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11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9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解题技法08 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某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不同种油菜素甾醇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A~D分别为不同种油菜素甾醇,1、2、3分别表示不同浓度,CK为对照组),以甜菜的野生型植株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菜素甾醇可能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甜菜的叶片SPAD值

B.图中不同浓度的油菜素甾醇对甜菜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均具有促进作用

C.据图推测,油菜素甾醇对植物叶绿素的合成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两重性

D.农业生产中使用油菜素甾醇时需要考虑施用种类、处理部位和施用方式等因素

【答案】D

【分析】

题图分析:

用不同浓度的同种油菜素甾醇处理,植物叶片SPAD值有差别;

用相同浓度的不同种油菜素甾醇处理,植物叶片SPAD值也有差别。

【详解】

A、油菜素甾醇属于植物激素,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植物基因组的表达以达到调节植物代谢的效果,并不直接参与代谢,A错误;

B、由题图可知,D2组油菜素甾醇的浓度对植物叶绿素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

C、由于浓度大小未知,无法确定油菜素甾醇对叶绿素的合成具有两重性,C错误;

D、农业生产中使用油菜素甾醇时需要考虑施用种类、处理部位和施用方式等因素,D正确。

故选D。

2.α—淀粉酶能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

为探究化合物6-甲基嘌呤和某激素M对诱导α-淀粉酶的相关作用,科学家用萌发的小麦种子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保温时间和影响赤霉素作用的试剂种类

B.6-甲基嘌呤和激素M都能抑制种子萌发

C.6-甲基嘌呤和激素M的作用机理雷同

D.诱导α-淀粉酶的生成及发挥作用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C

根据题意和图示信息可知,6-甲基嘌呤能抑制mRNA合成,图中曲线显示赤霉素和脱落酸处理种子中淀粉酶含量与用赤霉素和6-甲基嘌呤处理种子淀粉酶含量,都远低于单独用赤霉素处理的对照组,说明脱落酸与6-甲基嘌呤的作用可能相同,都能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

A、读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既有保温时间,又有影响赤霉素作用的试剂种类,A正确;

B、6-甲基嘌呤和激素M都能造成α-淀粉酶的含量下降,即都抑制种子萌发,B正确;

C、从图中并不确定得出6-甲基嘌呤和激素M的作用机理雷同,信息不够明确,C错误;

D、6-甲基嘌呤能抑制赤霉素诱导小麦种子合成α-淀粉酶,其原因是6-甲基嘌呤能抑制mRNA合成,脱落酸对赤霉素诱导小麦种子合成α-淀酶也有影响,说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调控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3.生物研究小组为研究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绿豆芽胚轴2.5cm,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8天后测定胚轴的长度,实验处理方法与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法

不含激素

ABA

ABA+IAA

IAA

胚轴长度(cm)

4.0

3.0

6.0

8.5

由表中数据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的合成从根本上是基因表达所致

B.本实验中IAA对该植物生长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本实验说明不同植物激素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D.ABA和IAA对离体胚轴的伸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其中IAA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的激素的种类,因变量是胚轴长度;

与不含激素处理的对照组相比,ABA处理组的胚轴长度减小,说明ABA抑制了该植物的生长;

IAA处理组的胚轴长度增加较多,说明IAA促进了该植物的生长;

ABA+IAA组的胚轴长度增加了,但是长度间于两种激素单独处理的长度之间,说明IAA对该植物生长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A、植物激素的合成,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中IAA对该植物生长的作用可被ABA削弱,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IAA和ABA对该植物的生长分别起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说明不同植物激素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IAA和ABA对该植物的生长分别起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D错误。

4.研究者测量高产和低产棉花的主茎节间长度,结果如下图(1~12表示植株从低到高的节间)。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中上层节间长度长有利于植株结果

B.中上层节间长度长是生长发育过程中赤霉素孤立起作用所致,与乙烯、脱落酸等激素无关

C.中上层节间长度长便于透光,有利于提高下层叶片的光合速率

D.棉花节间长度是遗传性状,激素调节只是棉花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答案】B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节间序数、棉花的种类,因变量是节间长度,随着节间序数的增加,两种棉花的节间长度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且高产棉花变化较大。

A、由实验结果曲线图推知,中上层节间长度长,可令棉花结果多、高产,A正确;

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B错误;

C、产量高与光合作用有关,中上层节间长度长便于透光,有利于提高下层叶片的光合速率,C正确;

D、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5.用三种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清水

甲浓度

乙浓度

丙浓度

平均生根数

26

31

48

19

A.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一定数量的芽或幼叶

B.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介于甲浓度与乙浓度之间

C.丙浓度可能介于甲浓度和乙浓度之间

D.实验中处理插条的方法一定是沾蘸法

【答案】A

根据实验课题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并且无关变量包括:

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A、由于在清水中也能生根,而带芽或幼叶的插条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所以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A正确;

B、甲浓度和乙浓度的NAA溶液的促进作用不同,最适浓度可能高于乙浓度,也可能处于甲和乙之间,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最适浓度,B错误;

C、由于生长素类似物(NAA)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根据实验结果丙浓度是抑制作用,所以丙浓度一定高于甲浓度和乙浓度,C错误;

D、该实验中处理插条的方法可能是沾蘸法,也可能是浸泡法,根据题干信息,无法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法,D错误。

故选A。

6.下图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燕麦胚芽鞘生长影响研究的预实验结果,实验中用初长为5mm的胚芽鞘进行相关实验(对照组仅用蒸馏水处理)。

有关本研究的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胚芽鞘的初长、生长素的浓度

B.即使无外源的生长素,燕麦胚芽鞘仍能生长

C.浓度高于10-5mol/L的生长素溶液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的生长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在10-6mol/L和10-5mol/L之间

分析题干可以看出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燕麦胚芽鞘生长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因变量为胚芽鞘长度,根据预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在10-4mol/L到10-6mol/L之间。

A、生长素的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A错误;

B、由图可知,对照组无外源生长素,胚芽鞘也能生长,B正确;

C、浓度高于10-5mol/L的生长素溶液比如10-4mol/L的那组与对照组比较仍然是促进生长,C错误;

D、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在10-4mol/L到10-6mol/L之间,D错误。

故选B

7.某学生进行了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影响活动,结果如下图。

A.2,4-D是植物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类植物激素

B.浓度为50ppm的2,4-D对插枝细胞毫无作用

C.促进插枝生根效应最佳的浓度可能小于20ppm

D.选择实验用的插枝,不需考虑侧芽的数量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

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

芽>

茎。

A、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

B、浓度为50ppm的2,4-D对插枝细胞表现的作用于清水组相同,表现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但并非毫无作用,B错误;

C、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点表现为两重性的特点可知,结合图示可知,促进插枝生根效应最佳的浓度可能小于20ppm,也可能大于20ppm,C正确;

D、选择实验用的插枝,应保证枝条上侧芽的数量相同,或均不带侧芽,D错误。

8.研究者发现未授粉及授粉8天后番茄的子房发育情况差异显著,研究者同时检测了授粉与未授粉番茄雌蕊产生乙烯的速率,结果如图,经过分析得出乙烯对子房发育的作用,为证实此结论,研究者以野生型番茄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实验(见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授粉情况

授粉

未授粉

实验处理

施加清水

施加I

施加II

施加III

子房是否发育为果实

①清水②生长素③生长素运输抑制剂④乙烯⑤乙烯受体抑制剂

A.通过图1推断乙烯对子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B.表1中I、II、III分别对应试剂是①④②

C.番茄授粉后,发育的种子所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

D.番茄果实发育受多种植物激素影响

1、由图1分析可知,授粉后乙烯的生成速率明显下降,而未授粉时乙烯的浓度变化不是很明显,由此推测,乙烯具有抑制子房发育的作用。

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

A、由图1分析可知,授粉后乙烯的生成速率明显下降,而未授粉时乙烯的浓度变化不是很明显,由此推断乙烯对子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

B、表格实验是为了验证乙烯对子房发育的影响,则实验处理的自变量包括乙烯的有无以及有无授粉,根据实验对照原则,表1中Ⅰ应加入清水,II授粉之后加入乙烯研究子房是否发育成果实,Ⅲ为未授粉的情况下加入乙烯抑制剂再去研究子房是否发育成果实,即I、II、III分别对应试剂是①④⑤,B错误;

C、番茄授粉后,发育的种子所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C正确;

D、番茄果实发育是由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9.如图表示禾本科胚芽鞘经单侧光照射处理后,禾本科胚芽鞘两侧细胞甲、乙的伸长长度,其中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曲线可判断甲为背光侧细胞,乙为向光侧细胞

B.造成生长差异的原因是甲、乙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程度

C.取甲、乙细胞所在部位作纵向切片,可观察细胞伸长的长度

D.甲、乙细胞的伸长状况未体现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

据图分析可知:

本科胚芽鞘经单侧光照射处理后,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所以甲表示背光侧,乙表示向光侧。

A、据分析可知,甲为背光侧细胞,乙为向光侧细胞,A正确;

B、造成生长差异的原因是甲、乙两侧生长素浓度不同,伸长生长的长度不同,B错误;

C、取甲、乙细胞所在部位作纵向切片,可观察细胞伸长的长度,C正确;

D、甲、乙细胞的伸长状况是由于甲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未体现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D正确。

10.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比较曲线b、d、e可知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

B.比较曲线a、e可知赤霉素能解除侧芽生长所受的抑制

C.比较曲线c、e可知细胞分裂素能部分解除侧芽生长所受的抑制

D.实验结果表明多种激素可能共同参与了豌豆侧芽生长的调控

根据题意,a为对照组,通过比较曲线abcd,再结合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可知a和d,b和d,a和b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A、比较曲线b、d和e,在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去顶芽的切口是否涂抹生长素,实验结果是切口涂抹生长素后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进一步说明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A正确;

B、比较曲线a、b可知,在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结果是去顶芽切口涂抹赤霉素后侧芽生长的平均长度大于没有涂抹赤霉素的一组,由此说明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但曲线a、e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B错误;

C、比较曲线c、e,实验变量保留顶芽的情况下是否在侧芽上涂抹细胞分裂素,实验结果是涂抹细胞分裂素后的豌豆植株侧芽的平均长度比不涂抹长,侧芽生长明显,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抑制的作用,C正确;

D、综合以上实验可知侧芽的生长,同时受到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的影响,由此推测多种激素可能共同参与了豌豆侧芽生长的调控,D正确。

11.某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并套袋,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4-D浓度(mg/L)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13.5

26.2

46.5

52.3

53.7

43.0

30.2

A.该实验不能证明2,4-D对果实的生长其有两重性

B.该实验可以看作一个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C.该实验所用方法获得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2.4-D诱导无籽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30mg/L

分析表格: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子果实,表中数据显示不同浓度2,4-D对番茄子房发育的影响,2,4-D浓度在0~25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

2,4-D浓度超过25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A、与对照组相比可以看出,表格中的2,4-D浓度都是促进作用,实验结果不能证明2,4-D对果实的生长其有两重性,A正确;

B、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的实验,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该实验中的2,4-D浓度梯度比较大,可以看作一个预实验,B正确;

C、该实验获得的无籽番茄果实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4-D浓度在20~30mg/L时,无籽番茄平均重量最重,因此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30mg/L,D正确。

12.某学校兴趣小组以豌豆完整植株为材料,研究生长素(IAA)浓度对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组与Ⅱ组对照,说明去顶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B.I组与Ⅱ组对照,说明侧芽的生长受抑制是顶芽产生IAA影响的结果

C.Ⅲ组去顶后在切口涂抹的IAA浓度大于I组顶芽产生的IAA浓度

D.Ⅱ组与Ⅲ组对照,说明IAA在碗豆植株内的运输方向是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分析题图可知:

去顶8h时I组、Ⅱ组和Ⅲ组相比,侧芽长度依次增加,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

I组大于Ⅱ组大于Ⅲ组;

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I组,是因为Ⅱ组去顶后,侧芽生长素浓度减少,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的生长。

2、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

A、I组的顶芽完整,Ⅱ组去顶芽,Ⅱ组的侧芽长度明显高于I组,说明去顶可以解除顶端优势,A正确;

B、I组与Ⅱ组、Ⅲ组对照,Ⅲ组去顶后在切口涂抹的IAA,说明侧芽的生长受抑制是顶芽产生IAA影响的结果,B错误;

C、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I组,说明Ⅲ组去顶后在切口涂抹的IAA浓度小于I组顶芽产生的IAA浓度,C错误;

D、Ⅱ组与Ⅲ组对照,说明IAA在碗豆植株内的运输方向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但由于缺乏从形态学下端到上端的对照实验,故不能得出IAA在豌豆植株内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的结论,D错误。

1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单子叶、双子叶植物的生理作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双子叶植物及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B.比较a、c两点的浓度,可以说明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C.植物的顶端优势和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若用生长素杀死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c点对应的浓度最适宜

分析曲线图:

由图可知,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图中a、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最适浓度。

A、该图表示双子叶植物及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A正确;

B、图中横坐标为生长素浓度,c点浓度大于a点,说明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B正确;

C、植物茎的背地性仅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未体现两重性,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错误;

D、c点对应的浓度最适宜单子叶植物生长,对双子叶植物则抑制生长,若用生长素杀死单子叶植物(即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c点对应的浓度最适宜,D正确。

14.研究人员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蔗糖和KCl对生长素(IAA)促进生长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A.实验一、二的蔗糖组和KCl组使用的胚芽鞘不含IAA

B.蔗糖和KCl都可以提高IAA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

C.两个实验中IAA组的结果都是由内源IAA作用引起的

D.两图结果说明蔗糖与KCl作用都是为胚芽鞘生长供能

两图中,燕麦胚芽鞘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中:

IAA+蔗糖组=IAA+KCl组>IAA组>蔗糖组=KCl组,蔗糖与KCl组的变化曲线相似,推测可能具有相同的效应。

A、生长素主要在根尖或茎尖合成,因此实验中所用的胚芽鞘含有IAA,只是含量低,A错误;

B、由实验一的结果:

IAA+蔗糖组燕麦胚芽鞘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IAA组,说明蔗糖可以提高IAA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由实验二的结果:

IAA+KCl组燕麦胚芽鞘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IAA组,说明KCl可以提高IAA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B正确;

C、两个实验中的IAA组是由内源IAA和施加的IAA共同作用引起的,C错误;

D、两图结果能够说明蔗糖与KCl对IAA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并不能证明蔗糖与KCl可以供能,D错误。

15.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现有一株单侧光下表现出向光弯曲生长的燕麦幼苗,若其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最可能为()

A.aB.bC.cD.d

由曲线图可知:

生长素浓度为a、b、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均为促进;

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且a、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相同;

生长素浓度为d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抑制,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一株单侧光下表现出向光弯曲生长的燕麦幼苗,由于生长素在单侧光的作用下向背光侧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

若其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最可能为b。

即B正确,ACD错误。

16.用适宜浓度的植物激素抑制剂A、赤霉素(GA)及生长素(TAA)处理某植物相同的茎切段,一段时间后测得该植物茎切段的伸长率如图所示,根据结果推测,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①②④组结果说明IAA和GA在促进茎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B.根据①⑤⑥组结果说明植物激素抑制剂A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C.上图六组实验结果说明IAA和GA对该植物茎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研究植物激素IAA和GA是否具有协同作用需要设置4个组别实验

由柱形图分析可知,①为对照组,处理组②与处理组⑤的伸长率相同,说明A对IAA没有抑制作用;

处理组③的伸长率为最高,说明IAA和GA可以协同促进茎段的伸长;

处理组④的伸长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GA对茎段的伸长具有促进作用;

处理组⑥的伸长率低于处理组④,这说明A具有抑制GA的作用;

据此分析答题。

A、根据①②④组结果只能说明IAA和GA能促进茎段的伸长,要说明IAA和GA在促进茎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应根据①②③④组得出,A错误;

B、由①②⑤结果可知,抑制剂A对IAA没有抑制作用,由①④⑥结果可知,抑制剂A具有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