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8526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docx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

2010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

   重庆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继续保持2009年的命题态势,贯彻落实市教委“减负提质”的精神,充分体现课改理念。

试题题量适中,难度降低,信息量增大;命题选材鲜活,具有时代性、人文性,富有生活气息,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一、中考复习指导思想

   中考要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为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考试主旋律:

建设和谐社会,尝试考试改革,鼓励公平教育,在减负上下功夫。

难度降下来,成绩提上去。

   依据新课标理念,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分配和题型示例)、考查内容与要求、诗歌和文言文篇目请参阅《2010年重庆市中考复习大纲》。

   新闻考试不从文体知识设题。

   古诗文考试复习范围:

   古代诗歌(二十首):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至塞上》《行路难》(金樽清酒……)《望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观刈麦》《赤壁》《夜雨寄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渔家傲》(塞下……)《浣溪沙》(一曲新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游山西村》《诗经》两首(关睢蒹葭)《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已亥杂诗》

   古文(十篇):

   《论语十则》《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三峡》《马说》《岳阳楼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记》《送东阳马生序》

   二、关于阅读训练的复习建议

   

(一)总体思路:

   1.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

   2.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整体感知→梳理文脉→代入问题→确定范围→筛选信息→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3.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

   4.提供适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

   

(二)针对考点进行阅读能力训练及答题技巧点拨:

   1.记叙类文章或文学作品

   首先要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

   然后在阅读训练中掌握答题的技巧。

   考点主要有:

   

(1)概括文本内容。

   

(2)领会文章主旨或寓意或重点句的含义。

   (3)把握全文结构。

   (4)概括人物形象。

   (5)概括文中表现对象的主要特点。

   (6)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

   (7)评价作品的基本写法与表达技巧。

   (8)提取全文关键信息,如总说句、中心句等。

   【答题技巧点拨】

   有整体意识,反复的精读文章,做到胸中有文。

   

(1)首先要辨其文体,从总体入手进行宏观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要善于联系文章主旨来进行高度概括。

   

(2)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或标题来迅速感知文本内容。

   2.基本分析能力训练

   主要考点有:

   

(1)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

   

(2)划分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层次。

   (3)解说层次划分的理由。

   (4)编写文、段的结构提纲。

   (5)找出能显示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或句子。

   (6)找出表示过渡、照应的词语、句子、语段。

   (7)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与整体间的结构关系。

   (8)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

   (9)根据行文脉络,将打乱的语句、文段归位。

   (10)分析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题技巧点拨】

   

(1)必须通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辨别文章体裁。

   

(2)要重视标题的提示作用。

   (3)注意人称的转换和表达方式的变化。

   (4)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以及表示层进、并列、转折、总结的关键词语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3.概括提炼能力训练

   考点主要有:

   

(1)提炼记叙的要素。

(2)概括文章的情节。

(3)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

(4)提炼刻画人物的方法。

(5)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6)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7)提炼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8)提炼或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

(9)提炼论证的过程及论证的方法。

(10)概括文、段的中心或内容的大意。

(11)提炼段、句的写作模式并进行仿写。

(12)通过划分文、段的结构,提炼文、段的思路。

(13)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14)将材料进行归类。

(15)提炼概括文、段的表达特点。

   【答题技巧点拨】

   做概括提炼题时,可以采用标题诠释法、中心句法、摘要法、联合法、词句整合法、概述法。

   4.阐释解说能力训练

   考点主要有:

   (l)结合具体的语境。

解释词语的含义。

(2)依据文章的内容,对词语、语句所指代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

(3)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哲理句、中心句等)的含义进行解说。

(4)给描述的对象下定义。

(5)根据具体的描述,给描述的对象画出直观图形并进行解说。

(6)根据文段所表达的内容,对其含义进行阐释。

(7)对文章标题的含义进行解说。

(8)对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进行阐释。

(9)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说明。

(10)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所叙写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阐释

    【答题技巧点拨】

   

(1)联系语言环境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2)注重整体感知,把握文段、文章的内容,进行准确表述。

 

   (3)提炼信息及要点,在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隐含信息,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揣摩,选取最佳思维角度。

   5.语言品味能力训练

    考点主要有:

   

(1)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

   

(2)比较、品味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3)品析词语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

   (4)品析成语、俗语等的精练准确及表达作用。

   (5)品析句式的变化及表达作用。

   (6)品析修辞手法的精妙及其表达作用。

   (7)品析段落及全篇的语言特色。

    【答题技巧点拨】

   

(1)要紧密联系语境。

答题时强化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意识

   

(2)要准确把握角度理解品析文段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3)要精练准确地表述。

答题时注意从各种语言现象中发现带共性的语言特征。

   (4)对某种表达方式作用的理解必须从文段的体裁、内容、主题等角度考虑。

   6.表达手法欣及赏能力训练

   考点主要有:

    

(1)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2)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诠释、拟人式写法、答问式结构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4)散文的表现手法如托物寓意、咏物抒情、人称变化、抑扬结合、联想想像、比喻象征及语言的骈散结合等。

(5)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6)语言运用方面的特色、表达方式的运用、文章美点的欣赏

   【答题技巧点拨】

   

(1)解答手法欣赏方面的题目,要注意调动知识积累。

   

(2)要注意对文章通用手法的理解。

   (3)要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

   (4)语言表达要具体、完整,突出层次感,做到既有观点,也有例证。

   7.感受评价能力训练

   考点主要有:

(1)摘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3)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文中某问题的认识。

(4)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5)针对阅读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

(6)根据文章内容,想像情节。

(7)揣摩文中人物性格,想像其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

(8)自选角度,谈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

(9)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答题技巧点拨】

   

(1)摘录句子并说明理由时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

   

(2)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应着眼全文,结合语境。

   (3)谈对文中某问题、某说法的认识必须“结合现实生活”。

   (4)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既要联系文段,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

   (5)根据内容想像情节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一定要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情感倾向,具体分析。

   (6)谈阅读感受一般应着重从文章的情节内容、思想内涵给人的心灵启迪方面来谈。

   (7)评价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

   三、中考阅卷场新材料作文写作中出现的四点主要问题及新材料作文的有关要求

   1.少数考生未读懂材料。

    2.一些考生文章完全脱离材料。

   3.部分考生选择角度或立意不够好。

   4 内容泛泛而谈,举例不具体。

   新材料作文概念

   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后话题作文),作文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今年话题作文不纳入考试内容。

   

(一)新材料作文特点

   新材料作文已不再单纯是要求按照“引—议—联—结”模式写材料作文了。

现在的材料作文经过了改良,通过材料,寄托和蕴含写作话题,同时明确指出“文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打破了审题的惟一性,立意的限制性和表达的单一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还学生以适度的写作自由。

   

(二)新材料作文特点

   材料作文读写并存,一题多查,能够真实反映出考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以及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同时由于材料作文具有内容的多向性、体裁的灵活性、思维的诱发性、写法的多样性等特点,防止考生宿构。

   (三)新材料作文特点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

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

   (三)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旧材料作文诸多方面的区别

   1.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新材料作文不直接提供话题,其话题就是考生对材料的感悟或联想。

  话题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

“材料语”+“话题语”+“要求语” 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

“材料语”+“要求语”

   有无“话题语”是话题作文命题和新材料作文命题的根本区别。

   2.旧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

   旧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有: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或由以上文字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文体要求方面的区别

   旧材料作文一般只要求写成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则要求“文体自定”。

   4.引用材料方面的区别

   旧材料作文要求必须引述材料

   新材料作文则要求引关键词或关键句(明引、暗扣)

   (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

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

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五)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方法

   1.理清对象——材料中有哪几个对象?

   2.分清主次——几个对象间孰轻孰重,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3.拎清关系——关于这一重点对象,材料中有哪些关键语句?

   4.析清含义——仔细揣摩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

   5.弄清“要求”——把握新材料作文关键要读懂“要求”中的两句话

   (六)新材料审题立意的思路

   1、提炼——划出关键语句

   2、压缩——概括材料大意

   3、选择——确定立意角度

    (七)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要点

   1.把握材料寓义

   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2008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

   杨柳自有杨柳的洒脱,青松自有青松的壮美。

生于世界上,在于宇宙间,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每个生命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要求:

①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材料作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字数在500-800字之间;⑤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这一材料作文,关键在于概括材料的寓意和主旨。

考生只需咀嚼最后一句“每个生命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展示着无穷的魅力”的寓意,便可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了。

   2.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见仁见智,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

如下面一则材料:

   如阅读下面这则材料:

   有一棵树,不断埋怨自己周围的那些树,说他们挡住了自己的阳光,让他整天生活在黑暗里;让他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得不到雨水的滋润;它们还吸光了土里的养分,让他吃不好,长得又瘦又小。

有一天,樵夫把小树周围的那些高大的粗壮的树木砍得一根不剩。

这棵树高兴得欢呼起来。

可是,他高兴得太早了。

正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他的躲上,到了晚上,忽然下起了大暴雨,大雨夹杂着豆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朝着小树砸下来,连他的树枝都被折断了好几根;终于,狂风吹来的时候,这棵树支持不住,被风刮倒在地上。

    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立意,写一篇作文。

  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角度审题立意

   1、要合理处理好自我发展与同伴的关系;

   2、竞争更要合作;

   3、失去了才知珍贵;

   4、要认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5、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等

   5、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

下面以安徽淮南市中考作文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

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

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

”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

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

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

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

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

    立意一:

痛苦中包含着收获。

    立意二:

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立意三:

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 

           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

    立意四: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

    立意五:

亲身体验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

    立意六:

有时不幸也是福.

    立意七:

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四、关于综合性学习复习建议。

  “课标”中综合性学习的几点关键信息:

   1.语文性:

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2.综合性:

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解决综合问题,包括跨领域问题;

   3.实践性:

  

(1)策划设计:

关注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能够策划设计活动;

   

(2)问题发现:

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信息搜集与处理:

掌握获取资料的方法;具备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4)结果展示: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来呈现探究的结果。

   “考试说明”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考点分析:

   运用语文知识,发现、探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

   考点1:

语文知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史知识);

   考点2:

语言运用(包括口语交际、给活动命名、拟标题、写主题词等)

能策划语文活动,拟定活动方案

   考点3:

语文活动的策划(活动的项目、活动建议、问卷设计、宣传册子的栏目设计、活动方案的修改等)

  拟定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是不太经济、也不太现实的考法。

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考点4:

对图画、图表等信息的提取;

   考点5:

对文字材料内容或形式所蕴含信息的探究、评判;

   考点6:

能就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自己的思路方法

   考点7:

能就问题的解决说出搜集信息的途径。

与生活的契合点相结合的地方文化。

   (2008年北京卷)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

为支援灾区,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募捐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1.募捐现场的一块展板上有下面两则材料,为了向前来参加的同学做介绍,团委书记请你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

震后不到1小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震后不到两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赴灾区。

随即,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据国务院救灾总指挥部统计:

5月24日,各界捐款捐物总计261.01亿元;5月28日,各界捐款捐物总计347.42亿元;6月2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417.42亿元。

   2.募捐活动中,学校广播站小记者采访你,请你对在地震中失去校园同龄人说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

(用上“素不相识”“自强不息”两个词)

亲爱的同学:

   3.募捐活动结束后,学生会宣传委员准备写一份这次活动的纪实报道。

下面是围绕“情系灾区”这一主题所写的报道草稿,请你将其中不必要的两个句子挑出来。

(将句子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处)

   教学应对策略:

   关注社会热点和地方文化,丰富生活信息。

   因为综合性学有许多是以社会热点和地域文化为背景材料而设题的。

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

如2008年就有多个地区的综合性学习试题涉及了地震、奥运、地域文化等。

   增强三种能力:

   概括能力:

如对多则材料,需要逐段概括其内容;

   比较能力:

需要对材料的相同相异之处进行比较,获取其相同点、不同点。

如果是图表,需要对表格的横向、纵向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关键信息来。

   表达能力:

整合获得的信息元素,组合关键词作答。

   关注典型题例,明确解题思路

   比如图表题:

(例略)

   解题策略:

   竖着看:

2007年重庆阅读率低于全国平均阅读率;2009年重庆阅读率高于全国平均阅读率;2009年重庆人均阅读量略高于(或基本持平)全国人均阅读量。

   横着看:

重庆阅读率2009年较2005年有大幅度增大;全国阅读率2009年与2005年基本保持不变;

    提活动建议题:

   一围绕活动主题、活动的组织来提;二是要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三是几条活动建议之间内容不能交叉包容。

   细心审题,避免过失性失分

   综合性学习探究能力的养成更多依靠在平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培养。

提升综合性学习解题能力的关键还在于平时要扎实深入地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实践中锻炼、习得这种能力。

   综合性学习不能仅着眼于做得起题,能得高分,更应该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层面来认识,从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高度来认识。

   五、兼善中学初2010级语文复习规划及现代文阅读策略

   

(一)复习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力争在即将到来的中考中,语文科的综合评价指标能有较大的突破。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高中扩招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点面结合,讲练同步。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3月中旬——4月下旬):

依纲扣本,以教材知识联动中考考点,在字词句篇中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以促厚积薄发。

   

(2)专题训练,突破重点(4月下旬——5月中旬):

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依据中考题分版块、分专题巩固拓展训练,并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拟题重点突破;

   (3)模拟练习,提升能力(5月中旬——5月下旬):

模拟试题训练,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全面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4)考前练兵,综合复习(6月上旬):

古诗词文言文强化训练,审题和规范答题训练,同时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回归课本,捕捉中考信息。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本着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