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0359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docx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

申报审批表

 

候选人姓名:

田祥森

推荐单位(盖章):

填报时间:

2018年7月10日

 

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申报审批表

姓名

田祥森

性别

民族

政治

面貌

党员

籍贯

湖北省蕲春县

出生

日期

1952.05

工作单位

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

家庭住址

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二组

通信地址

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二组

邮政编码

435334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身份证号码

参评奖项

奋进奖R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

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

联系人

田德志

职务

村主任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435334

通讯地址

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村委会

1970年3月——1976年9月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财经委员、团支部书记;

1976年9月至今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09年被评为“省扶贫工作突出贡献十大标兵”;

2011年12月当选为湖北省第十二届省人大代表;

2012年11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黄冈市十大感动人物”;

2013年7月被省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6年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300字内)

田祥森,1952年5月出生,1976年开始担任李山村支部书记,个人先后获得“湖北省扶贫工作突出贡献十大标兵”、“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是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四十多年来,他放弃公职,坚守贫困的偏远山区小村,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围绕“红色旅游、绿色发展”思路,坚持党旗引领,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探索“党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实施“11252脱贫工程”,确保每个贫困户年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2017年,全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2亿元,集体收入达到6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户均存款超过20万元。

同时,还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126个村2000多个农户实现脱贫致富。

李山村已成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旅游名村”、“全国文明村镇”。

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部委审核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全国评选

办公室资格审核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全国评选

委员会评审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坚守四十载终圆小康梦

——湖北省蕲春县李山村党支部书记田祥森先进事迹材料

田祥森,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人,1952年5月出生,1976年开始担任李山村支部书记,至今已有41年。

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省扶贫工作突出贡献十大标兵”、“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表彰,是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这一系列的荣誉,凝聚了他扎根山区、毕生奉献的坚守与执着。

四十多年来,他为梦想跋涉,佝偻了身躯,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我从小有个梦,要让全村人都富起来”

李山村位于蕲北偏远山区,距离县城70多公里,海拔800多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村人均年收入仅78元,村里是个“穷壳子”,对外是个“债坨子”,群众住的是“土坯子”。

“种地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是当时村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一连戴了很多年的省、市重点贫困村“帽子”,想摘都没气力。

1970年,老村支书向组织推荐在乡镇民政办工作的田祥森回村当会计。

是走出大山,还是留在大山?

年仅16岁的他作出了惊人之举,毅然辞职回村。

当他提着行李出现在村口,白发苍苍、老泪纵横的母亲不明白这个傻儿子,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居然又回来挖“土疙瘩”。

“妈,我是山里娃,从小就有个梦,我要和乡亲们一起改变山里人的命运,要让全村人都富起来。

回村后的田祥森,工作认真、忠诚守信、吃苦耐劳,赢得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信赖。

1976年9月,田祥森接手村支书时暗暗发誓:

“李山若不变样,我死不罢休!

”为让村里早点富起来,他和村“两委”一班人访贤问能、多方求证,最后统一思想,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思路确定了,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困难重重,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还有很多群众不理解。

为了筹集启动资金,田祥森调出自家8亩口粮田,卖掉了家里的两头猪和一头牛,取出了家里仅有的2000块钱存款,还动员老伴卖掉出嫁时带过来的一对耳环,并发动村民筹资,最终筹集到12万元启动资金。

为了建优质茶场,实行连片种植,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少人质问:

“田书记,把好田好地都调出来,不是夺我们的饭碗吗?

喝茶能当饭吃?

”面对村民的质疑和不解,田祥森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公开承诺:

凡是把田地调出来的,统一吃“商品粮”,每亩按1000斤折款补偿。

创业总是艰难的,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要东挪西借,每年按时向群众兑现承诺。

1995年,茶叶大量上市,他带着村干部外出推销,但屡屡碰壁。

他深深体会到,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提升茶叶的品质,创自己的品牌。

于是,他请来省茶果研究所专家现场指导,改进茶叶种植和加工;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和公司,注册“驹龙园”商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常年奔走于武汉、广州、北京等各大城市,参加评茶会,宣传“驹龙园”品牌。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驹龙园”茶叶屡获国际、国内大奖,过去的生产小作坊已变成“智能化”厂房,“提包”企业已成为股份公司,茶叶年产值也由当年的不到3000元增长到6500万元,利润由每年800元增长到500万元。

2017年,全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2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60万元,户均存款超过20万元,其中70%来自茶叶产业。

同时,还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126个村2000多个农户,通过从事茶叶生产销售实现脱贫致富。

“小康路上,决不允许一人掉队”

2015年,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

田祥森及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领全体村干和党员,对李山村全体村民进行逐个摸底排查、精准识别,确定一般贫困户42户117人,他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庄严承诺:

“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算数,小康路上,决不允许一人掉队”。

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田祥森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探索“党建+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定“11252脱贫工程”(帮扶每个贫困户新栽1亩茶叶、1亩蕲艾,养2头牛、5只羊、20只鸡),确保每个贫困户年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近年来,村集体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围绕“红色旅游、绿色发展”思路,坚持党旗引领、建设美丽乡村,壮大茶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实施结对帮扶。

2017年,全村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全村发展农家乐24家、户均收入10万余元,结对帮扶贫困户33户、户均增收5000元;驹龙园茶叶公司安排贫困户就业38人、年人均纯收入3万余元,实现了发展产业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

谈起村里的贫困户脱贫经历,田祥森如数家珍。

贫困户田耀朋,上有75岁患有心脏病的父亲,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加之老婆患有精神病,家庭年收入不超过8000元,是村里的重点贫困户。

田祥森多次为他想办法、谋出路,出面请驹农园茶叶公司招聘他到茶场打工,并作担保帮他借款修盖住房,之后又通过扶贫贷款十万元,让他购买4头母牛、10只山羊、5千棵茶叶苗、5千棵艾苗,发展种养业。

2017年,田耀朋一家包括产业扶贫政策补助1.2万元,家庭收入已达到1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0元。

2015年初,贫困户田兴礼在外务工回乡,带回了在外出生的3个女儿和1个儿子,由于家里孩子多,且有一个智障老人,家庭十分困难,大女儿和二女儿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得知情况后,田祥森带领村干部上门,将两个大孩子送到蕲春理工中专学习,并资助其所有孩子的生活费,确保个个能上学。

之后,通过扶贫贷款5万元,动员他发展养殖业,并介绍他妻子到镇政府食堂打零工,家庭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2017年,大女儿毕业后经介绍,在深圳一家电子企业工作,月工资达8000多元,田兴礼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奋斗终会圆梦”

艰险不足惧,前行惟勇毅。

田祥森多次和村支部一班人交流:

精准脱贫搞了这么多年,不仅仅要注重物质和经济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大家在精神上振作起来。

多年来,他和支部班子带领全村人在脱贫路上笃实前行,41年的奉献和坚守,鼓舞和团结着李山人,凝成了艰苦奋斗、坚忍不拔、久久为功、善做善成的“李山精神”,他们有本事、有闯劲、有血性,更有正能量,全村连续10多年无群众上访、无赌博斗殴、无封建迷信、无刑事案件,“科学、文明、团结、友爱、进步”蔚然成风。

如今的李山村,垸垸修通了水泥路,条条道路架起路灯;打造了集品茶、观光于一体的原生态旅游园;建成了860平米的农民文体活动中心和“花园式”村级小学;农家乐超市、村卫生室、文化休闲广场、市级示范敬老院早已成为标配。

个个农家小院整洁有序,四季有花、移步皆景,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畅了、裸岩没有了,村庄变公园、田园变乐园、庭院变花园,群众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大为提升。

“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旅游名村”、“全国文明村镇”,一个个金灿灿的荣誉见证了李山村的脱胎换骨,也回报了田祥森的坚守和付出。

幸福不会空降,奋斗终会圆梦。

党旗的引领,组织的信任,乡亲的期待,给了田祥森无穷的力量,激励着他不断进取、奋勇前行。

下一步,他打算把村里的200亩荒地种上新引进的美国红心柚,既还山林一片绿色,又能产生新的脱贫效益。

今年已经66岁的田祥森,仍然坚持每天6点起床,徒步走遍全村每一个垸落,他前行的脚步丝毫没有放缓,如期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的脱贫任务,只是他的一个“小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为李山人传承更多的红色基因、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才是他不懈追逐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