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8747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docx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

化学消毒剂种类繁多,人们在消毒实践中,总要选择比较理想的化学消毒剂来使用。

作为一个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杀菌谱广;

(2)使用有效浓度低;(3)杀菌作用速度快;(4)性能稳定;(5)易溶于水;(6)可在低温下使用;(7)不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8)对物品无腐蚀性;(9)无臭无味,无色;(10)毒性低,消毒后无残留毒害;(11)使用安全,不易燃烧;(12)价格低廉;(13)运输方便;(14)可大量生产供应。

目前的化学消毒剂中,没有一种能够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

因此在使用中,只能根据被消毒物品性质、工作需要及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来选择使用某种消毒剂。

1戊二醛

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

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

其灭菌浓度为2%,市售戊二醛主要有:

2%碱性戊二醛和2%强化酸性戊二醛两种。

碱性戊二醛常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使用前应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摇匀后,静置1小时,测定pH值。

PH在7.5-8.5时,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最强。

戊二醛杀菌是其单体的作用,当溶液的pH达到6时,这些单体有聚合的趋势,随pH上升这种聚合作用极迅速,溶液中即可出现沉淀,形成聚合体后会失去杀菌作用。

因此碱性戊二醛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消毒液,2%强化酸性戊二醛是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为强化剂,有增强戊二醛杀菌的作用。

它的pH低于5,对细菌芽胞的杀灭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弱,但对病毒的灭活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强,稳定性较碱性戊二醛好,可连续使用28天。

(1)杀菌原理:

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醛基,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菌体蛋白的疏基、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造成细菌死亡。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戊二醛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②可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的灭菌;

③戊二醛在使用浓度下,具有刺激性小、腐蚀性低、安全低毒;

④受有机物的影响小,20%的有机物对杀菌效果影响不大。

缺点:

①灭菌时间长,灭菌一般要达到10个小时;

②戊二醛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水肿;

③灭菌后的医疗器械需用馏水充分冲洗后才能使用。

(3)杀菌作用

碱性戊二醛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因而可用作灭菌剂,但强化酸性戊二醛杀芽胞效果稍弱(表1)

表12%戊二醛对杀芽孢的杀灭效果

(4)戊二醛的应用

①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2%戊二醛(碱性、酸性、中性)可用于各种不怕湿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在常温下把清洁干燥的器械完全浸入戊二醛水溶液中,30分钟可达到消毒10小时以上可达到灭菌。

无论哪种制剂,在使用时均需先加入0.5%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但一经加入防腐剂只可保存1个月,碱性戊二醛只可连续使用1-2周。

②内窥镜的消毒与灭菌

戊二醛是内窥镜消毒的首选药品。

目前,内窥镜应用广泛、种类之繁多,制造之精密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但对消毒灭菌要求亦愈来愈高。

现代内窥镜的很多种部件不耐高温而怕腐蚀,所以,大多内窥镜都用戊二醛进行消毒或灭菌。

戊二醛消毒或灭菌的正确操作程序是:

先将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内窥镜可直接清洗),可用0.2%有效氯清洗消毒剂清洗内窥镜,冲洗后再用中性或加酶洗涤剂仔细刷洗;冲洗,用清水将洗涤剂冲洗干净;干燥,洗涤后的器械需经过干燥处理;灭菌,将干燥的器械完全浸泡在2%戊二醛溶液内,作用到规定的时间,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将残余戊二醛冲洗干净即可使用或干燥保存。

表2列举了国外用戊二醛消毒内窥镜的要求。

(5)使用方法:

灭菌处理:

只有浸泡法一种。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物品浸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加盖,浸泡10h,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手续擦干后备用,碱性戊二醛使用14天。

消毒处理:

浸泡法。

将被消毒处理的物品浸入2%戊二醛溶液中,加盖。

一般为细菌繁殖体污染,浸泡10min,肝炎病毒污染浸泡30min,取出后用灭菌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擦拭法:

用2%的戊二醛溶液擦拭细菌繁殖体污染的表面,消毒作用10min,肝炎病毒污染表面,消毒作用30min。

(6)注意事项:

①2%酸性戊二醛对金属有腐蚀性;2%中性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②戊二醛杀菌效果受pH影响大,用酸性或强化酸性戊二醛浸泡医疗器械时,应先用0.3%碳酸氢钠调pH7.5-8.8。

pH超过9.0时,戊二醛迅速聚合则失去杀菌能力。

③2%碱性戊二醛室温只可保存2周,其余剂型可保存4周。

④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溶液时应戴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⑤配制戊二醛要用蒸馏水,盛放戊二醛溶液的容器要干净。

⑥用戊二醛消毒或灭菌后的器械一定要用灭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后再使用。

2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又叫过醋酸,它是目前所有化学消毒剂中比较突出的一种消毒剂。

属高效消毒剂、市售浓度为16-20%。

(1)杀菌原理:

过氧乙酸的杀菌原理有两点:

①依靠强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造成微生物死亡; 

②通过改变细胞内的pH值,而损伤微生物。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高效广谱能杀灭一切微生物、杀菌效果可靠;

②杀菌快速、彻底; 

③可用于低温消毒; 

④毒性低、消毒后物品上无残余毒性,分解产物对人体无害;

⑤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缺点:

①易挥发,不稳定,贮存过程中易分解,遇有机物、强碱、金属离子或加热分解更快;

②高浓度稳定但浓度超过45%时,剧烈振荡或加热可引起爆炸;

③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④有强烈酸味,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

(4)使用方法

①浸泡法

将被消毒或灭菌物品放入过氧乙酸溶液中加盖。

细菌繁殖体用0.1%(1000mg/L)浸泡15min。

肝炎病毒、TB菌用:

0.5%(1500mg/L)浸泡30min。

细菌芽胞:

用1%(10000mg/L)消毒5min,灭菌30min。

诊疗用品或器材,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②擦试法:

用于大件物品,用法同浸泡法。

③喷洒法:

:

对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用0.2-0.4%(2000-4000mg/L)喷洒作用30-60min。

肝炎病毒和TB菌的污染用0.5%(5000mg/L)的过氧乙酸喷洒作用30-60min。

(5)过氧乙酸消毒用剂量(表3)。

(6)使用注意事项

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

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根据测定结果配制消毒溶液。

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为防止过氧乙酸对消毒物品的损害。

对金属制品与织物浸泡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3.含氯消毒剂

凡是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统称含氯消毒剂。

它是一种古老的消毒剂,但至今仍然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

通常所说的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并非指氯的含量,而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

该消毒剂分为以氯胺类为主的有机氯和以次氯酸为主的无机氯。

前者杀菌作用慢,但性能稳定,后者杀菌作用快速,但性能不稳定。

常见的剂型:

①液氯,含氯量大于99.5%(V/V);

②漂白粉:

含有效氯25%(W/W);

③漂白粉精:

含有效氯80%(W/W);

④三合二,含有效氯56%(W/W);

⑤次氯酸钠,工业制备的含有效氯10%(W/W);

⑥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60%(W/W);

⑦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90%(W/W);

⑧氯化磷酸三钠,含有效氯2.6%(W/W)。

(1)杀菌原理: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有3点:

①次氯酸的氧化作用:

次氯酸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它能通过扩散到带负电荷的菌体表面,并通过细胞壁穿透到菌体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衡而致细菌死亡;

②新生态氧的作用,由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

③氯化作用,氯通过与细胞膜蛋白质结合,形成氮氯化合物,从而干扰细胞的代谢,最后引起细菌的死亡。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

②毒性低;

③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①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②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③有腐蚀性;

④易受机物,pH等的影响。

(3)杀菌作用

通常能杀灭细菌繁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

(4)使用方法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浸泡法:

将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②擦拭法:

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

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

200mL/m2;水泥地面:

350mL/m2,土质地面,1000mL/m2),作用3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 量同前),作用60分钟以上。

④干粉消毒法:

对排泄物的消毒,用漂白粉等粉剂含氯消毒剂按排泄物的1/5用量加入排泄物中,略加搅拌后,作用2-6小时, 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排放。

(5)影响杀菌因素

①浓度与作用时间一般规律是药物浓度愈高,作用时间愈久,杀菌效果愈好。

但漂白粉与三合二药物浓度增高,其溶液pH值亦随之上升,有时反需延长作用时间才能灭菌;

②酸碱度pH值愈低,杀菌作用愈强。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主要依赖于溶液中未分解的次氯酸浓度,而溶液pH值愈低,则未分解的次氯酸愈多,随着pH值上升,愈来愈多的次氯酸分解成氢与次氯酸根离子,而失去杀菌作用;

③温度温度增高可加强杀菌作用。

但不能对次氯酸钠溶液加热,否则会导致其分解,使杀菌效果降低;

④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可损耗有效氯,影响其杀菌作用。

对低浓度消毒液的影响比较明显。

淀粉、脂肪、醇类的影响较小(甲醇对次氯酸钠反而有增效作用),但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影响较小;

⑤还原性物质硫代硫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含氨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亦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在消毒污水时应予以注意;

⑥水质的硬度硬度小于400mg/L,对其杀菌作用影响不大。

(6)使用注意事项

①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

②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③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

④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

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清除;

⑤勿用于手术缝合线的灭菌;

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纺织品时,消毒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4.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作用。

它不属于含氯消毒剂,实际上为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在生产稳定性二氧化氯及二元包装的二氧化氯。

(1)杀菌原理。

二氧化氯的杀菌原理:

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能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导致氨基酸链断裂,蛋白质失去功能,使微生物死亡,它的作用即不是蛋白质变性,也不是氯化作用,而是强大的氧化作用,这种作用比氯化作用至少强2.5倍。

(2)杀菌作用

二氧化氯杀菌谱广,包括几乎所有的常见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病毒以及抵抗力强的肝炎病毒等。

(3)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广谱、高效,能杀灭一切微生物。

快速无毒使用安全;

②使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作灭菌剂,也可作为消毒、防腐剂和保鲜剂;

③作饮水消毒时不仅可杀死水中微生物,而且能杀灭原虫和藻类,具有提高水质和除臭作用。

消毒后不产生有害物质,国外称它为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缺点:

 

①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有一定的影响;

②对碳钢、铝、不锈钢等手术器械有一定的腐蚀性;

③杀菌效果多受活化剂浓度和活化时间的影响。

(4)应用范围

稳定性二氧化氯可应用于食品加工、饮用水、医院、医药工业的消毒、防霉、食品消毒和保鲜。

病房终末消毒、除臭,口腔含嗽、外科伤口清洗等。

(5)使用方法:

消毒处理:

①浸泡法:

将洗净、晾干待消毒或灭菌处理的物品浸于二氧化氯溶液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的污染,用100mg/L浸泡30min。

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的污染用500mg/L浸泡30min。

对细菌芽胞消毒用1000mg/L浸泡30min。

灭菌浸泡60min。

 ②擦拭法:

参考浸泡法。

③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的表面用5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30min。

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用10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60min。

④饮水消毒:

在饮用水源中加入5mg/L的二氧化氯作用5min即可。

(5)使用注意事项

①消毒前将二氧化氯用10:

1的柠檬酸活化30分钟才能使用;

②活化后的二氧化氯不稳定,一般要活化后当天使用;

③用二氧化氯消毒内窥镜或手术器械后,应立即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以免对器械有腐蚀作用;

④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接触。

5.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为气体杀菌剂,杀菌谱广,杀菌力强,属高效灭菌剂。

环氧乙环在低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10.8℃,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易燃、易爆、空气中浓度达3%以上,即有爆炸危险。

环氧乙烷气体和液体都有杀菌作用,但一般作为气体消毒剂使用。

(1)杀菌原理

环氧乙烷的杀菌原理是通过对微生物蛋白质分子的烷基化作用,干扰酶的正常代谢而使微生物死亡。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广谱、高效能杀灭一切微生物;

②穿透力强,可穿透玻璃纸、聚乙稀或聚氯乙烯薄膜和一般硬纸盒;

③可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的灭菌。

缺点;

①灭菌时间相对较长;

②环氧乙烷气体易燃易爆;

③灭菌后物品有残余毒性,应通风散气后才能使用。

(3)使用范围和条件

①使用范围:

环氧乙烷不损害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较强,故大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消毒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或灭菌。

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生物制品、药品、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橡胶制品、人工心肺机、人工肾、气管镜、膀胱镜、胃镜、手术器械、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

②使用条件:

影响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因素很多,只有严格控制有关因素,才能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

1)气体浓度、温度和灭菌时间的关系:

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升高、浓度增加,可使灭菌时间缩短。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若温度不变,则浓度加倍,消毒时间缩短一半。

在用环氧乙烷灭菌时必须合理选择温度、浓度和时间参数。

2)控制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和物品的含水量:

因为环氧乙烷的烷基化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水分,故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细菌本身含水量和消毒物品含水量,对环氧乙烷的消毒效果均有显著影响。

一般情况下,以相对湿度在60-80%为最好。

物品太湿,细菌本身含水量太多,影响环氧乙烷的渗透性。

太干燥的细菌,用环氧乙烷难以杀灭,消毒前可适当预湿,使微生物恢复失去的水分。

3)注意菌体外保护物质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菌体表面含有的有机物越多,越难杀灭,因为有机物层不仅可影响环氧乙烷的穿透,而且也可消耗一部分环氧乙烷。

因此,当用环氧乙烷消毒脓、血、痰、大便和血浆污染品中的微生物量,应适当加大用量或延长作用时间。

在无机盐或有机物晶体中的微生物,用环氧乙烷难以杀灭。

4)灭菌物品的质量和厚度:

环氧乙烷对多孔及能吸收环氧乙烷的物品表面灭菌效果较无孔表面为好。

消毒时需要参考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所用环氧乙烷浓度和作用时间。

环氧乙烷气体的穿透力强,可穿过玻璃纸、硬纸盒、塑料薄膜、塑料管等。

但是其穿透力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消毒物品不能太厚。

(4)使用方法:

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对人有毒,所以必须在密闭的容器内灭菌。

常用的灭菌容器有两种:

即环氧乙烷灭菌器和环氧乙烷灭菌袋。

①环氧乙烷灭菌器及其应用

目前使用的环氧乙烷灭菌器种类很多,大型的有数十立方米,中等的有1-10立方米,小型的有零点几至1立方米。

它们各有不同的用途。

大型灭菌器,一般用于大量处理物品的灭菌,一般用药量为0.89-1.2mg/m3,在55-60℃下作用6小时。

中型环氧乙烷灭菌器,一般用于一次性使用诊疗用品的灭菌。

这种灭菌器设备完善,自动化程度高,可用纯环氧乙烷或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

一般要求灭菌条件为:

浓度,800-1000mg/L,相对湿度60-80%,温度55-60℃,作用时间4小时。

灭菌物品常用塑料薄膜密闭包装,环氧乙烷穿透力强,可以穿过薄膜而进入灭菌物品。

如果在小包装上带有可过滤空气的滤膜,则灭菌效果更好。

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多用于医疗卫生部门处理少量医疗器械和用品,为了安全,多采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或氟利昂混合气体。

这类灭菌器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可自动抽真空,自动加药,自动调节温度和相对湿度,也可自动控制灭菌时间。

用于灭菌时要求环氧乙烷气体用800mg/L,温度为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时间6小时。

用于消毒时可减少气体浓度至450mg/L。

对中型和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的要求是:

有较好的耐压性能和密闭性能,应能承受1.25倍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无变形和渗漏,可以抽真空至53.3kpa以下;加药定量准确,保温性能,可以调节消毒器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消毒后用外环境空气冲洗时,输入的空气应经过高效滤器,可滤除≥0.3μm粒子99.6%以上;排出的残余环氧乙烷应经过酸化处理,灭菌物品中残留环氧乙烷应低于10mg/L;灭菌环境中环氧乙烷的浓度应低于2mg/m3.

②环氧乙烷灭菌袋的应用

用丁基橡胶尼龙布制成,容积有数升至数十升,大小不等,大者可用于消毒棉被、棉衣等大件物品,小者用于灭菌手术器械、敷料、等小件物品。

使用时先将物品装入袋内,然后扎紧袋口。

从袋下角的排气口挤出袋内的气体,将环氧乙烷出气口与消毒袋的通气管接通,加温环氧乙烷瓶,使气化的环氧乙烷进入袋内,加药后塞牢通气管口。

在要求的温度下,作用一定时间。

消毒后打开袋口,通风散气,取出消毒物品。

灭菌时环氧乙烷用量及灭菌时间分别为:

440mg/L,温度大于30℃,12小时;

800mg/L,温度25-30℃,6小时;

1000-1500mg/L,温度25-30℃,2小时。

(5)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环氧乙烷存放处,应无火源,无转动马达,无日晒,通风好,温度低于40℃,但不能将其放冰箱内。

②吸取或分装液态环氧乙烷时,须先将容器用冰水冷却,操作员应戴防毒口罩,若不慎将液体落于皮肤粘膜上必须立即用水冲洗半分钟。

③股药及开钢瓶时不能太猛,以免药液喷出,玻璃安瓿应用两层布包好后,才能打开其液体。

不可直接溅落在塑料袋上。

④经常检查漏气情况,可用加有10%酚酞的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浸湿滤纸,贴于可疑漏气处,如滤纸变红,即证明有环氧乙烷漏出,应立即进行处理。

⑤热水加热环氧乙烷容器时必须先打开阀门;移出热水后,才能关闭阀门。

⑥消毒完后,必须打开门窗充分通风散气后,再开照明电灯;消毒后的物品,放入解析器内清除残留环氧乙烷。

⑦环氧乙烷遇水后,形成有毒的乙二醇,故不可用于食品的灭菌。

6.臭氧

臭氧在常温下为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3%)。

臭氧稳定性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

所以臭氧不能瓶装贮备,只能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1)杀菌原理

臭氧的杀菌原理主要是靠强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2)杀菌能力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3)方法和适用范围`

在医院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的消毒:

医院污水和诊疗用水的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

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钱币、化验单、病例夹、票卷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③空气消毒:

用于人不在的情况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3)使用方法:

①诊疗用水消毒

一般加臭氧0.5-1.5mg/L,作用5-10分钟,水中保持剩余臭氧浓度0.1-0.5mg/L。

对于质量较差的水,加臭氧量应在3-6mg/L。

②医院污水处理:

用臭氧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是:

污水先进入一级沉淀,净化后进入二级净化池,处理后进入调节储水池,通过污水泵抽入接触塔,在塔内与臭氧充分接触10-15分钟后排出。

一般300张床位的医院,建一个污水处理能力18-20吨/小时的臭氧处理系统,采用15-20mg/L的O3投入量,作用10-15分钟,处理后的污水清亮透明,无臭味,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均可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3医院游泳池水的处理

臭氧消毒游泳池水的优点是:

杀菌力强,速度快,对肠道菌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对游泳池设施不造成腐蚀、毁坏;能改善水质、脱色、除臭除味,处理后的水晶莹清澈;对游泳者无刺激性,少量臭氧能使空气清新,净化空气。

缺点是:

臭氧在水中分解快,消毒作用持续时间短,不能解决持续污染的消除。

一般来说,臭氧的投入量为1-1.7mg/L,接触时间1-2分钟,即可获得理想的消毒效果,水质也会有明显的改善,用于游泳池循环水处理,投入臭氧量为2mg/L。

④空气消毒

臭氧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显地杀灭作用,采用3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15分钟,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上。

用臭氧消毒空气,必须是在人不在的条件下,消毒后至少过30分钟才能进入。

可用于手术室,病房,无菌室等场所的空气消毒。

4表面消毒

 臭氧对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一般要求60mg/m3,相对湿度≥70%,作用60-120分钟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4)注意事项

①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故消毒必须在无人条件下进行。

②臭氧为强氧化剂,对多种物品有损坏,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坏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橡胶老化,变色,弹性减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等。

使用时应注意。

③温度和湿度可影响臭氧的杀菌效果:

臭氧作水的消毒时,0℃最好,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臭氧的分解,故杀菌效果越差加湿有利于臭氧的杀菌作用、要求湿度>60%,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

(5)臭氧消毒常遇到的问题:

①对人体是否有害?

臭氧对人体呼吸道粘膜有刺激,空气中臭氧浓度达1mg/L时,即可嗅出,达2.5-5mg/L时,可引起脉膊加速、疲倦、头痛,人若停留1小时以上,可发生肺气肿,以致死亡。

故在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消毒后停30-50分钟进入便无影响。

②空气消毒后能维持多久?

消毒后30-60分钟臭氧自行分解为氧气,其分解时间内仍有杀菌功效,故空气消毒后,若房间密闭仍可保持30-60分钟。

③臭氧是否可用于食品的消毒、保鲜、有无毒害作用?

臭氧可与食品直接接触,用于食品消毒、保鲜,对食品不产生残余污染,不影响营养成份。

④对环境设备有无损害?

高浓度的臭氧可以老化橡胶,使铜片锈蚀,但臭氧作空气消毒时,并非使用纯臭氧,又具有极易分解的特点,况且一般为间断使用,故不易产生对环境设备的损害。

同时臭氧还可以除异味,净化环境,使空气清新。

"

7.碘伏

碘伏是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的不定型络合物,其中表面活性剂兼有助溶作用.该消毒剂中的碘在水中可逐渐释放,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

所用表面活性剂,既能作为碘的载体,又有很好的溶解性,有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