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7941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docx

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要点

建筑结构复习要点

 

一、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荷载

1、材料自重(kN/m3)

钢筋混凝土:

24-25烧结普通砖:

19

素混凝土:

22-24钢材:

78.5

泡沫混凝土:

4-6木材:

4-9

加气混凝土:

5.5-7.5花岗岩面砖:

15.4

焦渣混凝土:

10-14水泥砂浆:

20

换算:

1T=10kN

2、楼屋面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1)房间:

住、旅、办、病房、门诊、托、教、阅览、会议:

2.0

食堂、餐厅:

2.5

礼堂、剧场、影院、固定座位看台:

3.0

商、展、交通大厅、无固定座位看台:

3.5

2)走廊:

住、旅、病房、托(人流较分散):

2.0

办、教、餐、门诊(人流较集中):

2.5

疏散楼梯、其他民用建筑:

3.5

3)阳台

一般情况:

2.5

人群密集:

3.5

4)屋面

不上人屋面:

0.5

上人屋面:

2.0

屋顶花园:

3.0(不包括花圃土石等材料自重)

二、建筑力学

1、计算形心位置

对T形截面:

公式:

b1h1(h2+h1/2)+b2h2h2/2=(b1h1+b2h2)y

2、截面惯性矩I(单位:

mm4)

Ix——截面对形心轴x-x的惯性矩

Iy——截面对形心轴y-y的惯性矩

公式:

Ix=bh3/12

T形截面对形心轴y-y的惯性矩:

将T形截面分为两个矩形截面分别计算再叠加。

公式:

Iy=b1h13/12+b2h23/12

定律:

截面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材料分布越远离形心轴,惯性矩越大。

3、截面系数Wω(单位:

mm3)抗弯截面模量:

W=bh2/6

公式:

Wω=Ix/y

4、梁的正应力σ(单位:

kN/mm2)

公式:

σx=M·y/Ix1吨=10kN

5、两端固定梁的跨中弯矩(承受均布荷载)

公式:

M=ql2/24

6、连续多跨梁

支座产生最大负弯矩的条件:

左右跨布置荷载,然后隔跨布置荷载。

跨中产生最大正弯矩的条件:

本跨布置荷载,然后隔跨布置荷载。

超静定结构在支座发生位移时,结构会产生内力。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状态与结构的材料性质及截面尺寸有关,在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只与各杆刚度EI的相对比值有关,而与其绝对值无关。

7、拱结构

拱结构的特征是:

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支座有水平推力存在。

满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的合理拱轴是抛物线。

当三铰拱的跨度与荷载不变时,其推力与拱高成反比。

对于拱轴相同的三铰拱、两铰拱和无铰拱,各拱支座推力接近。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

钢筋有热轧钢筋、冷拉钢筋、热处理钢筋及钢丝和钢绞线4种。

其中冷拉钢筋和热处理钢筋都是以热轧钢筋作为母材经再加工而成的。

计算和验算:

结构构件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分别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承载力及稳定:

所有结构构件均应进行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在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滑移及漂浮验算。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尚应进行结构构件抗震的承载力验算。

2)疲劳:

直接承受吊车的构件应进行疲劳验算但直接承受安装或检修用吊车的构件根据使用情况和设计经验可不作疲劳验算。

3)变形:

对使用上需要控制变形值的结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4)抗裂及裂缝宽度:

对使用上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对使用上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对叠合式受弯构件尚应进行纵向钢筋拉应力验算。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

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二级:

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三级:

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表3.3.4控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当采用HRB335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当采用HRB400和RRB400级钢筋以及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作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钢丝,也可采用热处理钢筋。

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热轧带肋钢筋),也可采用HPB235级(热轧光圆钢筋)和RRB400级钢筋(余热处理钢筋)。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承载力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M≤α1fcbx(h0-x/2)+f′yA′s(h0-a′s)

α1fcbx=fyAs-f′yA′s

2)正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N≤0.9φ(fcA+f′yA′s)

3)正截面轴心受拉承载力计算:

N≤fyAs+fpyAp

4)轴压比:

μ=N×荷载分项系数/fcA

Ec——混凝土弹性模量。

Es——钢筋弹性模量。

C20——表示立方体强度标准值为20N/mm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fck、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tk、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yk、fptk——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

fy、fpy——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f′py——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s、Ap——纵向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φ——构件稳定系数

c混凝土、y钢筋、p预应力、k标准值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民用建筑单向板最小厚度60mm,双向板最小厚度80mm。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

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

框架结构

现浇式

55

35

剪力墙结构

现浇式

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现浇式

30

20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

12

砌体结构(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屋、楼盖)

50

40

当构件截面的长边(长度)大于其短边(厚度)的4倍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

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剪力墙的厚度(不考虑抗震称剪力墙,在抗震规范中称抗震墙):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厚度不小于140mm;

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厚度尚不宜小于层高的1/20;

对剪力墙结构,其厚度尚不宜小于层高的1/2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

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

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建筑类型

一级

很严重

重要建筑

二级

严重

一般建筑

三级

不严重

次要建筑

四、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最大高宽比: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6度、7度

8度

9度

框架、板柱-剪力墙

5

4

3

2

框架-剪力墙

5

5

4

3

剪力墙

6

6

5

4

筒中筒、框架-核心筒

6

6

5

4

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平面形状限制:

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l不宜过大(图4.3.3);L、l等值宜满足表4.3.3的要求;3)不宜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或细腰形平面图形。

 

L、l的限值

设防烈度

L/B

l/Bmax

l/b

6、7度

≤6.0

≤0.35

≤2.0

8、9度

≤5.0

≤0.30

≤1.5

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结构不规则,不设防震缝。

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而又无法调整其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使之成为较规则的结构时,宜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较简单的几个结构单元。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本规程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伸缩缝最大间距:

现浇框架结构55m、现浇剪力墙45m。

现浇框剪结构可选50m。

后浇带: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本层)宜在两个月(60天)后浇灌。

后浇带一般设在跨度1/3处,避开有水房间。

结构竖向布置:

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注:

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抗震设计时,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1与房屋高度H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的0.75倍(图4.4.5α、b);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的0.9倍,且水平外挑尺寸α不宜大于4m(图4.4.5c、d)。

楼盖结构:

房屋高度超过50m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8、9度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6、7度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

现浇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不宜高于C40。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

分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

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

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

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宜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

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

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

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体结构构件之间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用铰接;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梁、柱中心线之间有偏离时,应符合本规程有关规定。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

2)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3)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形等型式;

4)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

5)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

6)楼、电梯间等竖井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布置;

7)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部分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1)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满足表8.1.8的要求,当这些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适当减小;

2)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

筒体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核心筒的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

筒中筒结构的高度不宜低于60m,高宽比不应小于3。

筒中筒结构的平面外形宜选用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或矩形等,内筒宜居中。

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

内筒的边长可为高度的1/12~1/15。

外框筒柱距不宜大于4m。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多塔楼结构等。

9度抗震设计对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锗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带转换层的结构: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底部,当上部楼层部分竖向构件(剪力墙、框架柱)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时,应设置结构转换层,在结构转换层布置转换结构构件。

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梁、桁架、空腹衍架、箱形结构、斜撑等;非抗震设计和6度抗震设讨时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7、8度抗震设计的地下室的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底部大空间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面以上的大空间层数,8度时不宜超过3层,7度时不宜超过5层,6度时其层数可适当增加;底部带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外筒为密柱框架的筒中筒结构,其转换层位置可适当提高。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落地剪力墙和筒体底部墙体应加厚;

2)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

3)框支层周围楼板不应错层布置;

4)落地剪力墙和筒体的洞口宜布置在墙体的中部;

5)框支剪力墙转换梁上一层墙体内不宜设边门洞,不宜在中柱上方设门洞;

带加强层的结构:

当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侧向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沿竖向利用建筑避难层、设备层空间,设置适宜刚度的水平伸臂构件,构成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必要时,也可设置周边水平环带构件。

加强层采用的水平伸臂构件、周边坏带构件可采用斜腹杆衍架、实体梁、整层或跨若干层高的箱形梁、空腹桁架等形式。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强层位置和数量要合理有效,当布置1个加强层时,位置可在0.6H附近;当布置2个加强层时,位置可在顶层和0.5H附近;当布置多个加强层时,加强层沿竖向从顶层向下均匀布置;

2)加强层水平伸臂构件宜贯通核心筒,其平面布置宜位于核心筒的转角、T字节点处;水平伸臂构件与周边框架的连接宜采用铰接或半刚接。

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设置水平伸臂衍架的楼层宜考虑楼板平面内的变形;

3)应避免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框架柱内力增加而引起的破坏。

加强层及其上、下层框架柱的配筋构造应加强;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核心筒配筋应加强;

错层结构: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避免错层。

当房屋不同部位因功能不同而使楼层错层时,宜采用防震缝划分为独立的结构单元。

错层两侧宜采用结构布置和侧向刚度相近的结构体系。

错层结构中,错开的楼层应各自参加结构整体计算,不应归并为一层计算。

连体结构:

连体结构各独立部分宜有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平面和刚度,宜采用双轴对称的平面形式。

7度、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

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连接体结构与主体结构宜采用刚性连接,必要时连接体结构可延伸至主体部分的内筒,并与内筒可靠连接。

多塔楼建筑结构:

多塔楼建筑结构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

塔楼结构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

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否则,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五、砌体结构

块体和砂桨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5:

MU30,MU25,MU20,MU15,MU10;

砌块的强度等级5:

MU20,MU15,MU10,MU7.5,MU5;

石材的强度等级7:

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MU20;

砂浆的强度等级5:

M15,M10,M7.5,M5,M2.5。

五层及五层以上房屋的墙,以及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砖采用MU10;2)砌块采用MU7.5;3)石材采用MU30;4)砂桨采用M5。

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370rnm。

毛石墙的厚度不宜小于350mm,毛料石柱较小边长不宜小于400mm。

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

1)对砖砌体为4.8m;2)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3)对毛石砌体为3.9m。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1)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2)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80rnm;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40mm,但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砖砌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钢筋砖过梁宜≤1.5m,不应超过2.0m;砖砌平拱宜≤1.2m,不应超过1.8m。

六、钢结构

在钢结构的受力构件及其连接中,不宜采用:

厚度小于4mm的钢板;壁厚小于3mm的钢管;截面L45×4或L56×36×4的角钢(对焊接结构),或截面小于L50×5的角钢(对螺栓连接或铆钉连接结构)。

大跨度屋盖结构系统系指跨度等于或大于60m的屋盖结构,可采用桁架、刚架或拱等平面结构以及网架、网壳、悬索结构和索膜结构等空间结构。

七、建筑结构抗震

抗震设防标准: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平面不规则:

1)扭转不规则: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2)凹凸不规则: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3)楼板局部不连续: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竖向不规则:

1)侧向刚度不规则: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2)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

3)楼层承载力突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

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抗震设

防烈度地震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本规范第1.0.1条的规定。

结构材料性能最低要求:

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超过,C608度时不宜超过C70。

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级和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和HPB235级热轧钢筋。

场地地段划分: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其他等。

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天然地基和基础:

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砌体房屋;

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2)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3)基础荷载与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除6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