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学终极性考核答案整理复习课程.docx
《幸福学终极性考核答案整理复习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学终极性考核答案整理复习课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幸福学终极性考核答案整理复习课程
幸福学终极性考核答案整理
判断题:
1.压力对人生只有消极意义。
(× )
2.压力情境多数是可以控制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战胜压力,至少也能减轻压力造成的损失程度。
(√)
3.心理压力始终存在,适度的压力会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有动力。
(√)
4.智力正常与否可通过智力测验来判定,若智商在80以下即属于低下了。
( ×)
5.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即亚健康状态。
(√ )
6.幸福越低级,其体验便越强烈而短暂;越高级,其体验便越淡泊而持久。
(√)
7.物质幸福是高级幸福,社会幸福是中级幸福,精神幸福是低级幸福。
(×)
8.欲望是幸福的根本要素而与幸福的可能成反比。
(×)
9.一个人所能实现的幸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是被他的机遇的好坏顺逆的程度决定的。
(√)
10.幸福与金钱有直接关系。
(×)
11.完美主义者的的思维方式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
12.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
(√ )
13.第三代时间管理强调一切以自然法则为中心。
(× )
14.犹豫不决意味着我们对某一任务不是一次完成,而是要花很多的时间。
(√)
15.中断对简单的工作伤害最大。
(×)
16.排程方法将每天的日程安排最好安排到100%的满度。
(× )
17.在CPMO工作历中,每个月都是28天,都分为4周。
(√)
18.幸福感具有个体性和主观性特征。
(√)
19.国民幸福感度量是单纯的心理测试。
(×)
20.体验论幸福感测量坚持实证主义与现象学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充分发挥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双主体”作用。
(√)
21.幸福感本来就是主观感受,对幸福最好的定义就是人们自述的自我感受。
(√)
22.幸福感的测量体系越复杂,就越深奥,越有水平。
(×)
23.幸福指数不是发展的目标,而是对社会发展和政策措施运作情况的衡量与评估参数。
(√)
24.GDP是一种软指标,而幸福指数是一种硬指标。
(×)
25.幸福指数等同于幸福感。
(×)
26.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可量化原则就是所设置的指标能够量化的就尽可能地用数量来描述。
(√)
27.幸福指数指标体现中的各个指标之间应保持互相独立,避免包容关系。
(√)
28. 家庭是指以婚姻、血统或者收养关系为基础组成的社会单位。
(√)
29. 婚姻就是一男一女的结合。
(× )
30. 亲情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那种感情。
(× )
31.幸福越高级价值便越大;越低级价值便越小。
(√)
32. 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
(√)
33. 子女的健康成长与家庭是否幸福无关。
(× )
34.情商和焦虑以及抑郁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情商分数高的人,其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相对较低;反之情商分数低的人其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可能较高。
(√ )
35.挫折承受能力除受性格特征影响外,还受到一个人的道德观和人生信仰的影响。
(√ )
36.情商能力是认知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语言的能力、观察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律动的能力等的总和,主要表现为一种理性的能力。
(× )
37.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认为,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的影响只占20%,而80%影响来自其他因素,特别是智商。
(× )
38.沟通的程度决定人际关系的发展状态。
(√ )
39.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
(× )
40.非正式沟通能够补充正式沟通的不足,通过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并不也总是造成信息的完全失真。
(√ )
41.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 )
42.从根本上讲,经济学就是幸福学,一部经济思想史就是一部幸福思想史。
( √ )
43.经济发展是国民幸福与快乐的必要手段;反过来,国民幸福与快乐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 )
44.幸福表面上是来源于个体需要的满足,但其根本上是来源于主体对自身劳动成果的肯定、评价和欣赏。
(√ )
45.广义上的收入一般指人均可支配收入。
( × )
46.需要实现理论,是以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论为基础,认为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必须在生理、安全和爱的需要之前被满足。
( × )
47.人的幸福感水平与其可支配收入在总收入结构中所占比率具有正比关系。
(√ )
48.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更幸福,因此幸福指数取决于消费数量。
( × )
49.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
( √ )
50.效用大小可用物品给人们提供的满足的大小来衡量。
(√ )
51.工作幸福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 )
52.工作幸福感是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的。
青年和老年阶段的工作幸福度最低,而中年阶段的幸福度最高。
(× )
53.职业之间存在层次高低是事实,也是不可避免的和必要的。
(√ )
54.外倾性的人喜欢社交,他们在与上下级的交往过程中,可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工作满意度髙。
(√ )
55.责任感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 )
56.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能够同比例的提升国民幸福感。
(× )
57.组织承诺的高低代表员工对组织的投入和认同感的程度,它对员工的行为和心理感觉产生重要影响。
(√ )
58.感情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 )
59.有具体工作目标和对自己工作的价值怀有期待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 )
60.青年员工对自我实现因素的看法与中老年员工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中老年员工比青年员工更为看重这一因素。
(× )
61.控制感与心理压力关系的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控制感与压力反应有直接的联系,控制感越高,压力反应就越少。
(√ )
62.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两者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
63.幸福与快乐相比,持续的时间更长。
( √)
64.幸福都是快乐,快乐都是幸福。
( × )
65.快乐是渴求不断地积累后,在被得到满足时的愉悦感觉。
(× )
66.虚幻性幸福是指幸福本身是虚幻的、假的。
( × )
67.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 )
68.两性的生理结构只要是指性器官的差异。
(×)
69.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是社会的不平等造成了男女心理上的差异,性别心理差异是社会不平等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 √ )
70.女性的地位在世界各国都一样。
( × )
71.遗传因素对个体在行为发展方面没有任何影响。
( × )
72.人到了老年期要想获得幸福,首先需要身体健康,心理强大,孩子都能成人,且应该都顺利成家立业,自己的存款够养老的需要,这时才有可能谈幸福。
( √ )
73.多数自尊研究结果表明,自尊心低的人,幸福感也低。
( √ )
74. Paradise&Kernis(2002年)研究了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时发现,高且稳定自尊的个体倾向于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
( √ )
75.容貌与幸福感没有必然的联系。
( √ )
76. 有幸福感的人一定是乐观的,相反,乐观的人未必都能感受幸福。
( √ )
77. 从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教育与幸福之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联系。
( √ )
78.学历越高,幸福感越强。
( × )
单选题:
1.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2.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即幸福是建立在旁观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而不是由被观察者自我判断。
3.健康感不是幸福感的构成要素。
4.向心感主要是被调查者对于国家、民族、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的认同程度和自豪感,是特定群体社会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
5.伦理幸福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如合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
6.兽孩现象说明,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其心理形成和差异都受社会影响很深,什么样的环境会形成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这也佐证了(社会学习理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7.有研究表明:
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敏感力。
语言敏感期是0~8岁。
8.美国著名的健康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博士向外界公布的他对幸福看法的十大要素的第一点就是(拥有健全的身体和健康的体魄)。
9.雷蒙德·卡特尔对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
10.九型人格是按人的基本欲望来把人分类。
11.由美国著名组织行为研究者大卫·麦克利兰提出的能力素质模型将能力分为五个层次:
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12.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将传统的中国教育推向政治化,教育更多地作为一种工具,为维护中央集权制选拔人才,专门为补充官员而进行的,一直延续到清朝。
13.国民幸福是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所有发展形式的终极目标。
14.在经济不发达或国民普遍贫困条件下,影响国民幸福与快乐的主要是经济因素。
15.适应性理论认为,当发生一个新的变化之后,人们会对它做出反应,然后不断的对新的变化产生适应性。
16.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数字来表示,不仅能够相互比较,还能够加总求和。
1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量或满足程度。
18.幸福工作观的最高层次是忘我劳动。
19.幸福工作观的最低层次是被动地劳动。
20.工作幸福感是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的,中年阶段的工作幸福度最低。
21.人际关系与人们的直接感受最为紧密,包括获得理解与信任、尊重与关心、良性竞争与合作、与同事相处融洽等。
22.组织承诺用于反映个体与组织的之间的心理契约,是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组织一员所涉及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23.规范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24.职业定向的最大特点是:
自我并没有投入,而是游离于所从事的工作之外,是金钱把自我和工作暂时性地联系在了一起。
25.岗位定向是最高层次的工作定向,具有这种定向的个体对工作本身已产生了巨大兴趣,工作的意义已融化于他们的生活和生命中。
26.工作幸福指数以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定义幸福,从而决定了测量这一概念的主要方法是自陈报告法。
27.情感平衡量表用于测查一般人群的心理满意程度。
其10个项目是一系列描述“过去几周”感受的是非题。
28.因素分析法是指同一量表中的题目都应该有较高的相关性,较高的内部统一性。
29.反应偏向是指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致使测验分数没有反应真实情况,而是表现出偏离实际情况的趋势或结果。
30.通常是指各种以家庭关系或者家庭利益为核心组成的家庭集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族。
31.家庭成功的关键是时间、精力、精神和感情的投入,这种投入也叫做责任感,家庭高于一切。
3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33.幸福家庭包含的五个要素中,健康是首位。
34.婚姻必须合法。
35.行为成分是相互交往还是相互隔绝,以行为上的共同活动为相互选择的标准。
36.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作用是指向朋友诉说可以降低和消除消极情绪的影响,恢复心理平衡,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37.人际关系的互补形态是指关系双方在交往中相互依存,彼此吸取对方有利于自己的因素,通过思想、情感的交流和物质、能量的转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
38.人际关系的情感性是指人际交往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受交往者情感的影响和支配。
39.沟通的最高层次是沟通的行为层次。
40.口头沟通是日常生活中最常采用的沟通形式。
41.单向沟通中双方无论语言或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
42.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或某些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尚不知道的特征。
43.投射效应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所具有的某些不好的性格、态度和观念等移植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44.强迫症主要指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的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
45.产生幸福的心理过程的第一步是适应。
46.内心和谐型人格特质的人有充分信任他人的勇气,即使遇到自私的人,他有能力和方法掌握其交往尺度,不需要采用原始本能地自我防御。
47.双趋冲突是指在两个目标都是自己想实现的,但一个目标的实现会使另一个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48.挫折是指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造成障碍或干扰,因而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
49.转移注意就是指人有意识地变换活动方式,使意识离开引起人们紧张情绪的刺激情境,暂时脱离长期关注的事物。
50.“心理压力始终存在,适度的压力会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有动力”是压力承受观。
51.“压力情境多数是可以控制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战胜压力,至少也能减轻压力造成的损失程度”是压力可控观。
52.积极心理的集体价值是指积极心理活动对这种有目的、有方向的集合体的存在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53.行动原则即人们追求幸福的努力应该与修养自己的品德相结合。
54.人生目标金字塔由五层组成,顶层是人生总体目标。
55.博恩·崔西认为价值观是人的信念的核心,他把人的品性比喻成五个同心圆,最外面的同心圆是指行为。
56.陌生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地锻炼自我、挑战自我。
57.酝酿阶段才是灵光闪现的时刻。
58“时间一旦逝去,就不会再次出现。
时间无法像失物一样失而复得。
它一旦丧失,则会永远丧失,无论任何人花费多少金钱都无力挽回”是指时间的不可再生性。
59.第二代时间管理强调“规划与准备”,其特色是通过记事簿进行规划与准备——制定时间表,记录应该做的事情,表明应该完成的期限,注明开会的日期等。
60.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个体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通常充满情感,对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具有导向作用。
61.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
62.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
63.帕累托原则是说在任何一组东西之中,最重要的通常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对于重要但只占少数的部分必须分配更多的资源,更注重对它的管理。
64.第一象限事情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影响的重大性,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
65.时间ABC分类法中,最重要的任务A占15%,是必须做的,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
66.排程方法就是将适当的“行动任务”安排到今日的日程、时程上。
67.第四象限的事件大多是些琐碎的杂事,没有时间的紧迫性,没有任何的重要性,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点时间在这个象限。
68.罗素在其名著《幸福之路》中深刻地指出:
幸福取决于个人心理和社会制度,通过心理调适和制度改进有助于增进国民幸福感。
69.提出“群体动力理论”的学者是卢因。
70.澳洲莫纳什大学的黄有光教授认为,福利经济学与理性的一致主要应表现在人们的快乐程度。
71.身体健康状况、生理缺陷、年龄老迈、生活贫穷等属于影响幸福的内在因素。
72.最早使“幸福指数”这一概念量化成为指标体系的国家是不丹。
73.幸福指数指标主要考察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运行态势。
74.作为一种测量幸福值的方法,日重现法是由卡尼曼与艾伦·克鲁格提出的。
75.国民生活快乐指数(GNC)最早是由日本的学者提出的。
76.为提升幸福指数奠定物质基础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77.构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指标的可获取性与可考核性体现了可操作性原则。
多选题:
1.时间是指从过去通过现在直到将来,连续发生的各种各样事件的过程所形成的轨迹。
时间具有公平性、稀缺性、不可逆转性、不可伸缩性。
2.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监控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维度。
3.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
4.CPMO工作历的作用包括规范了时间管理、简化了绩效考核、保证了项目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5.待办单的主要内容包括非日常工作、特殊事项、行动计划中的工作、昨日未完成的事项。
6.在生活中,典型错误时间观念有过分讲究制定计划、超负荷工作、时间狂。
7.常见的逃避行为有放任自己、参加社交活动、阅读、白日梦、。
8.幸福感应该包含:
人们对生活总体的满意感、人们对主要生活领域的满意感、人们所体验到的快乐感、人们由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
9.对幸福指数的认识误区包括:
对幸福指数的简单化理解、对幸福指数的绝对化理解、对幸福指数的凝固化理解、对幸福指数的政绩化理解。
10.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发展为基础的原则、内涵对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11.幸福指数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
12.影响国民幸福感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
13.在经济发展或贫困解除条件下,影响国民幸福与快乐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环境、个体的文化和个体的思想。
14.“幸福悖论”的成因主要有忽视了幸福是个体的切身感受、忽视了幸福是个体的真实感受以及忽视了幸福的来源。
15.可以影响人的幸福水平的结构因素主要有收入的支配结构、收入的可变结构、收入的时序结构和收入的来源结构。
16.由于效用的主观感受性,其大小是否可以被衡量导致了两种效用理论体系的产生,
它们分别被称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7.工作带来幸福是因为工作能创造幸福、工作能发现幸福、工作能享受幸福以及事业成功是幸福最主要的源泉。
18.幸福感对工作的积极作用包括幸福感可以拓展人们的智力资源、幸福感可以拓展人们的生理资源以及幸福感可以拓展人们的社交资源。
19事业成功可以体现在职业层次和职业作为方面。
20.幸福工作观的层次包括被动地劳动、主动地劳动和忘我劳动。
21.工作幸福感是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的,青年和老年阶段的工作幸福度最高。
22.欲望增加、通货膨胀和失业会降低员工幸福感。
23.工作安全感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包括组织发展、工作前景和退休保障。
24.美国的薪酬协会认为,全面薪酬包括工资、福利和工作体验要素。
25.影响工作幸福感的组织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和全面薪酬。
26.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模型认为组织承诺由以下三个因素组成:
感情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
27.工作幸福指数的客观测量方法包括知情者/观察者报告法、生理测量法和任务测量法。
28.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的三个构面分别为整体满足、内在满足和外在满足。
29.工作幸福指数量表编制方法包括经验法、逻辑法、因素分析法和综合法。
30.工作幸福指数量表评价指标包括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反应偏向和概化效度。
31.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自我效能感产生的来源以及自我效能信念产生影响的过程,增强自我效能感可采取以下途径:
增强成功体验、替代性经验和言语说服。
32.产生幸福的心理过程包括适应、期望、社会对比、处理。
33.吸引幸福和快乐的人格特质包括内心和谐型、自强自立型、意志坚强型、勇于探索型。
34.压力的来源可以分为生活、工作、职业、心理方面。
35.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有个性特点、社会环境、日常工作、突发事件。
36.心理健康的评价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相对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37.心理压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说到底仍然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可以找到它的源头,培养正确的压力观,正确的压力观包括压力不可避免观、压力辩证观、压力可控观、压力承受观。
38.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
39.积极心理的个体价值是指个体的积极心理活动对其个人全面发展需要的满足。
其个体价值的现实体现则集中在自我调控、主体性格塑造、个体创造力的激发等方面。
40.积极心理在对象性、稳定性、协调性、系统性等方面具有其显著的特征。
41.积极心理有助于身心健康表现在积极心理导向恰当的情绪情感、积极心理导向积极行为、积极心理导向积极的防治行为、积极心理导向冷静面对突发事故。
42.积极心理有助于内心和谐表现在:
积极心理赋予充满自信的力量、积极心理赋予克服心病的力量、积极心理赋予内心平和的力量、积极心理赋予潜力的开发的力量。
43.心理冲突指个人内心里同时怀有两种动机而无法同时满足所形成的心理困境,分为双避冲突、趋避冲突、积极冲突。
44.智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它是保证人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45.选择原则即选择适当,是人们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相一致。
46.幸福的原则包括意识原则、选择原则、行动原则。
47.幸福的规律包括体验规律、实现规律、需要规律、活动规律。
48.幸福的实现要素包括社会制度、性格力量、心态、机遇。
49.积极心态就是打开通向幸福的心灵之窗,积极心态包括希望心态、自信心态、乐观心态、等待心态。
50.心理学家把完美主义者分为自我型、期望自我型、期望他人型。
51.行动是改变的关键和基础,以下不抵抗法则、积极的自我暗示、白金法则、二八法则行动法则可以完美主义者促进改变。
52.心理学家对目标设置进行相关研究,发现目标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目标具有指引功能、目标具有动力功能、目标影响坚持性、目标激发潜能。
53.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54.现代心理学认为,舒适区、延展区、恐慌区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阶段。
55.写日记可以强化人的理解的能力、应对的能力、反思的能力。
56.按家庭人口数量分类,可以将家庭分为大家庭 、小家庭。
57.家庭的功能主要有生产性功能、繁殖功能、个体社会交往的缓冲与强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58.幸福家庭应能体现以下的心理因素:
归属感、责任感、支持感和舒畅感。
59.幸福婚姻的基本要素包括:
尊重、忠诚、呵护、付出和责任。
60.亲情大致可以分为有血缘关系的亲情和无血缘关系的亲情。
61.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部分构成。
62.人际关系的消极形态有障碍形态、非障碍形态和封闭形态。
63.正式群体中人际关系主要有上下级关系和平级关系。
64.友谊关系按照其密切程度,可分为知己型、亲密型和一般型。
65.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觉更幸福,与配偶、亲人、朋友、同事的关系都与持久的幸福有关。
66.稳定形态的人际关系有以下特点:
具有深刻稳定的认知和情感基础,熟悉对方各种信息;交往的频率高、信息量大、物质或能量转换好;对对方的吸引和需要高而稳定,对交往结果的满意高,为维护关系而不惜牺牲个人的重大利益;关系本身的自调节功能强而稳定,双方充分理解和信任,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容易弱化和解决
67.“情商”主要涉及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和人际沟通方面的情绪能力。
68.人与人的沟通包括发送者、接受者、信息和渠道等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