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9334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

沈阳市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

沈阳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O2)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气体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氧气

更剧烈燃烧

变黑

剧烈燃烧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下列对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B.水墨画可长时间保存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

C.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A.熟石灰用于改良土壤酸性

B.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食盐水用于清洗伤口

D.氧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4.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

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

A.铝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合成橡胶属于复合材料

C.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7.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

B.干冰可作制冷剂

C.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防腐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8.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汉江水、太极湖水等天然水均为混合物

B.活性炭在净水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C.污水集中处理,确保水源区水质安全

D.电解水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粹

B.果蔬榨汁

C.酒精燃烧

D.糯米磨粉

10.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C.“

”分子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SO2和O2的个数比为2:

1

11.下列做法或现象与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冬天人呼出“白气”——水蒸气液化

B.洗洁精去除餐具油污——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C.带火星的本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氧气能燃烧

D.透过玻璃水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水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会使人中毒死亡

B.CO2的增加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空气中CO2含量越低越好

C.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D.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别CO2和CO两种气体

13.国际石油价格在2008年涨过了100美元/桶,并还在不断上涨,石油已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和导致局部战争的重要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

B.石油是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炼油是将石油加热,根据沸点的不同分别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所以,炼油过程中石油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汽油在汽车发动机内燃烧后有H2O和CO2生成,所以汽油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因地下石油储量有限和为减少CO2排放,应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14.阿莫西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16H19N3O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阿莫西林中含有16个碳原子

B.阿莫西林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C.阿莫西林中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9:

3

D.阿莫西林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7%

15.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下:

参照以上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牙膏是中性物质

B.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C.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D.食醋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16.下列物质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硝酸钾——可用于庄稼抗倒伏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D.氧气——做燃料

17.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复合材料是新型材料研制的重要发展方向。

以下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玻璃钢

B.普通玻璃

C.合金

D.塑料王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蒸发

D.

熄灭酒精灯

19.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氯化钾(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B

水(异味物质)

活性炭

吸附

C

CO2(CO)

氧气

点燃

D

氧化钙(碳酸钙)

高温

A.A

B.B

C.C

D.D

2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

时,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温度降到

时,两溶液的质量仍然相等

B.温度为

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C.温度为

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乙,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二、填空题

21.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

2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请从:

A.氧气

B.氮气

C.碳酸氢铵

D.石油

 

E.不锈钢

F.塑料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         ;

(2)直接用作农作物肥料的物质是        ;

(3)常用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

难度:

一般使用:

1179次题型:

填空题更新:

2011/12/12

纠错智能换题收藏详情

三、实验题

2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b的仪器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B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某同学设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A.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3)某同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不纯,则造成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集气瓶事先未先灌满水B.未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就收集了C.未检查装置气密性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

选用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如果用F装置来收集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_____(填“c”或“d”)导管通入,验证该气体已经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 。

(5)实验室常用图G装置代替装置A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②锌粒与稀硫酸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6)下图装置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并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

实验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可以通过_________(填仪器名)中液体的体积来表示。

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

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液面上的空气对实验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不考虑气压和温度的影响,用此套装置的测量结果仍然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难度:

较易使用:

38次题型:

实验题更新:

2018/10/15

纠错智能换题收藏详情

四、推断题

24.A−G都是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转换关系。

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E、F的组成元素相同。

(注意:

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相关物质的名称:

A:

_____;B:

_____;D:

_____;

(2)B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4)写出反应①、③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

③:

_____。

难度:

一般使用:

52次题型:

推断题更新:

2019/11/5

纠错智能换题收藏详情

五、流程题

25.化石燃料燃烧可产生SO2,最终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下图是形成酸雨的一条途径,也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一种方法:

(1)我们把pH___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为减少酸雨危害,下列措施合理的有____。

A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用氢氧化钠溶液与三氧化硫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某硫酸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产品中硫酸的质量,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80g,得到中性溶液,求该产品中硫酸的质量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难度:

一般使用:

30次题型:

流程题更新:

2019/6/2

纠错智能换题收藏详情

六、科学探究题

26.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制得氮气,并测得其密度,从而获得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请你参与以下的科学发现过程。

方法I:

利用空气分离出氮气

实验步骤

解释或结论

(1)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通过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

(2)将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提示:

反应不能生成新的气体)

请写出一种能用于除去氧气的物质____________。

(3)收集剩余气体,并测定该气体的密度。

密度:

1.2572g/L

 

方法Ⅱ:

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反应制取氮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B部分的冰盐起冷凝作用)。

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实验小组同学采用方法Ⅱ测定氮气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

①20°C时,经过必要的实验操作后,取含NH4Cl固体0.214g的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② 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mL;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④ 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分液漏斗A的活塞;

⑤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⑥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步骤①中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移走酒精灯后,实验可持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该实验中生成的氮气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g/L(保留4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Ⅰ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0.5%~0.6%。

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使测得的N2体积更准确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

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______________。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3)在实验室中,我们也可将氨气通过炽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操作正确,除去水蒸气,经过精确测定,用该方法测得的氮气密度数值应与上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填“I”或“II”)的更接近。

难度:

较难使用:

20次题型:

科学探究题更新:

2020/1/18

纠错智能换题收藏详情

七、计算题

27.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52g至完全反应,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6g,。

求:

(1)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_____;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

难度:

一般使用:

24次题型:

计算题更新:

2019/12/5

纠错智能换题收藏详情

三、实验题

2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b的仪器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B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某同学设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A.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3)某同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不纯,则造成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集气瓶事先未先灌满水B.未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就收集了C.未检查装置气密性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

选用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如果用F装置来收集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_____(填“c”或“d”)导管通入,验证该气体已经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 。

(5)实验室常用图G装置代替装置A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②锌粒与稀硫酸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6)下图装置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并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

实验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可以通过_________(填仪器名)中液体的体积来表示。

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

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液面上的空气对实验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不考虑气压和温度的影响,用此套装置的测量结果仍然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4.A−G都是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转换关系。

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E、F的组成元素相同。

(注意:

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相关物质的名称:

A:

_____;B:

_____;D:

_____;

(2)B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4)写出反应①、③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

③:

_____。

五、流程题

25.化石燃料燃烧可产生SO2,最终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下图是形成酸雨的一条途径,也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一种方法:

(1)我们把pH___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为减少酸雨危害,下列措施合理的有____。

A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用氢氧化钠溶液与三氧化硫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某硫酸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产品中硫酸的质量,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80g,得到中性溶液,求该产品中硫酸的质量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六、科学探究题

26.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制得氮气,并测得其密度,从而获得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请你参与以下的科学发现过程。

方法I:

利用空气分离出氮气

实验步骤

解释或结论

(1)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通过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

(2)将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提示:

反应不能生成新的气体)

请写出一种能用于除去氧气的物质____________。

(3)收集剩余气体,并测定该气体的密度。

密度:

1.2572g/L

方法Ⅱ:

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反应制取氮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B部分的冰盐起冷凝作用)。

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实验小组同学采用方法Ⅱ测定氮气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

①20°C时,经过必要的实验操作后,取含NH4Cl固体0.214g的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② 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mL;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④ 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分液漏斗A的活塞;

⑤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⑥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步骤①中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移走酒精灯后,实验可持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该实验中生成的氮气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g/L(保留4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Ⅰ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0.5%~0.6%。

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使测得的N2体积更准确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

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______________。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3)在实验室中,我们也可将氨气通过炽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操作正确,除去水蒸气,经过精确测定,用该方法测得的氮气密度数值应与上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填“I”或“II”)的更接近。

七、计算题

27.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52g至完全反应,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6g,。

求:

(1)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_____;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