是古希腊的文学家,不属于近代时间范围。

故选:

D。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思想和文学艺术。

本题难度一般,解答本题需掌握世界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界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1.【图说历史】

材料一:

图2运动中,工人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图3中人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起草的文件是什么?

该文献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图4所指的事件是什么?

其失败的原因与图2失败的原因是否相同?

请加以说明。

以上四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定位。

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对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实践,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小题1】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运动是英国宪章运动;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提出了获得普选权;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1836年-1858年,英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宪章运动,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的《人民宪章》。

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结果失败。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中人物是马克思,马克思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起草的文件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把国际工人运动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4所指的事件是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与图2失败的原因不一样;巴黎公社失败时,已经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工人为了反抗社会的不平等,开展工人运动,由于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最终失败。

同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之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之下发生的工人运动。

(5)据材料“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故答案为:

(1)获得普选权;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2)《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把国际工人运动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巴黎公社;不一样,已经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工人为了反抗社会的不平等,开展工人运动,由于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最终失败。

同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之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之下发生的工人运动。

(5)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题以四张图片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英国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的相关知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9%

36%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天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材料三德法军队在凡尔登及其附近地区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进攻、反攻、摧毁、强击、破坏、占领、再占领,地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巨大弹坑,树林变成了枯木朽株混乱的堆积场,炮火翻腾过的泥土上暴露着人和马的尸体,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尸体腐烂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

这次战役双方伤亡人数总计70余万。

因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由材料一可以看出,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材料二中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表明了德国怎样的野心?

新兴德国此举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材料三中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时间?

“凡尔登绞肉机”这一比喻反映了什么问题?

有人说,既然新科技能引发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我们不必发展新科技了。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案】【小题1】

(1)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图表,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图表可以得出,从1870年到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德国和美国则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美国上升最快,美德经济发展水平后来居上,赶超了英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2)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等信息可以得出德国的野心是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新旧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带来的后果:

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爆发。

(3)德法军队在凡尔登、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这些信息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登战役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用此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4)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材料里的观点是:

有人说,既然新科技能引发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我们不必发展新科技了。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对待科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析,一个方面,科技尽管给人类带来一定灾难,但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科技,更多的为人类造福。

故答案为:

(1)美德经济发展水平后来居上,赶超了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2)野心:

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后果:

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爆发。

(3)1916年;形容战争的残酷。

(4)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科技尽管给人类带来一定灾难,但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科技,更多的为人类造福。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

23.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英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九国。

英国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

英国成为世界“领头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日不落帝国”与“领头羊”位置之间关系密切,请举例说明。

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日本“弃旧图新,迎头赶上”指的是什么事件?

请举例说明日本该事件后给世界带去的是灾难的典型事例。

1861年,在俄罗斯施行……的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复活》的开篇所写:

“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接下来,俄罗斯强国的道路该如何继续?

……托尔斯泰就急不可耐地前往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