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9075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

内容解读

要求

5年考情

预测

热度

考题示例

考查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9课标Ⅰ,37

(1)(4),10分

板块运动对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

2017课标Ⅲ,7—9,12分

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各要素关系

2016课标Ⅰ,37

(1)

(2),16分

区域自然要素的联系与影响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7课标Ⅰ,1、3,8分

自然植被类型及影响因素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9课标Ⅲ,11,4分

山地基带的判读

★★★

2017课标Ⅰ,37,24分

山地不同坡向植物多样性比较

 

分析解读  近5年来,全国课标卷多次考查本专题内容;重点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两个考点。

命题形式上多以区域图、要素垂直分布图为载体或平台,考查对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内容是自然地理的综合体现,易成为命题的切入点,复习备考中要加以重视。

【真题探秘】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表层岩溶带,是指在石灰岩地区岩溶作用最为强烈的表层部分,一般认为表层带的植被退化及土壤侵蚀会使得岩溶地区的水资源涵养能力下降。

下图为某岩溶试验场表层岩溶带及岩溶管道的剖面结构简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20届云南昆明一中月考一,6)表层岩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石灰岩可溶性强B.构造裂隙最为发育

C.地表水相对丰富D.圈层物质迁移活跃

答案 D 

2.(2020届云南昆明一中月考一,7)当植被破坏后,石漠化还未明显发生前,M泉将发生的变化是(  )

A.流量峰值变小,持续时间变长

B.总流量变大,持续时间变短

C.泥沙总量变少,持续时间变短

D.总流量变小,季节变化减少

答案 C 

  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关联。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9江西吉安一模,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答案 A 

 

4.(2019江西吉安一模,2)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变化表现为(  )

A.一直减小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D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某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与演化深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形、水文、地质要素。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9甘肃兰州二诊,10)图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B.③⑤C.①③D.②④

答案 B 

6.(2019甘肃兰州二诊,11)图示区域(  )

A.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D.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 D 

考点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1.(2020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月考一,7)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C 

2.(2020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月考一,8)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土壤

答案 C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

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

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9安徽安庆二模,9)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A 

4.(2019安徽安庆二模,10)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D.吸收地下水分

答案 B 

5.(2019安徽安庆二模,11)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D.冻土增厚

答案 C 

考点三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王教授在考察日记中写道:

“白马雪山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显得更加冷峻而威严,在4000米的海拔之上,当你喘着粗气,头晕目眩地看清这满眼的碎石以及石缝间的积雪,才发现精致的花朵像是宝石一样不经意地散落在各处,……我眼睛的余光里,似乎看到周围清冷的空气中出现了一丝扰动,一只蝴蝶在风中飘过,它们就是生活在高山上的绢蝶,乌云遮住阳光,飞舞的绢蝶纷纷落入石缝,不见踪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0届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一,21)王教授站在(  )

A.高山草甸带B.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原带D.积雪冰川带

答案 B 

2.(2020届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一,22)该区域有利于绢蝶生存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空气清新B.天敌较少

C.安全避风的碎石裂缝D.耐寒的开花植物

答案 D 

  下图表示我国某山脉的垂直自然带。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20届西南名师联盟调研考试,12)关于该山甲、乙两坡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坡积雪量较大B.甲坡山麓无绿洲

C.乙坡绿洲种棉花D.乙坡发展畜牧业

答案 D 

4.(2020届西南名师联盟调研考试,13)自然带谱Ⅲ最有可能是(  )

A.山地针叶林B.山地落叶阔叶

C.山地常绿阔叶林D.山地季雨林

答案 A 

5.(2020届西南名师联盟调研考试,14)造成甲、乙两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C.光照D.风力

答案 B 

【方法集训】

方法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下图为青藏高原自然带与北半球自然带分布相关图示。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摸底测试,24)图中四座山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珠穆朗玛峰B.木孜塔格峰

C.博格达峰D.友谊峰

答案 A 

2.(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摸底测试,25)影响四座山峰苔原带分布高度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高度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相对高度

答案 B 

【五年高考】

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7课标Ⅲ,7,4分)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答案 D 

2.(2017课标Ⅲ,8,4分)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答案 C 

3.(2017课标Ⅲ,9,4分)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 A 

4.[2019课标Ⅰ,37

(1)(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5.[2016课标Ⅰ,37

(1)

(2),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

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6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10分)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考点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7课标Ⅰ,1,4分)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答案 B 

2.(2017课标Ⅰ,3,4分)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答案 A 

考点三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题。

1.(2019课标Ⅲ,11,4分)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

答案 D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2016课标Ⅰ,10,4分)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A 

3.(2016课标Ⅰ,11,4分)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 C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6课标Ⅱ,7,4分)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答案 D 

5.(2016课标Ⅱ,8,4分)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C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2016课标Ⅲ,10,4分)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答案 B 

7.(2016课标Ⅲ,11,4分)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

答案 B 

8.[2017课标Ⅰ,37

(2)(3)(4),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

(2)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6分)

(3)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6分)

答案 

(1)(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

(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2)特点: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

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3)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北京文综,36

(2)(3),18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1)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8分)

  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

(2)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10分)

答案 

(1)海陆兼备:

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

(2)全年高温,蒸发强;湖泊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1月和7月降水少,湖泊水位降低,盐度较高;5月和10月降水多,水位升高,盐度较低。

 

考点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

                   

  “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

图Ⅰ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Ⅱ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2019浙江4月选考,19,2分)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Ⅱ与图Ⅰ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

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

答案 C 

2.(2019浙江4月选考,20,2分)图Ⅱ中甲自然带为图Ⅰ中(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3.(2015广东文综,3,4分)有文献表述:

“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答案 A 

4.(2016上海单科,50—51,10分)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 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海南岛地理简图

  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

月份

降水量(mm)

平均风速(m/s)

日照时数(h)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11

26.5

81.3

159.6

4.6

2.6

2.7

202.2

144.8

121.1

12

13.9

34.9

68.2

4.5

2.4

2.5

187.0

131.3

112.2

1

7.6

19.5

31.4

4.2

2.5

2.4

179.2

109.1

116.3

2

14.2

35.0

43.5

4.1

2.6

2.6

147.6

98.7

101.6

3

17.4

50.6

47.5

3.9

2.8

2.9

185.3

137.3

150.3

4

30.0

100.2

125.4

4.1

2.7

2.9

213.9

167.9

181.4

(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

说明判断理由。

(4分)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

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6分)

答案 

(1)现象: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而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原因: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

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考点三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8江苏单科,9,2分)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

答案 B 

2.(2018江苏单科,10,2分)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

答案 B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

“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16江苏单科,17,2分)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

答案 B 

4.(2016江苏单科,18,2分)阿尔泰山南坡(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5.(2015山东文综,9,4分)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南岭

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答案 C 

6.(2015山东文综,10,4分)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

答案 B 

C组教师专用题组

  结合图Ⅰ和图Ⅱ中的信息,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某地景观图

图Ⅱ 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地形图

1.(2018天津文综,1,4分)最有可能观察到图Ⅰ中景观的地点,是图Ⅱ中的(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 A 

2.(2018天津文综,2,4分)在图Ⅰ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答案 C 

  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下题。

3.(2017北京文综,8,4分)该山地(  )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 C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

据此,回答下题。

4.(2015北京文综,1,4分)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答案 C 

  

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2015江苏单科,12,2分)牧民转场主要受(  )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D.聚落分布的影响

答案 A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2015江苏单科,15,2分)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答案 D 

7.(2015江苏单科,16,2分)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 C 

8.[2017北京文综,41

(1),10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