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05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丁磊杨志远创业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和我同年分配进去的有16个人,许多都是来自名牌高校,人也非常聪明。

很多人都认为,电信局旱涝保收,房子、工资都不错,但对我来说,在那里的两年工作却是非常地辛苦,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日益强烈的苦恼:

我没有办法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来。

当时我在工作上做了许多创新,但单位制度本身并不很关心每个人的工作好坏和成绩,而是以你的资历论长短。

这样的工作模式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应该关心自己的成长,在一个岗位上学到些什么,而不是一些别的什么事情。

在电信局,我做了许多在同事看来毫无必要的事情,比如写一些小的程序等,他们很不理解,说这东西可以去买,也可以请人来做。

电信局许多系统都是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也有专人维护,两年里我就研习了大量的Unix系统。

    1995年从电信局出来,我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电信局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而我当时决定去广州,举目无亲,前途渺茫。

我去意已定,一心想去南方闯一闯,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当时,外企灵活的制度、奖罚分明、没有官僚习气,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都是心目中的理想所在。

    辗转创业

    在外企工作了一年,我又发现,天天干同样的一件事情,对一个技术工程师来说并没有多少乐趣。

而且到1995年,公司上下还没有人能够认识到Internet对于信息工业带来的突变和飞跃,我也又一次萌发了离开那里和别人一起创立一家与Internet相关的公司的念头。

在当时我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

    离开Sybase也是我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当时我要去的是一家原先并不存在、小得可怜的公司。

但我当时非常有信心,相信它将来对国内的Internet会产生影响,也倾注了我满腔的热情。

除了投资方外,公司的技术都是我在做。

也许是在1996年我还只有技术背景,缺乏足够的商业经验,最后发现这家公司与我当初的许多想法发生背离时,我只能再次选择离开我一手建立起来的公司。

撇开管理上的原因之外,我几乎从头到尾目睹了它在中国电信对ISP的巨大挤压下逐渐没落,一年后就变得奄奄一息,无力挽回颓势。

1997年5月,我决定创办网易公司。

    网易的本土特色

    与新浪、搜狐相比,网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本土特色。

我本人一直在国内长大;

搜狐是张朝阳作为一个留学生携风险投资在国内创立的一家公司;

新浪网则是从一个软件公司向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转型,而且通过国际化的运作组成了一个很强的管理层,并在这一过程中引进风险投资。

    网易从我一个人创办起,没有向银行或朋友借一分钱,所有的创业基金都是我当年写软件时积攒下来的。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做一个中国的Internet公司,所以网易无论是它的取名还是商标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之所以取名网易,“网”是指互联网公司,“易”在【易经】中的解释是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穷尽一切变化;

“易”的第二个寓意是当初创立公司的1995年,上网还是很困难,速度很慢,14.4K9600的Modem满天飞的时候,我们期盼将来有一天上网会变得非常轻松容易。

    走这样一条路,我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

首先是自身管理经验的缺乏,我不可能一开始就组建一个很大的公司;

其次是资金的问题,网易从未向银行借过一分钱,全凭自己的滚动和积累;

其三,在地域上,互联网公司大都聚集在北京和广州,广州有163和网易,上海只有官方站点“上海热线”,我现在很自豪的一点就是在广州的“Internet气候”的形成过程中,网易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把HotMail赶出中国在创办网易时,我大胆设想用163这样的一个数字来注册一个域名,因为这样做不仅易记,而且不会像英文字母那样容易混淆、难念。

简单打个比方,如果北京电话局当初的域名不叫P,叫作BJ,可能就会变得人尽皆知,而且把城市、拨号上网的号码和公司名称都结合在了一起。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最简单的地方却是许多人所想不到的。

    另外,我当时预感到了HotMail这样的形式在中国一定会流行,我就开始设想将免费邮件和163、263这样的数字域名结合起来,推广到中国的每个家庭中去。

今天这已成为现实,许许多多的人都在用、,结果是我把HotMail赶出了中国。

    不可否认的是,这两方面的发展为网易奠定了最初的的原始资本积累。

在网易的经营过程中,我一直在追求民族的特色,每当网易走出新的步子时,有人也许一时间看不出什么调子来。

譬如有些人坚持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只须从美国模式Copy,然后直接转换为中国的模式就可以,但我们从免费个人主页、免费邮箱到内容的建立和电子商务拍卖都大受欢迎。

最近的拍卖中,10天就卖出130万元的金长城电脑,这些都说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来,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没人批评才最可怕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了勤奋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绝对不会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即使有所谓的“取巧”,在我这里都成了创新。

从创业到现在,我每天都在关心新的技术,密切跟踪Internet新的发展,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个小时是在网上,我的邮箱有数十个,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的特长是在技术方面,管理不是我的强项,我从不讳言这一点。

最近网易也培养和引进了一些管理专家,他们在公司都占有很高的股份,当然我是其中最大的股东。

现在我需要做的就是要尽量地放权下去,安心做我的技术总监的角色。

我个人非常欣赏施振荣的传奇故事。

20年前,他创立了Acer,企业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不同的是,他做的是PC产业,我们从事的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Internet行业,而且我的商业经验只有2年,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引进一些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

    网易今年4月移居北京,很快建立了一支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员工队伍,网易没有很多的股东在背后指手划脚,我们致力营造一种开放的企业文化。

网易也不存在一些历史积淀或者创业者本身带来的消极因素。

在经理层会议上,我也经常受到批评,说我这里或者那里做得不对,我想别人能批评你,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如果某一天他们都不再说你时,那才最可怕。

他们跟我在一起工作,从来不会把我看成是公司的老板,而是视为公司中做一部分重要工作中的一员,大家一起为了一个向上的目标而努力。

一个人的愿望不应该超过整个公司的愿望。

以前我也经常意气用事,有人就批评我,因为公司毕竟是一个商业化运作的组织。

    寻找聪明的钱

    国内对于融资过多片面的宣传也有误导,易使人把创业变成一件包含太多投机行为的过程。

对于网易这样并不是借助于风险投资起家的公司来说,我们也一直在学习融资,思考什么样的钱才是网易所需要的。

我们希望找到一种聪明的钱。

尽管有些人会给你投钱,但他所期望的是你成为一种类似资本家工具的角色,这样做会使创业者离其原先的方向越来越远。

    另外一种搞投资的并不想促进行业的发展,只是关心资本的尽快回收,短浅的目光使得他们急于兑现投资。

投资有很多种,一种是对于种子公司的战略帮助意义的,这样的投资应该肯定;

一种是多处撒钱,胡乱投资,对于这样的投资要小心;

还有的是投一把就撤,而且会附加很多苛刻的条件,比如说他投资100万,就要求被投资企业年底的营运收入达到120万,否则原先他所占有的30%股份就要提高至60%等等,从而把公司变成了一个不断制造钱的工具,天天为这120万而奋斗,并且随时改变公司战略而疲于奔命。

    曾经有一位风险投资商找到我说:

丁磊,我看过你的故事,1997年你开发免费邮件后曾到许多电信局游说,他们都看不到这一产品的前景而没有买,你当时要是找到我,我给你投200万美元,你自己去卖这个产品,那你现在一定就是中国的HotMail了。

不过,现在我也可以给你投钱,但是到年底你的公司的广告收入一定要达到200万美元。

我当时对他说,中国目前的网络市场还没有那么大,而且我不想让这200万美元成为我奋斗的动力。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抓住机会为中国的互联网做更多的事情,而且短时期内有些事情不一定就会带来利润。

    我告诉他,1997年他如果来找我的话,会是第一个跑开的人,因为在当时这套系统还不赚钱。

后来有一天他又遇到我,说他刚向一家公司投了200万美元,今天又把它撤回来了。

国内充斥了太多的这种缺乏战略眼光的风险投资商,这样一种环境下,把风险投资当作一个摇篮也非常危险。

    Internet的机会

    从内存、CPU、主机板、整机到软件等,今天国内信息工业很少能处在国际领先的水平,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更是低得可怜,但是在Internet上我们有宝贵的机会。

我自己很深的一个体会是,我们将HotMail赶出了中国。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当然也可作进一步大胆的设想: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将雅虎赶出国内市场?

    中国Internet的勃兴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网民的热爱,像中国电信这样的部门还应该进一步降低资费,制定一些倾向性的政策来扶持国内信息网络建设。

从教育、收费、推广、舆论宣传、立法,国内需要更好的Internet氛围。

网易现在感到自己的压力很大,一方面来自竞争,另一方面来自对自身的挑战,在一种新的经营模式下,网易希望自己能走出新的步伐,而不会一味地去模仿国外互联网公司的模式,或者Copy一些信息。

    关于中国Internet发展的预言Internet今后在国内的发展将呈现出这样的几个趋势:

首先是中文的Internet会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语言的网站,中国有最大的人口群,因此谁也不会否认这一点;

其次,Internet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宽带(BroadBand),另一个是无线(Wireless);

最终Internet会进入千家万户,就像电视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样。

正是基于这三点,Internet在中国的前景无限美好。

    按照乐观的估计,到2003年,中国将有3000万上网人口。

当这3000万上网人口不能从美国的网站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时,人们会将目光投注到本土的网络。

正像5年前的移动电话在普通人眼里是一种叫做“大哥大”的奢侈品,但今天的移动电话却成了几乎可以让普通人拥有的“手机”,而且也经历了从英文菜单到中文菜单的转变。

    怀抱理想

    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像我也感觉自己在技术方面爱动脑筋,有一点聪明之处,但如果没有积极进取,没有在技术方面不停地摸索,我也不会有熟能生巧的本领和一些创新。

尤其是一个大学生离开了学校之后,一开始会感到非常迷茫,最初到某一家工作单位以为那就是自己的归宿,但重要的是要怀抱理想,而且决不放弃努力。

    在广州创业时,公司除我之外只有3个员工,他们家都在广州,每天最晚9点就回家了,我一个人趴在电脑前都要工作到1点、2点,就连坐在飞机上或者坐在出租车上,甚至是吃饭时,我想的都是Internet。

女友对我这一点非常反感,说我心不在焉。

但我认为,正是这样勤于思索,很多事情才能想通,那时除了思考在一些重要的技术环节上突破原来的算法提高效率之外,我还要关心公司的经营模式、市场推广、销售方式等。

好在我遇到了一批非常好的同事,如果我有一个好的创意,我会把它像扑克牌一样摔在桌子上,让大家觉得这样的组合很好,然后一起把事情做成。

作者:

硬的果冻 回复日期:

2004-10-7 19:

55:

50 

  案例2:

  张朝阳:

诚惶诚恐才能生存

    自去年2月25日启动“搜狐“网络引擎,时隔220天,至10月5日,便从高手云集的网络精英中脱颖而出,并获美国权威的《时代周刊———数字化时代》“1998年度全球计算机数字化领域风云人物“的称号,张朝阳与比尔·

盖茨等50位IT精英同时成为全球“数字英雄”。

    (1)

    在仅有SANDHILLROAD(美国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聚集地)的地方,张第一次成功地利用风险投资建立起了互联网公司。

他所创建的搜索狐狸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上网。

———《时代周刊》为张朝阳所写的评语。

    有人说,过去的一年,中国的IT业界要叫“张朝阳年”或“搜狐年”了。

几年来,几十家“国产”网络公司,辛苦到头仍得到一个个负数,突然,张朝阳从网上收入百万美金,且开始不再亏钱了,网络经营者们似乎看见了黑暗尽头出现的曙光。

    张朝阳和他的“搜狐”,以其诱人的业绩,“刷”地为国人,更为IT行业拉开沉沉的垂幕,告诉大家:

好戏开始了!

    关心中国IT业发展的人们,上网的男女老少们,磨刀霍霍的投资家、投机商们,怎不为这场世纪大戏喝采欢呼呢!

    龙年出生今年34岁的张朝阳,一夜之间成了“中国首富”的言说此起彼伏。

不管现在是不是,将来会不会成为“中国首富“,张朝阳和他的搜狐公司的确已经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轨道。

    正如经常读到的格言:

“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

”张朝阳从高考备战、清华苦读、麻省攻博到进ISI打工、办爱特信起家、开设中国工商网、启动搜狐网上搜索引擎直至今后的步步跨越,可以相信,更大的成功在等待着他。

  我们将他的简要故事罗列在下边的《财星档案》,在这有限的篇幅里,我们更想要展现的是,成为风云人物的张朝阳,他的所想所思。

    (2)

    应该懂得在极端压力下求生存。

被评为“全球50个数字化英雄“之一,对我来说,经过了许多奋斗,我不会膨胀。

    我必须随时考虑下一个战役在哪里。

安德鲁·

葛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我的理解是:

诚惶诚恐才能生存。

———张朝阳自述小时候,张朝阳听说资本家把牛奶倒到海里去,也不肯让工厂开工,觉得十分好奇,这也令他陷入一次次的思索,同时也充满对整个世界的憧憬,总盼望快快长大,干出事业来,看看资本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小学、中学到考入清华,他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

社会价值观仿佛是:

念书最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才能拿诺贝尔奖,才能干一番大事业。

为了实现童年的梦想,他奋力读书。

清华的5年,又是艰苦的寒窗生涯。

1986年,他终于到了美国。

在美国的压力有增无减:

社会总是把一大堆优秀的年轻人放到一起,24小时里都让他们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怀着同样偏激的思想,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7年的身心煎熬,他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进入ISI创业公司。

开创ISI公司中国业务之初,他从无到有,窝在万泉庄园一个有24平方米的地方,没有热水,整天工作、住宿都在里面。

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度过了回国后的第一个元旦。

他练就了一身在压力下参与竞争、在竞争的压力创造新纪录的“看家本领”。

    公司一开办,给他下马威的是:

两起官司接踵而至。

他当时没有退路,专心融资,希望尽快让自己公司的业务开展起来。

    机遇也正是在这“诚惶诚恐”中到来。

    1992年9月,当他再遇尼葛洛·

庞蒂时,对方邀他一起到英国参加先锋论坛的演讲。

他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忙的几个日子。

这个时候,他的护照页已经用完,钱也快花光了。

为参加伦敦会议,他去北京的英国使馆签证时,护照被拒签,护照上已没有地方可以盖章,必须马上飞回纽约解决护照问题。

他就用一张可以允许飞到波士顿的以前的联程机票,赶忙飞到了波士顿。

一天里车展转奔忙,办好签证,飞机已经快要起飞了。

    这次会议的参加者都是全球IT界的大人物,他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后来,张朝阳说:

“第二天就是我的演讲,错过了这次机会,难以想象会是什么结局。

成败就在这一两个小时。

“先锋讲坛为他说服风险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打下了基础。

  目标和压力,使他“诚惶诚恐”,使他一步步去开拓。

所有的创业者,何尝不是如此!

    (3)

    记者:

听说你的公司准备到美国上市,有没有时间表?

    张朝阳:

可能是明年吧。

上市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后,才会去考虑真正上市。

为什么选择在美国上市,而不是国内A股市场,或是香港?

美国对于信息高科技公司的理解力最强,香港次之,国内还需要经过几年的培养过程。

    ———张朝阳与本刊记者的对话现代高科技产业,靠滚动生财,只能永远被抛在时代的后面。

因为现代投资讲究的是时间和效益。

借助风险资金的投入进行规模经营也是现代投资的重要模式之一。

有人把硅谷比成是一台爆米花机,扔进一批冒险者,再投入风险巨资,能爆出一个又一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

    张朝阳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中国创业,一没有要贷款(当然也许要不到),二没有搞集资,而是回头到美国寻求风险资本。

他自己设计了一条可能一夜成功也可能血本无归的不归之路。

压力是他“自找”的,“诚惶诚恐”的日子将又伴随着他的创业历程。

    他先后说服了MIT的教授爱德华·

罗伯特和他的学生Brant·

Binder,他的数字化征途上的导师尼葛洛·

庞蒂先后拿出22.5万美金,注入他的爱特信公司。

随后,张朝阳首先以“麻省”博士的身份,说服国家电信部门与自己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工商网”。

1997年1月,爱特信“中国工商网”首次推出,一举成为中国主干网(163)上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年,中国的ICP取得了长足发展,由于爱特信借鉴了“麻省”成熟的技术和商业运作模式,使它以很小的投资得到了最快速的发展。

    1998年2月,张朝阳打出广告:

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

“它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即日启动。

然而张朝阳在此时陷入经费所剩无几的困境。

于是,他开始了第二次融资。

    两次融资都是关键。

    如果说第一次融资是人与人的交锋,那么第二次融资时,除了人与人的交锋之外,还得准备很多文件和商业计划。

    第二次融资相对要容易些,公司已经运行了一年,而且有了爱德华·

罗伯特和尼葛洛·

庞蒂作为股东,公司也有自己的产品、队伍和一定的收入,但还是很危险,因为当时钱已经快全部花光了。

    1998年4月份,由世界芯片业巨擘英特尔公司联合香港恒隆地产、IDG国际数据集团及美国哈里森公司,共同向“搜狐”注入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标志着搜狐公司二期融资获得成功。

    “搜狐”依靠扎扎实实的营销在去年赢得了200万人次的网民进入,获得100多万美元的广告收入,一面依靠市场,一面积极地开展下一步的融资。

当现有的风险资本到期退出,他将面临又一次“诚惶诚恐”的压力。

现在他想得更远了。

    到美国NASDAQ市场这个有名的二板市场上市。

    二板市场是顺应为高新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等服务的需求而出现的,它的主要特点是门槛低。

也正由于这个特点,使得二板市场的交易风险更大,而进入二板市场的资金实际上也就是风险投资。

预期的大钱到期就撤,这是风险投资机制得以持续运作的前提;

而二板市场所要保障的,也正是风险投资资金这种无障碍流动。

美国的NASDAQ市场便是最具影响力和独特魅力的第二板市场。

可以说,如果没有NASDAQ这样一个风险资本的交易场所,也很难有当今如此波澜壮阔的世界高科技产业。

张朝阳盯着NASDAQ,“搜狐”将有可能比他的同行前辈们更幸运,因为它落生在一片对二板市场的呼唤声中,前景光明,叫人无不动心。

    (4)

现在的网络,如四通利方、新浪网、雅虎中文网是不是对你造成很大的压力?

作为网络,广告费在国内本来就不够多,这块蛋糕并不够,这样,在竞争面前能出效益吗?

首先我嫌竞争者还太少。

比起在硅谷的情形,要少得多。

所以,我欣喜地看到另外一些人从事网络。

许多网络公司起来了,有助于市场拓展,有助于将网络这块饼子、这块蛋糕做大,而且越做越大。

只靠我们几家,竞争出大效率、大效益是不够的。

    ———张朝阳与记者的对话

    张朝阳深谙市场门道。

    市场是共存共生的,是共营共荣的。

    当四通利方收购了“华渊资讯”这家华人网络时,很多人就打电话来问他:

你们公司怎么办,你们着急吗,你们现在面临什么压力。

张朝阳说,没关系,一个企业只要你保持你的竞争力,保持你的队伍,保持你的操作,而且是有机式地成长,无论业界如何风云突变,你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搜狐在竞争面前不会被业界的风云搅乱头脑,急于求成。

有时候,对于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成长,确实需要冷静的头脑。

张朝阳认为,在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还没有到来,除了上网人数不够之外,中国的信用市场有待成熟。

购并是一种跳跃式的成长,搜狐暂时还不会考虑,但他选择其他的融资方式,选择扎实的市场营销,在竞争面前,摸索着自己的成长方式。

    为了在竞争面前站稳脚跟,张朝阳以商人的智慧和韧劲面对着新的接踵而至的压力。

    在中国,IT业的竞争远未达到白热化。

在一个领域你必须呆上了几个月,才知道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知道跟政府的哪个部门打交道。

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是另外一些别的东西。

你必须去体会、感觉、摸索,一旦你摸索对了,你就会有充分的时间来发展你自己。

    当初对“搜狐”的创业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国内ISP的服务跟不上来。

张朝阳创业一开始,是做内容、做媒体,如果没有好的技术设施,他们就没法应付这么大的访问量,往往是在美国几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在中国你得花很长很长时间也解决不了,可互联网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他们必须跟美国的一些站点来竞争,人家的访问速度或者技术设施几个电话就能解决,他这边则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当初最大的担心是技术设施必需依赖于别人。

这种担心就这么“初级”。

    在美国硅谷生存要竞争,在中国的硅谷(张朝阳的“中国硅谷“概念不仅仅是指中关村)生存依然要竞争。

面对走向全球化的中国,张朝阳面对的竞争是双重的:

前有老虎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