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005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6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docx

最新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届高三20月考理综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

第四次月考试卷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Na-23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就为生物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某同学对生物科学中的相关经典实验的分析和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通过用放入金属笼内肉块饲喂鹰的实验,发现了胃液中含有胃蛋白质酶②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饥饿处理后进行半边遮光处理的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③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的光合作用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④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和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分别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⑤奥国遗传学家孟德尔以豌豆作实验材料揭示出了减数分裂的机理和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

A.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⑤

2.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的催化作用与黏性末端的碱基互补配对无关

B.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传代的细胞系,往往具有癌变的特点

C.同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用蒸馏、过滤、沉淀等方法提取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中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次数均约为50%

4.根据如图所示坐标曲线回答,正确的是

A.如横坐标代表一天的时间,纵坐标代表密闭温室中的CO2

浓度,则温室中植物光合作用开始于B点

B.如该曲线表示健康成人体内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进食后

血糖会从A升到B,此时体内含量上升的激素是胰岛素

C.如果该曲线表示健康成年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动态变

化,BC段下降是由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D.如果该曲线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则CD段上升表示该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5.以下是有关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有

①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但一定有线粒体

②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接受突触前膜传来的递质,将产生一次电位变化

③多倍体经花药离体培养所得单倍体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子

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⑤种群中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即标志着生物的进化,但要形成新的物种一定要有生殖隔离

⑥生态农业由于合理利用资源,因此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①③⑤B.①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⑤⑥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柴油、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蚕丝、羊毛和淀粉分别属于纤维素、蛋白质和多糖

C.不可用铝制餐具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食物

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7.下图所示:

由短周期元素A、B形成的化合物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当消耗2mol甲分子同时生成lmol丙分子,则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丙分子的性质非常稳定

C.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D.该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8.将液体Y滴加到盛有固体X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对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

下表中固体X、液体Y及检验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O原子个数大于NA

B.1mol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NA

C.1Llmol·L-1Na2CO3的溶液中含有

数为NA

D.22.4L任何气体的分子数均为NA

10.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

、Cl-、Mg2+、

Ba2+、

,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

,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K+一定存在B.100mL溶液中含0.0lmol

C.Cl-不可能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11.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NaOH溶液、AgNO,溶液和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

若电解过程中共有0.04mol电子通过,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源的N端为正极

B.e极上在标准状况下生成0.224L气体

C.b极上电极反应式4OH--4e-

2H2O+O2↑

D.乙烧杯中阳极生成O2消耗OH-,溶液酸性增强

12.已知:

101k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1;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C8H18

(1)+

O2(g)

8CO2(g)+9H2O

(1);△H=+5518kJ·mol-1

②C8H18

(1)+

O2(g)

8CO2(g)+9H2O

(1);△H=-5518kJ·mol-1

③H++OH-

H2O;△H=-57.3kJ·mol-1

④NaOH(aq)+

H2SO4(aq)

Na2SO4(aq)+H2O

(1);△H=+57.3kJ·mol-1

A.①③B.②③C.②④D.只有②

13.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mL硫酸中,

固体全部溶解后,放出一定体积H2,向所得溶液中

加入5mol·L-1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

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右图所

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mol沉淀是Mg(OH)2且a=0.15

B.最初20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L-1

D.因为镁铝的质量未知,无法计算氢气的体积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惰性

气体氡发生衰变,放出α、β、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取40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0个了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的内层电子被电离而逸出的

C.发生α衰变时

,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与质子数都减少2个

D.氡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可能会辐射γ光子

15.右图是分别对两种金属甲和乙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发

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间

的函数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与乙不一定平行

B.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大

C.图象纵轴截距由入射光强度决定

D.甲与乙的斜率是固定值,与入射光和金属材料皆无关系

16.如果用Q=△U+W作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则下述可行的是

A.Q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W表示物体对外界所做的功,△U表示物体内能的增量

B.Q表示物体放出的热量,W表示物体对外界所做的功,△U表示物体内能的减量

C.Q表示

物体吸收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U表示物体内能的增量

D.Q表示物体放出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U表示物体内能的减量

17.如图一所示为示波器中示波管原理图,如果在XX′之间加上如图二所示的锯齿形电压Ux,且使X的电势比X′高,同时在YY′之间加如图三所示的正弦电压Uy,在荧光屏上会看到的是下图中的

18.长木板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现缓慢抬起木板一端,物体始终相对木板静止,抬升高度为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变小

B.物体所受摩擦力对其做功为零

C.摩擦力对物体的冲量为零

D.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mgh

19.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的速度为

v0,经过0.7s它的速度第一次与v0相同,再经过0.3s

它的速度第二次与v0相同,则该波的传播速度v和传播方向是

A.v=4m/s,向左传播B.v=4m/s,向右传播

C.v=10m/s,向左传播D.v=10/s,向右传播

20.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

将放射性同位素

注入人体,

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

根据PET原理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式是

B.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是

→2γ

C.电子湮灭说明在微观世界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

D.在PET中,

的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21.一闭合方形线圈放在均匀磁场中,其转动轴线与磁场垂直.将其与交流电流表A、电阻R和电容C连成如图所示电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刀双掷开关扳至a,线圈转速加倍能使电流表

A读数变为原来的2

B.单刀双掷开关扳至a,线圈转速加倍能使电流表

A指针摆动频率增大

C.单刀双掷开关扳至b,线圈转速加倍能使电流表

A读数变为原来的2倍

D.单刀双掷开关扳至b,电流表A读数变为零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74分)

22.(10分)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

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测量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

图中气垫导轨水平放置,两个滑块A、B放在气垫导轨上,滑块上分别固定有宽度相等的挡光片,滑块与

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两个滑块A、B之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滑块不连接),两个滑块用细线捆绑。

1和2是固定在气垫导轨上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两个光电门之间距离比弹簧原长大得多。

现用火烧断细线,滑块A、B到达导轨两端停下。

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0.5kg、1kg,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2.0×10-2和4.0×10-2,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如图丙所示。

(1)读出挡光片的宽度d=__________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_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

__________m/s;

(3)被弹簧弹开后A的动量是________kg·m/s,从烧断细线到被弹开,A、B系统动

量是否守恒?

_____

_____;

(4)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是____________J。

23.(8分)交流电流表不是纯电阻性元件,不能用并联分流电阻的方法扩大它的量程,应当使用电流互感器.

(1)现有交流电流表A1其量程为0~100Ma(有效值),要将其量程扩为0~300mA.将

变压器的副线圈与电流表A1相连,原线圈中通入待测交流电.若已知副线圈匝数n2=180,则原线圈的匝数n1应当是_________匝.

(2)右图是对改装后的电流表(虚线框内)的校准电路图,

A2是标准电流表,该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

A.0~200mAB.0~500mA

若交流电源的有效值为30V,则滑线变阻器应选择

A.0~5ΩB.0~50Ω

C.0~500ΩD.0~500kΩ

(3)若发现改装表的读数总是偏大,则原线圈的匝数n1

应当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少许.

24.(15分)火车的车头长为390m,每节车厢的长度为L=26m,以速度v1=26m/s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

旁边不远的并行的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汽车,汽车的

最大速度为v2=

30m/s,汽车起动过程可认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2m/s2。

火车头刚与汽

车平齐时汽车刚好启动。

试求:

(1)前几节车厢(含车头)曾与汽车并行?

(2)汽车与火车并行的时间是多少?

25.(18分)两根相距l=0.20m的平行光滑金属长导轨与水平方向成30°角固定,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0T,方向垂直两导轨组成的平面,两根金属棒ab、cd互相平行且始终与导轨垂直地放在导轨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0.1kg,m2=0.02kg,两棒电阻均为0.020Ω,导轨电阻不计,如图所示。

(1)当ab棒在平行于导轨平面斜向上的外力作用

下,以v1=1.5m/s速度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

求金属棒cd运动的最大速度;

(2)若要cd棒静止,求使ab匀速运动时外力的功

率。

(g=10m/s2)

26.(21分)如图所示,弹簧上端固定在O点,劲度系数为k.下端挂一木匣A,木匣A顶部悬挂一木块B(可当作质点),A和B的质量都为m.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某时刻,悬挂木块B的细线突然断开,B和A的底面相碰时,木

匣A恰上升到最高,B和A碰撞后结为一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为T=2π

.求:

(1)线断后,木匣A做简谐运动的振幅A1;

(2)木块B与木匣A底面的间距L的可能值;

(3)B和A碰撞时损失的动能;

(4)B和A碰撞后的最大动能。

27.(14分)甲、乙、丙、丁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种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均为14。

已知甲为原子;乙、丙、丁为双原子分子或离子。

(1)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甲的氧化物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

(2

)乙是双原子分子,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

14g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1.5kJ。

写出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丙为双原子二价阴离子,丙与钙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能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该可燃性气体能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按物质的量比1:

1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酯,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由丁分子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组成丁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X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其他物质已略去)

①已知W为金属单质,W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__________。

写出X的稀溶液与Z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X的浓溶液与W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Q,已知Q受热发生可逆的分解反应,

lmolQ分解时,有1.204×1024个电子转移。

Q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8.(15分)科学家一直致力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I.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目前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是:

N2(g)+3H2(g)

2NH3(g);△H<0。

(1)右图表示随条件改变,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百分含

量的变化趋势。

当横坐标为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选

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当横坐标为温度时,

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molN2(g)

和1.60mol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

的物质的量分数(NH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

物质的量之和的比)为

通过计算求达到平衡后H2的转

化率(要求有计算步骤)。

Ⅲ.

(1)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导电。

请用方程式表示氨气溶于水且显

弱碱性的过程: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证明一水合氨(NH3·H2O)是弱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6分)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Ag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NO的探究。

其实验流程图如下:

(1)测定硝酸的物质的量。

反应结束后,从下图B装置中所得100mL溶液中取出

25.00mL溶液,用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后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在B容器中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测定NO的体积

①从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____装置进行Ag与浓硝酸反应实验,选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用如上图所示仪器组合一套可用来测定生成NO体积的装置,其合理的连接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导管口编号)。

③在测定NO的体积时,若量筒中水的液面比集气瓶的液面要低,此时应将量筒的位置

_____________(“下降”或“升高”),以保证量筒中的液面与集气瓶中的液面持平。

(3)气体成份分析

①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93.0m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Ag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NO产生,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题中,浓硝酸(含溶质amol)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和NO2,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0.(15分)有机物A为一种重要合成香料,A具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

D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试回答下列问题:

(1)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A不具备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

①能使溴水退色②能够发生酯化反应③能够

发生银镜反应④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⑤能够发生加成反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的多种同分异构体中,分子结构中除烃基R′含有三个甲基外,其余部分均与A相同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2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将甲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来探究元素X是否为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装置中所采用的植物培养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

植物开始生长正常,后来培养液中缺乏镁,此时幼叶的颜色应为______________色。

(3)若将甲装置中的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

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照甲图装置,去掉其中的NaHCO3溶液,同时培养一株菠菜(C3植物)和一株苋菜(C4植物),给予充足的光照。

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首先死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表示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当氧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时(用图中字母表示),无氧呼吸最弱;当氧浓度为b

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_倍。

32.(10分)科学研究表明:

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右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右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

膜释放________________调节免疫器官或

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

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

动。

(2)细胞膜上接收激素、递质等信号的受

体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会引起

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

一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出两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哪种途径实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图中激素为甲状腺激素,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

_____________。

简要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