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8956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docx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

  经过此次在精神病院的见习,了解到了重性的精神疾病治理的工作危险性高于其他工作岗位人员,希望能增加福利待遇来引进、留住人才,壮大精神病防治的队伍,才能更好的为医院乃至国家交给的任务。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篇1

  其实在一开始说是要到精神病院去实习,我自己的内心是惧怕和抵触的,因为一想到哪里的病人们也许个个都是脾气很急躁和不讲理的,自己的工作方面会得不到配合。

后来真的去到体验工作了才真正熟悉到,我们不能带着偏见,每个人都有不同,说都不想生病。

其实在这里也是有温情的。

  在精神病院实习的日子很快就接近了尾声,心中不免会有很多的感慨。

在来这里之前,心中有些许的期盼和好奇,也有些许的惧怕和不安;而来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与想象中的不同,与传说中的不同。

  我在这里是被分到了心理科,带我的老师是刘老师。

据我了解,刘老师在这里已经工作几十年了,可谓是这里的元老。

在她眼里,这个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了,而是一个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良好平台,每日陪这些病人聊天、做游戏、做心理辅导。

这里的病人也都很尊敬她,都叫她刘老师,而且也很听刘老师的话。

刘老师热情的把我介绍给了大家,但是我由于内心的种种原因,不敢大胆的尝试着和病人沟通,显得有点生疏。

  经过一个上午的适应,以及看到老师和病人们相处的那么融洽,我才渐渐的放下戒心,真正的加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才真实的体会到,其实精神病人并不可怕,而精神病院,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

对于病人,医护人员还是十分尊重他们的,也很乐意的与他们沟通。

而病人之间,比起外面的世界,似乎也显得更加和谐。

他们在不发病的时候,都十分地友善,而且可以较为融洽的交谈,不加以注重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精神病患者。

  经过几天的熟悉,我渐渐地发现这些病人其实都是很可爱的。

当他们一个人的时候,显得很清静,自己做自己的事,不是那么的轻易接近,但当大家一起集体活动、做治疗、聊天时,却显得很活跃,而且感觉非凡轻易接近,能够放下一切其戒心陪你说话、陪你玩,也显得很听话,尤其是周一那个新来的女生,她一般不愿意说话,但是当她在和别人一起做游戏、打她喜爱的乒乓球时,却显得那么的活泼、可爱、布满朝气和活力。

  在接触了这些病人以及听了许多医生的讲课之后,我发现医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与病人进行沟通,从中得到一些信息,对病人的病因进行具体地剖析,辅助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心理咨询与辅导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也显得格外重要。

在他们发病之前,其实有很多迹象可以发现这个病症的苗头,而先通过一些心理咨询与辅导完全可以提前解决病症的情况,比如躁狂,假如在早期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通过一些心理辅导,让病人了解自身的情况,从而在他还没有到达那种病发且已经不受自身思维控制的时候进行解决,比如自我暗示等的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至于酿成大祸。

所以,在这个阶段,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支持与安慰,以及引导的作用是十分大的,可以帮忙病人渡过这个期间,保证以后不再复发,重新正常的生活。

  另外,治疗者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聆听者,专心的倾听病人的诉说,以亲善诚恳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毫无顾虑的倾诉内心的苦闷,鼓舞病人疏泄内心不良的情绪。

人的烦恼往往来源于思维,但你烦恼了,往往是因为你用错了你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引导病人去换一种与原来逆向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烦恼往往便会自动消失。

要给予病人鼓舞和良好的心理暗示,激发病人的主动心理,让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更努力地去改善自身的情绪。

并能以同情、理解、谅解的态度对病人的诉说不加评判地接受,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并与病人合作去治疗其疾病,给予病人治疗的信心与康复的希望。

精神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给病人这个家庭也会带了重大的影响。

其实精神病和其他生理疾病一样,应该得到关爱而不是同情,更不应该受到鄙视和排斥。

但是社会讨论到相关字眼的时候总是带着嘲弄和戏谑。

精神病的病因可分为遗传和社会心理因素,但是无论是哪个方面都不是患者能控制的。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作息和加强体运动保证自己远离生理疾病的困扰,但是,我们不能更改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这样一群弱势群体,接受并帮忙这样的人。

  或许是我接触得太少,或许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但我仍相信有些精神病人是能够治愈的。

或许有一天,当他们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希望人们能够以平常的目光去看待他们,不要歧视和排斥她们,不要让他们的心灵再一次受创!

真心希望他们都能够康复,早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找回自己的自信与自尊!

  最后,感谢精神病院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忙和指导,非凡是刘老师,希望你们今后的工作更加顺利!

同时,我也会不断的学习,把握更多的技能来帮忙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护士。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篇2

  随着社会的进展,各类精神障碍与心理障碍患者的人群明显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显得重要,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迫切。

在医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因为本人接管精神病治理工作才一个多月,现就前精神病治理者及我对这一个多月的精神病治理工作做个总结,向各级领导汇报,并就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日后努力进展的方向等向各级领导建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便于在工作中改进。

  一、精神病病人督导治理

  20xx年全镇治理重性精神病病人158人,死亡3人,总共155人进行规范治理率,仅完成国家精神病防治机构发给任务的57%,督导治理是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我们主要通过村卫生室人员对病人进行服药指导和督促及定期进行随访。

由于他们和病人居住场所比较近,服务的对象又主要就是本村居民,因此相对比较熟悉病人的情况,比较轻易和病人沟通沟通,督导起来比较便利。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精神病防治工作基础较为薄弱。

这不仅严重影响精神病病人的发现率ヒ惭现刂圃剂苏体的精神病防治工作。

  2、精神病培训指导力度尚嫌不足:

培训指导的内容、频次和力度上还须加大。

  3、精神病防治宣扬力度还需加强。

虽然开展了一些初步的精神病防治健康教育宣扬活动,但是无论在宣扬手段、对象和宣扬的区域上还是太过于单一和局限。

  4、多数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收入低。

这样导致患者家庭无经济条件治疗患者,导致很大一部分不稳定患者的出现,这样对精神病的随访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

由于这个原因,患者的随访记录、一年一度体检记录的真实性不高。

  5、由于国家的录入系统问题,录入时间长,导致部分资料未能及时录入系统。

  三、对重性精神疾病治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对我们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及社区卫生站医生进行培训。

非凡是对随访有打、砸行为的患者时,人身安全方面的培训非凡重要,因为只有保护了自己才能有效的为更多患者进行服务。

假如有精神病方面的专家对国家规定的6大重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进行培训,这样就能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发现率有所提高,即能有效的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又能对精神病患者的服药及生活进行指导。

让他们更快回归社会。

  2、增加对重性精神疾病治理相关医务人员及社区卫生站医生的福利。

重性精神疾病治理的工作危险性高于其他工作岗位人员,希望能增加福利待遇来引进、留住人才,壮大精神病防治的队伍,才能更好的为医院乃至国家交给的任务。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篇3

  XX年5月31日,我们xx应专心理学心理咨询方向班(以下简称“咨询班”)41位同学,在小海教授的指导带领下,开始了我们为期5天的精神病院见习。

该次见习基地是黄山市精神病院,又名黄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二院”)。

对于我们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期间的见习的这一天,我们期待久已(至少我是)。

上周让“人管班”先去,我们还纳闷了好一会儿呢。

可当她们回来向我们讲解并描述那里的情况后,我们又感觉很幸运地后去。

因为,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打听里面的情况和为自己更好地见习做预备。

  我们41位同学,共分为4组,分别是:

清一色男a组,清一色男b组,男女混合c组,清一色女d组。

俺就很“幸运”地分在了c组(幸运,是因为想到万一碰到啥意外险情时,可以拿男生当“挡箭牌”哈哈)。

  终于等到了周一这一天,早晨起的很早。

洗漱好后,就出发啦。

据说二院在北区四周,离这不远。

为了节省每日往返4元(5天就是20元)的公交车费,俺跟学弟峰sir借了一辆小型单车。

就这样,骑着单车穿过清晨的校园,又悠哉地穿行在清晨的黄山市郊外。

早饭没在南区食堂吃,到北区门口买早点时碰到c组组长老袁。

于是,俺俩一起走向二院。

来到二院门口时,才8:

00,俺们是第一个到的呢,呵呵。

老师和其他同学没到,俺也不敢进去。

就在门口等待啦。

大约8:

30时,大家都到齐啦,在小海教授的带领下,我们41位同学走进该院会议室,听院长介绍了该院的情况后,我们4组分别被带到4个不同的院区。

第一天,a组—男病房区,b组—女病房区,c组—工作娱乐治疗室,d组—门诊部。

以后几天4组参访的地点轮换。

  第一天:

工作娱乐治疗室

  工作娱乐治疗室,简称“工娱治疗室”。

这里主要都是一些轻度病情的或就快康复出院病人。

这个治疗室,就似乎是我们初中读书时用的教室,尤其大小和房龄。

里面的设施设备主要有:

电灯、吊扇、墙上挂有油画、彩色电视机、vcd机、立体音响、空调(貌似是摆设,还被铁笼子围锁着)、乒乓球台(备有球拍和球)、杂志架(有杂志,很老旧,今日我们同学也带去了一些,捐赠给他们看的)、聊天椅、麻将桌、象棋、跳绳、毽子、笔墨纸砚台、仰卧起坐机、太空漫步机、“模拟走路机”、踩步机、二十四功能综合练习机等等貌似挺新潮挺高级的运动器械。

我们c组的同学来到这里后,一位很和蔼可亲的护士先后带来11位病人(9女2男)。

然后我们10位同学和11位病人一起搭档玩起了各自喜欢或擅长的游戏或运动。

有的打麻将,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太空漫步”,有的。

这样看来,我貌似没啥特长,喜欢打乒乓球,可是已经有人在玩了。

  于是,趁这个空儿,我就去和那位很面善的护士搭话啦。

在与她沟通沟通后,我得知,她姓谢,主要负责男病房区,已经在这个医院工作20xx年啦!

可她依然的热情和激情,让我很纳闷!

20xx年啦,在精神病院工作啊!

难道就没有一点儿的职业倦怠吗?

!

她的侃侃而谈让我很佩服!

我跟她咨询了如何和这些病人沟通,哪些话不能说,因为怕又刺激到他们。

在我们交谈时,其中一位看上去顶多只有20几岁的女病人,要求放音乐碟片,她要跳舞。

  然后一个碟片放进去后,她就开始跳了,天呐!

好有节奏感!

就这样,一直跳到整个碟片结束,我们观众都赞不绝口!

不同的音乐,她都能跳出该有的节奏感!

而且,那些动作都是她即兴而出啊!

简直太棒啦!

当她跳完一个碟片休息时,我和她一起“太空漫步”聊天,她说她很喜欢跳舞,貌似也有跳舞的天赋。

我很佩服她!

真的!

真诚地为她竖起大拇指。

当时我就感慨:

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哪怕是在这个地方的人。

不要吝啬你对他人的赞赏,记得,一定要真诚!

然后,又一位爱好跳舞的男病人(以前是个司机)也开始跟着音乐跳起来了,然后令我们很惊奇的是,刚才那个很面善的谢护士也手拉手跟他一起跳起了貌似交际舞。

  一曲结束,谢护士让我们同学会跳的和他跳,我本不会跳舞,可是,为了拉近与病人们的心理距离,我走上前,和那个男病人,手拉手地“跳”起来啦。

我很笨的,她教我跳“伦巴”,我老是踩错步,可依然很开心。

然后刚才那个跳舞的姐姐也拉我一起跳,她教我跳“恰恰”和“水轮”(她说的,我也不知道什么舞)。

很开心o(∩_∩)o~然后,那个姐姐要k歌,还只要唱《心雨》,可是找了半天没找到,最后只找到她还算擅长的《长相依》。

由于话筒坏了,可她清唱的也很不错。

然后,俺也k了几首很老旧的歌,比如《窗外》、《伤心太平洋》等等。

一如既往地跑调,同学笑说,俺就唱儿歌不跑调啊!

o(∩_∩)o哈哈~对了,明天就6.1啦,节日快乐哦o(∩_∩)o~然后又玩了跳绳和毽子。

期间还看到一位半头白发和满脸胡渣的“爷爷”,在很清静地炼毛笔字,后来得知,他其实才40岁出头,可是已经在这里20xx年啦!

由于工作时做了错事,精神严重受到刺激,来到这里。

听谢护士说,他一直很清静、从不与人沟通,可能永远也不会出去啦!

因为他的父母已不在,亲戚也不理睬。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篇4

  精神病院这个名字听得多了,人们总是对这个名字有一种畏惧与排斥的心理。

这个学期我们去了精神病院见习,首次接触精神病院,其实它也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阴深与惧怕的。

我们身为未来的护士,更不需要以别样的目光、别样的心理去看待它。

只知道,它和别的医院一样,都是一间医院。

  带领我们小组的带教老师把我们带到住院部的某一层楼里,在那铁闸里有一个可供饮食与活动的大空间,里面住着的全是女病人。

  带教老师先带我们到示教室里,给我们重温一下精神分裂症与情感障碍的一些特征、表现和护理措施,然后再打开铁闸让我们和里面的一些病人聊聊天,了解她们的情况。

在带教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她教导了我们面对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与保证病人的安全,然而,我最为关注的仍是一些情感障碍的病人。

带教老师说一些慢性的情感障碍的病人对外界是无什么反应的,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困死了在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中,他们的内心是一层叠一层沉默的雪,最初的情绪积压在心中,长久未能得到宣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记忆变得模糊了,甚至跌入了潜意识中,情绪的积压找不到痕迹。

所以他们不懂得去倾诉,不懂得去表述自己,他们的内心封锁在那重重的沉默中,解不开最初的情绪的结,而只会在那个心结上不断地增添沉默的结,由于他们内心积聚了太多太多的沉默,不懂诉说,所以他们的情志也渐渐变得散漫,脑子也渐渐变得空洞,思维也变得迟缓,所以他们会回避亲友,回避与外界之间的接触,慢慢的,便进展到对外界事物无反应。

而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之复杂的,复杂到完全沉默,复杂到找不出病因的痕迹。

  我想:

假如是一个对外界事物无反应的病人,除了要接受药物治疗之外,还必须配合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租子阻滞有太多,所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最基层。

治疗者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聆听者,专心的倾听病人的诉说,以亲善诚恳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毫无顾虑的倾诉内心的苦闷,鼓舞病人疏泄内心不良的情绪,并能以同情、理解、谅解的态度对病人的诉说不加评判地接受,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并与病人合作去治疗其疾病,给予病人治疗的信心与康复的希望。

  在与病人的交谈过程中,摸索病人的性格特点与思维模式,以及深化地探索其内心的真实情感。

假如病人已经无法说出其内心的痕迹,治疗者可以问病人原本的性格、原本的生活是怎样的?

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支持与鼓舞病人诉说其内心的情绪与痕迹,让病人感觉到你是在全心全意地帮他,他也便可以开怀地与你倾诉。

探寻病因是离不开问话的,也可以从问话中逐步地推出其病因与疾病的过程,帮忙病人熟悉自己心灵的痕迹。

在谈话中,要听出病人思维上的漏洞与熟悉上的偏颇和贫乏,并对病人作出理由充足、适合其心理特点的解释,帮忙其消除疑虑,增强信心。

人的烦恼往往来源于思维,但你烦恼了,往往是因为你用错了你的思维方式,引导病人去换一种与原来逆向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烦恼往往便会自动消失。

要给予病人鼓舞和良好的心理暗示,激发病人的主动心理,让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更努力地去改善自身的情绪。

  带教老师给我们复习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后,便开铁闸让我们和里面的病人沟通沟通了。

我们一小组的人和带教老师围成一张台,然后带教老师陆续叫了三个病人来,她在我们面前询问病人的情况,并介绍其病情给我们认知。

  第一个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常有幻听的女士,第二个是常开心自笑的女老师,第三个我的印象有点模糊精神科护理心得体会精神科护理心得体会。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个女士。

她说她常听到一个男人跟她说话,但看不到那个人。

韦护长问她那个男人有没有叫她不要吃、不要睡,她说没有。

她说她自己也不知道那个男人是谁,自己也不熟悉他,只是听到一把声音在和她谈话,什么都看不到。

韦护长问她有没有和那个男人说话,她说有。

她的声音还带点激扬和悲亢地说:

“我不是讲那些话,我是讲解并描述自己的心,我是专心来和他交谈的!

  然后带教老师的问话结束了,我们接着和第二个、第三个病人沟通。

这时候,我看见刚才第一个病人独坐在一张桌椅上,沉默不语,情感低落,沮丧忧虑的低着头。

我想过去跟她谈谈心,哪怕只是表示一下关心对于病人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但我连这样的时间都没有,她们马上便要开饭了。

  我看着她那孤独、沮丧、忧伤的表情,回想起她刚才的那一句“我是专心来同他交谈的!

”,我想她除了有精神分裂症之外,还同时存在着抑郁症,又或许是抑郁症伴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是分神经性和心因性的,我不知道她属于哪一种,又或许两种都有吧,我相信她是存在着心因性的成分的。

她也不是完全沉默的那一种,我还能够对着一片虚无的空气来讲解并描述自己的心。

我听她那一句话激动的声音,我想她内心深处是很渴望去倾诉的,但为什么她不与身边的人倾诉呢?

还是她未能找到一个足够信任、足够关心她和支持她的聆听者?

会不会是因为她很想诉说自己的内心,然而却得不到满足,而这种日积月累的内心冲突致使她幻听出身边有一把生疏的声音来聆听她的心声,与她沟通呢?

这只是我的推断,我不敢确定,要探究真正的原因还得与病人多接触才知道。

或许那一把声音是她最信任的声音吧,听不到那一把声音,就像是身边没有了可以倾诉的朋友一样。

我想假如我是她的护士,我会以关怀的心耐心地去鼓舞她向我倾诉她内心的情感,希望以真诚的爱心来换取她对我的信任,取替她所幻听出的那一把声音的位置,希望这样能够医治她的幻听,然后再与她进一步的做心理治疗。

  或许我接触得太少,或许我想得过于简单,但我仍相信有些精神病人是能够治愈的。

或许有一天,当他们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希望人们能够以平常的目光去看待他们,不要歧视和排斥她们,不要让他们的心灵再一次受创!

  其实患病很平常,正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犯错一样,只要熟悉到错误,并加以改正就行了,精神康复者也一样,只要熟悉到自身的疾病,并加以控制就行了。

社会与人们应该给予他们多一点爱心与支持的!

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篇5

  对一般人来说,精神病是一个令人惧怕而又布满神秘色彩的名词,常使人联想起一个个满身泥圬、言行古怪、时哭时笑、呆滞冷漠,或暴跌凶残的人。

五年前,我走上精神病人治理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与精神病人直接面对面的接触,我们对精神病人的漠然无知、心存惧怕,到逐渐了解他们、同情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而窥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于精神病,医学上是这样界定的:

精神病是指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与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一类疾病。

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心理障碍、丧失判定力、不能正常地学习、工作、生活,行为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往往有自杀自伤、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的患者还认为自己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而拒绝治疗。

  在精神科做护士,首先是安全问题,这也是院领导会上会下强调的重中之重。

抑郁病人、自伤自杀甚至自残的心理,对于这样的病人,作为护理人员的我们,要多观察、多和其进行沟通沟通。

躁狂的病人对其四周的人,包括同室病友以及四周的医护人员易造成伤害,当然也包括自身的安全。

在情绪严重不稳定期,我们要更多的给予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病人多是药物控制,所以对其服药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精神科治疗上一定要防止病人藏药。

假如病人藏药不吃的话,病情得不到基本的控制;假如病人把藏起来的药顿服,后果更严重,可以导致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精神病人和一般的患者不同,他们没有自知力,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表述不清,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

  在精神科工作这么久,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可怕,反而更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纷争,我的人格跟着他们简单起来,我会做一名合格的护士,不辜负天使的称号。

  大家都是同等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同时也是尊重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