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98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59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双耳效应、立体声;

超声应用

练习题

一、声音的发生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2.一切________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________.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气体、液体、固体________能传声,________不能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障碍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相差0.1s以上才能分辨出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 

三、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

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频率越大,音调________.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跟发声体的________、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3.音色: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利用音色可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定义

(1)从物理学的角度:

噪声是指________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的角度:

噪声是指________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________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________作用的声音.

2.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________处减弱;

(2)在________过程中减弱;

(3)在________处减弱. 

【学得怎样】

一、填空题

1.将一只闹钟放在一个密封透明的玻璃罩中,闹钟敲打时,人________看见小锤的摆动,__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

如果将罩中的空气抽出,闹钟敲打时,人________看见小锤的摆动,__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填“能”或“不能”).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km/h.

3.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先听到的那次声音是由________传出去的,后听到的是_________传出去的.

4.说话时发声靠的是声带的________,学生上课听到老师的声音通常是靠________传播来的.

5.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___能够传声;

“土电话”表明________能够传声.

6.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这是由于带花蜜飞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比不带花蜜时的低.

7.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__决定的.

8.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宇航员通话是靠________.

9.在物理学里,把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人们用________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10.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则回声到达耳朵应比原声晚________s以上,某同学对着一面墙喊话,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他跟这面墙的距离至少应有________m,利用回声可以测________、可以使原声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棉花B.真空C.酒精D.空气

2.正在发声的小铃铛,用手把它握紧后就听不到它的声音了,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使铃声不能传入人耳

B.手吸收了声音,以致听不到铃的响声

C.铃铛不能振动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4.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

A.只要知道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就行

B.需要测出发出声音和听到回声的时间

C.需要利用速度公式计算D.A、B、C都需要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B.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响度只跟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我们能辨别出不同人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

6.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

B.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能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都可能

8.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B.频率C.振幅D.音色

9.对于乐音的特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声调高的,频率一定大B.响度大的,振幅一定大

C.响度小的,频率一定低D.音调、响度都相同,音色一定相同

10.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

A.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B.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C.每个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D.以上三个原因都不是

11.在音乐会上,一男中音独唱,同时有女高音轻声为其伴唱,从乐音特征分析,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

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大、音调低

C.男中音响度大、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D.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大、音调高

12.某人为了喊远处的另一人,他用双手围成喇叭状放在嘴边,这样做是为了

A.增大频率,从而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

C.能够使较远的人分辨出谁的声音

D.能够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初中物理总复习——光、凸透镜

光的反射、折射;

凸透镜成像。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

(2)应用

光速:

光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

真空中的光速:

3、物体的颜色:

(1)色散、光谱;

(2)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

透明体的颜色、不透明体的颜色。

4、4、光的反射:

概念;

规律。

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漫反射,光路可逆。

作光的反射。

5、平面镜成像:

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跟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6、光的折射:

7、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8、透镜

(1)两种透镜;

(2)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透镜中各部分概念;

(4)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9、凸透镜成像条件及其规律:

(1)u>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及其矫正;

(2)远视眼及其矫正。

11、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

物体经物镜成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光学三原理的应用;

物体的颜色;

凸透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

一、基础题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_k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________.

3.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法线的两侧;

________角等于________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

4.物体对光的反射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_________使我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5.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立的,与实物等大的________像;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6.球面镜分________镜和________镜.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________;

使焦点发出的光线________射出.凸镜使光线________,凸镜可以扩大视野.汽车上的________用的就是凸镜.

7.透镜有________透镜和________透镜两种.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8.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

9.________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

________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轴;

通过________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0.物距________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11.物距小于二倍焦距但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12.物距________时,凸透镜能成正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这时凸透镜被用作________. 

1.电视屏幕、电影银幕、平面镜、月亮,其中是光源的有_________.

2.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________,还可以改变光的________.

3.用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射激光束.激光束在地球大气层外和月球之间是沿________传播的;

激光被返回是利用了月球对光的________射的原理.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_,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要比在真空中的速度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5.小孔成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物体的影子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6.平行光线射到粗糙的黑板表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_.有的黑板“反光”,因而坐在某一位置的同学看不清上面写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的缘故.

7.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厚玻璃板,玻璃板上放着一枚硬币,硬币和它的虚像大约相距

10mm,玻璃板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

8.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_________;

若入射光线不变,而将镜面转过15°

,则法线转过了_________,反射光线转过了_________,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比原来增加了_________.

9.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其原理是不同的,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引起的.

10.一物体与平面镜平行放置,如果物体距离镜面3m,像距离镜面________m;

如果物体长1m,则像长________m.

11.一小鸟在深20m的湖面上方40m的高空飞行,鸟的像离鸟________m.

13.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_______的现象.

1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折射中光路是_______的.

1.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A.日食和月食B.影的形成

C.小孔成像D.岸上物体在水中的倒影

2.一束太阳光沿着与水平面成60°

角的方向照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120°

B.60°

C.30°

D.0°

3.人沿着街道走向路灯,再从路灯下走远,则他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

A.变长B.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

4.一条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

B.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

C.入射角是90°

,反射角是0°

D.入射角是0°

,反射角是90°

5.一支铅笔与它在平面镜内的像相互垂直,则铅笔同镜面之间的夹角为

A.90°

C.45°

D.180°

6.平面镜M1与M2的夹角为60°

,如图5—32所示.如果光线AO经M1和M2反射后按原路反射回去,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1=45°

B.∠2=60°

C.∠1=15°

D.∠2=30°

7.某同学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镜中的像是大小不变的虚像B.镜中的像是大小不变的实像

C.镜中的像越来越大D.镜中的像的位置不变

8.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2m远处,从镜子里只看到自己的上半身像,若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

A.应后退使他离镜更远些B.应前进使他离镜更近些

C.站在凳子上使他更高些D.上述方法都不能实现他的目的

9.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决定于

A.平面镜的大小B.物体的大小

C.观察的角度D.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10.如图5—33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面的像,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10点15分B.2点50分C.1点45点D.3点10分

11.如图5—34所示a、b、c三条光线交于S点,若在S前任意位置放一个平面镜M,则三条反射光线

A.可能交于一点B.一定交于一点

C.延长线交于一点D.可能平行

12.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3.在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B.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C.对着平面镜看自己的像

D.欣赏玻璃缸中的金鱼

14.A1B1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成的像,图6—36所示的情景中正确的是

15.如图6—37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16.如图6—38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处形成一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A.慢慢向右移动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17.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cm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缩小的像B.放大的像

C.正立的像D.倒立的像

18.有些老年人看书或看报时,需戴上老花镜,而他们在看较远处的物体时(如走路时)都要将老花镜摘下来,这是因为

A.不习惯B.为了爱护眼镜

C.远处景物通过老花镜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6—39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使烛焰位于a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20.小明拿着一个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像B.观察到的像是虚像

C.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像D.观察到的像是放大的像

三、作图题

1.在图5—35中标出入射角i.反射角等于________度.

2.如图5—36所示,a是入射光线,b是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分三步简述作图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入射光AB射在镜面MN上,如图5—37所示.图中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的反射光,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4.如图5—38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5.如图6—40中,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出折射角).

6.如图6—41所示,人眼在A处看到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若从A处用激光手电筒的激光束能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请画出从A处射出的激光束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的光路图.

7.请在图6—42中画出不同的光学元件,使光线沿图示方向改变.

8.图6—43中,A′是物体AB上A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在图上画出光线AC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并标出凸透镜焦点的位置.

1.如图6—31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_______,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是________.

2.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________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6—32中________位置.(选填“甲”或“乙”)

3.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如图6—33所示.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有下列光学器具:

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

二类包括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

5.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离透镜中心10cm的屏上形成一个最小亮点.用它作照相机镜头,拍摄一个缩小的像,景物与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

6.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放映幻灯时,物距是指________(填“幻灯片”或“银幕”)到镜头的距离.若物距用u表示,像距用v表示,则放映幻灯时,物距u与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像距v与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如果想得到更大更清楚的像,应使幻灯片________(靠近或远离)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__(左或右移动).

7.如图6—35所示,在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处,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_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_________处得到实像最小.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

温度,物态变化;

内能与热量;

比热容;

热机。

物态变化;

内能;

比热容。

1、温度,温度计。

2、物质的三态,物态变化:

a)熔化和凝固;

晶体;

b)汽化和液化;

蒸发和沸腾;

C)升华和凝华;

3、分子热运动。

4、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

热量。

5、比热容。

6、热机、汽油机、热机的效率。

7、热值,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物态变化,比热容,热量的应用。

基础题

一、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摄氏温度是把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2.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性质测量温度的.使用温度计要注意;

选用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

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________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

读数时不能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

二、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共有六种物态变化,可用下图来概括.

2.固体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晶体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非晶体没有.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3.汽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要________热.不同的是:

蒸发是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________进行的________汽化,沸腾是在________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进行的________汽化.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________高低,________大小,表面上________的快慢.

4.使气体液化可以采用两种办法:

________温度,________体积.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

(2)冰雪融化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________

(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

2.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继续凝固.(填“能”或“不能”).

3.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加速了热水的________,使水温降低;

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_______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4.在敞口的锅中烧水,直到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________.

5.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4—16所示,使用时将食物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请回答:

(1)经常在两罐间撒些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6.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4—17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

7.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