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9326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docx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4篇

本文目录

1.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2.重大动疫防控体系现状调研报告

3.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4.农村公路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分局人力资源使用的现状及问题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个分局作为市局的派出机构是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1999年成立后,根据监管工作需要,于XX年相继成立。

每个分局承担3个至4个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任务。

每个分局核定人员编制为7人,目前三个分局已经基本满编。

其人员基本通过调入和考入两个途径进入分局工作,其中考入人员占65%,学习法律、医药、食品等专业的占75%。

在人员的安排上,基本是按需调入,按考定位,定向安置具体工作,根据其调入和考入的职位安排具体工作,如按照药品、医疗器械监管、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法制、办公室等方面进行工作分工。

日常工作运转上,分局局长负总责,其他人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对于某一阶段的集中工作,如市场检查,则由分局局长、具体负责药械市场的人员牵头,其他人员配合,组成若干个检查组实施检查等。

这种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符合常规工作需要,对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我局成立初期,对于促使人员尽快的熟悉业务、进入角色、开展工作的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随着监管工作步入常轨,这种人力资源配置不是十分符合分局的实际工作需要,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限制了整体监管工作水平的提高。

这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看似每一方面工作都有人负责,但是,由于每项工作的内容、任务量不同,特别是分局是跨区监管,造成了每个人的工作量悬殊很大,工作绩效失衡。

如药品的监管工作量较大,有时要求时限很紧,由几个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去做,显然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由其他人员配合去做,由于其不具体负责此方面的工作,不熟悉业务,也很难要求其负责任的、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势必影响监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同时,由于某人长期负责某一项工作,受其个人业务水平、思想惰性、思维惯性的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水平的提高。

  2、为“执法难”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在分局,药械的监管最能体现权力,此项工作长期由某人负责,受人情、关系等的影响,就会不同程度的产生“执法难”的问题。

  3、不利于干部的全面发展和监管工作的长远发展。

这种单一的分工负责制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一是会造成工作人员只对所负责的某一方面的业务深入钻研,而对其他的业务不去学习,形成了干部业务能力的单一性和对学习的惰性,而对所负责的业务也因为限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相对与其他同志的业务优越性而限制了业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由于分局每个人的职责、业务、任务不同,个体之间缺乏可比性,很难进行工作的评价,不利于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这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可能造成干部只学习本职业务,业务知识相对单一,不利于实施工作岗位间的交流,虽然保持了短期工作的相对稳定,但是不利于监管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对人力资源合理使用和培养的建议

  根据分局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现状及监管工作的实际,现对合理使用和配置分局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整体的效能,提出三点不成熟的建议。

  1、应采取“线面结合式”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

“线”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目前分局普遍采用的传统的、常规式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

即每一方面工作都确定由某个人负责,如药品监管由某某负责,具体要负责掌握分局辖区内药品监管的全面情况,协助分局长负责全辖区的药品监管的指导,负责对各责任区药品监管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等。

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是如此。

“面”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对分局的辖区按照某一依据划分成若干监管责任区域,根据人员情况,合理配置,以两人为一组,落实监管责任区。

任务是具体负责监管辖区的药品、医疗器械、食品、野生药材资源等全部工作,要做到全面掌握责任区的情况,对责任区的全面工作负责,接受分局的检查和评价,接受分管“线”的人员的业务指导。

这种“线面结合式”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优越性在于:

一是做到了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责任到人。

“线”上的工作有人负责,“面”上的工作也有人管,每一方面的工作和每一责任区的工作任务、责任都落实到了人,任务均衡得到分解,责任最大限度的得到明晰。

二是有利于促进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种“线面结合式”的工作配置,要求每名干部即要熟练的掌握分管的“线”上的工作,又要懂得责任区的药品、食品、器械、野生药材等全面的工作,从而促使干部要深学、精学、博学业务,有利于在实践中了解、培养和发现干部。

三是有利于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评。

采用“线面结合式”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由于每个人的工作量和内容都大致相当,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采取某种方法、制定某种考评细则,建立起考评的长效机制,用机制激励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有利于解决“执法难”的问题。

“线面结合式”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由于实现了“权力”的分解,责任的明晰,一定程度的约束了执法人员不敢执关系法、人情法。

同时,这种配置方式有利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责任辖区间的交流,可以在分局内部进行责任辖区间的交叉检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执法难”的问题。

五是有利于相对解决辖区间空间距离带来的交通、经费问题。

除了必须的集中检查之外,日常监督检查可以由责任区人员采取乘坐火车、公共汽车,个人购置电动车、摩托车等方式到达辖区,并可全天的工作。

避免一件“事”出一次车,跑一圈等造成的过路费、油脂燃料等的浪费,有效解决工作效率不高和执法成本高的问题等。

  2、应在分局内建立干部的长效考核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当前,在分局普遍缺乏一种考核激励机制,干部对工作的投入精力往往凭领导或上级的督促和个人的责任心,这种机制往往缺乏长效性,很不稳定,也不利于工作的长远发展。

应该建立一种长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用机制激励干部自觉的积极开展工作,用机制改变那种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被动应付工作和主动积极工作一个样的状况。

应建立一种什么考核激励机制?

我个人认为建立干部的日常考评机制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对干部的考评就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干部及其相关工作进行事实评判或量值与价值评判的过程。

对干部进行工作的考评是人力资源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

公平、公开、公正的干部考评机制有利于形成工作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和工作氛围,有利于激励干部积极主动工作,有利于反映和反馈实际工作效果,有利于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教育和改进工作。

具体要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要建立一个考评标准和实施方案。

这是做好考评工作的基础。

可以根据分局全年工作任务和每个人的具体职责,将分局全年的主要工作进行分解、量化,确定完成时限,完成质量、权重分值等等。

二是要进行科学、有效、合理、公正的考评。

组织实施考评是整个考评的关键。

可以采取集中考评、(即每年两次组织分局全体人员,依据考评标准,对每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集中评价)群众评价(即采取画票、打分等形式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价)、领导点评(即上级相关部门和分局领导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个人的工作作出最后的评价。

三是要兑现考评结果。

这是整个考评工作能否发挥作用的的根本所在。

根据考评结果对每个人的工作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后,依据考评方案对工作好的给予奖励,并作为晋级、提职等的主要依据,对工作不力的必须给予相应的警示、警戒等。

  3、应立足长远,对分局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事业培养和积甸人才。

  对干部进行培训是一种对人的投资,其概念是对干部传授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知识。

这里所说的培训和教育是指对干部的在岗培训。

做好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决策者站在食品药品监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和重视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分局干部也要坚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和生活的重要方式,作为谋求发展、把握未来的基本能力和人生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适应发展变化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二是要克服资金不足等因素,采取送出去的方法,有计划的组织干部走出去,参加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经验;三是要眼睛向内,采取请进来等有效的方法,加强内部的学习和交流,苦练内功。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坚持不懈的实践提高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

重大动疫防控体系现状调研报告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2)|返回目录

  按《**县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知》与《**县畜牧兽医局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国荣同志带队,组织县疫控中心人员对全县五乡两镇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详细掌握了我县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现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的发展对策。

  一、**县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现状

  

(一)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体系

  经过近几年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有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1个,负责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的整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

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1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兽医站7个,主要承担疫苗供应、动物防疫、产地检疫、活畜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工作。

设有1个省级临时动物检查站,因土地问题,XX年建设项目至今未实施。

负责流通流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管工作。

全县有村级动物防疫员51人同时兼任着疫情信息员,能够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严处理。

  

(二)春秋两防免疫注射情况

  XX年初,县疫控中心购进猪蓝耳病疫苗18万毫升,禽流感疫苗14万毫升,猪w多肽苗9万毫升,羊、牛w双价苗13万毫升,猪瘟脾淋苗9万头份,仔猪副伤寒0.4万头份,鸡ⅰ、ⅱ系50羽份3000瓶,禽霍乱弱毒苗6万羽份,牛出败3万头份,气肿疽3万头份。

通过强制免疫与常规免疫,共完成口蹄疫免疫注射12.0754万头(只),其中,牛免疫注射4.3442万头,免疫密度88%,猪免疫注射7.3865万头,免疫密度92%,羊免疫注射0.3447万只,免疫密度96%;禽流感免疫注射17.9803万羽份,其中,鸡免疫注射14.5233万羽,免疫密度90%,鸭免疫注射3.1876万羽,免疫密度89%,鹅免疫注射0.2679万羽,免疫密度9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注射7.3956万头,免疫密度92%;猪瘟免疫注射7.5915万头,免疫密度95%;鸡新城疫免疫注射14.065万羽,免疫密度88%;猪肺疫免疫注射0.6835万头,免疫密度9%;猪丹毒免疫注射0.0899万头;猪付伤寒免疫注射0.0899万头;禽霍乱免疫注射9.0656万羽,免疫密度46%;牛出败免疫注射1.7788万头,免疫密度36%;气肿疽免疫注射1.1519万头,免疫密度23%,保证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三)边境动物疫情监测情况

  从XX年**县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成立以来,一直对境内外动物疫情紧密跟踪,密切注意,切实做到预警预测,并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期间,启动县乡村三级网络疫情报告机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着力保护国家人民群众公共安全与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XX年到XX年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实验室已基本完成仪器设备的购置和补充,现有设备基本能够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

XX年,监测站对645份家畜血清、488份家禽血清,90份猪全血开展了口蹄疫感染及免疫抗体效价监测、猪瘟带毒状况及免疫抗体效价等相关的血清学实验,监测结果为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有397份(其中猪72份,牛157份,羊168份),免疫合格率61.6%;猪瘟免疫抗体合格141份,免疫合格率为62.1%;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份,合格率76.5%。

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384份,合格率78.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重要性认识不足

  动物防疫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安全生产发展为核心,还没有转变到动物防疫工作是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核心上来,没有把人类发生的一些新疫病与人畜共患病有相当大的联系来看待,如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国外发生的猪流感,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另外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历来都有重畜牧业经济发展轻动物防疫的观点。

再加上动物防疫工作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只有在疫情暴发时才能显示出重要的保护作用;没有发生疫情时,一些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认为防疫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事,对此置之不理,一推了之,认为畜牧部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是为了增加收入,把动物防疫工作与技术服务工作等同起来,甚至于有的乡镇把动物防疫收费当成减轻农民的负担加以处理,提出减免动物防疫收费的问题,因此,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经济工作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没有改变。

如果把各级动物防疫监督站与同各级卫生防疫站相比较,无论从重视程度、社会地位、设备配置还是人员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相当悬殊的差距。

  

(二)动物防疫体系机制不清

  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均有不同疫情发生,但是,真正通报的没有几个,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是因为没有通过正式途径,致使疫情流通泛滥,采取措施不得力,紧急

  预案无法启动,如,现今在绿春、宁洱、思茅等发生的口蹄疫因为没有通报,当地政府不作适当处置,给我县的动物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三)动物防疫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今年县委政府虽然把动物防疫的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下拨防疫经费二万元,但其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不要说全年,只是上半年的春防工作就得不到正常运转,“无钱防治”的问题较为突出,快速启动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的能力大大减弱;动物重大疫情的防制所需经费不落实,无法保障日常工作所需储备物资;动物安全风险储备资金缺位,政府要求100℅强制免疫并免费提供疫苗,但疫苗过敏可导致牲畜死亡,牲畜死亡政府就要赔偿,这笔风险基金没有专项保证,甚至连疫情处置费(扑杀、坑埋、药品等)都没有落实。

遇有突发疫情和突发事件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不仅造成疫情流行的隐患,而且极易引发农民和各级政府的矛盾冲突。

  (五)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在动物防疫基础建设上,虽然经过了3年的建设阶段,县乡基础设施也初见规模,但一旦动物疫情紧张时,就显现出了一定的弊端,首先是村级兽医室的空缺,没有办公地点,没有相应的储存设备,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其次是乡级畜牧兽医站,虽然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但一些设备相应老化,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据调查,全县5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防疫包,还有的没有整套的防治工具,没有贮藏设苗的设备,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

  三、对**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各级政府对当地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同志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动物防疫工作置于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树立“防疫事关全局,丝毫不能疏忽”的观念,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安排,应在动物防疫工作结束后,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验收,充分体现政府负责制。

从而真正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政府部门负责防疫密度、畜牧部门负责防疫质量的防疫原则

  

(二)加大资金投入是前提,切实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经费

  各级政府要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鼓励对动物防疫事业的投入,计划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调整财政资金结构,逐年提高对防疫工作的投入。

应保证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的人头经费和必要的事业经费,要确保相关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受损的是政府,受害的是百姓。

要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环境,提高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

以后防疫工作的实施者不再是技术部门,而是向村级动物防疫员逐步转变,正是由于如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村防疫员的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建立强大而牢固的防疫网络,进一步巩固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地位,从而确保全县畜牧业的生产安全。

  (三)完善疫情预警机制是手段,创新机制是动力

  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准确,反馈迅速,一旦发生疫情,应及时通过媒体对外宣布,做到资源共享,确保能及时启动预案,保证群众经经济损失最低。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近两年来有一定的提高,我县按照每人每月60元标准给防疫员发放补贴,基本改善了动物防疫工作条件,但对于务农人员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防疫工作是常年而繁重的,无法做到“两工作两不误”,村级防疫员有了抵触情绪,应在根本上改善村防员的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工作,提升工作积极性。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现状调研报告范文(3)|返回目录

  近几年来,**县义务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去年年末“两基”工作已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顺利实现“普九”。

但是财困民贫、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制约着**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认真研究**民族基础教育工作,找准**基础教育落后的成因,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介于北纬23°29′—24°28′,东经104°31′—105°36′之间,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县、丘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在建的衡(阳)昆(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

县城所在地莲城镇,距州府文山城167公里,距省会昆明市485公里。

**历史悠久,5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是秦朝句町古国故地,1913年设置**县,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县辖18个乡(镇)、174个村委会(社区)、2958个自然村,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7%,境内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年平均气温16.7℃。

居住着壮、汉、苗、瑶、彝、回、蒙古、仡佬等十一个世居民族。

XX年末总人口7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12万人,占总人口的94.64%,少数民族人口47.28万人,占总人口的62.0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8人。

全县耕地面积62.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7亩。

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3914万元,财政总收入1363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88万元),财政总支出54643万元,教育总支出19979万元,教育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6.56%。

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农民人均有粮300公斤。

目前,全县尚有绝对贫困人口14万人。

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二、XX年-XX年**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1)、XX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42所(含教学点378个),其中:

普高5所(含1所民办高中),职高1所,中心学校21个(所辖初中25所),幼儿园17所(含15所民办幼儿园)。

全县教职工总数6314人,其中:

代课教师66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0.4%。

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高中50.7%,初中72.3%,小学84.36%,幼儿园100%。

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35220人,其中:

高中在校生5394人,初中在校生34482人,小学在校生93144人,幼儿园(含学前班)2200人。

全县校舍建筑面积643661平方米,中学生均5.2平方米,小学生均4.7平方米,全县危房面积39600平方米。

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91%,辍学率为0.73%;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94.14%,年辍学率为3.89%,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5.2年,“普九”人口覆盖率100%。

  

(2)、XX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08所,其中:

高中5所(含一所民办高中),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中心学校23所(含附设初中),完小494所,教学点362个,民办幼儿园21所。

全县共有教职工6601人,其中:

在职在编教职工6008人,代课教师593人,代课教师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9.0%,比XX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

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完中47%,普通中学75.68%,职业中学76.36%,小学86.07%,幼儿园100%,均比XX年有所提高。

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28660人,其中:

高中6357人(含职业高中),初中34273人,小学85217人,幼儿园(班)2813人。

入学率:

高中20.56%,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30%,小学99.11%,幼儿园(班)21.00%,分别比XX年上升2.1、2.16、0.20、9个百分点。

辍学率:

初中3.43%,小学0.71,分别比XX年下降0.46、0.02个百分点。

全县有校舍建筑面积673724平方米,比XX年增加30063平方米,其中:

危房面积40817平方米,比XX年增加1217平方米。

全县初中学生均校舍面积8.0平方米,比XX年增加0.61平方米;小学生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比XX年增加0.4平方米。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5.95年。

  (3)、XX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园)559所,其中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中4所、职高1所、民办高中1所、初中24所、小学501所(其中完小341所)、教学点365个、幼儿园27所。

有小学教学班3105个,在校生83987人;初中教学班622个,在校生35679人;高中教学班144个,在校生7546人。

有小学专任教师354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和其他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合格率97.35%;有初中专任教师1955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和其他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合格率95.40%。

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27%,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62%;初中阶段入学率97.01%,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63%;7—15周岁“三类残疾”入学率71.31%;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21%,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2.23%;现有青壮年总人口435146人,其中青壮年文盲人口3197人,文盲率为0.73%,抽考复盲率2.50%。

全县小学校舍建筑面积429124平方米,生均5.11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285584平方米,生均8.00平方米。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6.XX年。

  从以上三年的数据来看,我县教育发展发展势头较好,响应了国家提升教学质量集中办学的政策,校点逐年减少,教师逐年增加,校舍逐年改善,入学率逐年提高,教育的各项指标均呈良性发展,去年年末“普九”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是全州最后一家实现了“普九”验收。

  三、**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情况

  根据我县“县大、财困、民贫,人口多、基础差”的实际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云南省“两基”攻坚计划》,在认真算清实施普及教育的“总人口帐、贫困学生人口帐、普及帐、校舍帐、教师帐、资金帐”的基础上,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县两基攻坚方案》、《**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暂行规定》、《**县普九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县县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挂钩联系普九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