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883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1前言

1.1自然地理概况

1.1.1实习区地理位置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东接辽宁,北邻承德,西倚唐山,南连浩瀚的渤海,海岸线长113千米,水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距离北京295千米,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秦皇岛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县为昌黎,抚宁,卢龙和青龙满族自治县,总面7812平方公里,人口达287万。

地质

填图实习区位于秦皇岛市区北部,距新火车站28千米,地理坐标为:

东经119°34′~119°56′,北纬40°7′~40°9′;自然地理位置:

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政区划属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图1.1)。

实习区所在地柳江盆地,南北长20千米,东西宽12千米。

秦皇岛图1实习区地理位置图

市辖三区四县及实习基地有水泥公路和地方铁路相同。

秦京哈等铁路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海关区和北戴河区三处设有国家三级站。

实习期区有秦皇市近郊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

1.1.2实习区地形地貌概况

实习基地坐落的柳江盆地,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国地貌形态分类,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区。

实习区北,西,东三面被陡峭的山地环绕,为一盆状地形,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地形。

相对比高在200—300米,最高峰老君顶海拔搞成493.0米。

贯穿盆地南北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水系。

大石河自北东而来,经大刘庄流入本区,在崔家转近南北向曲流。

傍水崖向东南直流,至蟠桃峪出盆地,于山海关以南注入渤海。

长70千米,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临海地带发育有海岸地貌,侵蚀及堆积型海岸地貌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

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

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大石河和汤河形成许多流水地貌。

在滨海地带,波浪在岬角处发生侵蚀作用形成各类海蚀地貌,在海湾、平直海岸地带形成各类海积地貌;潮汐的作用形成海蚀平台等地貌;沿岸流携带泥沙在海岸形成沙嘴,连岛等地貌类型;沙流也在海岸形成地貌沙丘,黄金海岸的延岸沙堤。

1.1.3实习区气候特征简介

本地区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

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mm,多集中于7-8月份,可达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季节。

主要风向受季风影响,夏季多西南风,冬春季多东北风。

除季风外,还有台风影响。

由于本区风向常是西南,强风向是东北,故海岸侵蚀、堆积和滨岸沙丘堆积方向均及风向一致。

1.1.4实习区经济发展概况

本区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铜,铁,铅等,主要集中在青龙县,昌黎和卢龙县仅有少量的有色金属矿产,青龙县的金储量为13t,铜23410t,铁20630t,并且是我国万两黄金县之一。

非金属矿产:

秦皇岛市的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灰石,石灰岩储量十分丰富,仅驻操营,石门寨一带储量就达3亿吨,为该区的石灰厂和水泥厂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青龙县和昌黎县的花岗岩和大理岩也是较为优质的建筑石材。

石英岩也很丰富,它是秦皇岛市耀华玻璃厂的主要原料,沿渤海海岸的砂石更是丰富,为秦皇岛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砂石建材。

农业方面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薯类等为主要经济作物,芝麻、药材次之。

山坡多果树,主要盛产核桃、杏、苹果、李子等。

海滨地区水产资源丰富,以对虾、海蛰质量最佳。

工业行业有冶金、建材、化工、电子、机械、粮油食品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

旅游业是秦皇岛市又一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境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丰富。

1.2地质实习概况

1.2.1实习目的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及测绘工程学院制定的《地质专业二年级地质测量教学实习大纲》要求,区域地质填图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这次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

5万地质填图的规范、程序和基本工作方法;熟识,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已学课程基础地质理论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高年级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实习内容及要求

本次填图实习的具体主要任务如下:

1.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及描述。

2.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

3.岩石及化石标本的采集和编录。

4.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

5.路线地质信手剖面的工作方法。

6.基本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描绘及初步分析。

7.填图单位划分和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初步学会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每人提交一份地质实习报告,并附野外实际材料图、自己完成的指定范围的地质图、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本次地质填图实习进行1:

5万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地形底图为1:

2.5万。

实习地点在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填图面积15km2左右。

1.2.3主要采用方法

(1)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分别为穿越法和追索法。

穿越法,是大致垂直于(横穿)填图区的岩层和构造线的走向布置路线;追索法,是沿各地质体界线或对其他地质现象进行追索观察。

在野外填图过程中一般以穿越法为主,并辅以追索法。

(2)实测剖面法

野外工作包括地形及导线测量、岩性分层、测量岩层产状、观察描述、填写记录表格、绘制野外草图、采集标本及取样等。

1.2.4实习时间安排

动员及准备阶段:

教学基本阶段8天,由老师带领完成。

学生半独立和独立填图7天。

室内整理和编写报告10天。

具体路线安排:

⑴7月11日张崖子——东部落青白口纪—早寒武世地层观察路线。

⑵7月12日东部落——潮水峪早中寒武世地层观察路线。

⑶7月13日揣庄—石岭地质观察路线。

⑷7月6日吴庄——小傍水崖柳江向斜西翼地质观察路线。

⑸7月14日191高地——半壁店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地层剖面观测路线。

⑹7月15日吴庄—傍水崖观察向斜西翼地层及构造。

⑺7月16日石门寨西门亮甲山—瓦家山实测剖面。

⑻7月17日室内作剖面图和综合柱状图。

⑼7月18日小刘庄—小王山—马蹄岭半独立填图路线。

⑽7月19日沙锅店—潮水峪—北河—牛鼻子山半独立填图路线。

⑾7月20,21,22,23,24日是独立填图。

⑿7月25、26日观察海洋地质作用以及北戴河海岸地貌特征。

1.2.5完成主要工作量

表1.1完成主要工作量表

项目

次数

完成人

地质填图

定点

80

全体组员

测产状

150

全体组员

描述

80

全体组员

打标本

30

全体组员

摄影

400以上

全体组员

绘制信手剖面图

10

探路

6

实测岩性剖面图和柱状图

路线观察

9

前后测手

2

打标本

7

记录

1

数据处理

3

资料整理

3

岩性剖面图绘制

1

岩性柱状图清绘

1

质图

连线

1

拓印

1

轻绘

1

上色

1

图例

1

资料处理

2

修改

3

报告

文字22660

图片40

47

2地层古生物

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中下三叠统、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之外,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见表2.1)。

表2.1柳江盆地地层系统简表

新生界Kz

第四系Q

Mz

侏罗系

J

上统

孙家梁组J3s

中统

蓝旗组J2l

下统

北票组J1b

三叠系T

上统

黑山窑组T3h

Pz2

二叠系P

上统

石千峰组P2sh

上石盒子组P2s

下统

下石盒子组P1x

山西组P1s

石炭系C

上统

太原组C3t

中统

本溪组C2b

Pz1

奥陶系O

中统

马家沟O2m

下统

亮甲山组O1l

冶里组O1y

上统

凤山组∈3f

长山组∈3c

崮山组∈3g

中统

张夏组∈2z

徐庄组∈2x

下统

毛庄组∈1mo

馒头组∈1m

府君山组∈1f

上元古界Pt

青白口系Qb

景儿峪组Qbj

长龙山组Qbc

上太古界

绥中花岗岩γ2

注:

“~~~~~”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

本区地层自老而新简述如下:

2.1太古-早元古界

绥中花岗岩:

【岩性特征】本区出露的混合花岗岩是绥中花岗岩的一部分具有两期混合岩化交代作用,第一期为区域性注入式钾质交代,第二期为脉体注入硅质交代、沿片理注入石英脉切穿前期长英质混合条带(见图Ⅰ.1)。

【出露分布】绥中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本区东部及南部边缘。

【岩相】本区混合花岗岩以混合岩化作用为主,晚期花岗岩浆的作用有所表现。

属太古——早元古代侵入岩体。

~~~~~~~~~~~~~~~~~~角度不整合~~~~~~~~~~~~~~~~~~

2.2上元古界

2.2.1青白口系

长龙山组(Pt3ql):

【岩性特征】下部为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见图Ⅰ.2),向上过渡为紫色、黄绿色杂色页岩,上底部砂岩稳定成分增加,顶部出现蛋青色泥灰岩。

及景儿峪组分界处为紫色泥岩。

【出露分布】该组为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单位,主要分布在东部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以张崖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

【沉积相】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景儿峪组(Pt3qj):

【岩性特征】本组地层主要以灰白色、紫红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为主,厚约38m。

分界线标志层唯一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含海绿石石英净砂岩。

【出露分布】主要分布于实习区东部,以李庄北部剖面为代表。

【沉积相】其底部为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海相沉积。

---------------------平行不整合---------------------

2.3下古生界

2.3.1寒武系(∈)

本区寒武系由浅海相碳酸岩及页岩组成。

平行不整和于青白口系之上,集中分布于柳江盆地边缘,地层发育,化石丰富,分层标志明显。

依据化石,岩性划分分为三个统八个组。

下寒武统(∈1)

府君山组(∈1f)

【岩性特征】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见图Ⅰ.3),厚146m,及下伏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和接触.上部为灰白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及下伏景儿峪组分界标志是下部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底部薄层灰岩中含角砾或砾岩。

【出露分布】区内寒武系最下部地层,东部落至沙河寨,以及西部上平一带。

东部落北侧剖面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

【化石】中华莱得利基虫、核形石。

【沉积相】属浅海相沉积。

馒毛组(∈1m)

在区内馒头组、毛庄组合并简称为馒毛组。

(1)馒头组

【岩性特征】由于岩体侵入,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而出露零星。

岩性以紫红色的泥岩和页岩为主(见图Ⅰ.4),底部具有角砾岩和砾岩,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少量白云质灰岩,本区厚71m,平行不整合于府君山组之上。

分界标志是其底部含角砾状薄层泥岩。

紫红色页岩发育,砖红色页岩、泥岩,底部为角砾岩。

【出露分布】东部落以西剖面出露较好。

【化石】本组未发现可靠化石。

【沉积相】属干旱条件下滨海相或泻湖相沉积。

(2)毛庄组

【岩性特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中含少量白云母片,就其颜色要暗于馒头组的砖红色,呈现为猪肝色,但要比上覆徐庄组的暗紫色则新鲜一些,本组厚112M,毛庄组及馒头组为融合接触关系。

【出露分布】沙河寨西山出露较好,并有闪长玢岩的侵入。

【化石】辽西虫、幕府山虫,灰岩透镜体含核形石。

【沉积相】属泻湖相沉积。

中寒武统(∈2)

徐庄组(∈2x)

【岩性特征】岩性以黄绿色含白云母粉砂岩(见图Ⅰ.5),夹有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粒灰岩透镜体为特征。

本组总厚101m,整合于毛庄组之上。

其分界标志层是以其底部出现黄绿色页岩及紫色页岩互层,含有绢云母的页岩。

【出露分布】分布较广泛,以东部落西山出露较全。

【化石】产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毕雷式虫(见图Ⅴ.1)、辽阳虫、原附节虫、孙氏盾壳虫及腕足类动物化石。

【沉积相】属浅海相沉积。

张夏组(∈2z)

【岩性特征】岩性分三段: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及鲕状灰岩互层(见图Ⅰ.6);中部为含叠层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和薄层鲕状灰岩互层;上部为含泥质灰岩、薄层灰岩,竹叶状灰岩.本组及下伏徐庄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厚度为120-130m。

【出露分布】寒武系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主要分布在东部落、318高地、揣庄、张庄、赵家峪、上平山及吴庄等地,以285高地东山脊发育较好、较全。

【化石】本区含大量三叶虫化石,德氏虫、双耳虫、叉尾虫等。

【沉积相】属浅海高能环境沉积。

上寒武统(∈3)

崮山组(∈3g)

【岩性特征】下部为紫色页岩,粉砂岩夹砾屑灰岩;中部为灰色灰岩(薄层灰岩、鲕状灰岩、条状灰岩),上部为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互层。

顶部为灰色厚度藻灰岩,厚度100m左右。

底部以紫色砾屑灰岩及下伏张夏组含泥质灰岩整合接触,分界标志层为紫红色的竹叶状灰岩(见图Ⅰ.7)。

【出露分布】主要分布于柳江盆地之内侧,出露整齐,完整。

本组以王家峪南山牛圈至285高地出露较全。

【化石】含三叶虫化石:

蝴蝶虫、蝙蝠虫、光壳虫、圆老伦斯虫等,又含叠层石。

【沉积相】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长凤组(∈3cf)

本区内长山组和凤山组统称为长凤组。

(1)长山组

【岩性特征】主要岩性为紫色碎屑灰岩,粉砂岩及页岩互层、夹藻灰岩。

地层厚度很小,仅18M,及崮山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以本组底部含海绿石的紫色生物碎屑灰岩及崮山组顶部藻灰岩相分界。

【出露分布】285高地东山脊上出露最好。

【化石】长山虫,庄氏虫、蒿里虫以及原始的腕足动物化石。

【沉积相】属浅海相沉积。

(2)凤山组

【岩性特征】底部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见图Ⅰ.8),往上为生物碎屑灰岩、钙质页岩、鲕状灰岩互层,厚92m。

本组及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

【出露分布】实习区北侧、西侧均有出露,揣庄北285高地东坡出露较好。

【化石】含三叶虫化石:

褶盾虫、济南虫、方头虫等。

【沉积相】属于浅海相沉积。

2.3.2奥陶系(O)

本区奥陶系仅出露下奥陶统的冶里组、亮马组,中、上统缺失。

主要岩性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分布较稳定。

下奥陶统(O1)

冶里组(O1y)

【岩性特征】下部岩性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厚126m左右,及寒武系凤山组整合接触。

标志层为瘤状灰岩(见图Ⅰ.9)。

【出露分布】主要分布在区内东部,揣庄以北285高地以西的剖面可作为冶里组的标准剖面。

【化石】灰岩产三叶虫化石:

小栉虫、田师府虫;页岩中产无羽笔石以及古介形虫、还有正形贝和腹足类化石蛇卷螺(见图Ⅴ.2)。

【沉积相】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

亮马组(O1lm)

本区内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统称为亮马组。

亮甲山组(O1l)

【岩性特征】下部以砾屑灰岩,豹皮状灰岩,本区为烧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上部为少量白云质灰岩及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见图Ⅰ.10)。

及冶里组整合接触,其分界标志层是亮甲山组底部出现的中厚层豹皮状灰岩。

【出露分布】主要分布在亮甲山、小王山、潮水峪等地,亮甲山厚度118m。

【化石】产丰富的头足类,如满洲角石、房角石等;腹足类以及海绵动物。

【沉积相】属浅海相沉积。

马家沟组(O1m)

【岩性特征】主要岩性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少量白云岩和含燧石结核的豹皮状白云质灰岩(见图Ⅰ.11),厚101m,及下伏亮甲山为整合接触关系。

分界标志层为含燧石的灰岩。

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

【出露分布】亮甲山以及北部茶庄北山一带发育较好剖面可作为该组的标准剖面。

【化石】产头足动物化石:

阿门角石(见图Ⅴ.3)、多泡角石;腹足动物化石:

马氏螺。

【沉积相】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

--------------------平行不整合---------------------

2.4上古生界

2.4.1石炭系(C)

石炭系在本区出露范围极小,分布于柳江盆地西侧,化石丰富,研究程度较高,仅出露中统和上统,缺失下统。

中石炭统(C2)

本溪组(C2b)

【岩性特征】下部为铁质砾岩或褐铁矿和粘土岩;上部为细砂岩(见图Ⅰ.12),纹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页岩,夹3--5层灰岩泥灰岩透镜体,厚82M。

本组平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

分界标志层为铝土矿和山西式铁矿。

【出露分布】以半壁店东191高地和小王山一带发育最好,小王山剖面可作为本区标剖面。

【化石】该组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

鳞木、科达、芦木(见图Ⅴ.4)、轮叶、脉羊齿,石灰岩中含蜓类化石,腕足动物,双壳类。

【沉积相】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上石炭统(C3)

太原组(C3t)

【岩性特征】以灰黑色粉砂岩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组成,厚51M。

整合于本溪组之上。

及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层是青灰色含铁质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及球形风化现象(见图Ⅰ.13)。

【出露分布】半壁店东191高地及小王山一带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故可做为本区的标准剖面。

【化石】含大量植物化石:

脉羊齿、栉羊齿、楔叶、鳞木,动物化石腕足类,双壳类。

【沉积相】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2.4.2二叠系(P)

下二叠统(P1)

山西组(P1s)

【岩性特征】以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组成两个韵律层。

下部韵律层含煤,上部韵律层含铝土矿,厚近62M.及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

分层标志层是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

【出露分布】石门寨西至瓦家山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

【化石】植物化石很多,有轮叶、栉羊齿、楔叶、芦木、带羊齿等。

【沉积相】属大陆近海沼泽相沉积。

下石盒子组(P1x)

【岩性特征】岩性以灰色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为主(见图Ⅰ.14),由三全韵律构成,其中第二、三韵律顶部分别有A2和A1层紫色、紫灰色耐火粘土岩或粘土质粉砂岩。

第一韵律顶部灰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厚115m,整合于山西组之上。

【出露分布】该组主要分布在黑山窑至石岭一带。

【化石】粉砂岩中产植物化石:

带科达、芦木、多脉带羊齿。

【沉积相】属大陆湖泊沼泽相沉积。

上二叠统(P2)

上石盒子组(P2s)

【岩性特征】以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少睛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厚72m,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

【出露分布】上石盒子组分布较局限,以盆地东翼石门寨西门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较好。

【沉积相】属河流相沉积。

石千峰(P2sh)

【岩性特征】以紫色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开卷有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并以其作为标志及上石盒子组分界,厚150m,及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

分界标志层是上石盒子组顶部为黄白色含砾长石净砂岩。

【出露分布】仅见于黑山窑至欢喜岭一带。

【化石】产植物化石:

栉羊齿、轮叶、楔叶等,腹足类动物化石。

【沉积相】属干旱条件下的陆相沉积。

2.5中生界

2.5.1三叠系(T)

三叠系在本区出露有限,仅见上三叠统黑山窑组,缺失下,中统。

上三叠统(T3)

黑山窑组(T3h)

【岩性特征】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岩,粉砂岩及煤线为特征,厚约162m,角度不整合于石千峰之上。

~~~~~~~~~~~~~~~~~~~角度不整合~~~~~~~~~~~~~~~~~~

2.5.2侏罗系(J)

下侏罗统(J1)

北票组(J1b)

【岩性特征】为侏罗系底部地层,层序完整,分布较广泛。

分上,下两段。

下段以砾岩及含砾粗砂岩为主(见图Ⅰ.15),夹少量粉岩和页岩,厚278m,及黑山窑组为不整合接触。

上段以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215m。

分界标志是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出露分布】以黑山窑至大岭一带出露较好。

【化石】粉砂岩中含大量植物化石:

新芦木、锥叶蕨、似银杏、苏铁杉、侧羽叶等。

~~~~~~~~~~~~~~~~~~~~角度不整合~~~~~~~~~~~~~~~~~~

中侏罗统(J2)

蓝旗组(J2l)

【岩性特征】本组岩少于主要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互层,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稍偏酸性,以灰绿、浅色安山质、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和火山熔岩为主,厚100m以上;中部以中性为主,为灰绿色安山质,角闪安山质,粗安质火山熔岩,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互层,厚约400m;上部以中基性岩为主,岩石类型为黑绿色,紫红色及青灰色玄武安山质和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熔结集块岩和集场块和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厚600m以上(见图Ⅰ.16)。

【出露分布】分布于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向展布。

在上庄坨、傍水崖一带出露较好。

~~~~~~~~~~~~~~~~~~~~角度不整合~~~~~~~~~~~~~~~~~~

上侏罗统(J3)

【岩性特征】岩性为一套酸性和中碱灰色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

岩石类型包括流纹质,粗面质和粗安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

该组其上,下均未它地层的直接接触关系。

从区域资料看,本组及蓝旗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组厚350m以上。

【出露分布】分布很局限,仅在区内东南训一带有少量出露。

2.6新生界(Q)

【岩性特征】区内新生代地层主要为各类成因的第四纪地层或堆积物,未见第三纪地层。

石门寨地区主要为河流冲积、洪积物,次为坡积物、残积物。

主要为河流阶地松散堆积物,没有胶结成岩,并见有少量洞穴堆积。

分布在黄土营、山羊寨、李庄、茶庄等地石灰岩溶洞中,为砂岩,粘土堆积物,已开始固结变硬。

根据洞穴中脊椎动物化石,鉴定形成时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

3岩石

本区三大类岩石均有出露,其中沉积岩出露的最多,覆盖面广,其次岩浆岩侵入体较多,变质岩先对最少,分布也较局限,张崖子地区的含金云母混合花岗岩具代表性。

3.1岩浆岩

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通常其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侵入岩指岩浆在地下不同深度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喷出岩是指岩浆及其它岩石等沿火山隧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大概有石英,正长石,黑云母,角闪石,橄榄石。

本区及区域上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活动有四个岩浆旋回,即海西-印支流纹岩喷发旋灰,燕山运动第一期安山岩喷出-闪长岩,花岗岩侵入旋回,燕山运动第二期流纹岩,石英斑岩喷出-花岗岩侵入旋回和燕山运动第三期花岗岩长岩花岗岩,正长斑岩侵入旋回。

3.1.1深成侵入岩

本区深成侵入岩分布在柳江向斜西侧和东南角。

西侧上平山、杜庄、花场峪属响岩掩体边缘相。

一、响山岩体

1、地质简介:

响山花岗岩体分布再本区以西平市庄至响山一带长达25米,岩浆从北西向南东侵入,东南侧内倾角45度左右,侵入府君山组,北票组中。

围岩蚀变主要为大理岩化,其次是断续分布的矽卡岩化(见图Ⅱ.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