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511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远教资源分析:

1、教材内容及目标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回家路上》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

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2—5的乘法口诀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由“数学游戏”、“练一练”两部分组成,“数学游戏”主要是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采用“你问我答”的数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练一练”这一环节设计了三种形式各异有趣的算一算、填一填、找一找练习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目标确定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了2---5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一节练习巩固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动物放学回家的生活情境图,目的是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独立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将获取的数学信息重新整合而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来,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学目标之一;其二,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且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2、远程教育资源分析:

     本节课采用“模式二”中卫星下载的优秀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课件采用的是ppt形式,由7张色彩鲜明的幻灯片组成。

其中主要的一张是教材中以“回家路上“为主题的情境图片,其余6张幻灯片分别是课后“试一试”和“练一练”中的5道练习题。

二、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整合思路:

1、教材背景分析

《回家路上》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教材第50-51页。

这是一节练习课。

教材通过“花园”这一情境,提供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再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独立解答,在组织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延伸。

本节设计在模式二(电脑和电视机)环境下进行教学,改变了单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且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能从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2、整合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愿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并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卫星收视教学的整合是:

学生实验,体验成功:

综合远程教学课件与自己的想法,设计思路为: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机会,主动参与——实际操作,深化理解——实践应用,形成本领——完善认识,体验成功。

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画一画,让学生亲自感悟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小兔安家的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师:

(富有感染力地):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

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

“回家路上”主题图)

 

一边听教师介绍图意,一边认真观察图画,了解信息。

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1) 观察画面。

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

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

从一幅图中居然了解到这么多多信息,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根据图中信息提数学问题。

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3、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解决的多。

(2)汇报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指导

  1、看一看,说一说。

(1)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

同桌互相说一说。

(2)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根据图中信息提出要用乘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后,尝试提问。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

 观察画面,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养成勤于动脑、合作交流的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熟悉、巩固、应运乘法口诀,经历数学再创造,树立自信

教学效果测评。

1、比一比,算一算。

刚才在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小朋友们都把乘法口诀用得很好。

接下来你们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吗?

(1)出示第一张卡片,指出算式,说出答案并说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2)依次出示卡片,开火车形式读算式,说答案与口诀。

(3)做书中练习第一题。

(让学生直接用口诀说出答案)

2、完成书中第2题。

(1)了解题目要求:

看图填空。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

3、送信游戏(找新家)。

小朋友们都十分聪明,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

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小动物们找一找它们的新家,好吗?

1、比一比,算一算。

听老师说要求,做好比赛的准备。

 

学生争着进行回答。

 

 

  

 

 

 

 

 

2、完成书中第2题。

仔细观察图,列出算式然后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送信游戏(找新家)。

用老师分发的卡片开展送信游戏。

及时必要的巩固练习,消化知识,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小结

 

今天,我们应用了所学的乘法知识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运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

 

学生谈收获。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本网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

《回家路上》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我们听的一节练习课,教师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

这节课处理的教学内容是第24页练习一。

授课教师姓李。

李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了5以内的口算练习之后,开始创设情境,处理练习中的第1题:

“李老师在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

李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贴完之后,李老师问:

“这样贴,好不好?

学生说:

“不好,太乱了。

李老师又问:

“那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说: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李老师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学生整理完之后,贴在黑板上的图片摆成了下面的样子:

这里,李老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内容加以变化,培养了学生分类整理的意识。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了一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之后,已经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相当深刻地体现。

李老师接着问:

“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学生1:

“买体育用品一共多少钱?

我请李明同学回答。

李明:

“三三得九,一共9元钱。

学生2:

“买文具一共15元,三五十五。

李老师:

“你能不能用提问题的方式来说?

学生2:

“玩具多少元?

3乘5等于15。

李老师:

“不错,不仅会提出数学问题,还会解决问题。

学生3:

“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一共多少元?

谁会回答?

”(李老师将此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4:

“我!

用3乘8等于24,一共24元,

李老师问:

“3乘8?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4:

“跳绳3元加上笔记本5元等于8元,钢笔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鸡毛毽3元等于8元,一共3个8元,3乘8等于24元。

听完学生的回答,李老师轻轻的“哦”了一声,接着问:

“谁还能提不同的问题?

学生5:

“三种物品一共要用多少元?

谁来回答?

”(李老师将此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也许有了刚才那位学生的提示,立刻就有一位学生举手说:

“5乘8等于40。

李老师: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6:

“跳绳和笔记本合起来是8元,羽毛球和钢笔合起来是8元,鸡毛毽和文具盒合起来是8元,小汽车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个8元,就是5乘8等于40元。

因为有了前面的分类整理,在这里,无形之中就扩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有效的思考依据,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也许,这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没有预见到的。

李老师听完点点头,说:

“哦,你是这样想的。

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学生7:

“学习用品和玩具一共多少元?

”[

李老师:

“学习用品多少元?

生答:

“3加3再加3,等于9元。

李老师:

“玩具多少元?

生答:

“8加8等于16元。

李老师:

“学习用品和玩具一共多少元?

生答:

“9加16等于25元。

也许李老师没有预料到刚才两位学生会把多步计算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当学生再次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李老师就不再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而是急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步分析,让学生用加法计算。

接着,李老师指着黑板上板书的“学习用品与体育用品一共多少元”分别提问:

“学习用品多少元?

”、“体育用品多少元?

”、“它们合起来多少元?

”让学生分别做答并板书:

15+9=24(元)。

然后指着黑板上板书的“三种物品一共多少元”问:

“能不能用加法计算?

生答:

“9加15加16等于40元。

”李老师把学生说的算式“9+15+16=40(元)”板书在黑板上之后,小结:

“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加法,当加起来特别特别特别长的时候,我们就用乘法计算。

”说完这句话,李老师停顿了一秒钟,也许她觉得自己刚才的这句话有问题,又紧接着说:

“要是只有一步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显然,李老师认为这里出现的问题都不是“加起来特别特别特别长的”,所以才会在学生已经用乘法进行计算之后,而急着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

接下来李老师又出示一摞儿口算卡片,说:

“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摞儿卡片。

在这摞儿卡片里,有得数是12的,有得数是16的,还有得数是24的。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它们分分类,并用圆圈儿把它们圈起来。

李老师此时处理的是练习中的第3题。

课本中创设的情境是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射气球。

李老师再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静止的课本情境激活,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练习、巩固了乘法,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类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对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进行讲评之后,李老师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

下课后,我们和李老师一起讨论了本节练习课中的有关问题。

首先,我们对李老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静止的教材内容变为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做法,加以了肯定。

然后,我们着重和李老师探讨了“什么情况用加法计算,什么情况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是不是就像李老师上课时说得那样:

“当加起来特别特别特别长的时候,我们就用乘法计算”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李老师也笑了。

她说:

“不是。

当时我也没想到那个学生会想到‘跳绳3元加上笔记本5元等于8元,钢笔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鸡毛毽3元等于8元,3乘8等于24元’。

另一个学生会说‘跳绳和笔记本合起来是8元,羽毛球和钢笔合起来是8元,鸡毛毽和文具盒合起来是8元,小汽车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个8,就是5乘8等于40元’。

我备课的时候想的是,如果学生提出了买‘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一共多少钱’之类的问题,就让他们用加法计算,没想到学生会用乘法计算。

其实,学生之所以会用乘法计算,一方面与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教师按照教材中静止的情境进行教学,学生是不容易发现“跳绳3元加上笔记本5元等于8元,钢笔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鸡毛毽3元等于8元,3乘8等于24元”以及“跳绳和笔记本合起来是8元,羽毛球和钢笔合起来是8元,鸡毛毽和文具盒合起来是8元,小汽车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个8,就是5乘8等于40元”的。

也就是说,教师没有预见到自己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结果,因此,才会在学生用乘法进行计算之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并说了那么一句语言不准确的话。

另一方面,李老师开始就明确要求学生提“乘法问题”,学生就认为对所提问题进行的回答,必然要用乘法进行计算,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用乘法计算用得还相当的好,但李老师没有抓住这一点。

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要能对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还要能根据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时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体会,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以上就是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

《回家路上》教学案例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