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521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8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docx

初中语文暑假培训资料

第一、二课时表达方式

【考点】:

在阅读中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知识要点】:

初中教材涉及到了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其中描写又包含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等,人物描写又包含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说明语言常常运用下定义、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引用、摹状貌、列图表等方法,具有准确性、科学性、简洁性等特点。

议论语言常常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常常运用归纳论证、归谬论证,常常运用事实论证等方法,具有严密性、辩证性等特点。

描写语言具有形象、生动之特点,常让人如有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抒情语言常常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排比、对比等方法,具有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语言魅力。

【考试说明】:

能正确判断表达方式的类型,会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

【知识归纳】

一、表达方式的种类:

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一)叙述:

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注意:

叙述是表达方式;

记叙是一种文体(文体: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回答表达方式必须为【叙述】,不能是【记叙】;二者概念不同。

作用:

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

他走了。

例2:

我们爬上了山。

(二)描写: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

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三)说明:

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作用:

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

这张桌子是方的。

(四)抒情:

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

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

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

《最后一课》中: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例3:

祖国啊,母亲!

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五)议论:

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

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

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

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

二、叙述:

叙述的顺序

1.顺叙:

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

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

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

回忆往事)。

作用:

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4.补叙是插叙的一种类型。

三、描写

(一)、描写的种类:

一是人物描写:

A、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作用是: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是:

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二)、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话)

3、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5、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第三课时专题演练

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相关习题。

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和净化器,绿色植物能调节小气候。

夏天,绿化地带的温度比非绿化地带要低1-3度;冬天,绿化地带温度又比非绿化地带高0.1-1度。

灰尘、工业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小,能引起起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矽肺等病,绿色植物是吸附灰尘的能手。

据测定,在绿化地带空气中灰尘的含量比非绿化地带要减少一半以上。

不少绿色植物还能放出一股芬芳的气味,其中含有植物杀菌素,能够杀灭大量细菌,如香樟、桉树、柏树、杉木、夹竹桃等都能分泌杀菌素。

而且许多绿色植物吸附有害有毒气体,如松树、柑橘能吸收二氧化碳,夹竹桃、香樟能吸收汽车废气。

1、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文中加点的内容,谈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语言所具有的特点。

2、全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请用一句话概括。

(3分)

3、请你拟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语。

(语言要精练得体)

例1:

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例2:

春花烂漫,请您手下留情。

【简析】第一题要求考生根据表达方式的有关知识,判断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结合加点词语谈谈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这一题的答案是:

本文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据测定”表明说明语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虚假;“以上”、“许多”表明这种语言很有分寸感,“以上”表明是超过一半的不定数,“许多”表明既不是极个别植物具有吸附有毒有害气体的功能,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吸附有害有毒气体的功能。

“0.1-1度”表明说明文语言具有简洁性和严密性。

因与本考点关系不大,第二题、第三题的解题思路及答案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相关作业

⑴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⑵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

⑶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

⑷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

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⑹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十次试验。

⑺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烧的导火线。

⑻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

“诺贝尔完了!

”⑼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

“成功了!

”⑽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

⑾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⑿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

⒀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结合文段谈谈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3、文段中的事实论据有几个?

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其内容。

【简析】第一题:

本文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态度明确,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文段第一句就非常鲜明的提出了本文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接着列举马克思、诺贝尔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指出为了实现四化伟业,我们唯有勤奋才能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第二题、第三题略)

三、阅读《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片断,然后答题。

记得那是十二月,当八十年代的最后一页即将翻过的时候,我进入巴黎大学进修。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

入学前,有人向我介绍该校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

“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提问刁钻古怪,几乎让他所有的学生领教过什么叫‘难堪’……”

……

我突然感慨万千,竞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用眼光盯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

我挺起胸膛,一字一顿地说:

“最起码的一条是:

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倏地站起身,离开讲台向我走来。

我这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

他将一只手放在我肩上,轻轻说:

“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

我只是想知造,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

”然后,他快步走上讲台,大声宣布:

“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下课。

1、第二自然段(选填:

正面、侧面)描写了“上对话课的教授”。

作为教授,他的特点是:

(用原文回答)。

2、倒数第二自然段是用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写教授听到“我”的回答后的反应的?

【简析】第二自然段是采用别人介绍的方式来写教授的,所以第一个空应填“侧面”,这些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教学严谨,提问刁钻古怪”的性格特点。

倒数第二自然段描写教授的反应时用了“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三种手段。

四.客观题试题见学生专用试卷

1、1.叙述2.议论3.抒情4.描写

2、B

3、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第四、五课时表现手法A

一、常见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以小见大、类比、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1、象征: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简而言之,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作用: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例:

《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例如:

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和比喻修辞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2、衬托(正衬/反衬):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

突出本体的××特征。

例:

《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3、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

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

《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4、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

《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

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

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5、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

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

压抑、窒闷、悲凉。

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

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6、侧面(间接)描写:

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

作用:

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例:

《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8、照应:

记叙文:

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

强化××论点。

散文:

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

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

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

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11、以小见大: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

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

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

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

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12、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

清代恽寿平谓:

“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

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13、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

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例:

《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14、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

“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

“同类相比”是什么?

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

“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15、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16、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第六、七课时表现手法B

二、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桥为暖色。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

“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

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

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

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6、借古讽今

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

戎昱《咏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7、直抒胸臆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9、托物言志

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10、用典

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

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