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8115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狗包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狗包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狗包第.docx

《小狗包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狗包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狗包第.docx

小狗包第

8小狗包弟

巴金

教案A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3.品味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往事不堪回首,尤其是那些令人心痛的过去。

这场始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在这“十年内乱”里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

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人性扭曲、精神疯狂。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

”“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

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

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们人人自危,无法保护自己,无法保护亲人,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

“文化大革命”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

“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而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

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冯冀才《100个人的10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

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导致丧妻失子。

而在这样的年代,我们的巴金先生又遭遇了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二、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化大革命”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关于《随想录》:

1978年之后,巴金完成了他的五卷《随想录》,这些短章是巴金对于“新时期”文化的重要贡献。

作品表现了一个老人强烈的人道精神和对于社会开放和自由的渴望,对于“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伤害做了深入的反思,重新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念。

这种解放的要求,这种不间断地探索和表现“人”对于美好世界的追求,正是巴金的写作最让人感动的一面,也正是“现代性”文化的启蒙精神的最好表征。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识记生字

舔舐(tiăn)作揖(yī)租赁(lìn)叱骂(chì)解剖(pōo)

堕落(duò)舐犊情深(shì)缉毒(jī)修葺(qì)编辑(jí)

3.思考

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请你围绕包弟说一说本文写了哪些内容。

4.找一找文眼: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引子(1自然段):

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开端(2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发展(3~6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

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

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结局(7~9自然段):

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

同时侧面描写“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尾声(10~3自然段):

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思考:

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露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

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流程。

明确: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五、文章内容分析

1.阅读“引子”部分

思考:

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明确: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两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

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

(1)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2)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3)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

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3.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

(1)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A.日本种的小狗。

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2)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4.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

(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两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5.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

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

轻松沉重自责

(1)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2)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

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

“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6.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

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

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六.合作探究

1.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

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

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

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

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2.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

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

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

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

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3.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

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

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4.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化大革命”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七、课文艺术特色

1.思想价值

(1)呼唤民主,反对专制;

(2)呼唤人性,鞭挞邪恶;

(3)呼唤文明,揭露愚昧。

2.艺术手法

(1)角度独特——用自责忏悔解剖自己,去揭露鞭挞文革。

(2)写法新颖——用写小狗的命运反衬人的命运,用狗性反衬人性,以小事件反衬大社会。

(3)结构自然——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4)语言质朴——娓娓道来,不事雕饰。

(5)感情真挚——以人格动人,以真情动人。

3.写作心得

此文给学生写作文的启示大概有:

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训练眼力,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不过分追求“技巧”,又要讲究无技巧的“技巧”;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合理地安排材料的详略、次序;合理地安排叙事和抒情的笔法,“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等等。

八、课堂小结

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

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九、作业

1.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

不少于600字。

 

2.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

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示例:

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

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

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序幕——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小狗包弟的来历

  发展——小狗包弟和家人间7年的亲密接触

  结局——痛别包弟

  尾声——作者真心的忏悔

 

教案B

教学目标

1.把握叙事散文的叙事与抒情的关系,体会作者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1.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对“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认知。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小狗包弟》让学生了解那个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而置于社会边缘的历史,感受作者作为一个处于特定时代的有良知的人的无奈和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忏悔的人格,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

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扫除人们心灵的垃圾,感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

二、整体感知

1.叙事

(1)复述故事情节

①简括:

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

②具体概括:

一位艺术家和他的小狗的故事,以此带出作者的朋友——小狗包弟。

;包弟的来历、包弟的聪明伶俐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包弟惨遭厄运、包弟之死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

(2)检查预习成果: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结合预习作业谈谈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补注: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此段为下文包弟故事起铺垫、启发作用,给散文定下伤痛的感情基调,与包弟故事形成对照。

2.抒情

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

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确:

本文的感情基调明确:

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板书设计

叙事抒情

楔子(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伤感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欢快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忧虑、轻松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沉重、歉意

3.通过文本解读时代特点

(1)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明确:

人性的扭曲,人对人的侵害竟然连一只小狗都不能幸免。

艺术家的小狗为了主人悲愤而死,它信任人类和人类的友谊至死不渝,而人类却在迫害人类自身,人性在某种时候不如“狗性”。

(2)解读小狗包弟

思考:

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对小狗包弟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明确: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

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④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A.日本种的小狗。

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

⑤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总结:

这是一个荒唐而又残酷的时代,十年内乱,人们普遍命运穷困、人性扭曲,人人自危,人人求自保。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

“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高建国:

《深情中吟出的忏悔》“……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

特别是内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以小见大的技法)

三、关于巴金的讨论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明确:

同学们可能会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

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大革命”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内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2.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化大革命”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这句话中的“歉意”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

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附材料: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

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

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

四、忏悔意识与我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

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

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

著名作家冯冀才说:

“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

”虽然我们没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1.学生反省:

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

2.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

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

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五、课堂总结

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

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六、课外合作探究

狗与“伤痕文学”:

巴金此文开篇就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然后写自己与狗,不光此篇写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写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伤痕文学”都经常写到狗,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

1.学生课外阅读“伤痕文学”,查阅相关文学评论(6人一组,4人分组从网上和书籍中查阅相关文章,2人分别查阅相关评论)

2.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并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1)映射大众命运,反映“文化大革命”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

(2)用狗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衬出特定年代特定社会中人性的懦弱和人性的扭曲;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忏悔罪过铭记历史;倡导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唯科学知识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