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09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9Word下载.docx

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9.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31.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32.艾滋病防治条例

33.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34.血吸虫病防治条例

35.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36.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37.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

38.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39.中医医院工作人员职责(试行)

40.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41.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42.中医师、士管理办法(试行)

43.中医人员个体开业管理补充规定

44.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46.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47.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gb/t16180—2006)

【医疗工作规范】

48.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49.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50.男性节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

51.女性节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

52.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53.医院工作制度

54.医院工作制度的补充规定(试行)

55.消毒管理办法

56.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57.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58.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59.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60.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61.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62.解剖尸体规则

63.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

64.卫生部关于对浙江省卫生厅在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批复

65.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室管理办法

66.病原微生物试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67.卫生行政处罚程序

6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69.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不配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批复

70.关于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费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医疗纠纷赔偿】

7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72.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

7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7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

7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有异议又不申请重新鉴定而以要求

医疗单位赔偿经济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应否受理问题的复函

7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地方开放的医疗单位发生的医疗

赔偿纠纷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的复函

7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当事人以卫生行政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答复

【药品、血液制品使用与管理】

7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79.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80.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办法

8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8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83.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84.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85.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

86.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87.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88.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89.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

90.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91.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92.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93.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

94.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

9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96.医疗器械广告审查标准

97.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

98.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99.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100.药品广告审查办法

101.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

102.处方管理办法(试行)

103.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104.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105.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106.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07.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程序

【卫生行政】

108.卫生部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管理办法

109.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

110.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

111.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

112.卫生行政处罚程序

113.卫生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办法

114.卫生信访工作办法

【诊疗项目、医疗服务】

115.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116.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

117.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

118.国家计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引发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的通知

【财务管理】

119.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120.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121.关于颁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

122.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引发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23.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食品卫生】

12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25.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

126.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

127.食品卫生监督程序

12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29.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130.卫生部关于印发《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通知131.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

132.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33.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134.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135.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13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13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138.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计划生育】

13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140.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14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14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144.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

145.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146.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通知

147.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

148.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149.孕前保健服务工作规范(试行)

【篇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51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经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总理朱镕基

二00二年四月四日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四条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第九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

医疗机构应患者的要求,为其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可以按照规定收取工本费。

具体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一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

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

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第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

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第十七条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

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第十八条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

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

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

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章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第二十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二十一条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第二十三条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

专家库由具备下列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

符合前款第

(一)项规定条件并具备高级技术任职资格的法医可以受聘进入专家库。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依照本条例规定聘请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第二十四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相关专业的专家,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在特殊情况下,医学会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需要,可以组织医患双方在其他医学会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鉴定或者函件咨询。

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并承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第二十五条专家鉴定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合议制。

专家鉴定组人数为单数,涉及的主要学科的专家一般不得少于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

涉及死因、伤残等级鉴定的,并应当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医参加专家鉴定组。

第二十六条专家鉴定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可以以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是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第二十七条专家鉴定组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别和判定,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提供医学依据。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不得威胁、利诱、辱骂、殴打专家鉴定组成员。

专家鉴定组成员不得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第二十八条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二)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

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医患双方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二十九条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可以向双方当事人调查取证。

第三十条专家鉴定组应当认真审查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及答辩并进行核实。

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要的材料,并积极配合调查。

当事人任何一方不予配合,影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不予配合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三十一条专家鉴定组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鉴定结论以专家鉴定组成员的过半数通过。

鉴定过程应当如实记载。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三)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七)医疗事故等级;

(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第三十二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三十四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

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

鉴定费用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

级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章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

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三十七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第三十八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或者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一)患者死亡;

(二)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第三十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对符合本条例规定,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再次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第四十条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

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

第四十一条卫生行政部门收到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应当对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鉴定程序进行审核;

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听取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第四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经审核,对符合本条例规定作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应当作为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以及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的依据;

经审核,发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应当要求重新鉴定。

第四十三条医疗事故争议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第四十四条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逐级将当地发生的医疗事故以及依法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的情况,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五章医疗事故的赔偿

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

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第四十八条已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