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0965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docx

刑法总则作业与答案

刑法作业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2.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3.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  )。

  A.犯罪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

  4.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5.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乙死亡的结果。

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的认识错误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D.行为差误

  6.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在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

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7.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

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8.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A.牵连犯B.吸收犯C.想象竞合犯D.异种数罪

  9.避险过当的,()。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B.遵守监规C.确有重大立功表现D.接受劳动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

  21.我国刑法所明文规定的刑法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2.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B.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C.道义上的义务

  D.行为人先行行为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所引起的负有防止危结果发生的义务

  23.下列情形中,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有()。

  A.对精神病人的暴力侵害的反击B.假想防卫

  C.防卫挑战D.事前防卫

  24.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下列犯罪形态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

  A.继续犯B。

吸收犯C.牵连犯D.想象竞合犯

  

  三、不定项选择题

  31.下列情形中,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有()。

  A.犯罪行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B.犯罪结果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

  D.犯罪行为地与结果地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32.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

  A.危害行为B.犯罪的地点C.犯罪的时间D.犯罪的方法

  33.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A.共同犯罪中的主犯B.累犯C.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D.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罪

  34.下列犯罪形态中,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有()。

  A.继续犯B.结果加重犯C.连续犯D.吸收犯

  35.下列罪犯中,可以依法获得假释的是()。

  A.甲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B.乙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丙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D.丁刑满释放后又犯诈骗罪,构成累犯,依法被从重处罚判处有期10年

  

  

  五、案例分析题

  42.甲,男,30岁,1998年4月因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1999年12月,甲教唆乙(1984年10月生)与一名痴呆女性强行发生性关系,甲在一旁观看取乐,但其本身并未与该痴呆女子发生性关系。

乙回家后,被其父发现异常,随后追问出真情,将乙捆绑后送至当地公安机关。

乙到案后说出行为的前因后果,公安机关遂将甲抓获归案。

请你就本案应如何处理表明观点,并陈述理由。

  43.甲、乙、丙经事先商议,欲前往某办公大楼盗窃29寸彩电一台。

商议后某日在该大楼下班后,三人一起前往。

盗得彩电后,由甲乙两人装入纸箱,一人一边用手抬下楼。

丙因空手,便抢先下楼。

丙走至大楼门口,恰逢大楼值班员老头丁从旁边厕所走出准备打扫卫生。

见丙形迹可疑,大吃一惊,欲用拖把上前阻拦。

丙见状抢过拖把,将丁推倒在地,并用拖把塞住了丁嘴,不让其叫喊。

此时,甲乙抬着彩电从楼下走上,见此状,两人边说:

“快走,快走”,边从丙丁身旁走过。

见甲乙两人走远,丙扔掉拖把,随后赶上,三人一起逃离现场。

事后,此案被公安机关及时侦破,三人一并归案。

请你就本案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性质作出评析。

  44.某甲,26岁月,1995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1998年刑满释放。

甲服刑前曾借给乙2000元钱。

刑满出狱后,甲多次找乙索要,但乙以种种借口不予归还。

2001年某日,甲再次到乙家索要欠款,乙不仅拒绝还款,并对甲进行辱骂。

甲恼怒之下冲上去与乙撕扯在一起,撕打中,乙被甲绊倒,头部撞在桌角上,当即休克。

甲见此情景后慌忙离开乙家,但想到自己2000元钱未讨回,于是又返回乙家,从乙家床头柜中翻出18000元现金后携款离去。

乙妻回家后,见乙已死亡且家中凌乱,即以抢劫罪报案。

后乙被抓获。

  试分析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及本案的法定量刑情节。

  六、论述题

  45.试根据刑法规定,论述犯罪未遂的特征和处罚原则,以及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的关键区别

刑法作业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检察机关在查处一贪污案时,找证人王某了解情况。

谈话结束时,侦查人员顺便问:

“你自己有无问题需要说清楚?

”王某一时语塞,侦查人员见状便予以政策教育。

王某遂交代了自己爱贿5万元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本单位领导李某受贿有线索。

经反贪局侦查,侦破了李某受贿60余万元的特大案件。

根据刑法规定,对王某受贿罪量刑时如何处理?

( )

A.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2、陈某因故意伤害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

服刑期间,由于有立功表现而被假释,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几个朋友邀陈某到一饭店摆宴庆贺他获得新生,陈某喝酒较多,饭后,陈某驾车回家,途中撞一行人,陈某下车一看人已死亡,就顿时吓醒,驾车逃离现场,后被查获。

对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 )

A.按照交能肇事罪          B.按照累犯

C.按照数罪并罚中先减后并的原则  D.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

3、甲某因对乙某造成身伤害而被县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15天处罚。

执行不久,乙某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甲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判决甲某拘投2个月。

这时,甲某的行政拘留15日已经执行完毕,甲某需要执行的刑期是:

( )

A.12个月          B.2个半月C.1个半月          D.15天

4、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

( )

A、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B、原判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6个月D、原判刑期能上能下,五处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5、聂某在车站偷了于老人的150元钱,当他准备离开车站时,听见被偷老人在车站门口大哭,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返家的钱被偷了,没钱买票,回不了家了。

聂某便将偷来的钱还给了老人。

对聂某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应当:

( )

A、不予处罚  B、从轻处罚C、减轻处罚  D、免予处罚

6、甲进入乙的住宅行窃,共窃得财物总价值为1000余元,后遇乙返,甲怕被发现,遂杀乙以灭口。

甲的行为构成:

( )

A、吸收犯  B、牵连犯  C、继续犯  D、想象竞合犯

7、甲、乙、丙三人经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丁。

甲提供了匕首一把、猎枪一支,届时甲因腹部疼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丁杀死。

在此杀人案中,甲的行为应定为:

( )

A、杀人预备 B、杀人未遂 C、杀人既遂 D、不能犯杀人未遂

8、甲欲毒死乙,于是在乙的饭盒中放了毒药,但甲明知乙大知饭时会喂乙的三周岁儿子吃饭,甲抱着“毒死乙最好不过,毒死乙的儿子也罢”的念头,结果乙和乙的儿子均被毒死。

甲对毒死乙的儿子的心理态度属于:

( )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9、N系甲国公民,他劫持了A国波音机后试图飞往B国,但在飞行中油料耗尽而被迫降落于我国,如果依据我国刑法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则体现了我国刑法的什么原则?

            (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10、贾某潜人赵某家,窃得财物价值达2万多元。

刚出门时,被到赵某家串门的李某撞见。

贾某拔刀将李某捅死。

贾某的行为构成:

( )

A、想象竞合犯  B、牵连犯   C、侵占罪 D、挪用公款罪

11、全某将张某推入水中,意图将其淹死,但听到张某可怜的呼救声,又将张某从水中救起并将自己的毛衣和单裤给张某穿。

全某的行为构成:

( )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中止   C、不构成犯罪 D、立功表现

12、刘某在旧刑法实施期间犯某罪,在新刑法实施和被发现并未过追诉期。

新刑法和旧刑法对该罪的处罚规定完全一致。

假设你是法官,在判决当中应如何适用法律?

( )

A、适用旧刑法,因为刘某是在旧刑法实施期间犯罪的

B、适用新刑法,因为刘某的罪行是在新刑法实施后被发现的

C、适用新刑法,因为刘某的案件是在新刑法实施后审理的

D、适用新、旧刑法都可以

13、某甲上山打猎,一天未得成果。

傍晚回村时发现村边草丛中有一物件时隐时现,遂认为是野兔而开枪射击,结果击中一挑野菜的村妇,并致其轻伤。

对甲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

A、因某甲行为属于对象错误,当然不构成犯罪

B、因只是致人轻伤,故某甲不构成犯罪

C、某甲构成故意伤害罪

D、某甲构成过失伤害罪

14、某路公共汽车乘客众多,吴力忽然发现自己钱包被窃,遂一把抓住正欲下车的小偷王晓。

王晓一拳打向吴力下巴致其头晕眼花。

情急之下吴力抓起车门口放置的铁制扳手砸向王晓,致其头部受重伤,经抢救终成植物人。

对吴力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

A、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

B、防卫过当,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事后防卫,构成故意伤害罪

D、正当防卫

15、甲、乙二人穷困潦倒,商定抢劫发横财。

用身上仅余50元买了2把利刀搭乘出租车欲至僻静处杀人劫车。

但车至市郊时司机突生警觉,感到二人形迹可疑,恰逢路边一交警执行公务,遂下车向警察报告。

在警察盘问下二人承认了抢劫的意图。

则:

( )

A、甲、乙二人构成抢劫未遂犯

B、甲、乙二人构成抢劫预备犯

C、甲、乙二人构成抢劫中止犯

D、甲、乙二人仅具有抢劫的犯意,不构成犯罪

16、王某系车主李某雇佣的中巴司机。

一日满载乘客从A县至B县途中将横穿马路的孙某撞翻在地。

李某为逃避责任,乘客为赶路,纷纷要求王某速速离开现场。

王某也因内心惧怕而将车开走。

孙某终因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死亡。

问王某、李某、乘客的责任如何认定?

( )

A、王某构成交通肇事罪,李某和乘客构成教唆犯

B、王某、李某、乘客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王某、李某、乘客构成过失杀人罪的共犯

D、王某、李某、乘客构成交通肇车罪的共犯

17、以下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 )

A、张强与李玉是男女朋友关系,因李玉家人极力反对二人交往,李玉提出分手。

张强怀恨在心将李玉骗至市郊树林杀害,后又于第二日晚将李玉之母砍杀。

张强的行为属于继续犯

B、王刚以介绍工作为名将找工作的乡下女赵艳从A市骗至B市,在寻求买主的同时强迫其卖淫。

王刚构成结果加重犯

C、宋小文抢夺李老太钱包,因用力过猛致其摔倒在地身亡,宋小文构成抢夺罪的结果加重犯

D、冯某盗掘古墓葬后为湮灭罪迹毁坏文物,属于想象竞合犯

18、郭某因抢劫罪于1980年5月7日被判无期徒刑,因服刑期间表现较好而于1991年3月17日宣告假释。

2001年3月16日郭某在饭店喝酒时与他人发生口角将对方打成重伤。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撤销假释,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B、不撤销假释,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C、不撤销假释,以累犯从重处罚

D、不撤销假释,将前后罪数罪并罚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

A、所有在我国船舶、航空器、国际列车上发生的犯罪

B.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

C.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构成犯罪的

D.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的犯罪

2、下列有关拘役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

A、判处拘役,最高不能超过6个月

B、判处拘役,最低不能少于1个月

C、在拘役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

D、在拘役执行期间参与劳动的,按同工同酬的标准发给报酬

3、下列所列的人员中,哪些属于刑法所称的国家工作人员?

( )

A、中国人民银行的干部

B、国务院派往某特大型企业的督察员

C、某国有公司的部门经理

D、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分公司的总经理

4、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 )

A、犯罪没有得逞

B、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C、犯罪分子不想再继续实行犯罪

D、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

5、下列关于对怀孕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从一审程序开始直至整个审判程序终结,在此期间的怀孕妇女,都不适用死刑

B、非婚孕妇女不适用死刑,人民法院在审理判处死刑的案件时,不仅查明已婚妇女怀孕时不适用死刑,同时查明未婚妇女怀孕的,也不适用死刑

C、在侦查、起诉阶段,自愿或非自愿地做了人工流产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D、进入审判阶段后分娩妇女,不管婴儿是否成活,也不对该妇女适用死刑

6、构成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有以下特征:

( )

A、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

B、必须是刚着手实施犯罪

C、必须具有犯罪预备的目的

D、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7、已满14周岁的人,犯下列罪行应当负刑事责任:

( )

A、贩卖毒品 B、故意杀人 C、盗窃  D、强奸

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有:

( )

A、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B、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

C、出于数个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

D、以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

9、王某花5000元从人贩子处购买了被拐卖的妇女赵某,因赵某坚决不从,王某即将赵某锁人屋中达两天之久,后来王某由在其弟王甲的帮助下,强行与赵某发生了性关系,之后,因赵某逃走,王某又将其抓回并打成重伤,则王某构成犯罪包括:

( )

A、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B、非法拘禁罪

C、强奸罪           D、故意伤害罪

10、某甲系某公安局巡警,一日,在值勤中接到举报,有人落水,某甲即赶到现场,但其后某甲以不习水性为由,不下水救人,又不向其他部门报告,致使落水人死亡,则关于某甲的行为,正确的说法是:

( )

A、某甲不构成犯罪,因为他人落水非其所致

B、构成玩忽职守罪

C、若落水人未死亡,则某甲不构成犯罪

D、无论后果如何,某甲均构成犯罪

11、下列那些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 )

A、买凶杀人      B共同过失行为

C、共谋犯      D、王某教唆12岁的李某盗窃

12、下列犯罪行为人中,不适用死刑的哪些?

( )

A、怀孕妇女曹某将其丈夫杀死后逃逸,2年后曹被抓获

B、女青年刘某因抢劫杀人被捕,在押期间被看守人员奸淫致孕,后自然流产

C、正在哺乳的妇女姚某因重大贩毒行为被抓获

D、王某在18岁生日当天酒后连续杀三名儿童

13、某甲要求好友乙与其于次日下午5时共同抢劫银行运钞车,乙碍于情面答应。

但事发时乙并未前往,而是由甲独自完成。

甲在抢劫中还开枪射杀押运人丁,则以下对甲、乙二人行为的定性不正确的是:

( )

A、甲与乙成立抢劫罪的共犯,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与乙成立抢劫罪的共犯

C、甲成立抢劫罪、故意杀人罪,乙不构成犯罪

D、甲与乙成立抢劫罪的共犯,甲就故意杀人行为应加重处罚

14、某厂运输队黄某乘拉运货物至火车站走车皮之机,将部分贵重货物携带出厂。

但事后觉得万一被发现得不偿失,被工友知道也丢人。

就于次日拉货之机又将其偷偷放回仓库,无人发现。

从犯罪构成的观点来看哪些理解是错误的?

(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可以不视为犯罪

15、下列情况中,依法属于累犯的有:

( )

A、甲因盗窃罪被判服刑5年,刑满释放回单位后多次滋事,被领导批评,第三年因不慎引起大火将一间厂房烧毁,甲虽自己也努力扑救,仍带给工厂损失8万元

B、乙于1992年因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刑满释放后,于2003年又犯故意杀人罪

C、丙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执行8年后获得假释,假释为第6年又犯敲诈勒索罪

D、丁1985年因诈骗被判有期徒刑12年,1997年刑满释放后,无事可做,多次入室盗窃,2001年销赃时被当场抓获,人民法院判其有期徒刑5年。

16、以下关于主刑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的刑种包括管制、拘役

B、有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都是从是判决执行之日起算

C、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期间因故意犯罪需执行死刑的,一律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管制和拘役的执行机关一律为公安机关

三、任意选择题

 

 刘全系工厂下岗工人,因再就业困难迫于无奈找到领导冯宁“找点活干”。

冯宁暗示想来钱快就得做大买卖“白面”,并称自己手头正好有一批货。

刘全为了家中老小只得咬牙从冯宁手中买走高纯度海洛因150克,冯宁将自己的生意经,道上应有的规距倾囊相授,为创高利润刘全掺入面粉300克。

并让其未满15岁的儿子帮助携带穿梭于城市各点。

获暴利。

刘全在向一小贩黄三兜售毒品遭拒绝后,强行绑住黄三并向其注射了一针毒品,第二日黄三即上门求购,刘全在得知黄三带有货款50万元时遂生恶意,故意向其注射大量毒品致其昏迷,乘机掠走其身上全部货款。

刘全邀原工友牛二“共同发财”,于某日携带400克面粉制成的“白面”贩卖时被公安机关抓获,问:

1、冯宁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

A、传授犯罪方法罪

B、非法经营罪

C、教唆罪

D、贩卖毒品毒

2、假设刘全儿子知道刘全贩卖毒品而帮其携带以掩人耳目,则其行为可如何认定?

( )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贩卖毒品罪

C、运输毒品罪    D、不构成犯罪

3、刘全对黄三实施的系列行为应如何定性( )

A、贩卖毒品罪   B、强迫他人吸毒罪

C、盗窃罪     D、抢劫罪

4、假设牛二对其和刘全贩卖的400克“白面”全部为面粉的真相毫不知情,则其行为应如何定性?

( )

A、许骗罪 B、贩卖毒品罪 C、非法持有毒品罪  D、不构成犯罪

5、刘全贩卖毒品罪中涉案毒品的数量,应定为:

( )

A、150克    B、450克    C、300克    D、850克

6、在刘全和牛二的贩毒案中,对刘全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刘全应以贩毒品罪的未遂论处

B、对刘全应以诈骗罪论处

C、刘全、牛二构成共犯关系,其中刘全是主犯,牛二是从犯

D、刘全与牛二构成共犯,其中刘全是教唆犯

      

四、案例

(一)我国公民张某,原系我国远洋运输公司一远洋轮上的船员。

1987年8月7日该船停泊于欧洲A国领域的一港口内。

当日傍晚,张某酒后因琐事与同船船员丁某发生纠纷,遂用水果刀将其剌成重伤,后经枪救无效而死亡。

张某被当地法院依法认定为伤害致死罪,并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当地监狱执行。

张某在该国当地服刑3年后被遣送回国,到达我国后被逮捕,并由某市检察院予以起诉。

某市人民法院遂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6年。

问:

1、张某在国外被追究刑事责任后,我国刑法还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吗?

2、我国刑法是否承认外国对张某刑事判决的法律效力?

(三)2001年8月6日晚11时许,郑泰和见青年妇女周小红独自骑车,便骑车尾随其后,至偏僻处突然超车拦住周小红。

将其拖至公路北侧一小树林内,强行脱下周的衣裤。

周哭泣并向郑哀求,郑依旧将周的衣裤藏匿使其不得脱身。

郑担心2辆自行车停在公路边易被发现,就去将自行车搬至小树林内,这时发现周的车蓝里有一女士手袋。

郑返回树林内将周强奸。

郑见到周手腕带有名表一块,就动手去抢,在周的肯求下作罢。

强奸后郑欲离开时从车蓝的手袋里拿走人民币5000元、周的身份证、信用卡各一张。

周穿好衣服欲骑车回家时发现上述物品被盗。

郑利用周的身份证办理移动电话入网后狂打国内、国际长途造成电信损失2000余元,并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达8000元。

同年12月18日夜,郑泰和见女青年刘小丽孤身骑车行走,即超车抠摸刘的胸部,刘大喊,郑遂被闻讯赶来的村民扭送派出所。

讯问中郑交待了8月6日的强奸行为,查证属实。

郑听干警说要两个罪一起重判就翻供否认强奸作案。

但在一审开庭中郑又承认自己的罪行。

(以上被告人均系化名),问:

1、郑泰和在强奸周小红和窃取其现金、身份证、信用卡的行为构成何罪?

若检察院以抢劫罪提起公诉是否正确?

2、对郑泰和盗打手机、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是否单独定罪?

若定罪,定什么罪?

若不定罪,请说明理由?

3、若周小红被强奸后,郑泰和将其杀害,应如何定罪和处罚?

4、郑泰和抢周小红名贵手表的行为,构成何罪?

是否属于犯罪的停止形态?

如何处罚?

5、郑泰和抠摸刘小丽的胸部的行为如何定性?

6、郑泰和在被扭送派出所后交待强奸周小红和窃取其财物的事实,属于什么性质?

应如何处罚?

 

刑法作业(三)

一、判断题

1、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必须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

2、犯罪是违法的行为,但违法并不都是犯罪。

()

3、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使用一定方法实施的。

因此,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是一切犯罪的必备条件。

()

4、犯罪中止行为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以及犯罪行为实行终了而犯罪结果尚未发生的犯罪过程中。

()

5、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缓”。

()

7、我国刑法的追诉时效,最低为5年,最高为10年。

()

8、法定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分则规定的刑种和量刑幅度,对犯罪分子所判处的刑罚。

()

二、单项选择题

1、刑法是国家的()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律。

C、一般法律。

D、重要法规。

2、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

A、有鲜明的阶级性。

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C、为经济基础服务。

D、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3、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是采取()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4、又聋又哑的人犯罪()

A、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